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为一名指挥家的必要条件

2021-11-29 15:11:18刘明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总谱演奏员指挥家

刘明

(星海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指挥家,音乐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指挥领域的成功并非仅仅是音乐能力的体现。即使是一名出色的表演艺术家,也不能保证会成为一名出色的交响乐团领导者。

早期中世纪的指挥形式是用手势来表示旋律的高低走向,在17 世纪的图像记载中,开始出现指挥棒的雏形:纸卷、小棍子等工具作为辅助。进入18 世纪中,通常由乐团的小提琴首席或键盘演奏员担任指挥,在歌剧表演中,有时会有两个指挥,键盘演奏员负责演唱家,小提琴首席负责管弦乐队。1791 年9 月30 日,莫扎特亲自指挥管弦乐队在威登剧院首演歌剧《魔笛》1,1798 年,海顿用指挥棒指挥了清唱剧《创世纪》的首演2。到19 世纪早期,指挥家已作为专职存在,并不是由首席或键盘演奏员兼任,同时,普通管弦乐队的规模扩大,指挥棒的使用也变得更加普遍3。作曲家、指挥家理查德·瓦格纳是一位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指挥家,早年对贝多芬作品的学习和在歌剧团的工作经验使他对管弦乐队有着透彻的了解。他曾在文章阐述了他个人对指挥和音乐的理论,他认为对作品的诠释比仅仅画出准确的指挥图示更为重要。由此可见,指挥的职能从最早保持速度整齐统一,发展到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造,其工作的重要性愈来愈大,逐渐成为一个交响乐团的核心领导者。

当代指挥法教学注重基本功训练,指挥技术训练普遍扎实。在本科阶段,指挥专业学生除指挥主课外,主干课程还包括和声、曲式和作品分析、复调、配器、总谱读法和乐队实践等等。在成为指挥家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助于提高总谱阅读的能力、乐队整体音响的认知能力,增强乐队排练前准备工作的准确性,拓展总谱掌握深度,从而达到对总谱客观预判到主观分析的合理性解读的目的,经过对音乐家、音乐史、技术、时代风格的特征等进行深入了解,才能在排练中做到游刃有余。而在实际排练中,不仅要通过实践积累指挥经验,还要提升与演奏员沟通的能力,了解乐队演奏员的心理,同时要具备组织管理的能力,合理安排排练进程,一名成功的指挥,不但需要扎实的技术,良好的音乐素养,还应该是乐队的领导者。本文分为指挥培养过程及乐队排练实践两个部分,针对成为一名指挥家的必要条件进行讨论。

一、指挥培养过程

指挥作为一门技术性极强的表演艺术,对于个人的音乐素养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进入指挥学习前,学生应当具备扎实的钢琴演奏基础和敏锐的听力。钢琴因其音域宽广、音色可塑性强、音量幅度大,可以在演奏中呈现多声部的立体化音响。作为指挥专业的学生,需要经过长期的钢琴演奏训练,尤其是复调作品的学习,逐渐培养起多声部思维模式。通过复调作品的学习,可以锻炼双手分工协调能力、提高听力的敏锐度、对作品整体结构的把握以及为总谱读法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进入指挥学习后,正确的挥拍图示和准确的预示拍是重中之重。直观清晰的挥拍图示确保各声部进入与结束的统一,准确的预示拍体现音乐开始的速度、力度以及情绪。此外,分拍、弱拍的预示和气口呼吸的提示,还有延长记号的使用、面部表情和眼神这些基于图示基础训练上的进阶练习,同样也是指挥学习中的关键要素。每个指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在指挥图示的练习上,才能确保在实际排练中协调好乐队的多个声部,使节奏统一。同样,较强的总谱阅读能力是保证作品演奏高度的关键,周密完备的案头工作是学习作品的第一步。新作品的学习应当先从作品创作时代背景入手,了解创作风格手法,运用内心听觉对和声走向形成初步认知。指挥应对作品的乐句划分,段落结构有着明确的认知,并在正式排练前对两手分工进行合理分配。

除指挥法主课外,作曲四大件课程:和声、曲式和作品分析、复调、配器和总谱读法的学习,提供了更全面更系统的知识,并伴随着指挥的职业生涯,不断地运用到实际排练中。一个常规的管弦乐团由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和打击乐组成,每一种乐器的性能、是否属于移调乐器和基本演奏方法,如弦乐的弓法、管乐的气息、打击乐的演奏要领等,都是指挥学习的根基。唯有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对大量作品进行分析写作,才能更精准地把握作品的基本风格,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然后通过指挥图示传达给演奏员,实现对作品的艺术诠释。

艺术学科分门别类形式多样,音乐、美术、诗歌、戏剧、文学、建筑等各有其特点,又相互影响深远。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根据画家让-安东尼·华多(1684-1721)的画作《乘船赴西德尔岛》,创作出钢琴独奏作品《欢乐岛》,音乐内容描绘情人们乘船赴西德尔岛的欢乐场景;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在参观哈特曼(1834-1873)遗作展览会后创作出钢琴独奏作品《图画展览会》。全曲共分为10 段,每段均有独立标题用以诠释画作特点,画作主要描绘俄罗斯、法国、罗马、波兰等地的风物,随后由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在1922 年完成对作品的配器,后成为经典的交响乐作品;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的大型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一共六个乐章,采用了诗人汉斯·贝特格的意译诗集《中国笛》中的七首唐诗作为歌词4,分别对应:

