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减税降费影响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2021-11-29 03:18菁,林
关键词:高质量制造业政策

薛 菁,林 莉

(福建江夏学院 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福州 350108)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财税政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力基础和政策工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后,减税降费作为“降成本”的重要政策举措,经历了从“结构性减税”“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到“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的演变过程。政府通过降低增值税率、上调工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增加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对小微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清理政府性收费、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费缴费比例等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更是出台了规模空前的减税降费政策,着眼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激发市场活力[1]。制造业企业是实体经济主体,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从促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揭示当前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路径具有积极意义。

一、文献回顾

财税政策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在凯恩斯经典理论框架中,减税是“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保障充分就业、刺激需求的重要手段[2],减税更是供给学派的思想精髓,是刺激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工具。Gong等(2011)提出关于内生增长率的概念,认为减税政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起正向作用[3]。“减税降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表述。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减税降费被认为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的重要政策工具[4]。面对不断出台的减税降费红利,关于政策实施效应的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吴辉航等(2017)以西部大开发为例,发现减税政策能够刺激实体经济发展,名义税率下降1%,企业生产效率将提升0.38%~0.75%[5]。闰坤和于树一(2018)从纳税人主观“税感”“费感”的视角考察减税降费效应,得出这几年减税降费政策有成效但是企业获得感不强的结论[6]。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降成本”相关调研组2017年对山东、福建两省实体经济减税降费情况开展过调研[7],2019年对2018—2019年上半年间的我国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效果及对企业税费成本的影响进行过评估[8],尽管进行调研的研究人员和调研对象各不相同,但两份调研报告均认为减税使企业总体受益,但各类企业减负程度和获得感不一。庞凤喜和牛力(2019)也认为尽管新一轮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密集出台,但企业获得感不强且异质性特征明显,建议对涉企收费项目征收进一步“简化、优化”[9]。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后,学者们将良好的营商环境视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减税降费政策在营商环境中的作用日益重视。

减税降费对企业影响虽是财税政策效应研究中的老选题,但是每一轮减税降费是国家在特定的经济形势下作出的政策应对,其影响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征;而且具有普惠性特征的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重点聚焦制造业企业,比以往的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发挥作用的链条更长,实际政策效果是否与政府主观政策预期相符有更大的不确定性[10]。所有这些使得2019年减税降费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路径研究成为一个全新的亟待深入探讨的选题,研究结论可以为财税政策工具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作用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佐证,也为政府优化政策供给提供参考。为此,本文以中小制造业企业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基于扎根理论探究2019年以来减税降费的主要举措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评价相关政策在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财税环境优化建议。

二、减税降费政策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路径分析

(一)研究方法

2018年学者开始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展开研究,张文会等(2018)提出一个由创新驱动、结构优化、速度效益、要素效率、品质品牌、融合发展与绿色发展构成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1]。江小国等(2019)从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绿色发展、质量品牌、两化融合、高端发展等方面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2]。为探究减税降费政策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本文根据上述文献中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结合2019年以来减税降费政策主要内容——增值税优惠、企业所得税优惠、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降低社会保险费率,设计半结构化调研提纲,通过访谈收集文字、音频等资料,了解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对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惠及情况及企业关于减税降费对其高质量发展作用的看法,运用扎根理论这一质性研究技术对收集到的文本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性编码,构建减税降费政策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路径模型。

(二)数据来源

作为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福建省近年陆续出台减税降费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福建省政府提出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确保增值税税率下调、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社保费率降低等政策惠及制造业企业。(1)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企业效益的“加法”[DB/OL].http://www.fujian.gov.cn/xw/fjyw/201904/t20190411_4847780.htm.因此,本文以福建省制造业企业的调研资料作为研究数据来源。

根据Fassinger(2005)的研究,样本数为20—30个可以满足扎根理论的饱和性需求[13]。为此,课题组选取福建省福州、泉州两地25家的中小制造业企业作为调研样本,其中福州地区15家、泉州地区10家;按照《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方法(2017)》的标准,中型企业8家,小型企业17家;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2019年1月17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中的认定标准,25家企业中有小型微利企业7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有4家。样本企业均为经营年限五年以上的查账征收的纳税人,企业主要营业范围为电子和通讯设备、节能环保装备、机械制造、服装制造、卫浴设备、食品加工、生物科技等。

