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红俐
(常州开放大学,江苏 常州 213001)
自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届成人教育委员会上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终身教育开始在世界各国得以普及,并逐步成为世界性的主流教育思潮。“成人学习之父”诺尔斯把成人教育视为终身教育的核心。传统的学习理论,无论是行为主义的还是认知主义的,只是对学习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极少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不可能对终身教育做出好的指导。诺尔斯创建的成人教育学是帮助成人学习的教育理论。该理论认为,成人有一种自我指导的心理需求,他们学习的最丰富的资源就是对本身经验的分析,并了解学习是为了解决其发展性问题,所以他们有学习的意愿,学以致用是他们学习的直接目的。
在我国,成人教育作为一种补偿性的教育形态,曾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继续教育的改革发展,社区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一个分支,逐渐显现出了其更大的功能与价值,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的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例如,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共62个街道(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已经全部转型为社区教育中心,并作为“(市级)社区大学——辖(市)区社区培训学院——街道(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居(村)民学校”区域性社区教育四级网络体系的一环,起到了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服务全体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方面发挥了更为广泛与深刻的作用。社区是现代社会里人们群体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教育以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社区建设)为目标。从社区教育的视角来探索成人女性学习,或许是研究成人女性终身学习的一个崭新的社会学视角,能够促进女性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使成人女性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般而言,常见的关于女性学习的理论主要是从心理学与生物学角度研究性别的,强调了男女性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然而,这些差异对于实际的学习能力或学习绩效的重要性还有待于被证实。笔者则更加认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索性别对学习的影响,因为所有的学习活动都与其发生的环境紧密联系。社会性别观表明,女性学习的属性并不是天生的、固有的,并不是在环境中一成不变的,而是与特定的情境、与社会历史背景相联系的。桑德拉·哈丁曾阐述在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存在性别文化,比如军人或运动员中的男性文化,以及时尚界或小学、幼儿园中的女性文化。
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把培育和养育健康智慧的人作为国家的大事来抓。他特别重视妇女和儿童,对婚育和妇女教育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主张妇女和男子接受同样的教育。1843年,福禄贝尔出版了《母亲的游戏和儿歌》,帮助母亲正确开始儿童教育。国外早于我国开展关于成人女性终身学习的相关研究。
目前,我国成人教育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问题,即相对于我国成人教育实践活动的广泛性与丰富性,相关的理论研究显得比较薄弱。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于成人女性终身学习中。而且,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与制度因素的制约,国外一些较为成熟的相关理论未能真正渗透进中国成人教育的实践发展中。在中国知网上以关键词搜索,得到关键词包括“女性终身学习”的论文1篇,关键词包括“女性学习”的论文2篇,关键词包括“女性教育”的论文共404篇(其中核心期刊98篇),而搜不到关键词包括“成人女性终身学习”的论文。这种研究现状与实际的成人女性终身学习需求不相适应。
2015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内容为“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的教育目标,标志着终身学习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方面迈出了重要的步伐[1]。在我国逐渐迈入终身教育时代后,进一步深化成人女性终身学习的内涵,开创我国成人女性终身学习研究的新局面,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是终身学习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题中之意。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终身学习”是文件提出的八大理念之一,文件还明确提出要将我国建成“学习大国”。
