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振华,赵 贺
(1.河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2.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任何一种科学的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与文化底蕴,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也是如此。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源承于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论教育的科学论述,坚持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思想,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论教育的论述是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形成的思想之源。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在著作中没有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是却使用了诸如“宣传”“政治宣传工作”“政治教育”等相关概念,显然这些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首先,科学理论教育是工人阶级成为自为阶级的必要条件。在总结世界各国工人运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深刻认识到: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工人运动只能处于自发状态,要使工人阶级转向自为阶级,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启发无产阶级意识,使之在政治上不断成熟起来。1843年底至1844年初,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论述了理论教育的重大作用。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1]9-10“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91866年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又说:“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2]217列宁在《怎么办?》中亦提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3]70工人阶级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才能谋求自身解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承继革命导师的这些思想,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思想之钙、行动指南,是党执政之基、立国之本,要坚持不懈地“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4]377。其次,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意识是靠外界灌输进来的。列宁指出,工人阶级自发运动不会产生社会主义意识,社会主义意识只能从工人阶级外围灌输进去[3]85。列宁还指出,当工人阶级处于自发阶段时易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控制,产生工联主义[3]85。因此,必须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其政治觉悟,使其成为自为阶级;必须组织起强大的工人阶级革命力量,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此外,马克思恩格斯还强调,在工人阶级完成其历史使命的过程中,“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1]434。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还直接从事革命教育实践活动。如,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作为传播共产主义学说的阵地。他们经常亲自授课,简述共产主义理论,批判蒲鲁东主义、拉萨尔主义、杜林主义等错误思潮和机会主义,在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中宣传自己的学说。中国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远大理想、崇高信仰不会自发产生。要锻造“金刚不坏之身”“百毒不侵之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厚培精神家园。不难看出,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论教育的科学论述是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思想之源。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直接来源。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开拓者,早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特别重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5]1094新中国建立之初,针对以“一化三改”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又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6]449的重大论断,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中心环节”提升到“生命线”的高度,进一步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1958年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毛泽东又提出,政治是统帅、灵魂,“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7]351,再次深化了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强调,“必须有效地加强和改善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8]364,统一全党思想,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服务。同时,邓小平又创造性地提出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论断。此外,邓小平还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说服教育,用事实说话。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作出了重要论述。如,江泽民同志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统一。胡锦涛同志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见,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形成的基础。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尤其是儒家道德教化思想影响。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开道德教化的先河。他重视德礼,反对不教而诛,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9]19强调在管理国家和社会时,只有以德法双彰的方法去引导、感化人民,人民才能够知荣知耻,进而自我约束、自我规范,不再违法乱纪。同样,孟子也十分重视道德教化。他认为,人性是善的,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又是仁义礼智之端。因此,社会治理要顺应人先天固有的善性,引导人向善、为善、行善。在教化方法上,儒家强调,教育者要行为世范,学高为师。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9]233同时,要求教育者注重个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于为官者,儒家要求,应拥有“圣人”品性,做万民道德之表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唯有如此,才能感化万民,开启民智、凝聚民力。儒家倡导的学思结合、自我反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对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承继这些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抓好“关键少数”,发挥党员干部示范作用,用榜样的高尚情操、坚定信念、人格魅力,鼓舞人心、感召人生。同时,要做到三贴近,接地气,分层次,区别对待。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10]519,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10]519,等等。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是紧紧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何做”“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的逻辑进路而展开的,其中,引导人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解决了“为何做”的问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4]379,解决了“谁来做”的问题;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4]378,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这四个方面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核心要旨。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具有价值性、现实性、时代性和阶级性等特点。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人们不断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4]323近现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前赴后继,靠的就是一种信念,为的就是一种理想。革命理想高于天[11]23。革命战争年代,中华儿女立足于救亡图存,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新中国应运而生。改革开放年代,着力于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11]414,理想信念坚定,就不会得“软骨病。”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11]15,抓牢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彻底解放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有着强大生命力,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4]329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4]377,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前进方向、凝聚社会共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而且要面向全社会开展。”[12]23,其任务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12]8的突出问题。可见,引导人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解决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何做”的问题。
