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天航,马 寄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2019年,最难忘的是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为共和国70年的辉煌成就喝彩,被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震撼。”[1]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是鼓舞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归依和动力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有其立足中国、 放眼世界的广阔胸襟,有其“阐旧邦以辅新命”的高岸气质,有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合理继承和对赢得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之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力弘扬,更有对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胜利曙光的实践指引。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源头活水、 内容要点与价值意蕴,全面领悟其中蕴含的深邃理智的爱国思想,对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向前、 无往不胜的壮阔力量,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孕育和形成了丰富的爱国情感和思想。[2]52-58马克思、 恩格斯没有系统完整阐述爱国主义的观点,但是他们留下的大量经典文献中涉及到关于国家和阶级方面的观点和态度。在他们看来,国家和爱国主义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消失。无产阶级只有取得政权以后,才能有属于自己的祖国。列宁继承了马克思、 恩格斯的国家观念给爱国主义下了明确的定义: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3]589-590小资产阶级的爱国观念具有明显的狭隘性,它没有无产阶级为伟大无产阶级事业所作出的牺牲,小资产阶级受到自身的经济地位的影响更加爱国。中国共产党人时刻关注爱国主义的重大战略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4]520他开辟了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先河,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实践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价值指引。“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爱什么呢?”[5]392邓小平强调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是相一致的,并敏锐地洞察到承载着历史认同和乡土之情的爱国主义能够凝聚力量、 唤起热情、 激发共识。在此基础上,江泽民强调建设社会主义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作用,鼓励全体人民“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6]121。胡锦涛将爱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更“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行为准则。概言之,这些马克思主义的爱国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基石,为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7]128在漫长的历史更迭中,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凝聚力,每当中华民族命运面临生死攸关之际,爱国主义总能将中华儿女号召在她的旌旗下,为民族尊严、 生存而战;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动员力,每当中华民族面临重大自然灾害和风险挑战时,中国人民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依然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向心力,涌现无数仁人志士,不惜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造钢铁长城,担负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重任,演绎出气吞山河的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爱国主义的壮丽史篇。中华民族的内部势力争不垮,敌对势力打不败,外来势力瓜不散,饱经沧桑斗志愈强,久经磨难意志愈坚,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功勋,这些都源于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传统和爱国信仰。厚重而隽永的爱国主义“硬核力量”生发出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经过血与火淬炼的屹立不倒的伟大民族,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如“千里奔涌、 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那样激昂迸发,产生了与祖国休戚与共、 生死相依、 血脉相连的依赖情感,推动了古老文明、 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习近平总书记深度发掘和吸收借鉴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将富含哲学的思想认识注入到爱国主义的血脉中,使爱国主义在历史传承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内涵特质,使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动员令和宣言书。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深刻意识到新时代爱国主义所面临的现实难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直面问题,解决难题是其新时代爱国主义论述的理论缘起。首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世事纷繁多元应, 击鼓催征稳驭舟。”全球化的浪潮加剧了爱国主义的时代之问,很多人对国家的归属感、 认同感和民族感产生了困惑,全球化时代是否坚持爱国主义?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是什么?人权是否真的大于主权?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爱国观,这种无国界、 无国家的全球化治理观严重阻碍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发展。“爱国主义始终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8]5-11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仅没有违背世界潮流,而且始终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其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定盘星”。“国际战略竞争,从来就包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元素”[9]87,党和人民有能力保持坚定的立场和清醒的头脑、 绝不退让,是强劲而炽烈的爱国主义硬核力量带来的浓厚底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中国人民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的信念高度一致,决心坚如磐石。”[10]爱国主义毋庸置疑成为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当之无愧成为抵御重大风险挑战的“助推器”,更是坚持走独立自主中国道路的“压舱石”。总之,习近平总书记深切体会到爱国主义是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重要法宝,其爱国主义重要论述正是在对新理论新方位新要求的把握、 对新时代爱国主义面临重大问题的回应解决中孕育而生的。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11]123。这一主题是当代中国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价值归依,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上,激励着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谋富强、 为人民谋幸福不懈奋斗,深刻昭示着近代以来中国人风险与挑战并存、 探索与曲折相伴、 挫折与困境同在的筚路蓝缕、 浴火重生的心路历程。唯有遭受战争而家破人亡、 支离破碎的民族,才能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 唯有创造过无数奇迹的民族,才更加迫切希望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和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硬核力量的爱国主义是开启复兴之路的重要关卡,而中国梦是激发人们炽热的爱国情感的重要载体,是引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目标遵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坡路更陡。当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曙光时,当中国成为霸权世界的强大敌人时,一些昔日的霸权主义者开始焦躁不安,军事挑衅、 恐怖主义纷至沓来,保护主义、 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来势汹汹,越是艰难困苦,越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近代以来,社会沉重的苦难锻造了中国人民与一切顽固势力作斗争的坚韧性格和气质胆魄,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民族复兴的巍巍巨轮一往无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 爱社会主义和爱党相统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生特质,诚如他所言:“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 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 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 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12]阐释爱国主义的内生特质,关键在于理清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而回答这一问题需要置于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和我国具体的实际情况中寻找答案。