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武,杜冬梅,宗 宇,李 芳
关于高校基层党建制度创新的思考
张智武,杜冬梅,宗 宇,李 芳
(辽宁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治理能力首先体现在制度执行力上,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强化制度建设和制度思维,严格贯彻高校基层党建制度落实年活动,完善高执行力的党建制度,推进基层党建制度规范化建设。对制度执行不力甚至破坏制度行为,要敢于挺身而出。因此针对高校基层党建制度存在某些不健全、不完善以及执行力不强的缺陷,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基层党建制度完善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措施。
高校;基层党建;制度;创新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用来遵守的、规范我们行为的条文、规则。推进基层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是加强高校基层党的建设的一项治本之策、长远之策。
第一,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制度是保证高校基层党员教育的常态化,促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需要。
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党员的党性修养能否得到提高,关键是基层党建制度是否完善及有效地运行。进入新时代还会时常有各种弱化党、损害党的因素存在,有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只有通过经常性、常态化严格有效地基层党建制度的执行,把教育党员干部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才能保证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引领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创新基层党建制度。严格党员规范化教育和管理,离不开完善的党建制度,这对于基层党员教育质量提升起关键性作用。作为党的活动主体,唯有成体系、正常化、规范化地严格执行党建制度,加强党性教育,在经年累月里提高党员素质,才能培育出一支永葆纯洁性、先进性的党员队伍。
第二,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制度是确保基层党员干部克服不良作风,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需要。
制度建党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中央对党的制度建设一直高度重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创了党的制度建设新局面。党的十六大后,重点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上推进这项工作。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站在全局的高度,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如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如何坚持紧密联系人民群众以及如何深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些都离不开党建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和党内外的群众结合在一起,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从严教育、从严管理都需要制度的支撑。
第三,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制度是增强基层党员拒腐防变能力,同不正之风作坚决的、有效的斗争的需要。
目前,新时代每个党员仍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和眼花缭乱的各种诱惑,也会遇到自身发展的难得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党组织必须有围绕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加强学习完善的理论学习制度,用制度约束党员的学习自觉性与行为规范。用制度解决高校基层单位在过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也用制度防范本部门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第四,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制度是党建工作与高校各部门中心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促进基层单位中心业务工作的开展,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
基层党建工作与部门业务工作是相辅相成、互相推进的,党建工作可以带动业务工作的开展,提升业务工作的效果;通过部门业务工作开展党建活动,使党建工作有依托、能落地、见实效。通过党建制度创新,能够使党建工作和部门业务工作融合有序进行。
1. 基层党建制度执行力不够强。党建制度制定是基础,制度执行是关键。一些制度在执行起来随意性大,存在严重的主观意志,甚至党建制度成了摆设,带来的负面影响比没有制定这个制度更为严重。在严格执行制度和自觉维护制度方面做得不够,用制度的作用和力量来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有条不紊、扎扎实实还不够。执行不到位问题凸显,在制度执行中存在着一定的自由裁量空间,执行效果欠佳。“三会一课”有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浮于表面、敷衍应付走过场现象。
2. 基层党建制度程序性缺失。各个基层党组织制度没有科学的规范性标准,甚至一些规则、制度设计得过于原则,较为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内容不够全面,过于滞后,具体规定不实不细,缺乏逻辑性;再有制度本身不接地气,与基层实际工作结合不够,针对性不强,制度制定与实际工作脱节;执行监督制度不够健全,制度中缺少监督考核内容,考核要求不够明确具体,存在重形式、轻操作的倾向,对一些具体事项作了原则规定,但没有具体操作办法。
3. 基层党员教育制度创新力不够足。党员教育在管理上缺乏大胆创新模式。党员教育内容上缺少针对性和鲜活性。缺乏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党员教育在形式上过于规定化、模式化,党员教育载体单一,缺少塑造新载体的能力。党员教育在培训方式上缺乏实践性体验和互动环节,多以灌输性为主,缺乏震撼性效果。
基层党组织制度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工程,理论性、实践性、政策性很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制定制度时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 基层党建制度没有贯穿基层党的建设全过程。基层党组织没有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各各环节,没有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和党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2. 基层党建制度缺乏时代性。基层党组织制度有些内容滞后,更新慢,对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特别是注重实效方面的制度体现不多,缺少与时俱进创新内容。
