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守章 钟诗群
克氏原螯虾俗称淡水小龙虾,原产于中、南美洲及墨西哥东北部地区,早在1929年就已引入我国,1978年开始人工养殖研究,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对象。近年来,随着淡水小龙虾的广泛养殖,淡水小龙虾的病害越来越多,发病率愈加频繁,小龙虾的品质、养成规格、生长速度都在不断下降。淡水小龙虾良种生产与供应已成为我国淡水小龙虾养殖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淡水小龙虾养殖,苗种主要来自于自繁苗种,也就是上年成虾养殖池中,捕捞后的残留成虾,经自然繁殖形成的苗种。由于繁殖亲本没有经过筛选,又是捕捞残留个体,大多是个体小,生长速度慢的个体,以及一些头大身小,含肉率低的老头虾,部分个体可能还携带有病源微生物。由这样的雌雄亲本繁殖,产生的后代,必然是品质低劣,优良性状丧失严重,免疫力低下,易发病、个体小,生长速度缓慢,幼年夭折率高等;特别是经过多年自我繁殖的后代,病原体种类明显增多,数量迅速增大,发病率和死亡率将大幅度提高。
1.捕捞残留虾种,缺乏优良性状。
淡水小龙虾养成后,大多采用地笼不断捕捞,筛选出发育成熟,个头较大的个体上市,将尚未发育成熟的个体,以及畸形、残肢等卖不出价格的个体返还池中继续养殖,很少采用干池彻底清捕。在反复捕捞选择下,最终残留下来的个体,必然是生长速度慢的、个体小的,或者是带病畸形的,拥有优良品质的个体则很少。由这样亲本繁殖的后代,很难获得优良性状,特别是经过多代自交繁殖的后代,品质性状更差,如:畸形、长不大、头大身小、甲壳厚重、生长速度慢、免疫力低下、体质虚、易发病、抗逆、抗病、抗应激能力弱,甚至携带有多种病原体等,如近年来,养殖户普遍反映:淡水小龙虾难养,病害严重;幼苗成活率低,养不大;成虾抗逆能力差,运输成活率低等。
2.残留亲本自然繁殖,近亲繁殖率高,优良性状丧失殆尽。
捕捞剩下的残留成虾自然繁殖,近亲繁殖不可避免,尤其是同一养殖水体,经过多年自繁自育后,近亲繁殖发生率大幅度提高,年限越长,近亲繁殖率就会越高;近亲繁殖导致品质衰退现象越加严重。近亲繁殖常会导致后代,生长速度缓慢,个体小,体质差,抗逆能力弱,免疫力低下,成活率低,易发生暴发性疾病等,甚至引发整个养殖产业的大衰败。淡水小龙虾作为低等甲壳动物,近亲繁殖对后代品质的影响,或许不象高等脊椎动物那样明显,但是作为养殖经济动物,近亲繁殖对后代生长性状的负面影响,对抗病能力的负面影响,将直接影响到养殖效益,甚至影响到小龙虾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尽可能回避。
3.养殖池兼繁殖池,添加部分外来亲本,不可能生产出淡水小龙虾良种。
近年来,部分淡水小龙虾养殖户,为了防止近亲繁殖,抑制种质品质衰退,在每年的繁殖季节,外购部分成虾,放入捕后的成虾养殖池(兼繁育池)中,希望通过“杂交”方式,提升后代品质的目的。不可否认,这种做法,虽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提升苗种品质,解决淡水小龙虾良种生产问题。淡水小龙虾并非真正的群居性甲壳动物,领地意识明显;在自然水域,每只淡水小龙虾都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其它个体一旦踏入,就会引起格斗,直至赶走入侵者。在人工养殖水体中,领地空间有限,新进的外来个体,活动范围受限,很难进入原居个体的生活核心区,只能去寻找尚未被占用的区域生活,因此,新老个体间发生“杂交”的概率也就大大减少;再加上,新放入的个体数量有限,携带的优良性状基因量也很有限,对后代性状的改良和提升作用也就十分有限。因此,把成虾养殖池作为繁殖池,以捕捞残留个体作为繁殖亲本主体,补充少量外来亲本,是不可能解决淡水小龙虾良种生产问题的。
