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传统文化,花开美术课堂

2021-11-29 15:11:18段江辉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节气教学活动美术

段江辉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44 团中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图木舒克 843900)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明史上宝贵的明珠。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越来越多的教师将传统文化引入了初中美术课堂,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学生们逐渐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自身的艺术素养也获得了相应的提升。

一、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开展相关实践观察活动、传统文化教学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同时,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传统文化元素与美术课堂教学的联系

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丰富美术作品表现方式,教师通过组织传统文化教学活动,传统建筑物参观活动,传统民间游戏体验活动等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同时,美术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美术创作时,学生还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够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传承意识。

三、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对传统文化渗透与继承的策略

(一)结合工艺制作品,营造美术课堂氛围

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工艺成品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工艺制品的图片和实体,让学生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和观察实体了解传统工艺艺术的表现方式,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营造出良好的美术教学氛围。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八年级美术《我的小天地—立体纸模型》时,该章节要求学生使用卡纸、剪刀、胶水等美术工具制作装饰柱。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故宫、拙政园等装饰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装饰柱的形状特点和色彩特点。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装饰柱的等比例缩小模型,让学生观察装饰柱实体的细节特点。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美术学习需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卡纸、橡皮泥、一次性纸杯等工具完成本节课的美术作业。学生可以根据相关素材使用橡皮泥、黏土等材料捏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装饰柱,为了丰富该美术作业的内容,学生还可以使用卡纸等材料制作出装饰柱周边的建筑物。同时,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绿叶、树枝、棉絮等材料模拟春分、立冬等节气的场景,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景观特点。

(二)根据区域文化特点,开展建筑实地教学活动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术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丰富美术教学环境,并根据地区传统文化特点,带领学生参观不同时期的传统建筑物,让学生通过实地景物观察活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色彩特点和文化特点,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或国家文物保护景观,让学生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了解相关建筑的细节特点和建设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传承意识。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八年级美术《墙壁小装饰》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该区域的特色建筑物,让学生观察建筑物的墙壁装饰特点,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节气时间,让学生制作与季节相关的墙壁装饰物。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参观安徽地区的三国遗址,就可以选择春分时期,该时期为桃花盛开的主要时期;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园区内的桃花来获取美术作业素材。学生在制作墙壁装饰品时可以将石刻广场上三代君王气势宏伟的诗篇和桃花的元素结合起来,并引入春分时期的其他自然景物,从而丰富墙壁装饰品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我国传统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还能够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寓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

(三)融合生活节气常识,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让孩子们学习二十四节气进而了解自然生长规律。耐心地等待着自己生长,发芽,结果。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种植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会起到较强的引导作用,教师带着孩子们学习季节更迭——在播种的日子里播种;在生长的季节里生长;在收获的日子里收获;在冬季里休养生息,让孩子们学习二十四节气进而了解自然生长规律。因此,美术教师应该结合节气的景观特点和教材内容,丰富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和游戏中掌握节气知识和不同节气的特色景观,从而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元素积累,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例如,在学习人美版七年级美术《大自然的色彩》时,美术教师可以为学生简单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和季节特点,并在春分、夏至、立秋、小雪等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的时期带领学生观察校园景物的变化,学生可以使用纸浆材料,丙烯、油画棒、水彩等工具将观察到的色彩变化绘制出来,同时,学生还可以将春分、立秋时期获取的树叶素材粘贴成树叶拼画。此外,为了更好地表现不同节气时期的景物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照相机、画笔等工具记录下春分时期的花草、夏至时期的太阳、立秋时期的树木、小雪时期的雪景,从而丰富学生的美术创作素材,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

(四)根据美术教材内容,保证教学方式多样化

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美术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相关题材的教学游戏活动来引导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美术知识,可以通过鼓励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来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人美版九年级美术《民间工艺品制作》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踢足球、玩橡皮泥等游戏活动,并让学生自主搜集与足球、橡皮泥制品相关的蹴鞠、泥塑等民间工艺品。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利用黏土、陶泥、装饰布等工具制作泥塑雕像,并为泥塑雕像制作不同季节的服装、玩具等装饰物,让学生通过制作泥塑人物模型了解中国传统泥塑艺术。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黏土、陶泥制作出“小孩玩蹴鞠”等泥塑景象平面图,从而丰富学生的美术作品表现方式,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五)引入传统文化元素,丰富美术比赛主题

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相关主题的美术作品展览活动、比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美术作品当中,并让学生根据节气的季节特点创新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例如,在学习人美版七年级美术《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将桃花、麦穗、雪花等具有代表性的节气元素与汉服等传统民族服饰结合起来。学生在制作参赛服装时,可以将相关节气元素装饰到相近颜色的服装上,并通过整理装饰元素的位置增加服装的亮点。教师在评选比赛优秀作品时应该从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以及服装色彩搭配的合理度两个方面来考虑,并给予未获奖的学生一定的教学帮助,从而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应的传统文化元素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化自强及文化自信。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初中美术教师要积极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基于现有美术教学规划,组织美术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美术兴趣,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及艺术创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节气教学活动美术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3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