实际上,我国在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相关研究中,从一开始以儿童为重点研究对象到如今对老年教育的重视,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结构的变化,也在实践上推动了儿童教育与老年教育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终身学习研究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忽略、弱化了对成人女性终身学习的研究,从而造成了社会需求与理论研究之间的割裂。“教育一个妇女,就是教育了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真理。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也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这些都体现了女性教育、母亲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从内因的角度来说,成人女性终身学习源于学习者个人价值取向和发展的内动力;从外因的角度来说,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与构建学习社会是成人女性终身学习的社会需求。
终身学习,顾名思义,即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阶段的学习。这是强调空间发展维度的概念,体现了一种学习理念的纵向思维。
成人女性终身学习,是一种基于成人女性为主体的学习形态。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概念,即成人女性终身学习,主要是指16岁以上的女性(尤其强调职业女性与已婚妇女)从正规学校毕业(或肄业)后开展的各种学历的或非学历的学习。
弗兰纳里提出,女性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看法,与女性倾向于主观的、直觉的和带有情感的学习方式密切相关。甚至有学者认为,女性总是肉体的、情绪化的、非理性的一元。然而,部分学者及女权主义者提出非理性思考模式的重要性和价值,指出过度信赖理性有其局限性。但是女性在多大程度上倾向于主观的、情感性的思考模式仍然不能确定。
哈佛大学福斯特校长主张,女性教育最大的旨归在于赢取公平感和推动教育向前发展,这种力量可为民主理念较为浓厚的经济社会振兴注入活力[2]。在我国,公平、优质、全民成为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政策文件的关键词。国内外教育界始终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以促进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出于各种主客观的历史因素的影响,男权文化意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女性的社会角色与受教育现状,而且教育已经成为使这种性别意识合法化与正当性的一种手段。这严重阻碍了女性的教育公平。以女性特色教育的形式实现“赋教育以社会性别”,就是要致力于教育民主化与平等这一重要的目标,课程的性别教育、性别公平的理念是实现教育民主化与社会性别公平的组成部分和措施之一[3]。
教育问题是女性发展的奠基工程。哈钦斯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使每一个人的自我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并使个人的人格趋于完善,他提出要构建的“学习社会”,即是在任何时候,鼓励所有的民众为自己而学。蔡元培曾在《在爱国女学校之演说》中指出,女性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要塑造女子的完全人格。他明确提出应该对女性进行三育:强身健体的体育;培养精细思考之智育;摒除依赖之特性的德育。受儒家思想与传统男权文化意识的影响,社会上很多人存在着“女性是男性的附属”的潜意识,认为女性没有、或者说不应该有独立的意识与社会主体性,必须依赖于男性生存。在女性学研究中,女性学以位于性别关系之中的女性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其目标任务之一便是为了完善人类的知识体系,确立女性的主体地位。开展女性教育,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提高女性独立性与社会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甚至是必经之路。
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陆费逵曾主张女性教育“以妻之教育,母之教育,适宜职业之教育,为女子教育之主义”。他认为,女性教育的方法除了教他们为人妻母外,还应该设女子学堂,专门学习刺绣、裁缝、音乐、蚕业等, 为今后有一项技能来生活做足够的保障[4]。这一观点虽然强调了女性教育的重要性,但仍局限于性别差异的意识中,也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与女性教育的学科体系建设的特点。
在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中,如今,在国家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形势下,应该保障广大生育期女性顺利进行终身学习,在开发女性成人教育课程,完善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全方位构建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采取措施[5]。当今社会,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与我国建设学习大国任务的提出,我们迫切需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构建成人女性终身学习体系。
有学者在甘肃省东乡族的调研中发现,把妇女问题与本地社区发展联系起来,将使女性的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女性教育是女性获得行动权利的一把最有效的钥匙,是与本地社区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女性教育问题是关系着社区发展的指标。女性教育可以从制度上解决女性发展与社区建设的问题,而女性的发展不能只简单地进行“输血”,而是要从体制上进行“造血”功能建设。
