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探析

2021-11-29 14:10
关键词:党员干部战略

张 蕾

本刊核心层次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探析

张 蕾

(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870)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方略,乡村党员干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乡村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文化水平、工作动力和工作能力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足。为了进一步提升乡村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本文从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和价值追求,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工作满意度和获得感,强化监督管理、保障权力运行和清正廉洁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党员干部;能力素质

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并将其写入了新修订的党章。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关于社会主义乡村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必将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的关键。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1]党员是中国社会各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中,乡村党员干部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党员干部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村党员干部队伍,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乡村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2]。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过程中,乡村党员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他们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者和组织者,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者。

(一)乡村党员干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者

国家统计局2019年的数据显示,自2012年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连续7年下降,7年间减少2600余万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以及劳动力人口数量的持续下降,很多城市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包括“零门槛”落户政策吸引外来人口,城市的工作机会更多,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城镇流动和汇聚,大量传统乡村逐渐呈现出“空心化”特征[3]。乡村人口主要是妇女、老人和孩子,被称之为“389961”群体(“389961”群体意指妇女、老年人和儿童。“38”指妇女群体,“99”是指重阳节,“61”特指儿童节)。正是意识到传统乡村正面临衰落的风险,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并将其写入了新修订的党章。因为乡村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4]。乡村党员干部一方面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透彻,另一方面对乡村实际情况更加了解,对乡村资源禀赋、资源优势和短板更加清楚。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乡村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

(二)乡村党员干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者

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不断瓦解,广大农民长期遵循的传统村落文化和服从意识日渐式微。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更加注重和追求经济利益,而对公共政治生活参与意识不高,对没有直接经济利益的公共事务漠不关心,缺乏长远眼光,对一些有利于乡村和集体长远发展但近期收益不明显的行动或项目不支持甚至公开反对。

与此同时,乡村内部利益主体多元化,存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执行人,乡村党员干部不仅要承担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使命,更要承担政治引领和思想引领的功能,从而使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能够统一思想认识,同心协力,提高行动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乡村党员干部能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乡村党员干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者

无论要开展何种行动,都需要有具体的执行者,在这其中,干部发挥着关键作用。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关键在乡村党员干部。无论多么宏伟的战略蓝图,都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实际的资源禀赋,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地化的行动方案,才能使战略蓝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农村改革的新征程,到20世纪90年代华西村兴办乡镇企业,冲破单一农业经济,乡村党员干部都是我国农村发展变革行动的实施者,体现了非凡的改革气魄和朴素的为民情怀。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中,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口的外流,乡村党员干部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者和组织者,更应该成为具体行动的实施者。乡村党员干部要深入每个村庄内部、进村入户,对村庄的整体情况和每户村民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激发村民参与意识,调动乡村内外各方面资源,制定乡村的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并带领村民深入扎实地推进各项工作,使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

二、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党员干部的新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村的具体落实,涉及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精神文明、社会治理和农民生活等各个方面,最终是要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伟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能否真正实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乡村党员干部队伍是重中之重。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为民情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动动嘴就能实现的,而需要风里来雨里去、脚踏实地地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干,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取得成效。这要求作为事业引领者和组织者的乡村党员干部具有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情怀。乡村党员干部必须培养心系农民、尊重农民的优良作风,与村民“打成一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了解最真实的乡村情况,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乡村党员干部只有“心里装着乡亲”,才能取得农民兄弟的信任,获得乡亲们的理解和支持。乡村基层工作除了产业发展等共同行动之外,还有很多属于邻里纠纷、基层社会矛盾的事情需要基层干部进行协调和解决。

只有俯下身子、认真倾听当事者各方面的意见,带着为民服务的深厚感情去做群众工作,才能得到当事各方的理解和拥护,有效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从而更好地实现“乡村文明和治理有效”的发展愿景。

(二)善于学习、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很多新的发展理念,而不能走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

