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007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各类现代职业对高职毕业生心理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实际的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求高职学院的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思考如何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技双优人才,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什么是思想教育?这个问题初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关于思想教育的定义,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一些有识之士都有自己的不同见地。孔子曰:“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说教育要德为先。鲁迅认为:“教育是要立人”。他的内涵是树人是教育的根本。蔡元培则定义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能力,完善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能进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这里面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完整的阐述,这是发展教育观。这些观点需要我们认真领悟。蒙台梭利曾说过:“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这是生命至上的教育学解释。雅思贝尔则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的知识的堆积”。一语见地指出了教育的本质。种种说法,各有千秋,但无一不强调和体现了教育过程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
我们的高职学生除了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为人、处事、立身、行世,思想驾驭身体的本领。政治思想决定发展和成就未来。使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的教育研究报告强调:教育是“保障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由此可见,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至关重要。
马克思在关于人的发展学说中阐述到:人的发展的最高理想和最大价值就是实现其自由个性的发展。这与当今总书记对新时代教育思想中所倡导的最成功的教育是发现人的天赋,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个性发展的观点不谋而合。“人生天地间。各自有天赋”,说的就是注重挖掘高职学生的潜藏和天赋。而高职学生自我人性的发展轨迹则是这些潜能的综合体现。因而,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引入“人性关怀”的基本原则,在实际教育行为实践中实施对高职学生的人性关怀,就有利于教会高职学生开发利用自我潜能,提高自我人格发展,有利于提高对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近期我院的2020 年学生思想调查中显示目前高职学生的总体特点是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爱。自信心不足,心里较脆弱,自尊心强等特点,而这些正是人性关怀所能弥补的。因此,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若能以人性关怀为指导的话,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历来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当今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是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笔者作为多年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感到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与思想教育新目标、新要求和时代主题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例如:近年来,高职学生生源质量呈现“三多”,即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多,住宿学生比例明显增多,学生因违纪受处分的人数更多,这必须要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我认为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训练技能的同时,必须施与思想教育的人性关怀,这种关怀对于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技能水平与思想素质同发展、共进步,才能成为新时代德技双优的现代化专业人才。
在高职学生群体中切实可行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到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更关系到要向社会输送什么样的人才,必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在高职学生中开展思想教育。融入渗透人性关怀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也有着极大地天然优势。首先,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氛围相对来说,少了升学压力,多了进行思想教育的心里受教优势;其次,高职学生在行为、性格、心里、信念上有着更大的人性关怀需求;第三,高职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问题、社会和就业的需求成为对他们进行人性关怀的素材来源。借助高职学生身临的实际问题、现实想法和困惑的现状,社会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可以更加有效的对其思想发展现况进行把握。对其进行人性关怀会大大提高他们的接受度。
很多人都认为,高职学生思想教育贵在“润物细无声”;这显然强调了思想教育的原则是从小处着眼,从细微处用功。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状况相对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耐心。恒心,人性关怀不在于一两次的简单谈话,不在于一两次的主题活动,而应体现在生活、学习的细节中,体现在思想指导、心理关怀的细微处。体现在整体协调。统筹安排的教育体系里。总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无论是在课堂纪律的组织,还是学科专业的知识学习,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沟通、眼神都会在学生的心理上引起极大的反应。因而,学科老师摆脱对高职学生的偏见,认真领会时间“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至关重要;课堂中有效体现人性关怀的标准就是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如果任课教师不是以专业权威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如果课堂用语多些关爱,多些人性化的沟通,与学生的心里活动就会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例如找学生谈话,常规是来教师办公室,可是我们很少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去设想学生在教师办公室的感受;如果换一种其他沟通环境的话,如在班里,在操场边,在学生宿舍里,其收到效果会大不相同。
摒弃单向的理论、观念灌输,简单粗暴的道德说教,而进行“开放的”“无灌输”“渗透式”教育,让人性的理念体现在“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关怀中,会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地教育,情操得到人性的陶冶。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特点在于注重职业意识的培养,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及就业观、创业观教育。因此,根据高职学生面临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定位及市场竞争引导学生分析自我,端正思想,培养人格。完善人性,就会有效促进学生个性特征健康发展。
高职学生在精通技术的同时,只有具备了健全的人格,才能真正发挥所掌握技术的效用。因而,对学生进行人性关怀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自我实现的理念。思想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都是尊严、价值取向、自我信念、情感意志,适应其个性解放的渴求,正面引导,教会他们坚持真理反对迷信盲从,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关系到思想教育的成败,也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对学生的人性关怀目的。
总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新时代教育思想的需要,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中,坚持人性关怀的指导理念,不仅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也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也只有真正实现了对高职学生的人性关怀的思想教育目标,才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德技双优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