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艳(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部分毕业生选择转变就业观念,积极主动地进行创业。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有着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相较于其他社会人群所欠缺的创新创业能力,是符合在我国十四五规划的主要人群。但因为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创业能力不足,与创业的成功的路径所相悖,导致大部分项目在大学生创业在之初就无疾而终。大学生创业成为了大家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十四五规划中,针对这个现象也有部分论述,给大学生创业的过程和政策带来了一些红利,大学生创业也将在这些机遇和挑战中迈向新的阶段。
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也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本文通过对我院经济管理系财务管理专业2021 届毕业生刘某的成功创业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供志愿创新创业的学生参考。
经济管理系2021 届财管专业毕业班的刘某同学,是来自湖南郴州的一个普通家庭,学习成绩一般,但是该同学表达能力强,善于与人交流,有着较好的组织能力,并且对创新创业有着非常执着的信念,在校期间便成立了集策划、营销于一体的工作室,并成功入驻了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刘某在入校后,加入院部的团委学生会,做了一名学生会干事。在一次谈话中,他对我吐露了他对创业的看法和认识,让我意识到他对创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大一起,就开始做各种兼职,每天晚上,他都会给各个宿舍代购一些商品。一次大概可以拿到5 毛钱,一个晚上大概可以赚到10 元。没课的时候,他还会做其他兼职,回报不多,但是他很享受与人交流的快乐。自己创业同时,还能够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做兼职,正是由于积极参与各种校园活动,他成了同学口中津津乐道的“百变学生”。之后我便有意识地对他进行引导,让其了解学院关于学生创业的优厚政策,他本人也非常关注学院内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讲座、活动和竞赛。在和他家长的沟通中,我发现他家里反对他将心思用在学习以外的地方,但我一直为他的这种执着深受感动,并鼓励他在兼顾学习的前提下勇于尝试,不要放弃锻炼自己的机会。在得到老师的肯定之后,刘某似乎更加充满了力量,更加坚定了走下去的信心。大二上学期,学院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外行”的他毅然报名参赛,但却面临三个难题:(1)没有自己的团队;(2)没有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3)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份有专业知识内涵和市场价值的策划书。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在学生会内部发出倡议,寻找志同道合的人组建团队。作为老师,一方面我鼓励他积极参加比赛,另一方面请人为他的团队进行创业营销方面的基础知识培训。此次比赛虽然只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但正是源于这次比赛,让他沟通了人脉,组建了“零点校园”工作室,为创业之旅开启了序章。
但是由于经验不足,硬件条件不成熟,在项目中,刘某的团队常常效率较低,事倍功半,还要经受客户的冷言冷语,但是每每想到自己的种种付出,他便以“行百里半九十”的警句鼓励自己,一次次地坚持下去。他父母不支持他未毕业先创业,失去后援,他的创业之路更加艰辛。就在此时,学院及时伸出了援手,免费为其团队在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办公场地,系部为他们免费提供办公电脑,学院领导也经常关怀,使他们原本颓丧的士气因为学院的“雪中送炭”而振奋起来。
经过一年的发展,他的团队逐渐壮大。为了满足业务急速发展的需要,2020年下学期,集策划、设计、制作于一体的“零点校园”工作室成立了。该工作室先后承办经管系“迎新杯”篮球赛,经管系2020年下开学典礼会场礼仪及奖品赞助等。他的“零点校园”团队业务范围涵盖跑腿代购、活动策划、爱心捐赠、节目主持等一系列业务。富有朝气的年轻团队以及敬业的态度为他们赢得了客户的赞誉。在2021年,他计划正式注册自己的公司,争取长期服务我院师生。
通过刘某的奋斗过程,我也一直在思考和总结,教师作为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到底应该怎样对待和教育我们的学生,刘某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
第一,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分的心理应对机制。对于创业过程中的挫折和失败,大部分学生会感到迷茫,甚至沮丧消沉。因为大家以前创业的时候,看到的往往都是成功的案例,心态自然都是理想的。其实,成功的背后往往是多数的失败构成的。看到成功,也要看到失败,这才是现实中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性。所以教师在教育指导每一个学生时,要注意从细节处观察学生,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哪怕它真的是一个很小的亮点。要抓住这个亮点,化亮点为优势。切不可先入为主以想当然的模式进行教育。从某个角度看,教师就像医生,医生要通过望闻问切多条途径了解病患,以求对症下药。教师也需要仔细观察,因势利导地辅导学生。
第二,鼓励是成功的催化剂,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教师对他的信任和期待,学生的阅历较少,容易知难而退,教师和家长的帮助往往就应该出现在这个时候。锦上添花人人会,雪中送炭古难求,在逆境中感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期许和肯定,会振奋学生的进取心,从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教师的教育也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育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磨砺,不同的学生,他的转化周期也是不同的,而且还可能出现反复的情况。所以,教师一定要有长期教育,时时教育,时时关心学生的准备,要提倡大学生开展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引导他们组建和本专业有关的创新创业团队。首先,辅导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志向所在,善于发掘学生内心的创业意愿,可以将对创新创业活动感兴趣的学生,按照“优化组合”的原则组织起来,创建团队,可以以“以老带新”的方式形成长效机制。其次,可以以竞赛的形式,对于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学生给予奖励,让他们成为身边创新创业的学习榜样,从而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第四,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技能培训。组织学生到创业基地实习,到一线参观和工作,支持大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这些有助于提高他们创业创新的信心和能力。学校要推荐学生到校企合作基地,让他们真正地走入社会,了解更多的创业事迹,接触更多创业模范,使他们体会到创业创新的艰难,从而提升他们的吃苦意识。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人倾向于向旁大介绍自己的技术先进之处,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即使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仅仅在广告上做文章,而对于市场营销的方式等重要方面,则一窍不通。
第五,服务地方经济,是毕业生创业的宏观导向,案例中刘某的创业也走过不少弯路,单纯的体力付出,往往收到的回报甚微。大学生是一个追求潮流时尚的群体,而电商的普及,往往会带来丰富的商机。作为经济管理系的学生,经商意识与人文素质培养应贯穿于教学始终,刘某最终投入到符合自身发展方向并且符合大环境需求的线下服务行业中,是成就其日后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最后,党中央倡导就业导向“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强调核心能力的重要性,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如本案例中刘某就拥有着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发挥自己的专长。全面发展固然是一条坦途,以长补短,有所侧重少走弯路也不失为通向成功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