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淋(北京联合大学)
现今,我们正处于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时期,构建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知识的全球化,手段是信息网络化。影响学校管理事项的规划与发展的直接因素是财务管理的管理水平,大多数学校使用信息技术来提升财务管理的整体工作效率。但是财务管理人员现有的工作模式与互联网时代高等学校的发展不协调,教学质量低、规模效益差等问题已经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在“互联网+”新时代背景下,跨界融合把孤岛联接,建立智慧校园,加强校园的实时性和共享性,推动高等学校“互联网+”财务管理体系与时俱进,由单一的会计电算化模式向共享财务信息体系转化,创新高校财务信息化应用,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典型化、信息化、科学化”。
1.计划管理
高校的财务部门不能只按照上级行政部门的指示来安排年度教育经费,还要根据培养目标的方向、学校规模的大小进行统筹规划,来实现财务计划的综合管理。
2.教育事业费的管理
综合定额和专项补助经费是其中管理的两个部分。“专项补助”经费包括专项设备费用、科学研究费用、研究生导师补助费用等。
3.预算外资金的财务管理
预算外资金的组成部分主要为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项目、社会服务活动的资金,需要积极管理学校与国家、学校与个人、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4.基本建设资金的财务管理
基本建设资金主要的资金源是中央财政拨款、地方政府或企业投资以及自筹资金。基本建设主要应该投资在教学活动方面,但是也不能忽视科学研究项目,两者需互相结合,充分发挥投资的作用,使效益最大化。
2015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的定义。这是由知识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万众创新促使互联网形态的演进与发展,将互联网平台与经济社会相交融合,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并催生了新的生产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知识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态势。“互联网+”中的“+”是技术上的“+”,是思想上的“+”,是理念上的“+”。会计行业需要重视互联网对会计整个行业环境的影响,落实于优化配置资源。“互联网+”技术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将传统行业孤岛联接,关键在于要构建多层次多结构的信息服务平台,共享财务信息,确保实时性,从而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和整体性的竞争力。
通过财政部门中的财政直接支付管理学校银行账户中的相关资金,当前,高校主要将归集在财务总账户的资金有效分配管理在各项收支账户。在实际操作中,公用资金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使高等学校财务资金严重短缺。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学校的业务活动也随之不断地增加,凭证审核的信息量增大,并且大多数学校财务报账时间段通常集中在每个学期结束阶段,因此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限制,不能很好地适应复杂的报账需求。
在传统的高等学校的财务信息数字化水平以及财务管理观念下,“报账难、花钱慢”的问题一直尚未解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通知中提到,将云计算技术作为基础并且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职能,通过互联网形成网络化财务管理,全方位地进行财务创新与财务信息化。因此,财务管理结构呈现扁平化,使财务管理迈向更高层次,由核算会计转变为管理会计。“互联网+”背景下,云计算技术实现了财务数据虚拟化,并进行云端储存,由于财务信息数量庞大并且信息的性质复杂,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使得财务信息得以有效储存和传递,会计核算更加规范化,数据处理更加安全,会计活动处理及其他工作高效化,部门与部门之间数据共享更加便捷。
1.信息化财务管理理念认识不足
有些高等学校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传统观念,只片面注重会计核算、数据分析等财务基础工作。一些决策者认为高等学校是非营利性组织,不存在风险,让很多资金配置无法体现出均匀性,浪费现象极为严重。
2.财务数据集成化程度低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系统相对独立于校内的教务管理系统、人事劳资管理系统和OA 办公管理系统,并且与校外财政系统、税务系统等不太契合,导致校内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包括校外的系统无法实时分享相关的业务及财务信息,重复的数据加大了信息管理的成本,使有效数据利用率降低,容易产生信息孤岛现象。大多数学校尚未建立起远程财务数据系统。再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招生规模持续扩张,要求相关财务工作人员对大批的财务数据进行汇总和处理,但由于传输渠道落后且单一,容易出现财务漏洞。
3.预算管理不完善
迄今为止,虽已大范围地实施学校相关预算管理规定,但在现实情况中,实行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现在大多数高等学校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缺乏一致的收入与支出的规定,导致二级部门参与预算的积极性降低,缺乏对预算执行的控制,忽视对执行结果的效益评价。财务预算的编制内容不科学,使预算与执行脱节。
1.管理职能缺失
在“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与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相结合,使学校财务管理的职能持续扩大,改变了高等学校管理模式以及相关应用程序,优化财务管理结构,促进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由基础的会计反映向分析报告会计变革。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重视核对学校财务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这种理念不具有实效性,相关业务程序数据来源几乎一成不变,受外部影响较大,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经营活动的整体过程。
2.网络技术不成熟
部分黑客利用公共通讯网路在未经过授权的情况下入侵系统,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遭恶意修改删除甚至盗取,使高等学校财务相关信息得不到安全保障。网络病毒也是个较大的安全隐患,其破坏能力强并且清除困难,防范难度很大。计算机程序和软件的使用只是在工作的速度上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没有体现财务管理方面新的思想和理念,也没有达到财务管理数字化的目标。并且财务管理软件在一些关键的财务报销、反馈等环节还存在很多网络漏洞。
3.信息不对称
由于财务信息的特殊性和机密性,信息口径各异,高等学校财务数据信息通常相对独立和封闭,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及时地从各个部门获得财务信息,因此财务部门不能对相关的财务资金进行有效控制与监督,因而不能提供切实有效且客观的数据支撑和分析。国家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上没有掌握实体权利,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强,使得管理制度只流于表面,让学校在资金管理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财务管理漏洞,资金利用率较低。
学校领导层既要注重学校的发展目标,同时强化团队领导的监督职能,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财务工作人员由核算型转化为管理型,实现各职能部门数据无缝共享对接;通过财务报表等数据形式进行相关的趋势分析;建立财务风险识别、风险监控相关体系,通过分析财务管理的敏感性因素,进行实时监督和改善。
管理层需要整合各项资源,做好规避风险和降低风险的预防措施,不仅要做好事后的监督方面,还应扩展至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做好病毒防范工作,引入专业性防护第三方,将财务数据复制在“云数据”中储存,或独立成文件副本,对重要的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损失控制或风险转移,严禁内网直接连接外网;定期对重要财务数据采用双机热备份,实行双口令并钥控制。选择安全性高、信息保障完善的云端运营商,安全构建虚拟网关,保障数据安全。
选择一款适合学校环境的财务管理软件,可以将管理软件再次创新开发,加入适合高等学校管理的功能;根据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设置操作权限范围,建立多结构的信息安全制度;获取数据时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加密技术,将Web 技术嵌入到财务管理系统中,实现网络分布式并行处理学校的财务事项;搭建统一的校园信息化平台,通过数据中心将财务管理信息进行统一集中管理,辅以互联网“大数据”定时进行交换分享数据,使部门数据库与数据中心互联互通。
“互联网+”技术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应用中落实于集成整合各项要素,树立整体的变革理念,通过构建多层次的信息平台,谋求财务流程优化,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衍生了多元化的财务管理模式。高校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财务管理的服务质量。财务部门应让互联网与高等学校深度融合,实现群体智能,建立数字化校园,优化财务运作流程,实现全方位的财务转型,建构“互联网+”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