4.养殖池连续使用,病害多,风险大。
在淡水小龙虾专一化养殖水体中,当淡水小龙虾捕捞结束后,随后就是残留成虾的交配、抱卵、孵化、越冬,到了第二年春天,就是排苗,育苗、后期成虾养殖等过程。同一水体,连续运转,清塘、消毒就无法进行,残存于池子中的敌害生物,如:各种野杂鱼类、水生昆虫、蛙、蛇、蚌等就会大量繁殖,数量越来越大,从而给小龙虾造成极大的危害;特别是一些体弱和携带有各种病源微生物的亲本,为病源微生物的大量滋生提供了宿主,为病源微生物的传播提供了路径,从而为淡水小龙虾疾病的大暴发创造了条件。这样的养殖池,使用年限越长,暴发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就越大。
1.淘汰自繁苗种,规范良种生产标准:建立淡水小龙虾良种基地,制定淡水小龙虾苗种生产标准,使淡水小龙虾苗种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如:对亲本进行严格规定:雌雄亲本必须是来自于不同水系,并对体重、体长、体形、体色等进行规定;对繁育池进行规定:如:形状、面积、水深、水质、水源、沟畦结构、共作植物等,成虾养殖池不得作繁育池使用;对苗种的规格、体色、体质等制定销售标准;对繁育人员、操作规程作出相应的规定等。只有建立标准化的淡水小龙虾苗种繁育基地,规范良种生产标准,才能确保良种的质量;只有标准化的良种,才能确保我国淡水小龙虾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抑制成虾养殖池自繁苗种流入市场:成虾养殖池残留亲本自繁苗种,个体小,生长速度慢,抗病能力差;标准化良种场生产的良种,生长速度快,规格大,不易发病,成活率高,很容易被市场接受,再加上人为引导,适当加大宣传,标准化淡水小龙虾良种很快就会被市场接纳,无需大力推广。
3.研发淡水小龙虾苗种饲料,完善淡水小龙虾苗种培育技术:适口的苗种微颗粒配合饲料是淡水小龙虾良种大规模生产的必要条件。刚孵化出膜的淡水小龙虾,依附于母虾腹部附肢上,以自身卵黄为营养,离开母体后,进入水体,一开始营浮游生活,以各种浮游动物、有机碎屑等为食,很快转为底栖生活,以底栖小动物、周丛生物、丝状藻类、腐烂动植物尸体等为食。在自然状态下,亲虾排苗时节正是水温相对较低的季节,施肥很难培育出足量的浮游动物,只有采用发酵有机肥与人工配合饲料相结合,才能为幼苗即时提供充足的适口食物,确保淡水小龙虾幼苗的正常生长。发酵有机肥既能培养浮游生物,又能为幼苗提供部分食物:其中的大量有益菌,既可作为幼苗的食物,又能提高幼苗的免疫力,促进幼苗生长,其中的大量腐屑也可被幼虾直接摄取。人工微颗粒饲料即时补充了低温季节,浮游动物的不足,为大规模、高密度生产淡水小龙虾苗种提供了保障。另外,选用人工配合饲料时,尽量选择发酵饲料,发酵饲料更利于淡水小龙虾苗种的消化、吸收,其中的大量有益菌、生理活性物质,还可提高虾苗的免疫力,促进虾苗生长。
4.重视伊乐藻的栽培:淡水小龙虾在幼年阶段,生长速度快,蜕壳周期短;伊乐藻是小龙虾幼苗的重要依附场所和蜕壳隐避场所以及中后期的食物来源。伊乐藻丛生叶密,冬季都可栽培生长,可食率和营养价值高,因此,重视并科学栽培伊乐藻,确保淡水小龙虾苗种生产池拥有适度的伊乐藻,是淡水小龙虾苗种生产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
(通联:1.233100,安徽省凤阳县水产局;2.230031,安徽生物工程学校电话:1805503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