“培养什么人”是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的中心问题,不仅关系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也关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树人首在立德,德是立人之本,立德旨在树人,才是立人之用,这是唯物辩证法在人才培养上的科学体现。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信念坚定、本领过硬、品格高尚、创新能力强、乐于奉献、有奋斗心的人,就是要培养和造就“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就是培养和造就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党长期执政服务的人才,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信仰马克思主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两个维护”“三热爱”,成为“四个自信”的人。坚持立德树人,首先,要坚持正确育人方向,做到“六个下功夫”。国家强之于人,人才强之于学,学习强之于科学方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13]。“六个下功夫”明确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彰显了教育对象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其次,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做好高校教育工作。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云集着有志向、有知识、有活力的青年。国家未来在青年,青年未来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必须做好顶层设计。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一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他说:“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4]379,这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和可靠保证。二要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育人重点在教化人心。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正心”。然而,一段时期以来,受不正确教育理念和不科学的评估导向的影响,高等教育教书育人的功能受到不同程度削弱,重科研轻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技术学习轻素质培养、重短期利益轻长远效益等现象比较普遍,大学教育偏离了“初衷”,以致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回归大学本质”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13]要坚决把立德树人作为衡量高等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使大学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三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高校教育的主导力量,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完成好这项任务,首先要打造一支信念坚定、道德高尚、学识扎实、心有大爱的教师队伍。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高校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师德师风贯穿于教学、科研、职称评聘、奖优评模之中,必要时要实施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制,牢固育人化人“堤坝”,使教师不仅要专业技能过硬,还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不仅政治性强、任务重,而且涉及面广、影响大、持续时间长。这些特点决定了此项工作不能单靠一两个部门来做。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加强党委领导,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全党动手、社会多方参与,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建的工作格局,切实解决好指挥员、战斗员和同盟军的问题。首先,加强党委领导。思想政治教育要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10]312,党委领导是保证。党委领导主要包括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统揽全局,牵头抓总是其重要职责。思想领导就是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民的头脑。政治领导就是掌握政治方向,制定和实施正确政策。组织领导就是要配齐、配强宣传部门的班子,确保宣传舆论的领导权掌握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承担起全面领导责任,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重大政治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任务的统筹指导,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健康、有序地开展。其次,各部门齐抓共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会“大合唱”,各部门齐抓共管是关键。首先,作为专门性管理机构的宣传思想部门负有主要责任。宣传思想部门要想担负起自己的使命,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强化责任意识,站稳政治立场,把好舆论导向,掌握主导权,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主动作为,提升内功,多动脑筋,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水平,建设好线上线下宣传舆论工作阵地,弘扬主旋律。其次,其他部门要密切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单是宣传思想部门一家的事,而是全党、全社会的事情,不能仅靠宣传思想部门“单打独斗”,党的其他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积极配合,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落实责任,绝不能置身事外、做“局外人”、当“旁观者”。再次,全党动手,全民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然是全社会的事,那么全国各条战线理应积极参与其中。这就要求,全国各条战线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树立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增强“一盘棋、一张网”意识。只有社会各方力量多些全局观念,少些单位利益,多些团结协作,少些“各自为战”,才能克服“盲区”,有效应对新形势下面临的诸多困难与挑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最后,抓好“主力军”建设。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有指挥员,还要有战斗员、“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以宣传舆论工作者、党校教师、学校教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等为“主力军”,全力打造立场坚定、职业操守强,守正创新、能打胜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保证其健康、有序、富有成效地开展。可见,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的主体维度,解决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谁来做”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鲜明的时代性。时代不同,党面临的形势与主要任务不同,教育内容的侧重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也就有差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4]378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关注时代发展、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要求,抓住时代主题,把准受教育者思想脉搏,使用合乎其认识特点的教育形式,捕捉教育时机,因时制宜,顺势而动。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思想,不仅是对我党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的总结,也是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南。首先,“因事而化”,即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抓住事物,依据事物自身性质变化及其置身其中的场域情境变迁,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核心在于精准把握教育对象的需求点、共鸣点,增强其获得感。诚然,“因事而化”,要化解教育对象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现实困难,但更为重要的是化解教育对象思想困惑。人是自觉有意识活动的社会存在。做好人的工作,说服教育是必要的,但是单靠抽象的说教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必须结合生活实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创设情境等方法,帮助受教育者化解思想、情感上的困惑。当然,“因事而化”并非要求思政工作者事事躬亲,步步到场,而是在处理问题时,引导受教育者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因时而进”中的“时”,有“时代”“时机”之意,“进”是指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故“因时而进”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根据新时代大环境的总体变迁态势,因时制宜、应时而动、顺时而为,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宏观方面说,就是围绕着党在不同时期的主要任务,不断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再者,“因时而进”亦要敏锐捕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节点,增强其针对性、时效性。毛泽东曾说:“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14]171“因时而进”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抓紧“时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受教育者遇到困惑、疑难或迷茫时及时给予帮助、鼓励与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二,紧跟“时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代”有时代烙印和时代环境之意。为此,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时而进”,一要抓住青年学生身上的时代烙印,把准青年学生思想“脉搏”。当前正处于信息化时代,作为时代“弄潮儿”的青年学生,不可避免带有信息化的烙印。信息化在为青年学生提供自由全面广阔发展舞台的同时,也带了一些不健康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了解这些特点,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才可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二要紧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客观环境变化,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应机而动。当前,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繁荣富强进入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利用一切适宜场合和时机对中华儿女进行以“中国梦”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激发他们追梦、圆梦的精神动力。其三,“因势而新”,即遵循顺势而为的原则,搞清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情势,增强其适应能力,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具有前瞻性、引领性、指导性。“因势”中的“势”,有的表现为世界发展与中国发展之大势,有的表现为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诸多因素,如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等。“因势而新”立于“势”,落于“新”,关键是在准确把握“势”的基础上,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等方面不断创新,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投身强国伟业。需要明确的是,“因势而新”不是要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改变教育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不会变,根本任务也不会变。无论过去、现在、将来,思想政治教育都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接班人作为中心任务。可见,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实践维度,解决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怎么做”的问题。
