王艳双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现实困境研究,为其专业化发展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福建省十二所高校485名教师和4000名学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着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学方法传统、政策理论内化程度不够等内在问题和社会及学校层面体系化和结构性等外在问题。应结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提升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健全专业发展体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推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造就新时代人类思想的工程师。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10-0088-06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简称“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面对国内外经济、政治等形式发生的深刻且复杂变化,给大学生思维模式建立和人格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许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判断、意识主动性、人际关系协调等多方面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自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并做出重要论述,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2019年教育部为深入贯彻“两会”和座谈会精神,实施好“新时代思政课创优行动”,颁布了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方案,为推动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和理论指引。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结果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工具
抽取福建省12所高校485名思政教师和4000名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和《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进行调查。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的录入、管理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1.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1)思政课教师学历结构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从表1中可知,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六个维度上得分均最高,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在各个因子上得分均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理论知识储备和专业成长程度差异;第二,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体系建构差异;第三,具体教学和实践经验差异。
从教师专业化发展角度来看,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专业化程度高,成长空间较大。图1职称结构图显著表明博士研究生的比例较以往具有显著提高,占比为12.27%,但仍需要继续加强人才引进和校内培养力度。
(2)思政课教师年龄结构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以教育部和福建省教育厅《高等教育事业基层统计报表》及教师自我发展情况为基准,划分思政课教师年龄结构四个层次:35周岁以下,36-45周岁,46-55周岁,56周岁以上。
通过表2数据分析可以看出,35周岁以下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空间最大,36-45周岁教师是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图2中数据发现,35周岁以下教师占比仅为19.43%,36-45周岁教师占比30%,而46-55周岁教师占比最高35.02%。从教师专业化发展角度来看,年龄结构较为不合理,老龄化趋势明显,后备力量不足。
(3)思政课教师学科结构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思政课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依赖于建立合理的师资学科結构。合理师资学科结构是指,结合高校教育科研实际情况,合理、优化配备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拥有领域内专业知识体系的师资队伍。由表3可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因为学科优势,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具有较大优势。图3中显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占比为48.57%,在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中占比不足一半,部分教师甚至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从学科角度来看,师资队伍仍需要进一步优化。
2.高校学生对思政课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1)不同学科大学生评价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从表4中可知,不同学科对思政课教师评价中,实践能力和政策宣传两个因子上达到极其显著差异。通过与学生、教师访谈总结原因如下:第一,教学模式常规化。思政课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缺乏教学模式创新机制,没有通过扩展假期综合性社会实践,形成课堂、校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性实践教学;第二,专业知识独立化。思政课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教师,讲授课本理论知识较多,与国家政策结合度不高,忽视了思政课专业知识与实事的融合;第三,理想信念偏弱化。虽然实践能力和政策宣传表面上涉及教育教学层面,但更深层次原因是理想信念的弱化,对学科的教育教学和未来发展缺乏认识、思考和创新,专业理想和专业情操不坚定。
(2)不同年级大学生评价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每个年级学生的心理活动、价值观念和社会活动存在差异。
由表5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维度上,思想引导、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政策宣传上达到显著差异。这与学生大学适应、思维模式、认知能力和实践活动的提升相关。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数据分析,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应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探讨。内在因素包括教育教学水平、政策理论内化程度及理想信念坚定性:外在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两方面。
(一)内在因素
1.教育理念滞后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上,存在着‘片面强调政治的倾向,即把思想政治教育纯粹作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工具”。主要是传授理论知识和政治意识,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人格塑造,脱离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和目标。同时,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是唯一主体的教学理念仍根深蒂固,尤其是在思政课教学中更为突出。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学生接触外界信息渠道扩宽,加之自我意识高涨,独立意识增强,对于传统的思政课教育模式抵触情绪较高,教育教学效果受到深刻影响,严重制约了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
2.教学方法常规化。近几年虽然国家不断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力度,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体系化、内涵化建设进程,深化产教融合和育人模式改革,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思政课教学仍存在“老三样”教学模式,以理论讲解为主,忽视实践教学;以理论论证为主,忽视与案例结合;以单向传授为主,忽视平等交流互动,致使学生的学兴趣降低、求知欲望被压抑,学习主动性不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程度,不仅是与教师教学水平相关,而且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和付之于实践能力相关。教学方法陈旧,一方面限制了教学实效性,另一方面也给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设置了障碍。
3.政策理论内化程度不高。思政课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也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国家政策合理融合,深度加工,形成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知识体系。但是通过数据分析和师生访谈了解到,部分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融合和转化较少。从深层次原因来看,教师没有将政策理论内化,没有真正理解思政课内涵,剥离了学科专业性发展和教育专业性發展,忽视了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动态过程。
4.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理想,是在认识、理解和内化学科本质、教学目的和理论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固信念。是思政课教师的奋斗目标和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精神支柱,也是推动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结合数据分析和实际问题的思考,部分教师由于对学科认识理解浅显,研究程度不深入,导致专业情感寄托不足。