从制度的角度来说,社区建设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应注意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如教育、文化、习俗等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如社区教育的目标是通过自下而上的群众性教育活动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社区建设)。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并呈现出一种循环积累的态势。经济学家诺斯认为,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因素而非技术因素。
终身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学习社会。随着政府的推广与社会的关注,终身学习成为人们越来越强烈的精神文明需求。近年来,终身学习的概念在使用的深度、广度及重视的程度上,均有超越终身教育的态势。但是,据文献分析,相较于女性教育的研究,关于成人女性的终身学习研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正如诺尔斯提出的观点:成人有一种自我指导的心理需求。更多地开展成人女性的终身学习研究,能够更好地关注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从另一个维度来说,有学者提出,强调对终身学习研究的实质并非是要否定或轻视教育的作用和功能,而更为强调的是,在确立终身学习为主体的基础上,变教育的“强制性”为对成人独立的学习活动的支援和促进。究其根本意图,则是试图通过高质量学习计划的制定、有效学习课程的供给,及对学习者个人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援助等措施,来推动成人终身学习的展开[6]。
简·雨果指出,成人教育者如何运用关于女性学习的各种信息,取决于他们各自对不同的教育目标和目的的信奉。如果把教育目标分为以下三类:以知识学习为目标,以学习者的个人发展为目标,以推动社会变革为目标。那么信奉不同目标的教育者所采取的行动是不同的[7]。基于上述的文献整理,女性教育能够提高女性的社会主体意识、促进教育公平、解决社区建设的问题,这些观点都反映了女性教育与社会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与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也体现了一种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下位关系。虽然以上主要研究的对象以女性教育为主,但是,教育与学习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关于女性教育的研究最终将落脚于女性学习的研究。
因此,本文认为,社会发展是成人女性终身学习研究的根本动力,促进社会发展与民族进步也是成人女性终身学习研究的实践价值。在现代社会,成人女性终身学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需要深入探索性别观念是如何在不同的学习场所发生作用、得到支持和发生质变的。
社区教育的理念于上个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与其他普通教育形式相比,社区教育能给人们当前带来的收益与边际效用较低,目前我国的社区教育仍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同时受生产力水平与社会发展阶段所限,政府对社区教育的关注与投入很少。这些因素都导致社区教育的自组织能力与发展动力不足。
瑞典学者缪尔达尔很早就提出了制度建设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他把发展定义为“相互依赖的条件下整个体制的向上运动”。制度建设是推动成人女性终身学习的重要保障。韩国政府修正《职业培训基本法案》,创立面向女性的两年制职业培训中心,为女性创造了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8]。我国各级政府要利用根植于传统的规范和习俗,创造出一种能够适应女性发展和社区建设的新制度。政策保障、经费投入、资源整合、人力支持、平台建设、培训制度、考核评价等方面都应该是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过于强化女性主观化、情感化的学习方式,将女性与直觉或情感高度联系起来,容易强化一种观点:女性不适合进行逻辑性的、客观的、理性的思考。但是,尤其在现代社会,我们很容易能看到,很多职业领域与生活领域里的成人女性,取得了比男性更多的成绩与更大的成就,甚至能够登上该领域研究、发展的顶峰。而且这些领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人们认为更加适合女性的领域——如家政、文学、艺术、手工劳作等。因此,对女性学习方式与学习特征的过度关注,容易产生刻板印象与其他的一些负面作用。
1.社会背景:社会的发展对成人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知不觉中,成人女性的社会角色发生了改变,角色结构更为复杂,社会分工变得逐渐细化与专业化,这些因素都对成人女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现代社会里,对于一位成人女性而言,她也许不仅仅是妻子、母亲,还是家庭教育者与儿童教育者,更是一名在社会上需要与男性竞争的职业女性。在这种变化中,对于成人女性终身学习,除了发挥学校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之外,社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女性不仅需要传统的、完整的学校学科课程教育,更需要结束学校教育阶段后的社会教育。一些在学校教育中接触不到、或者不被重视的课程,如心理调适、人际关系、职业发展、教育辅导、生活技能等,都应该是成人女性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看,社区教育属于地域性社会教育的范畴。社区教育是教育与社会结合的一种新形式,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群众性、本土性、实践性等特点。基于社区教育的视角探寻成人女性终身学习的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区域性的资源整合与机制建设,为成人女性终身学习提供更多的平台与更优质的、更适需的教育服务,真正促进女性的生命成长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这也体现了现代终身教育的基本理念。
2.四大途径:
(1)政校联动建设广覆盖的社区女性学校