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课题组陆续联系样本企业熟悉减税降费政策且负责企业纳税事务的企业负责人或财务主管,通过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微信访谈等获取第一手文本、音频资料。每个受访者的访谈时间为40—60分钟。按照课题组设计的半结构化提纲,首先,由课题组访谈主持人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2019年以来减税降费的内容作简要介绍。其次,课题组了解企业近三年的经营概况、主要财务数据。最后,围绕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就“新一轮降税降费政策举措对企业的惠及度;企业在享受减税降费政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减税降税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小微企业普惠税收优惠、社保费率降低等主要政策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内容进行访谈。期间因受新冠疫情影响,访谈断续进行,课题组采访了25人次,均做了文字记录和录音,并及时整理成文本资料。访谈资料整理完毕后,课题组在网站收集样本企业的媒体报道、官网资料、内部资料等二手资料,对一手资料进行质证,并采取电话、微信、邮件等方式事后联络受访者对疑惑点进行核实,保证访谈资料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最终形成25份的访谈记录。为保证编码的客观性,进一步整理后删去访谈记录中含有较大歧义概念的语句。最后随机选取其中的20份(中型企业6份,小型非微利企业8份,小型微利企业6份)访谈资料,共872条原始语句进行扎根分析的编码工作,剩下的5份记录在理论饱和度检验时使用。

(三)研究数据分析

按照扎根理论的三个步骤对资料进行分析,构建减税降费政策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路径模型。

第一步,将访谈内容概念化和范畴化完成开放式编码。课题组借助MAXQDA软件对整合后的访谈资料中受访者的原始语句进行逐句编码,发掘初始概念;接着将初始概念加以范畴化,删去出现频次低于5次或存在交叉和矛盾的初始概念,再将相关概念进行适当整合,最终得到9个范畴及其代表性原始语句(见表1)。

表1 开放性编码分析结果

续表

第二步,对开放式编码分析得到的九个范畴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范畴间存在一定逻辑联系,于是进行归类、提炼,得到五类主范畴(见表2)。

表2 主轴编码分析结果

第三步,在开放式编码和主轴编码的基础上,确定核心范畴为“减税降费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路径”,构建减税降费影响路径模型(如图所示)。该模型从技术路径、资金路径、人才路径、税感路径四个维度揭示了减税降费政策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图 新一轮减税降费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路径模型

第四步,理论饱和度检验。将剩下的五份访谈记录(201条语句)作为理论饱和度检验的数据来源,依次做了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未归纳出新的范畴,得到的结论与前述“减税降费对制造业企业影响路径”的几个维度和关系结构基本一致。由此认为,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在理论饱和性上符合要求。

(四)模型的理论阐释

如果说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那么技术、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就是维持“发动机”正常运转需要的“燃料”。上图清晰地揭示了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路径。

1.以促创新、降成本为中介促进制造业企业实现技术升级

创新是驱动制造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纵观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其对企业创新进行引导与激励的政策目标显而易见。促创新的降税降费政策可以分为企业直接受益的财税优惠政策(如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延长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亏损结转年限至十年;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软件企业给予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优惠等)与企业间接受益的财税优惠政策(如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的个税优惠;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创投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有更多税收优惠等)两种类型。理论模型所依据的数据资料表明,对于中小制造业企业而言,直接作用于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间接作用的财税优惠政策。

虽然是普惠性政策,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也有激励重点,即作为实体经济基础的制造业企业和吸纳就业主力的小型微利企业,政策中关于“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降至13%,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标准,大比例放宽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标准”等举措正是努力为这两类企业创造宽松的营商环境。本研究的数据资料全部来自中小制造业企业,访谈记录的编码分析显示这些政策在实践中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缓解了企业资金流紧张的窘境,促使企业将节约的资金投入到研发、技术改造、环保改造等领域。尚会永和白怡裙(2019)在研究中指出研发实力、系统性优势、劳动者素质是实现制造业领先和超越的关键、基础和重要保障[14],2019年以来的减税降费举措的扶持重点也在于此,制造业企业对政策是否具有促创新、降成本功能十分重视。