要想使乡村振兴战略真正取得实效,一方面乡村党员干部要善于学习。一是加强政策理论学习。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内容,例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想、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融合的思想等。二是要加强农村产业发展相关知识的学习。“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实现乡村振兴其他四个目标的关键前提,这要求乡村党员干部必须了解农村、熟悉农业,更要掌握农村产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具备发展农业产业的知识技能和丰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带领广大乡亲发展产业,改变传统上农业“靠天吃饭”的弊病,使农民收入增加具有稳定预期,从而实现“生活富裕”。

另一方面,乡村党员干部要学以致用,善于将所学的知识本领转化为开拓进取的创新实践。在乡村振兴实践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有很多问题都是乡村发展中未遇到的新问题,这种情况下,很大程度上需要乡村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带领广大村民攻坚克难,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乡村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开拓进取、创新求变,才能在乡村振兴实践中闯出一条符合乡村发展实际的“新路”。

(三)果断决策、扎实推进的实干能力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面对同一种问题通常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乡村党员干部必须具有果断决策的能力,否则将会贻误发展时机,错失发展机遇。

乡村党员干部必须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党的政策方针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在全面调查分析当地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在多个备选方案中反复比较,果断决策。一旦形成了决策意见,就要有扎实推进的实干精神和能力。

正所谓:“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落实之要,重在执行。”乡村振兴战略涉及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精神文明、社会治理和农民生活等方方面面,每一项工作都会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只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宗旨意识,脚踏实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到实处。

(四)化解矛盾、处理危机的应急本领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纠纷和矛盾层出不穷,这在乡村基层更加普遍和突出,因为乡村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例如,由于历史原因,关于乡村资源的政策规定并不完善,导致传统上的资源产权不清晰,加之乡村人情关系复杂、家族势力影响等因素,利益纠纷时有发生,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演变成群体性危机事件。这就要求乡村党员干部必须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勇敢地面对矛盾,高效地处理危机,对乡村基层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不可漠视和回避,更不能欺上瞒下,否则只会导致问题越来越复杂,后果越来越严重。

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有的乡村党员干部存在“为官不易”“为官不为”“多干多出错”心理和“懒政怠政”现象[5],对乡村基层出现的矛盾纠纷能推则推、能拖则拖,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问题往外推,不仅错失解决矛盾和危机的有利时机,而且损害干群关系和党执政兴国的根基。

三、乡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村基层党组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乡村党员干部是关键力量。当前,有的乡村党员干部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尚有一定差距。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想信念不坚定,为民情怀缺失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信仰,具有激发动力、凝聚人心、指引前进方向的重要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乡村党员干部具有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为民情怀,需要乡村党员干部摆正心态,深刻认识自己肩负的职责,然而在实践中,部分乡村党员干部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为民情怀缺失的情况。

一是党性缺失、宗旨意识淡泊。有些乡村党员干部政治觉悟不高、党性缺失,忘记了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初心使命。

三是以权谋私、中饱私囊。由于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少数乡村党员干部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未能严格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在低保户办理、集体资源开发、补贴发放等事项中以权谋私、中饱私囊。

(二)干部队伍结构老化,文化水平不高

由于城乡二元格局导致城乡发展不均衡,总体上来讲,城市工作机会更多,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流向城市,留在乡村的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选调生下乡、大学生村官等政策,鼓励年轻人深入到农村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总体上看乡村党员干部队伍普遍年龄偏大。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9 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41万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0.8岁[6]。从中可以看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不仅数量巨大,而且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乡村党员干部一方面年龄结构老化,另一方面文化水平不高。根据 2017年南京农业大学村级干部继续教育学历班教学实践抽样调查显示,在抽样的村级干部中,初中学历人员占3%,职高人员学历占比2%,高中学历人员占比78%,中专学历占比13%,大学专科人员只占2%[7]。文化水平偏低将对乡村党员干部学习认知能力产生一定制约,不利于对国家方针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掌握,从而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

(三)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工作满意度偏低

乡村基层组织承担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管辖范围广、事务杂,基本上所有的工作任务最终都需要乡村干部去具体落实,“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除了传统上要完成的各项工作任务,还需要谋划产业发展、治理环境污染等新任务。乡村党员干部数量少,每个人承担的事务性工作繁重而杂乱,每个人都必须成为“多面手”,工作压力大。

