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谭琪瑶 邵有学
国家形象是大众传媒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处于全媒体快速发展时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受信息传播机制的变迁与日趋丰富的传播手段影响而产生改变,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重大的国际性议题和公共卫生事件,关系每个国家、每个民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中国在对外传播环境中塑造国家形象的责任更加重大,困难也显而易见。CGTN作为中国对外发声的主流平台,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面向全球的“战疫”报道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新冠疫情之下,中国“抗疫”进程是世界抗疫的缩影。疫情伊始,国际舆论骤然聚焦武汉,中国的每一次发声、每一个动作都被各国人民关切注视。面对如此重大的国际性议题,以CGTN、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等组成的中国对外传播阵营,在国外社交媒体平台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本文择取CGTN官网、推特、油管三个平台作为报道样本的数据来源,检索时段为2020年1月25日至3月31日,检索总量共计3927条,抽取样本201条,以及最高播放量评论区903例用户评论文本,作为内容分析的初始数据。
1.报道态势:积极设置议程,建构疫情之下的社会真实形象
CGTN此次“战疫”报道的议题多样,对国内外较为关注的皆有报道,涵盖了国际国内社会动态、特别策划、声援行动、病毒研究等报道,凸显了疫情之下的议题分布。其次,CGTN传播资源在重要议题上,出现了议题之间高低频次的先后秩序。超过一半的报道是关于国内外最新疫情讯息,疫情新增感染/死亡/恢复人数等,体现报道的时效性。CGTN的对外报道在“国际疫情”“中国疫情”“社会动态”几个话题上对涉华舆论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引导作用。CGTN的“战疫”报道,展现了在疫情之下中国万众一心、携手抗疫的形象,中国社会各阶层因抗击疫情而展现出较高的民族凝聚力与行动性。总之,此次CGTN“战疫”报道呈现出议题分布较为集中、积极回应国际关切,CGTN积极主动设置议程参与国际传播,引导国际舆情风向。
2.报道价值:多维形态呈现,建构汇聚万众的立体民间形象
在CGTN的“抗疫”传播实践中,多维展示(47.39%)是报道的主要方面,接下来依次为传递消息(36.49%)、宣示立场(10.43%)、主动回击(5.69%),这四个维度基本上呈现了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形象。在报道涉及的种类中,有疫情最新进展的消息报道,真实人物的故事性报道,辟谣与反击外媒诋毁、宣示中国立场的政治化报道等。在社会性的报道内容中,如“People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get help with epidemic prevention knowledge”,关注特殊群体、人文关怀,以正面报道为主。在“Positive Vibes|Chinese ICU doctor steps to the fore in coronavirus fight”这则报道中,CGTN展现中国医生的奉献精神与敬业精神;国际网友评论“感到很震撼”“中国医生真伟大”等,通过同理与共情的方式建构中国形象。
1.重构叙事模式,全程把控国内外传播议程
四全媒体,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如今已被提上国家战略发展高度,与对外传播及国家形象建构相辅相成。全程媒体在新闻与传播领域的体现,就是全程把控传播环节,不放过任何一次传受互动。从新闻报道的选题策划到效果反馈的每一个环节——“对象、内容、渠道、受众、效果”,新闻媒体须发挥“把关人”作用。此次CGTN的“战疫”实践,从传递消息、宣誓立场、主动回击、多维展示四个维度勾勒立体的中国形象,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在传递消息方面,CGTN利用全媒体平台与多媒体形式面向海内外受众,及时传递疫情进展;在宣誓立场方面,面对不实报道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利用大数据算法监控舆论走势,将谣言扼杀在摇篮中;在主动回击方面,CGTN第一时间转播国家领导人讲话与新闻发布会,通过5G+4K与全媒体分发手段向外宣示立场;在多维展示方面,CGTN通过报道正面典型、找寻平凡人的故事搭建国家之间的共情脉络,突破意识形态与话语壁垒。
2.直播赋能外宣,全息呈现多元化信息维度
官方直播是“快直播+慢直播”结合,互联网直播带货都属于快直播的范畴。“快直播”并非是指直播速度的快慢,而是指直播模式的激进与快节奏,我国官方加入直播战场,疫情期间央视名“主播”康辉代表官方与网红李佳琦进行联动,助力湖北武汉等地区的特产销售,引来了极高的话题度与播放量,更带动官方“打破次元壁”,拉近了与网民的距离。众多网友评论这是“梦幻联动”。刚上架的湖北特产也在瞬间被一抢而空,从经济方面支持了受到疫情重创的武汉,展示了全国人民对武汉对湖北的帮助,极大增强了战胜疫情的信心。而官方通过“慢”直播全程关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让全世界见证中国在防疫抗疫的特殊而紧急时刻的惊人建设速度。
3.重视下沉声量,全员构建中国的立体形象
近年来,流行文化市场越来越年轻化,诸如国潮热、汉服热等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结合频频登上主流文化舞台,传统文化的新兴诠释迎合新时代年轻群体的口味,并且助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出海。在原则性的问题面前,中国的青年也不含糊,面对新冠疫情中外媒的不实报道和恶意诋毁,年轻的网友也往往冲在前方,在相关评论区“大展身手”,这背后体现着“饭圈文化”对主流文化的逆袭,在圈层经济已逐渐成为中国经济体中重要组成部分,以青少年群体为主形成的“饭圈”正在将亚文化的影响扩大到国家对外传播的领域上,从“阿中哥哥”的称谓到维护新冠疫情下的中国国际形象,饭圈群体在主流议题上展示的自发性团结行为体现着其对家国的归属和身份认同。
4.推动共情传播,全效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
疫情之下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口号再一次被提起,中国的抗疫以及中国协助外国的抗疫实战,让世界人民再次刷新了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面对灾难,全球同呼吸共命运,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相互扶持才能一起渡过难关。这场“战疫”中,有中日之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友好往来,也有部分国家部分媒体污蔑中国抗疫成果,利用“病毒源头说”“数据隐瞒说”等言论诋毁中国。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形象,改变世界对中国的偏见,还需继续遵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范式与逻辑,利用全媒体时代的新技术新手段新形式,唤起全球人民的同情心与同理心,共情传播从而助力构建中国的真实印象。在CGTN对外“战疫”报道中,涌现了很多典型事例的正面报道,那些民间的、感人的、真实的故事更能受到他国网民们的关注,传受双方虽然隔着一道屏幕,但共情传播打破了物理空间的界限,促使事件里的人与屏幕前的网友进行“友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