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主题报道“高而不冷”直抵人心

2021-11-29 23:48文_黄
传媒评论 2021年7期
关键词:核酸抗疫武汉

文_黄 琪

主题报道是党报经常使用的传播手段和呈现方式。在新的传播环境下,主题报道如何告别曲高和寡,做到“高而不冷”、直抵人心,这对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写作态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融媒体时代主题报道的价值

主题报道立意高、篇幅长,如果不接地气,很容易曲高和寡,不受读者待见,更让新媒体小编“头疼”。

融媒体时代,做主题报道还有没有价值?

先说一个现象。如今信息碎片化众所周知,但人们既习惯于短视频的“刺激性”传播,也不排斥微信公众号中一些有见地的长文,许多观点鲜明、问题导向的微信长文,动辄收获百万级阅读量。可见,长文并非没有价值,如果操作得好,因为其分析深入,反而比短视频更能击中人心。

篇幅长并阻碍主题报道有效传播,“长而不当”“大而无味”才是影响其传播效果的真正原因。只要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主题报道也能被读者所接受。

面对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内容的同质化,做有温度、有深度、有观点的新闻,是党媒尤其是党报与新媒体竞争中实现差异化突围的有效路径。说得更深一点,主题报道是媒体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之所系,也是媒体权威性和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以去年疫情当中的信息传播为例,笔者所在的长江日报,去年疫情期间推出了《揭秘抗疫“武汉样板”》《重生》等主题报道,前者对武汉抗击疫情当中的“硬核”举措进行梳理分享,为世界抗疫提供“武汉经验”,后者对百名新冠肺炎康复者进行走访,接地气、聚人气、暖民心。两个系列主题报道对英雄城市武汉的舆论起到引领作用,均摘取湖北新闻奖一等奖。

主题报道如何“高而不冷”

既然主题报道依然有其独特的价值,那么如何让主题报道写得上接天线、下接地气,“高而不冷”,笔者认为,要让主题报道反映时代声音,又要面目可亲,需做到如下几点:

其一,主题报道要站位正确、立意高远。党媒的主题报道,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增强政治定力和政治智慧,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用党的思想引领社会思潮,用主流的观点引导社会认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长江日报适时推出了《寻找21颗初心》报道。中共一大开幕时,全国共有58名党员。其中有21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没能看到五星红旗在开国大典上升起,为党的事业牺牲在共和国诞生之前。长江日报13位记者走访全国各地,力图探寻到他们的一些人生印记,还原其生平事迹,回望其初心和追求。5月10日,长江日报以超常规模推出21个版的《寻找21颗初心》特刊。约2000条读者留言感怀烈士事迹,汲取前行力量,如“信仰不灭,初心犹存”“永远铭记英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嘉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船精神与时代价值》课程教研室主任邱辰禧说,整组报道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一份极具思想性与传播性的生动教材,也是激励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前行的精神养料。

其二,要把“政治主场”和“人民立场”统一起来。主题报道是媒体聚焦特定议题对目标受众进行的传播活动。坚持政治主场是主题报道的“天性使然”,主题报道就是借助新闻媒介将政治议题传播给公众,其传播主要从政治议题出发,议题设计者主要是政治人,主题报道多是政治传播活动。

在坚持政治主场的同时,主题报道还需坚持人民立场,即报道要回应公众期待,契合公众的接受心理,这就要求记者躬身入局,不能脱离百姓。新闻界有句老话,脚底的泥土有多少,笔下的故事就有多少,心中沉淀的情感就有多深。

2020年5月2日起,长江日报推出“重生”系列报道,在报纸和新媒体平台同步刊发,采访讲述100名新冠肺炎治愈者的重生故事,见证武汉保卫战的艰苦卓绝,展现“治愈者的疫后新生,大武汉的浴火重生”,彰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98岁的治愈者韩天芑,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地理学家,在去年疫情当中感染,为重症患者。经过浙江医疗队等省内外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脱离了危险,康复出院。重生报道中,老人对笔者说,“我要好好吃饭,活过100岁,看见祖国更强大。”网友评价,“每个康复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庭,因为无数人的无私相助,劫后重生!武汉这座城市,因为有英雄的人民,更会劫后涅槃,充满希望!”

其三,写作上要用心用情。主题报道主题宏大、篇幅长,要想写出彩十分不易,但我们要写好一篇文章,不妨从记者的身份中抽离出来,换成城市主政者的身份去思考,为什么要做这篇主题报道?意欲达到什么目的?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中国抗疫斗争积累的重要经验和深刻启示时,多次提及武汉,充分肯定武汉保卫战的重要地位,充分肯定武汉人民在抗疫中的积极探索。

当年底,境外新冠肺炎疫情加速蔓延,国内个别地区仍有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冬季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在此背景下,12月,长江日报以《看,这就是武汉——探秘抗疫“武汉样板”》为主题,聚焦武汉抗疫创造的一系列具有教科书意义的经验。笔者承担其中一篇《五个“百分之百”遏制疫情扩散》的写作。五个“百分之百”是疫情防控期间武汉采取的几个关键举措,对减少疫情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因为类似的报道已经不少,如何才能守正创新、打动人心?

作为武汉人,作为新冠疫情的亲历者,笔者回想起武汉人从至暗时刻步步迎向曙光,中间艰难走过的每一步。五个“百分之百”的执行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武汉全民一心排除万难,终于推行下去。最后这篇报道从“人民至上,对每一个生命负责”“严防死守,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源头治理,五个‘百分之百’缺一不可”三个层次进行阐述,通过讲故事、采访专家,回顾了那一段战役,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受到省市主管部门肯定。

其四,前期要积累大量采访素材。现在许多记者写主题报道,缺乏现场素材,只是将二手材料进行整合加工,没有太多触动人心的“干货”。写好一篇主题报道是要花费大量的心力,经过大量采访的。

2020年5月,武汉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全民集中核酸检测,世卫组织、全球的群众和媒体高度关注。6月2日,湖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武汉全民集中核酸检测的结果,共检出无症状感染者300名,占检测人数的十万分之三,未检出确诊病例。

次日,长江日报推出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创造又一奇迹,千万居民核酸检测让城市更安全》主题报道,此文带有解密性质,全面介绍了武汉开展集中核酸检测的初衷、开展方法、组织过程、事后反响等,其中很多内容都是独家信息,报道全方位记录了这次行动,在全国独家刊发推送。

此报道不仅获得1500多万人次的阅读量,后来还获得湖北新闻奖三等奖。这篇不到3000字的稿件,凝结了笔者半个月来的心血。武汉开展全民集中核酸检测十余天时间里,笔者从头到尾密切关注,采访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组织核酸检测的街道和社区、本地企业家、专家、市民、市临床检验中心负责人等,探访了核酸采样现场、核酸检测实验室,获取了丰富的一手材料,才会让这篇主题报道内容丰满。

猜你喜欢
核酸抗疫武汉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