总体上来讲,我国乡镇和农村村委会的数量近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我国乡镇总数由2008年的34 301个减少至2019年的30 234个,减少了4 067个,缩减比例达11.86%;村委会总数由60.4万个减少为2019年的53.3万个,减少了7.1万个,缩减比例达11.75%[8]。除了工作任务繁重导致的工作压力大之外,乡村党员干部还面临工资待遇普遍低而导致的生活压力。据报道,我国乡村党员干部大多数只有每月2 000元左右的基本工资,其他福利待遇基本没有,而且普遍没有“五险一金”等保障性待遇,退职之后生活几乎没有任何保障。虽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强调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激励关怀,提高工资补助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9],但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有的地方GDP基数小、增长缓慢,财政压力较大,很难对包括乡村党员干部在内的农村基层干部再“提高工资补助待遇”。

(四)职务晋升机会渺茫,工作动力不足

乡村党员干部职务晋升机会稀缺,除了大学生村官和选调生等“三支一扶”村干部之外,普通村干部基本都没有正式编制。而基层政府机构改革缩减编制数量,相应的领导职数如乡科级职数更加有限,这使得乡镇干部晋升机会渺茫,上升空间狭窄。据统计,全国公务员队伍中担任科级及其以下行政职务的比例超过90%,担任副处级以上职务的比例不足 10%。乡镇基层干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们多数只能在科员和办事员两级上默默守候,其职业发展空间非常有限[10]。

此外,很多乡镇政府还存在“有编不用”与“编外扩编”的情形[11]。晋升机会的稀缺导致乡村党员干部工作动力不足,因为在他们看来,工作干得再好也一样升迁无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思想逐渐形成。长此以往,乡村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将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无从谈起。

一是强化节水意识与搞好科学规划相结合。我们将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惜水节水意识,同时指导各地根据水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旱作农业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不同区域的旱作农业的技术路线,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作物和关键技术的节水手段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旱作农业的格局形成。

(五)工作能力弱化,工作业绩不佳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效果最关键是看乡村党员干部的工作业绩,这需要乡村党员干部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既包括决策部署能力,更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和执行落实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后者更加重要。

然而现实情况是,有些乡村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弱化,对上级的任务要求囫囵吞枣,未能结合当地具体情境形成本地化行动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尽管已经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方案,但由于各种突发状况和不确定性因素,会出现意料之外的危机和挑战,这要求乡村党员干部临危不乱,对实际的行动方案做出灵活机动的调整。然而,在实践中,一些乡村党员干部自身政策水平不足,不能充分理解政策、认识危机,组织协调能力不强,无法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不能凝聚各方智慧及力量,抓落实和推进工作不力,导致各项工作停滞不前,工作无法高质量完成,致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四、乡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改进路径

(一)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和价值追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的庄严承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乡村党员干部是实施这一战略任务的关键,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政治立场。要通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积极参加各级党校、干部学院开展的专题培训,运用“学习强国”等途径,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的系列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提高政治素养,坚定政治立场。

二是要培养高尚情操,增强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现代农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正逐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乃至智能化;现在的农村也不是传统印象中的农村了,正在逐步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12]乡村党员干部要培养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高尚情操,坚定去除“私我”、放大“大我”的价值追求。

三是要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是为了群众,实施过程也必须依靠群众。要想实现乡村振兴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取得群众的信任。这要求乡村党员干部经常性开展走访活动,进村入户,与村民“打成一片”,深入了解每一位村民的家庭状况和个人思想动态,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13],这不仅有利于增强村民战胜困难的勇气,而且有助于打开村民的心扉,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热情,为乡村振兴发展献计献策。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乡村党员干部的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对当地的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都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建立农村党员定期培训制度”[14],通过加强学习培训等方式进行提高其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知识学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打造一支懂农业、懂经营、懂管理的复合型乡村党员干部队伍。乡村党员干部要深入农业生产经营一线,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农业科技知识[15],组织农业知识竞赛,选派优秀乡村党员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跟班式培训学习。

二是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产业发展。乡村党员干部应培育市场经济和现代经营理念,密切关注农产品市场形势。结合乡村经济发展特点,利用大专院校尤其是涉农类院校的专业化师资力量,通过开展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乡村党员干部广泛学习和掌握农业科技知识,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带领广大村民脱贫致富,真正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目标。

