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阳
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生于巴洛克时期最鼎盛阶段,不仅是一位杰出作曲家,更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家,曾被誉为“协奏曲之王”。维瓦尔第出生在1678年的威尼斯,由于他出生时就有一头红发,因此也被人们称为“红发神父”。维瓦尔第生于一个乐师家庭,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早期教育,童年就显露出不同寻常的音乐天赋,十岁就能替父亲去教堂演出,二十五岁便当上了教堂的神父。而后维瓦尔第又在音乐学校担任音乐教师并组织唱诗班,对学校的孤儿、难民进行音乐指导,受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评。
维瓦尔第对音乐的热爱又使他在创作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尤其在器乐方面。他的一生创作了500多首协奏曲,73首奏鸣曲。维瓦尔第的声乐创作虽然没有器乐创作突出,但也极其丰富多彩。他创作了近百部歌剧,其中仅有四十多部被保存下来,比较著名的有《疯狂的罗兰》、《巴亚捷》、《真理出于考验》等,此外还有大量的经文歌、康塔塔也深受人们青睐。
维瓦尔第的作品既坚持了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又承接了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特色,巧妙的将两个时期的创作风格结合在一起,这也正是他创作精髓所在,对后世创作影响深远。
《受伤的新娘》选自歌剧《巴亚捷》,完成于1735年。由于当时那不勒斯乐派的歌剧仍旧风靡整个威尼斯,维瓦尔第的歌剧一直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年近六旬的他将自己的情绪宣泄在自己的作品中,因此创作了这部歌剧。歌剧中的主角巴亚捷正是维瓦尔第真实的自我写照,通过作品将自己顺应时代潮流的无奈和内心的不甘体现的淋漓尽致。该作品是一部集成歌剧,即将各个作曲家不同的咏叹调改编、重组构成新的歌剧,这也是巴洛克时期创作歌剧的一种常用形式。
《受伤的新娘》是由歌剧第二幕中帖木尔的未婚妻艾琳公主演唱的,艾琳本是一位温柔公主,在得知自己的未婚夫帖木尔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后,悄悄跑到了帖木尔的宫殿,却意外得知帖木尔要将自己未婚妻的身份废除并将自己许配给他的盟友希腊王子,得知消息后的艾琳伤心不已,便决心与希腊王子暗中合作,试图挽回自己的爱情。艾琳公主隐瞒身份并假扮成女仆,潜入宫殿,接近帖木尔。在与帖木尔的交谈中让艾琳更加肯定了帖木尔移情别恋的事实,这时边唱起了这首咏叹调《受伤的新娘》。维瓦尔第在第二幕中并没有对艾琳公主进行过多的描写,但从音乐中我们却能感受到,原本柔弱善良的艾琳公主在遭遇爱情危机时变得敢爱敢恨,为了挽回爱情变得处心积虑。艾琳公主内心的变化以及性格的转变为剧情的冲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受伤的新娘》为返始咏叹调结构,返始咏叹调是巴洛克时期正歌剧的一种常用写法,这种咏叹调是ABA的三段体形式,作曲家通常不再把再现的A段写出,而只在B段的结尾处标记da capo,意为从头反复,故作“返始”之意,并在结尾处标记Fine(意为结束)。《受伤的新娘》全曲共99小节,前18小节为这首咏叹调的前奏部分,大篇幅的前奏来铺垫整首作品的感情基调;该咏叹调的第一乐段A部分,即为呈示段,呈示段的感情基调十分鲜明,最后结束在了主和弦上,形成了封闭乐段;该咏叹调的展开段,是呈示段的发展,形成新的对比主题,调性也由A段的f小调转为B段的降A大调上,音乐各个基本表现手段发生明显的变化;第三乐段为第一乐段的反复,即为再现段,在反复时作曲家进行了加花处理,以达到花腔炫技的目的。这样的曲式结构既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也满足了演唱者炫技的要求。
伴奏织体,即根据歌曲的风格特点,将单个和弦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组织起来的一种伴奏形式。伴奏织体是一种具体的、有规律和规则的演奏方式,它的编配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歌曲情感特点的,因此分析伴奏织体对于我们理解作品的情感也有一定的帮助。作曲家在创作《受伤的新娘》时大致运用到了两种伴奏织体,第一种是前奏部分1-10小节,右手演奏的琶音织体,所谓琶音织体,就是指一串和弦音从低到高或者从高到低依次连续弹奏出来,在这首作品前奏部分中,采用了分解式和弦音阶下行,将艾琳公主内心的悲伤与无奈情绪渲染的淋漓尽致。