2.以降低用工成本为抓手满足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只有实现技术、资本、人力等生产要素的协同合作,才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我国中小制造业企业长期存在人才、技术、资金匮乏问题,导致企业难以实现转型升级。尽管财税扶持政策不断出台,但大都缺少改善人才资源现状的针对性举措,只有零星的扶持措施散布于主流财税优惠政策中,对企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影响是间接性的。新一轮的减税降费政策改变了这一状况,通过个税改革、社保降费等举措实现了对企业用人机制的直接影响。一是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精准减税,为属于中等收入群体的高技术人才带来税改红利,对制造业企业留住高素质人才产生正向效应。二是社保费率下调及社保缴费计算口径改为“全口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后,社保减负成为一项普惠性优惠政策,尽管还有争议,但从总体上讲按规定履行社保缴费义务企业的用工成本下降了,社保成本下降使企业有了聘用更多技术工人和应届毕业生的计划。

3.以激励融资服务主体为着力点改善制造业企业融资困境

资金是当前制约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除通过减税降费政策缓解企业营运资金压力、企业贷款贴息外,针对中小制造业企业融资困境的减税降费政策主要集中在激励金融机构等融资服务主体向中小制造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上,如创投企业、天使投资个人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可享受个税投资抵扣优惠;对金融机构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的政策、鼓励融资担保机构发挥作用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但这些政策是否发挥作用取决于银行、风投公司、融资担保机构等金融服务主体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意愿。在政策刺激下,虽然近两年银行等金融机构将新增信贷资源投向中小微制造业企业的比例在增长,但是这个比例仍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当前改善企业融资困境的减税降费措施看得见摸不着,企业现金流存在“断点”。

4.增强企业主观税感为制造业企业营造宽松的营商环境

税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企业对政府政策动向的一种感知,感知度强弱也是决定减税降费效应的一个因素。减税降费政策的适用性、政策动态微调性、遵从便利性、企业政策获悉能力等影响着企业的税感。大部分企业认为新一轮的减税降费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比以往强,但是一些老问题仍影响企业税感。如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旨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缓解企业现金压力,有助于推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但企业使用该政策有重重顾虑,不仅在于它增加了财务工作量,还在于企业对加速折旧与企业利润关系的考量。又如出口退税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设定较为严格的优惠享受条件,由于大中企业管理规范、政策应用能力强,易达到条件要求,但是政策应用能力弱的小企业要么是不符合资格条件,要么需要在遵从成本和节税收益间进行权衡。再如常被诟病的增值税税率降低后处于产业链中间的一些“夹心层”制造业企业享受减税红利有限的问题,亟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适时微调。

三、结论与建议

基于调研访谈文本资料,根据扎根理论构建了减税降费政策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效应模型,研究认为2018年以来我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从资金、技术、人才、营商环境四个路径推动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适用性、微调的及时性、遵从的便利性、企业政策理解能力等因素通过企业“税感”这个中介变量对减税降费政策效应产生影响。

为此,本研究从政策内容、政策执行、税务征管、政策宣传四个方面提出促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政策环境优化建议:

1.根据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动态调整政策内容

政策落地是减税降费政策推动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影响此轮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的因素主要有部分政策享受条件的门槛高、部分政策和企业需求不符、政策实施效果与预期不符等问题,从而降低了政策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激励作用,因此有必要建立政策动态微调机制,使政策真正落地。

2.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执行的配套机制

针对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是一个系统,各项扶持政策只有相互配合,才能产生合力效应。减税降费政策只是这个体系的组成部分,其有效实施需要其他政策配套支持。当前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产业链中“夹心层”企业难以享受增值税税率优惠红利、部分政策享受条件严苛等问题,可以通过相关政策的弥补得到改善。

3.严征管和优服务相结合降低政策遵从成本

严格税收征管是依法治税的要求,也是构建公平有效政策环境的要求。严征管通过保护依法纳税企业来降低企业纳税遵从成本,同时严征管有利于扩大税基,缓解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与财政收入之间的矛盾,为进一步降低税负腾出更大空间。在严征管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政府职能机关的纳税服务水平,简化申报资料,优化缴纳程序,建立合理的纳税容错机制,降低企业税收遵从时间成本、货币成本、心理成本,从优化服务上为减税降费政策加分。

4.做好政策宣传,帮助企业用好政策

具有普惠性特征的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的扶持目标是制造业企业和小微企业,而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政策应用能力不强,对政策理解偏差也是导致政策红利不能应享尽享的原因之一。调研中有企业认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只有高新技术企业才能享受就是一种理解偏差,因此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创新政策宣传方式,帮助小微企业深入了解政策内涵与外延、适用条件、申报程序等,不仅能够帮助企业享受政策红利,也能引导企业理解政策意图,增强企业信心,形成积极的市场预期。

猜你喜欢
高质量制造业政策
政策
政策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助企政策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政策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