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说,政府应在成人女性终身学习方面发挥最重要的支持、推动与保障作用。笔者认为,通过政校联动建设广覆盖的社区女性学校,是基于社区教育的视角推进成人女性终身学习的关键。
政府的制度推动与学校的资源保障的有效结合与“双管齐下”,才能大力推动成人女性终身学习的实践。当然,这里的“学校”并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的普通教育学校,还包括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提升社会教育力、服务居民终身学习的社区教育学校(机构)。
“政校联动”的“政”,是指在地方政府的统筹下,以妇联部门为核心、其他相关行政部门协助而共同推动成人女性终身学习的行政体制。
“政校联动”的“校”,是指在大市范围内,包括“市级社区大学——辖(市)区社区培训学院——街道(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居(村)民学校”的社区教育四级网络体系。各层级的社区教育机构要主动探寻与本地普通教育学校合作的平台与项目,实现社区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互惠互通。
这种“政校联动”可以打破体制壁垒,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行政力量与教育资源相结合而产生的社会效益。具体来说,第一步,在市妇联的协调管理下,依托市级社区大学成立社区女性学校总校,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负责全市社区女性学校分校的教学管理与监督评价。第二步,在同样的建设框架下,依托各层级的社区教育机构,成立各地的社区女性学校分校,同时本地妇联部门要主动发挥协调管理的保障作用。第三步,市级社区大学通过资源整合与调研访谈,组织开发符合成人女性的学习特点、满足成人女性终身学习需求、并且能够学以致用的学习课程,制定并发布社区女性终身学习课程教材。第四步,各级妇联通过层层的行政执行,将这些学习课程输送至各社区女性学校分校,供其选课。同时,各地社区教育机构也要主动作为,增强“造血”功能,组织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成人女性学习课程。第五步,市妇联组织相关教师送教进各社区女性学校。每次送教活动,应有本地妇联部门及社区教育机构的相关人员随同,做好沟通、记录、总结与宣传报道,并将教学情况及时反馈,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
(2)培育社区女性学习共同体
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共同体与社会是人类存在的两种标准的结合类型,共同体是“一种原始的或者天然状态的人的意志的完善的统一体”[9]。推进成人女性终身学习,应该大力培育社区女性学习共同体,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重要作用。构建基于社区内成人女性的目标一致、平等互信、守望相助的章程是培育社区女性学习共同体的前提与条件。社区女性学习共同体可以积极参与本地政府部门或各类学校组织的各种关于成人女性主题的学习活动,也可以自发整合一些社区教育资源,自主开展一些成人女性特色学习活动。活动的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如专题讲座、沙龙讨论、社会实践、应用体验等;既可以利用本地社区教育机构的场所、设施设备,也可以探索、拓展更多适合女性学习的社会环境,从而激发女性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升社区女性学习共同体的凝聚力与归属感。公民社会是人们围绕共同利益、目标和价值的、非强制性的生活共同体;构建公民社会是加强社会治理、发展民主政治的基础。笔者认为,大力培育与发展社区学习共同体是推进公民社会的形成、建设学习大国的重要途径。
(3)建设成人女性社区教育特色项目
在分析性别给学习带来的复杂性与差异性的基础上,建设成人女性社区教育特色项目,是推进成人女性终身学习的重要方式。这种项目应该由政府或者其授权部门组织开发并提供基本的政策保障,统筹协调相关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项目的建设。
成人女性社区教育特色项目的策划与设计的理念是:既要利用成人女性普遍性的心智优势,扩大其在发展文学、艺术等社会科学方面能够发挥的作用;更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激发成人女性对一些所谓“男性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设法开创成人女性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从而促进成人女性的全面发展。同时,在项目建设中,我们不仅要致力于推动成人女性个人的发展,提升她们的自我价值与独立地位;更要着眼于更宽阔的研究视野,探寻成人女性终身学习对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还要通过不断的项目论证与实践推广,强化项目的辐射效应,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的建设。
(4)通过社区道德讲堂宣传良好的家风家教
在各级宣传部门推动下,道德讲堂作为市民道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城市与农村的社区都得到了大力的建设与推广。而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家风、家教知识,应该是道德讲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成人女性而言,如何做一名好母亲、好妻子、好媳妇,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如何正确处理家庭矛盾与人际关系等,都是需要通过终身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身相关的知识结构。深入推进成人女性的终身学习,要结合各社区不同的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利用社区教育的资源,建设具有社区特色的道德讲堂;可以通过挖掘、整理本地的关于女性学习的代表性人物与典型案例,宣传良好的家风、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