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为新时代开展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突出了时代主题,创新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其一,丰富了实质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当前形势与任务服务的基本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4]377,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建设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础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377。“四个服务”细化了“二为”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凝练出“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11]106,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凝聚人心、共谋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实质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11]168,必须大力培育、弘扬和践行,等等。这些论述,不但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加具体、更具时代性,而且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从而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境界。其二,主题更加鲜明。“中国梦”作为引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纲领,昭示了党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宏伟图景[15],统一了民族认知,凝聚了目标共识,从而有效破解了广大人民群众思想上、行动上共同的“动机”难题,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主题。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将中国梦升华为民族梦、国家梦、世界梦,归结为人民梦,细化为个人梦,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具体,完成了梦想的时空转换和有效衔接。其三,形成了完整的逻辑体系。习近平总书记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目标与任务、内容与原则,作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论述,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策略和机制。这些重要论述,以问题为导向,既继承了马列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又突出了时代特点,科学回答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何做、做什么、谁来做、如何做”的时代之问,彰显了创新性、科学性和实践性。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以党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根本原则,以网络舆论治理为重点领域,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关键环节,以贯彻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主要任务,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重要抓手,树立大思政工作理念,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这些论述标志着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向新阶段。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党领导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在牢记这一传家宝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立足新的党情、国情、世情,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了创新性发展,有理念指导,有操作方法,相互贯通,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地位、重要任务、基本原则、建设主体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1)从与经济工作的比较中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发展经济,其他各项工作必须以此为中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1]153“极端重要”的论断,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地位。(2)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中心任务、根本任务、“五项使命”等。如,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11]153,要把“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1]153作为根本任务。此后,他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10]312,为建设强大的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出贡献。(3)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性质。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关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具体说,思想政治教育是突出党性,还是突出人民性,长期以来,党内外一直有不同看法。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11]154这一论断科学地界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澄清了长期以来一些人的模糊认识,克服了在实际工作中把党性与人民性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和做法。(4)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些新理念,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工作原则,有力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如,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同时开展舆论斗争,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4]339等。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又提出了“八个统一”[10]330-331。这些具体原则是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大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实践可操作性。(5)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把学校教师、党校教师、新闻舆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等作为主力军,并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弄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4]318的问题,同时,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人品正、自律严、深入生活、多出精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具体要求。如,对普通学校教师,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16]的要求。对党校教师,提出了“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17]的要求。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18]的要求。对新闻舆论工作者提出了“四向四做”[19]的要求,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同时,新闻报道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来评判”[20],要贴合实际、反映生活,不断提升宣传质量和效果。这些思想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总之,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以新的视角深化了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认识,为开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它不同于其他一般学科,应用性、政治性比较强,其建设发展状况,始终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密切相关。迈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无疑促进了这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其一,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针对一个时期哲学社会科学中某些学科设置与社会发展需要脱钩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4]344-345“注重发展优势重点学科”[4]345。这实质上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必须作为优势学科、重点学科来对待。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为“优势重点学科”,从根本上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连续性、创新性与高质量发展立下了“定海神针”,大大提升了其建设水平。其二,延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领域。迈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抓住有利机遇,适应当前形势需要,不断延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覆盖面。如,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由党内延伸到党外,由青年学生延伸到全体国民,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地位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表明了其在提高人们思想觉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如,把思想政治教育由实体空间延伸到网络虚拟空间,形成线上线下同心圆,把主动占领网络舆论高地作为工作重点,彰显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复杂性、艰巨性。其三,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时代制高点,科学把握新时代党的治国理政规律,深入思考关乎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提出了许多有内在教育元素的新论点和论断,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一步从学理角度阐释。比如,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顺应中国大势、回应人民关切,提出了“中国梦”这一新概念。重现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使之成为引领中国走向未来的精神旗帜,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再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自信”问题,凸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扭转了苏东剧变以来,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的模糊态度,坚定了人们的信念和共同的理想基础。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增添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新内容,有力地推动了其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