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不懈奋斗的动力机制及构建路径

2021-11-29 08:41邓凌敏刘利才
安顺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动力培育价值观

邓凌敏 刘利才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南充637002)

新时代大学生不懈奋斗的动力机制是指新时代大学生不懈奋斗的动力来源和作用方式。从其外延看,包括了一切能够推动新时代大学生不懈奋斗的力量;从其质的规定性看,是要整合大学生主体内外动力来源,形成合力,进而推动大学生不懈奋斗。其中,外在动力主要指大学生主体以外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要求,内在动力体现在主体能动的原生力、利益需要的内生力和理想目标的引领力。新时代大学生不懈奋斗动力机制的构建是要使内外发展动力协调发挥作用,既要使外在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又要引导内在动力与外在要求相适应,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

一、新时代大学生不懈奋斗动力机制的价值蕴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的历史使命。研究大学生不懈奋斗的动力机制,推动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使大学生成为有理想、能担当、勇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角度看,是继承与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必然选择;从现实角度看,是应对不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腐蚀的客观需要;从未来发展角度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使命。

(一)继承与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必然选择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起源于人类与自然、社会等环境的斗争中,熔铸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实践中,升华于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建设中,指引着中国人民不断接近奋斗目标。古人的艰苦奋斗精神体现在身处严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人们为生存而进行的不懈劳作和努力;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奋斗精神与牺牲紧密相连,在物质条件匮乏、战争频发等艰苦环境下,革命先辈们为了革命理想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向前;建国时期的艰苦奋斗是为了使社会主义站稳脚跟而进行努力拼搏;改革开放后的艰苦奋斗,是在国际、国内社会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进行的探索。进入新时代,尽管我们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1]。新时代下,尽管社会环境发生了改变,但是艰苦奋斗精神的本质与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一脉相承,将指导大学生不断前进。因此,研究和培育大学生不懈奋斗精神,是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必然选择。

(二)应对不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腐蚀的客观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为人们了解世界情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众多变化。“源于西方的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也得以利用新媒体进行广泛传播”[2],加之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中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大学生涉世未深,其价值观的树立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舆论等方面的影响,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和正确的辨别能力,难以客观分辨其中的真伪,不利于其正确价值观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前进,就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风险,越需要我们树立防范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因此,必须依靠奋斗。讲好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使大学生保持不懈奋斗的精神,引导其树立与时代发展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这是应对不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腐蚀的客观需要。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梦想。在实现伟大梦想的道路上,必然伴随着困难和挫折,这一伟大梦想不是“敲锣打鼓”、喊喊口号就可以实现的,要正确认识和面对各种重大风险和挑战。从国内情况来看,虽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阶层差距还有待缩小,经济、教育等资源在部分地区间还很不平衡,人们在物质和素质上的发展情况还有差距。从国际情况看,尽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但反华势力从未放松过弱化、分裂中国的企图,他们以各种方式妄图在中国推行“西式自由”“无政府主义”,动摇广大民众的爱国信念。因此,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国际形势来看,我们都“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3],只有保持不懈奋斗的姿态,才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才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二、新时代大学生不懈奋斗动力机制的构成要素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有必要系统分析新时代大学生不懈奋斗的根本动力。新时代大学生不懈奋斗精神的养成有其独特的动力系统,从内在动力机制来说,包括主体能动原生力、利益需要内生力、理想目标引领力;从外在动力机制来说,包括宣传教育引导力、育人体系保障力、环境氛围感染力。

(一)新时代大学生不懈奋斗的内在动力机制

1.主体能动原生力

主体能动原生力是新时代大学生不懈奋斗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人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也具有无限可能,需要不断发展得以完善。“人类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有求知的需要,有追求自由的需要,这些高级特点也是人的本性和本能”[4],“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5]。正是由于人的不确定性和未完成性,人的发展才具有无限可能性。只要大学生能正视自身的未完成性,不断努力,就能向着完成性不断靠近,这为不懈奋斗精神的培育提供了现实依据。

2.利益需要内生力

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所谓人的需要,就是指人们产生的对外部世界的欲望和期望的状态,其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享受需要,既包括物质需要也包括精神需要,表现为对主体以外世界的欲求和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追求,人的行为总是因人的利益需要而驱动着。“不是思想,而是利益(物质的和思想的)直接支配人的行为”[6],一个人的利益需要越强烈,其发展动力越充足,发展潜力越大。因此,人的利益需要是新时代大学生不懈奋斗的内生动力,一方面,它能推动大学生不懈奋斗,在奋斗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提升自我,从而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努力培育大学生不懈奋斗的精神,又能使大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为什么需要、以及应该如何为之奋斗,提升大学生的奋斗实效。