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一部近代史也是一部斗争史,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爱国史。中国人民努力探索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各种救民于水火的爱国方案纷至沓来,各种势力的政治运动如火如荼,但是却未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 艰苦奋斗,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誓死相随中建立了新中国,在“一张白纸,正好写字”的一穷二白基础上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在“杀出一条血路”的浴火重生中实行改革开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和飞跃性发展开启了新时代的征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爱国、 报国、 兴国”的家国情怀,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源流根脉。由此可见,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生特质,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生动实践中形塑的,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关照下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彰显的。
迢迢复兴路,熠熠民族魂。一棵树只有根植沃土才能屹立不倒郁郁苍苍,一个民族唯有铸就精神长城方能历经磨难重振旗鼓。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沃土,“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核,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内在机理”[13]37-42。爱国主义以其统摄性和号召力构筑起中华民族精神的擎天柱石,以其纯粹而深沉的历史铸就愈发光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14]爱国主义能凝聚起各个民族成员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培植其以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根本价值取向,使其觉悟到中华民族是历经千年演变而成的政治文化统一体,而中国则是一个有明确主权和价值利益的政治实体。“爱国主义将人们质朴的乡土之情、 宗法之依提升到对家国之邦的整体性认同和热爱,将各民族对本区域属地的守护意识逐渐扩展至对国家主权和领土的责任感。”[15]25-34在各民族文化元素的相互交融与碰撞中,爱国主义始终以国家的整体发展为价值取向,吸纳各民族文化的精髓,摒弃阻碍中国长久发展的思想观念,进而形成一套稳定而持久的发展机制。中华民族精神在萌生之初就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与多元文化精神体系求同存异的过程中,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维持着中华民族精神经久不衰。即使在中华民族饱受沧桑与历经磨难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多次遭受抨击与破坏,但最终能在爱国主义的指导下重整旗鼓、 焕发生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体悟到新时代只有继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汇聚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14]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推进各国之间深层次交流与发展,世界各国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不少国家虽然认同这一历史事实,但是在面对全球化问题时,却采取“孤岛式”政策来满足自身利益的需求。相反,新时代爱国主义实践是汇流于“全球化”的发展,是站在中华民族和人类未来之维,是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前提下,兼顾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地指出:“这个世界,和平、 发展、 合作、 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旧的殖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16]272历史告诉我们,只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才能屹立于东方之巅。站在新时代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17]。“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18]67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成型于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融合到世界发展的潮流之中,根植于中华民族利益和人类利益相结合的现实土壤。当不同国家之间产生利益冲突时,管控分歧、 共同合作才是应然之举。揆诸现实,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之间的制度之争、 经济之争和文化冲突都围绕以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意识形态的竞争,其爱国主义都是在集团利益的绑架下,不断被民粹主义所胁迫。这进一步表明,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必须得到恪守和彰显,新时代爱国主义要充分认识到立足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又要意识到保障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艰巨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孕育于爱国传统与当代爱国主义的元素中,其论述具有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创造未来的理论创新,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和鲜明的现实指向,融合了中华民族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抒写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崭新篇章。“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滋养着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对爱国主义优良传统而言,传统之所以为传统,是因为它历久弥新,穿越时空,依旧为经典,但是如果没有创造性转化,那么它将会失去生命力,不能转化为现实,永远封存于中华文明的史册之中; 历史之所以为历史,是因为它承载过去,衔接现在,创造未来,如果没有推动它发展,那么它将止步向前,更不会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擎起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旗帜,在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创新性互动中,不断拓展21世纪爱国主义的新特征、 新气象、 新作为,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族凝聚力,是指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经过交流磨合而逐渐积淀形成的共同的文化传统、 情感愿望、 精神归宿等观念形态的集中体现,它表现为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的强烈吸引、 各民族对民族整体的绝对依附以及民族成员之间的融合共生,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内生力量。[19]117-121历史证明,自中华民族凝聚力生发之日起,不论是鸦片战争后面临生死攸关之际,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社会主义的坎坷历程中,各族人民都迸发出气吞山河的民族凝聚力量,这就是中华儿女同舟共济、 守望相助、 艰苦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清晰勾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 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20]一个民族对共同家园产生的深沉而厚重的真挚情感是铸牢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思想根基,是巩固民族大团结、 一致对外、 长远发展的精准征引。正是在这种最淳朴、 最本真的天然情感呼唤下,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 依附感进一步升华,在思想上把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行动上以维护民族团结为己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言之,只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全体人民才能在面临风险挑战时坚定立场,稳步推进党的民族事业蓬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所主张的新时代爱国主义不是“封闭式”的狭隘民族主义,而是超越国家的界限、 社会制度的制约和民族文化的藩篱,承载着“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和”文化的基因,寄托着天下为公、 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承载着泱泱中华传统外交政策和新型义利观的最新探索,积极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对这一博大精神的赓续传承。新时代大国外交理念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根基中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打造更加公平的新型国际秩序,从谋求自身发展和解决人类共同难题的实际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促进了各国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营造出尊重自我又尊重他人的新型国际伦理关系的和谐氛围,促进中国和国际社会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16]248习近平总书记摒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超一己之私和一国之利,力图建立各国之间平等交流与文明互鉴,竭力找出各国发展的最大同心圆,凝聚价值共识,凸显了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世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