第二种为柱式和弦织体,所谓柱式和弦织体就是所有的和弦音符同时发声,并以一定的节奏重复,这首作品中的柱式和弦织体出现在前奏部分的11-18小节,柱式和弦本身就有坚定有力,庄严宏伟的特点,因此作曲家在前奏部分运用柱式和弦,将艾琳公主的悲愤情绪充分表达,为后面的唱词部分铺垫了情绪。
整首作品在A段时的伴奏织体相对固定,为整首咏叹调奠定了良好的基调;B段的伴奏综合运用了这两种伴奏织体,节奏型与伴奏音型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表现出艾琳公主情绪上的变化,作品情感更为浓烈。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旋律大多具有很强的弹跳性且音乐主题之间对比较为明显,维瓦尔第在《受伤的新娘》这首咏叹调中正是运用到了这一特点。作品开始时,旋律创作简洁、流畅,使人一开始对作品的动机有了很深刻的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艾琳公主悲伤的心情;随着剧情的继续发展,节奏开始加快,主人公的情绪开始由娇弱变的刚强,仿佛对自己的爱情又看到了希望;而后在作品的再现段时,维瓦尔第引进了大量的花腔及华彩,使整个旋律具有很强的能动性,演唱者要在把握音跳跃的前提下唱准每一个音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维瓦尔第用简洁、流畅的旋律将主人公的情绪变化表达的十分到位,主题鲜明、富有个性的旋律正是这首咏叹调的妙处所在,也正由于这一特点,维瓦尔第的这首作品一直流传到今天,使后人赞不绝口。
歌词,一般是配合曲子旋律一同出现的,歌词是歌曲的本意所在,因此研究歌词对于我们理解作品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咏叹调《受伤的新娘》从歌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维瓦尔第虽然用词简短,但感情表达的却十分到位。歌词总共九句,但作曲家运用重复的手法不断强调主人公受伤的感情,如“Cieli che feci mai”(天啊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这句歌词前后重复了多次,并且每次重复时作曲家都在节奏、音高等方面作出了变化,使情绪更加浓烈,音乐的起伏也得到了扩张,情感层层递进最终爆发出来,这种歌词简短且不断重复的手法也正是巴洛克时期音乐创作的魅力所在。
意大利语的学习中重难点之一是双辅音的发音,在《受伤的新娘》的歌词里双辅音的运用是非常多的。双辅音是由两个辅音组成的,它的发音方法和单辅音是一样的,但两个辅音延长的时间却要比单辅音长一点,用的力度也要强一些,比如“disprezzata”中的“zz”就是双辅音,在演唱时要多加注意。此外,在作品中,我们还发现有些歌词所占的时值长一些,这是由于歌词本身是一种慢性语言,它所表达的要慢于口语,只有经过延长才能强调出它所要表达的内涵,才能将情绪传达的更加到位。
气息,对于唱歌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如果演唱者不能很好的运用气息,那将无法完美的演绎好一首作品。沈湘教授曾提出:“歌唱得基础是呼吸,歌唱的动力是气息。”可见,气息的控制在声乐演唱中对演唱技巧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
在这首咏叹调中,长乐句是十分常见的一种乐句形式。所谓长乐句,我们通常是指超过四小节的乐句,这些乐句在演唱时需要我们运用强大的气息去控制,在演唱前不仅要吸足够的气,而且在演唱中要将气息均匀合理的分配好,当作品中出现了连续的长乐句时,我们在换气时就要将气息吸的深,这样才能有充足的气息去演唱下一个长乐句。其次,除了长乐句外,对弱音的处理也是需要气息控制的。乐句的强弱处理对于烘托情感以及表现音乐情绪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俗话说:“强音能够震撼观众,而弱音能够抓住人心。”强音需要足够气息量,而弱音更需要的超强的气息控制,在演唱弱音时要缓慢且均匀的吐气,将每一个音符都搭在气息之上,平稳的将每个音符连接起来,不能吸太快,更不能吐太快。
