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雪莹,钟柏茂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内科 广东 东莞 523325)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组出现在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行为刻板和兴趣狭隘为主要特征。近年来,ASD患病率增长快速,据统计国内ASD患病率为39.23/10 000,以男性居多[1]。目前对于该疾病的具体原因尚未清楚,有学者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药物、维生素缺乏、产前病毒感染等与遗传风险密切相关的因素均可导致ASD的发生[3]。AS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个体而异。除核心症状外,研究表明饮食行为问题(eating behavior problems,EBP)也显著存在[4]。EBP发生率高,出现时间早,另EBP可能使ASD儿童在营养素缺乏方面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需要更好地了解ASD中的EBP,进一步获得更有效的干预措施。
EBP在ASD儿童中很常见,可导致行为、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5]。Kevin Ashle等人对ASD儿童的纵向跟踪发现从15~36个月大他们EBP发展轨迹有所上升[6]。ASD儿童的EBP较正常发育儿童更突出,如挑食、偏好某种食物、不良进餐习惯等[5,7]。这是由与ASD相关的因素集中造成的,包括感觉敏感性、对同一性的偏好、对社会奖励的反应性降低、对挫折的反应性增强等。EBP也与发育迟缓、社交困难、模仿学习和接受有限的膳食有关[8]。进食是需多感官系统辅助进行的操作,有78%~90%的ASD儿童存在感觉加工的问题,同时感觉加工问题和EBP发生的数量有关联[9],因此这可能是EBP发生的原因。
食物选择性(food selectivity, FS)是一种与社会、发育和健康问题相关的EBP. FS和ASD之间具有高度联系。ASD儿童的选择性食物主要包括低营养含量、高脂肪、高盐、高糖的加工食品[10]。由于FS可导致患儿行为和认知功能的损害以及体重增加,从而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5,11-12]。但FS通常与临床上显著的营养或生长缺陷无关,几乎没有营养缺乏或需要医疗干预,而拒食通常与严重营养、生长缺陷或胃食管反流有关[13]。因此,有效的EBP干预措施对ASD人群至关重要。
除FS外,ASD还存在其他饮食行为问题,如强迫性进食、情绪性喂养和家长主导进食等也可增加ASD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14]。
目前,还没有精神药物可有效地治疗ASD的所有症状。对于ASD儿童的FS问题,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行为干预疗法。行为干预通常能有效地改善喂养行为,增加ASD儿童对目标食物的接受和吞咽动作[15]。行为干预侧重于特定喂养行为的环境前因和后果,以及对感官、运动、医学、生物行为因素和早期创伤性喂养事件的潜在作用的认识[16]。对于ASD儿童FS问题,进行行为干预是有效的,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包括严格的设计和研究特点。
维生素B12是DNA合成和细胞能量代谢产生的重要成分[3],参与髓鞘和磷脂的合成,是大脑发育过程中重要的化合物,因此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B12在体内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甲钴胺、腺苷钴胺。在人体中含量很低,其缺乏可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性疾病,如感觉和记忆丧失、认知障碍、易怒和脑萎缩[17]。因此,需要更好了解ASD与维生素B12关系,进一步获得更有效的干预措施。
许多ASD存在维生素缺乏。有研究显示,母亲在怀孕的第一个月服用维生素可防止或减少ASD的患病率[18]。研究认为ASD的维生素B12缺乏与摄入减少、肠壁菌群失调、自身免疫反应、神经毒素和重金属中毒等导致神经元对维生素B12不敏感[19-20]。ASD维生素B12的低水平被认为反映了氧化应激水平的升高和DNA甲基化受损,这可能是ASD的病理生理基础。据报道,摄入维生素B12后,影响ASD的危险因素如血浆甲硫氨酸、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均发生变化[21]。也有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B12对谷胱甘肽显著增加,提高了抗氧化能力[22],同时能促进神经元再生和脊髓髓鞘化[23]。因此,补充维生素B12后,能有效降低ASD儿童的情绪不稳定性、攻击性和对立行为[20],同时血浆谷胱甘肽水平的改善与表达沟通,个人和家庭日常生活技能以及人际交往,娱乐休闲和应对社交技能的改善显著相关。但也有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B12后不能改善ASD的行为症状,CGI评分无显著改善[22]。
综上所述,ASD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出现早,形式多样,维生素B12缺乏发生率高,我们应密切关注ASD儿童的饮食行为及维生素B12缺乏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以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