(三)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工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优秀的乡村党员干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当前乡村党员干部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而工资待遇偏低,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导致优秀人才日益外流或人浮于事、懒政怠政现象。良好的激励机制有助于乡村干部队伍留住优秀人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科学制定乡村党员干部的工资结构,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设立合理的工资标准,完善养老金、医疗保险等保障机制,保证乡村党员干部基本生活质量。

二是加强绩效考核及管理,根据工作业绩完成情况可以通过绩效收入形式激发乡村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带动村民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适当拓宽晋升空间,为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适当增加非领导岗位职数,使更多的优秀乡村党员干部职级晋升;对于优秀的村干部,打通人才晋升通道,将其提拔任用,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制度。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14]

(四)强化监督管理,保障权力运行高效和清正廉洁

乡村党员干部虽然行政职务不高甚至没有正式编制,但他们都工作在农村第一线,是党和政府与老百姓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日益重视,各种资源和经费投入也不断增加,加之农村集体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力度加大、运营流程加快,乡村党员干部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多,如果监督管理机制缺失,将导致权力寻租和贪污腐败风险。因此,必须强化对乡村党员干部权力的有效监管和制约,使其保持清正廉洁、依法履职,这对乡村党员干部也是一种保护和关爱。

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通过制度明确乡村党员干部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建立完善村务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策机制和村“两委”协调工作机制,等等。

二是推进党务村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开是权力最好的防腐剂。应该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渠道以及公示栏等传统平台,将党务村务内容定期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三是完善村民参与机制,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村民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党员干部的工作对象和事业伙伴,对乡村党员干部工作中履职尽责情况和工作业绩最有发言权。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等载体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对乡村党员干部进行评议,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四是加大对权力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对乡村基层小微权力腐败现象,坚持“早发现,早处理”,鼓励群众对乡村基层事务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和贪污腐败现象通过热线电话、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进行举报[16]。对群众举报反映的问题,上级部门要及时跟进核实和查处,对腐败行为要“打早、打小”,尽可能降低腐败行为的不良后果,同时也是帮助和挽救乡村党员干部,使其避免滑向犯罪深渊。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EB/OL]. (2021-02-23) [2021-02-24]. http://www.gov.cn/xinwen/2021-02/23/content_5588496.htm.

[2]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C]//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3]刘杰.乡村社会“空心化”:成因、特质及社会风险[J].人口学刊,2014,36(3): 85-94.

[4]习近平.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继续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N].人民日报,2014-03-19(01).

[5]陈丽晖,李斌雄.新常态下党员干部“为官不为”问题的调查与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31(5): 101-105.

[6]陈炜伟.201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万人[EB/OL].(2020-04-30)[2020-12-28].http://www.xinhuanet.com/2020-04/30/c_1125930098.htm.

[7]徐风国, 周波, 孟凡美, 等.探索校地联合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教育程度的新举措——南京农业大学村级干部继续教育学历班教学实践[J].教育现代化, 2017(46): 114-116.

[8]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0[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0:3-4.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21-02-22(01).

[10]吴志华,刘晓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94.

[11]颜昌武.刚性约束与自主性扩张——乡镇政府编外用工的一个解释性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 2019(4): 100-106.

[12]霍小光,张旭东,张晓松,等.上下同心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2019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N].人民日报,2019-03-15(01).

[13]魏宁,桂文龙,李巨银,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苏中部分地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状况分析与对策[J].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2): 54-57.

[1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18-02-05(01).

[15]左保斌.基层党员干部要努力学习做乡村振兴的推动者[J].学习月刊, 2019(4): 46-47.

[16] 崔伟. 如何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J]. 人民论坛,2016(25): 158-159.

10.15916/j.issn1674-327x.2021.03.008

G641: D262.3

A

1674-327X (2021)03-0024-06

2021-01-09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8DZX004);沈阳工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0173)

张蕾(1979-),女,辽宁康平人,讲师,博士。

(责任编校:付春玲)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战略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新书架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林寨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