对于演唱者而言,在完成一首作品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气息不足,音色不统一等等一些声音技巧上的问题,在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应该把这方面的问题列出来,在平时的练声过程中逐一去解决,只要我们多思考、多练习,最后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成果。
1、速度
咏叹调《受伤的新娘》在开始时为了表现艾琳公主忧伤的情绪,演唱者应将速度放慢,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作曲家也刻意的将作品开始时乐句的节奏编配的十分简洁,用最基本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来表达歌词,每个乐句长度也都是两三个;而后随着音乐的发展,作品转换情绪,为了表达艾琳公主开始不再娇弱,作曲家将节奏型从四分音符转换成了十六分音符,整个后半部分的速度有了明显的加快,再加上作曲家引入了花腔及华彩,让演唱者在演唱作品时不仅达到炫技的效果,烘托出一种紧张的氛围。此外,在这首作品中,每个乐句都不易做渐快或渐慢的处理,作品的音乐情绪应是缓慢忧郁的,这也是我们在分析作品时应该注意到的。
2、力度
力度即音乐强度。力度越弱,表示发音体离我们越远;力度越强,表示发音体离我们越近。力度变化除外在形象外,其内在情绪变化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力度越强,标志的变化音乐紧张度的增加和情绪的高涨,力度越弱,标志着音乐紧张度的减小和情绪的松弛。在曲目中我们常常用到表现力度的音乐术语有很多,比如:f(强)、mf(中强)、p(弱)、dim(渐弱)等。
在咏叹调《受伤的新娘》中,由于整首歌的感情基调是悲伤的,因此作品中的弱音处理是很多的,大多音都是需要用弱音轻声去演唱,尤其是长音。对长音的处理,我们既不能从pp到ff这样幅度比较大的方式处理,也不能用相同的力度去演唱,我们要拿捏好主人公的情绪,不是放声大哭,而是一种压抑,无助的感觉,在演唱过程中注意不要让力度过强或过弱。
情感是一首作品的灵魂,是作品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演唱一首作品时,如果演唱者只发挥自己的演唱技巧而不对作品进行必要的情感处理,是很难表达出歌曲的意境,因此我们应将情感渗透到作品中,将技巧与情感相融合,从而达到声音与情感相统一的歌唱效果。
在演唱《受伤的新娘》时,我们首先要从艾琳公主的情感出发作品描述的是艾琳公主的未婚夫移情别恋,她伤心欲绝但又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演唱时我们要以一个艾琳公主的身份去演唱,把那种悲痛的情绪释放给观众;其次我们也要从作曲家的处境出发,巴洛克时期的维瓦尔第在创作《巴亚捷》这部歌剧时,他的事业正处于低谷,自己满腔热血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无法平复,他将这种无奈写进自己的歌剧中,难以释怀的心情通过歌剧得以宣泄,因此我们应当带着这样的理解去演唱这首作品,努力将悲痛与无奈的情绪带到作品中,感染观众。
如果演唱者对作品的情感没有深深的理解,那想要唱好这首作品是很难的,因此在我们在学习一首歌曲之前,应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的背景,对作品的歌词进行深刻领悟,把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及内容掌握清楚,只有这样才能把作品深层次的内涵在演唱中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咏叹调《受伤的新娘》以丰富的情感、优美的旋律、深刻的意蕴,备受后世推崇,其艺术价值不可估量。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演唱者,都要立足于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生平,继而深层次了解该作品的音乐特性,并从咬文吐字的表达、歌词的运用和气息的控制、歌曲词义内涵挖掘、关注作品艺术价值、歌唱过程中的情感表现等多方面体味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使演奏过程更具情感和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