李白《悲歌行》

钱起《效古秋夜长》

李白《宴陶家亭子》

李白《采莲曲》

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和王维《送别》

在歌剧作品和交响乐作品文献中,与文学相关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不断丰富个人音乐修养,文学内涵,以及对其他学科知识抱有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才能有足够的知识深度支撑对音乐的理解与表达。

二、乐队排练实践

乐队排练是将一名指挥的个人音乐素养,案头工作反应到实际操作上,通过乐队演奏反馈出来。如果说指挥技法是无声的交流,那语言沟通能力在实际排练中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觑。当一位指挥站上指挥台,面对着几十位演奏员,他的语言表达、领导能力、性格魅力决定了是否能带动整个乐团的演奏员,达到音乐上最高的融合。正如前文所说,即使是一名出色的表演艺术家,也不能保证会成为一名出色的交响乐团领导者。

指挥的性格特质是乐团领导力的基本因素,自信和真诚是指挥所必需的特质,热情的艺术表现力和冷静克制对于带动演奏员起到决定性作用。指挥的自信源于对作品了如指掌,首先是技术娴熟,能在排练中通过指挥图示将对音乐的诠释传递给演奏员,其次根据总谱分析和个人理解,进行合理的解读,带领演奏员演奏出更好的音乐。指挥指挥的排练过程是将几十位演奏员的个人意志控制成一个统一体来表达一个中心音乐思想,与演奏员逐渐形成一种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一个受欢迎的指挥往往能获得更好的音乐效果。

合理安排排练进程同样重要,排练的态度应该是务实的,有条不紊的排练节奏能避免演奏员的懈怠情绪。在新作品的排练中,从头视奏一遍可以让演奏员对作品形成整体印象。随着演奏员不断熟悉作品,接下来的排练可以针对个别困难片段进行。作为指挥,如何在有限的排练次数中达到最大的排练效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美国指挥家、作曲家伦纳德·伯恩斯坦曾说过:“若想成就大事,有两点是必须的:计划,还有紧凑的时间。”乐队排练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过程,每一次的排练需要提前做好计划,注意避免在排练中毫无目的地从头到尾过曲子。合理的排练计划需要充分覆盖音乐上的细节,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困难片段上,解决技术问题,以及促进声部之间互相聆听配合。以及避免个别声部比如铜管和打击乐演奏者在不需要演奏的时候,长时间坐着无所事事。在大型作品排练中,要想更高效地进行排练,还可以采用声部分排的办法,通常由各声部首席带领展开,充分发挥首席的带头作用,加强声部成员之间的音色融合。

在排练的时候,无可避免会遇到需要停下进行修正的地方,如果打断的次数过多,演奏员会失去音乐上的连贯性,甚至是注意力。指挥应具备良好的规划能力,在排练过程中整合问题段落,在每一次的暂停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可以避免无意义的重复演奏。站在演奏员的角度,他们希望指挥能使用清晰、直接、简短的语言,在表达想法时积极有说服力,但不失耐心与真诚。由于演奏员使用的仅有本声部分谱,指挥在排练中尤其要注意表达清晰明确,统一总分谱上的排练标号或小节数记号,明确指出哪个声部在什么位置出现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改善。避免在排练中使用空泛的形容词,比如“快一点”和“强一点”等,除了确保图示清晰明确外,还可以通过唱谱进行示范,给演奏员直观的感受。目的性明确的排练能够使演奏员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和改进,并从中体验到成就感。排练时习惯使用“让我们”或“请大家”这样的词,而不是“我”、“我要”或“什么应该怎么样”。乐团是反映指挥行为举止的一面镜子,尽管指挥在乐团里是领导者,但要避免抱有居高临下的姿态,排练氛围会直接影响到演奏员的演奏方式。

指挥还应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时刻保持对乐队音响的关注,才能在音乐进行中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进行调整。在排练中需要处理的问题包括乐句划分、声部平衡、发音法、音准、音色、声音融合等。让演奏员知道哪个声部是旋律线,哪个声部是和声,以及音乐是如何推动的。指挥的真正工作是聆听乐队,尤其是在排练大型的作品,保持敏锐的听觉尤为重要。

结语

指挥这门专业对知识涵盖要求极高,同时是一个对实践性和社会性极为重视的职业。指挥在排练中通过图示向演奏员表达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再由演奏员奏出实际音响传达给听众。一场成功的音乐会与排练的效率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如何在有限的排练时间里达到最大的成效,是一名指挥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努力的方向。作为指挥,个人音乐素养固然重要,但事实证明,排练中与演奏员交流互动的方式,以及领导才能同样至关重要。唯有不断提升个人知识储备,增强音乐修养,通过每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不断进行检视与反思,提高排练效率,锻炼与演奏员沟通交流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和管理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音乐上的共存共荣。

猜你喜欢
总谱演奏员指挥家
”眼神“指挥家
青年演奏员邹婷
歌海(2022年6期)2022-02-04 12:31:18
论交响乐团弦乐演奏员必备的素质
艺术家(2021年4期)2021-11-28 15:21:48
没有绝对的天分,也没有绝对的天才——指挥家陈琳专访
论青年指挥应具备的素质与修养
双排键电子琴民族音乐编曲应具备的理论基础
艺术研究(2018年4期)2018-03-01 07:14:12
片断《诀别》的形象种子和导演处理
戏剧之家(2018年31期)2018-02-12 09:09:02
论交响乐团大提琴演奏员的素质
北方音乐(2018年17期)2018-01-25 11:09:50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十二)——总谱阅读的原理与方法
乐师
琴童(2017年1期)2017-02-18 15: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