3. 基层党建制度没有充分彰显党建制度的效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缺乏严格按制度办事的理念,对制度的实施认同和服从的程度还不够高,基层组织和党员在开展党建活动时常常优先考虑的是价值取舍和实际意义。
4. 基层党支部督查考核制度不够健全,没有充分履行教育督促的监督职责,缺乏纳入业绩考核的激励惩罚机制。这不仅仅是影响党建制度建设系统性以及制度实效性问题,也影响了支部党建活动的整体质量。完善对党员以及党支部的监督考核制度,要成为党建工作共识。
十九届四中全会重点突出制度建设,用我们的制度去管人管事,是提升我们领导力的重要体现。基层党组织要善于用制度去约束基层领导班子,传导上级党组织的理念和目标要求,不能理解为党建制度是刚性的,要知道党建制度是带有温度的,是既有原则又有灵活性的,是党员干部做事的行为准则。基层党建制度的创新要遵循一定原则。
第一,政治性与操作性相结合。讲政治是党建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高校办学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发挥政治功能,避免培养的学生价值取向偏移。基层党建制度建设要体现高校办学发展方向和学校中心工作,特别是要指导本部门的业务工作,但不是僵硬的,不是有名无实的摆设和应付检查的借口,而是能够让基层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开展有章可依。党建制度要切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具有强大的实效性。
第二,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党建制度要与学校的工作重点和本部门的工作目标紧密结合,在一个阶段,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对稳定性。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不是一个固定化、逻辑化的制度,要随着本部门情况的变化不断完善,因势而变,因时而化,不断调整完善制度。这是高校基层工作的武器和杠杆。
第三,大局化与个性化相结合。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离不开科学的、严谨的、高效完备的制度体系,不是彼此孤立的。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要区分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开展基层党的各项工作。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果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把握大局、服从大局、融入大局,就会偏离党和学校中心工作,使基层党组织虚化、边缘化,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使党建制度能够在现实工作中有序执行。
第一,挖掘以人为本的创新驱动力。基层党建制度的创新,要从广大师生的利益出发,以人为本,制度的创新要体现人性化需求,强化责任约束和监督管理功能,提升制度创新的实际效果,使制度执行起来达到时间、人力、资源的最大化效用。
第二,改进工作方式创新运行模式。通过规范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程序,改进基层党的思想、政治、组织的领导方式,出台相应的党建制度,加强信息返馈功能和日常党务活动的规范管理,减少党建工作运转不灵、效率低下、难于操作的现象,扩大党组织工作覆盖的深度和广度。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的形成,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效果。
第三,拓展党建制度与时俱进内涵。党的制度建设要体现时代性,特别是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学生党员队伍的新变化,对制度建设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对于党员教育的载体和内容、党日活动、党组织生活等的新经验用制度形式体现出来,使党建制度不断与时俱进。
第四,推动党建制度监督考核进程。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健全党建行为的约束制度,树立起制度权威。要在原有年度考核制度基础上,把党建制度执行情况作为基层单位和党员干部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政治制度的执行情况摆在突出位置,把考核评估、奖惩激励、监督制约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一个自律与他律、自觉与强制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第五,加深党建制度与部门业务融合。建立完善党政分工协作、共同负责的工作机制,保证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规则意识;通过党建制度的创新,加强党建工作同部门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高校基层党建制度要努力贴近部门中心工作,找准服务师生的着力点,贴近师生利益的诉求。结合业务工作开展党日活动、为师生服务活动、党课活动、党员培训活动,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制度中,使党建工作落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六,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基层党支部是党员教育制度落实的关键,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是高校党员教育最基础单位,是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党的十九大精神、带领党员群众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基层党支部书记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基层党员教育制度的执行效果,影响着基层党员教育的质量提升。因此,加强对党支部书记的专门培训显得更为重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党员教育内涵的深度、外延的拓展都体现在制度的创新上。要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不断创新基层党员教育制度体系。
[1] 黄学良. 新时代基层党支部党建制度体系建设研究[J].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3): 35.
[2] 高黎. 多校区高校学生党建制度创新模式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09(2): 152.
[3] 朱忠建. 长效机制的构建与高校基层党建制度的完善[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7(4): 74.
10.15916/j.issn1674-327x.2021.03.004
D26
A
1674-327X (2021)03-0010-03
2020-11-24
辽宁工业大学党建研究课题立项课题(2020LGDJ-YB001)
张智武(1965-),女,辽宁庄河人,教授。
(责任编校:叶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