(二)外在因素
1.社会因素
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不健全,包括教育理论体系、实践指导体系和培养模式体系。
(1)教育理论体系不健全。2019年全国政协委员会议上,政协委员马景林明确指出:加快推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理论体系建立迫在眉睫。教育理论体系是明确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涵盖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及未来发展方向。但是目前从国家层面,并没有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理论体系,对于教师专业化提升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
(2)实践指导体系不健全。实践指导体系是思政课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支撑,包含思政课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专业意识。但是从目前思政课教学情况来看,实践指导体系缺失,并没有建立具有明确指导性的体系框架,严重制约了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3)培养模式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思政课教师队伍仍以师范类高校为主,综合性院校和专科院校开设专业相对较少且专业性不强,使得思政课教师队伍过于集中,且专业化培养缺乏,没有在基础层面对思政课教师专业化水平进行控制。
2.学校因素
(1)学历结构不合理。博士研究生对本领域研究更为深入,对学科认识更为深刻,理论体系架构较为全面,专业化成熟度和学科化程度高,能够从全球视野把握思政课发展方向。依据数据分析和教师访谈了解到,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在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上的贡献力度更大且更加具体明确。但是从学历分布上看,具有博士学历的思政课教师占比为12.27%,各高校需要继续加强博士研究生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2)年龄结构不合理。结合社会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研究,30-45岁之间的人群流体智力、创造动力和生活态度最为稳定,在此期间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经验,也形成了完备的知识体系,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最为突出。从收集到的数据来看,36-45岁之间的思政课教师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最为显著。但是在教师队伍中,此年龄阶段的教师占比为30%,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坚力量薄弱;另外,35岁以下教师占比不足20%,后备力量不足,严重威胁着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持续性。
(3)学科结构不健全。由数据统计可知,14.29%思政课教师在校期间并非思政类专业,缺乏思政课学科背景、专业培训和专业知识,甚至在访谈中发现部分教师甚至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从数据分析发现,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思政类专业毕业的教师发挥作用巨大,而其占比为48.57%,不足思政课教师师资队伍的一半。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状况,与当前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也必然影响思政课的实效性,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显得尤为迫切。
三、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要摆脱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现实困境,推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既需要教师个人提高认识、不断努力,也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及高校的重视与改革。
(一)思政课教师自身要注重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专业化素质
要加强理论学习,领悟和吸收当前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观念,融合国家有关政策理论于自身知识体系中,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和自身能力,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策略。同时,思政课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和专业理想,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第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平等意识,正确、系统的认识到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的特异性、时代性和主动性,了解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和特定时期的实际需求,有效把握合理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式,并据此制定可行的教育目标;第二,教学方法是在授课过程中所采用的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能够帮忙大学生数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参与人,在掌握专业化知识的基础上,应密切联系学生实际,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教学实际效果;第三,教师应树立专业化发展意识,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塑造和专业技能培养,深化专业理想,提高专业地位,增强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为专业化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责任。
(二)国家层面要适当给予政策支撑和制度推进,健全专业化发展体系
为了更好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国家应根据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和目标,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推进相关体系的建立健全,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第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标准化。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涉及是教师层面,也涉及制度保障方面,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制度保障就是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完善。目前我国主要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入职制度,而教师专业化发展再认证制度及考核制度等有待进一步。为了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完善教师发展标准及教育理论体系建设标准等迫在眉睫;第二,实践指导具体化。教师专业化发展标准是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实践指导是专业化发展中的具体举措。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指导是指在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提供与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等相关基础场地,同时安排专人专教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基地的结合;第三,教师培训标准化。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趋势,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发展仍需继续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取决于教师专业化程度。教师专业化程度越高,教育体系越完善,思想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越迅速。
(三)高校要加强重视,配备合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结构
高校是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和主要渠道,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从根本上制约了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步伐。高校应充分利用国家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立的契机和鼓励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推进思政课教师结构改革,努力建造一支结构合理、梯度清晰、适应网络社会发展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第一,合理配备师资队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不足,是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原因。要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发展,高校要采取“专兼结合”教育模式。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和任务,严格进人关,结合现有教师和新进教师学历和年龄等,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第二,加强学科建设。高校应从本校发展实际出发,结合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吸纳和融合相邻或边缘学科,凝练学科方向,建立具有层次性、区别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