3.理想目标引领力

理想既能为人的发展指明方向又能为人的进步提供动力,目标是指人们在活动前预先设定并希望通过自身努力而能达到的结果。理想目标的设立往往由于个体不满足于现状而力求改变,科学的理想目标能够激励个体为之不懈奋斗。除了现实的我以外,人们都有第二种“存在”方式,即理想的我,人们因不满足于现状,都想要成为理想的我,这种殷切希望,便成为激励人们发展进步的动力。大学生所树立的理想目标,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目标,只要科学合理,便能激发其奋斗动力,如部分学生设立短期目标要通过等级考试、拿奖学金,会激励大学生刻苦努力学习;部分学生进行科学职业规划,便会向着自己理想的职业不懈努力。培育大学生不懈奋斗精神,就是要使之正确认识人之实然,追求人之应然,推动现实的人成为理想的人。因此,理想目标是新时代大学生不懈奋斗精神培育的引领力,它在帮助大学生明确奋斗方向的同时也激发大学生的奋斗潜力。

(二)新时代大学生不懈奋斗的外在动力机制

1.宣传教育引导力

宣传是指特定集体或部门通过宣扬特定理念,从而对人们进行知识的灌输和理论的普及,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一定的启发和影响;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受教育者将教育者所传达的思想观念、道德要求吸收内化为自身思想素质,而后外化为自身实践行为。理论宣传和道德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对个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列宁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部灌输进去”[7],强调了理论灌输的重要性,同样的,对大学生而言,奋斗精神的培育往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先进的知识、理论只有通过科学的宣传教育才能使受教育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时代大学生不懈奋斗精神的养成中宣传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宣传教育活动,如表彰最美奋斗者,宣扬奋斗思想,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信念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相结合,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理性认知,为大学生提供奋斗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引导大学生准确把握奋斗内涵,从而推动大学生不懈奋斗精神的养成。

2.育人体系保障力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8]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大学生不懈奋斗精神培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健全的育人体系是保障大学生不懈奋斗精神养成的重要力量。将奋斗精神的培育融入课程体系,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重要抓手,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资源,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系统性;将奋斗精神的教育融入文化体系,树立以奋斗精神为内容的校园文化品牌,发挥示范作用,加强校内外奋斗精神的宣传,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悟奋斗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有利于提升育人的导向性;将奋斗精神的教育融入管理体系,如组织教师培训,加大奋斗精神及其培育等方面内容的比重,制定详细的奋斗精神教育质量评价监控体系,推动课程、教材、师资等方面的建设,有利于提升育人的实效性。

3.环境氛围感染力

环境是大学生人格形成的必要条件,任何人格都是在一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大学生的思想和品德是环境熏陶的结果,也是对环境的客观反映。无论是社会大环境还是小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都会对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养成发挥重要影响作用。在社会大环境中,若大力推崇积极、向上、向善的环境氛围,弘扬奋斗精神,大学生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环境的感染作用,激励其奋发向上,控制大学生中不良风气和不良行为的滋长。在小环境中,良好的学校环境将会形成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使大学生积极向上,奋勇拼搏;同时,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风气、父母言行、教育理念等对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养成至关重要,父母若能以自身言行引导学生努力奋斗,将会对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养成起到持久的影响作用。由此可见,良好环境催人奋进,环境氛围的感染力在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养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新时代大学生不懈奋斗动力机制的构建路径

“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9],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和奋斗潜力的激发事关新时代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大学生奋斗精神养成的动力来源主要包括内在动力因素以及外在动力因素两方面,因此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动力机制的建构也要从内外两方面着手,建立驱动关系,推动大学生奋斗观从“应该奋斗”转向“我要奋斗”。

(一)以崇高理想坚定大学生奋斗方向

理想信念是指引人不断前行的力量,崇高理想信念更能激发大学生的奋斗热情,要引导“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10],大学生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培育其奋斗精神的重要支柱。第一,要坚定三“信”,即信仰、信念、信心,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努力奋斗,为中国的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要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努力下,中国梦必将实现,同时主动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正确认识“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11]。第二,要练就过硬本领,扎实学识,正确认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辩证关系,坚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第三,要明确使命担当,正确认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11],从个人做起,从小事做起,在一项项目标的完成中推动个人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大学生奋斗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更是大学生价值引领的核心内容。它既是指导实践的行为准则,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与奋斗精神不可分割,脱离奋斗精神,所有价值理念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新时代大学生不懈奋斗精神的培育,要着眼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推动大学生奋斗共识的凝聚。第一,要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地位,以此为引领,推动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又浓缩了当代社会价值体系,是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在当代各种思想激荡的情况下,要注重夯实其主流地位,保持其先进性和引领性,以免大学生出现价值观上的混乱。第二,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理论讲解和教化的作用。单纯的理论讲解易造成学生能熟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词语,但不会认真领会其中的内涵,更不会在实际中践行,对激发大学生的奋斗精神作用不大。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想,使之理解、认可并真正接受这种价值观念,从而推动其转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行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要注重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最美奋斗者”奋斗行为引导大学生积极奋斗,特别是当下,可结合“抗疫”行动中的青年奋斗者讲清大学生责任和使命,凝聚大学生奋斗共识。

(三)以优良环境氛围涵养大学生奋斗情怀

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客观环境条件的变化对人们思想会造成一定影响,尽管奋斗精神扎根于马克思主者的奋斗观、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中,但是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物质社会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成长条件不断改善,导致部分大学生滋生了骄奢淫逸的恶习,使大学生不懈奋斗精神的培育遭受挑战,因此,要以优良环境氛围涵养大学生奋斗精神。第一,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群众抵制不良思想,为奋斗精神的培育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奋斗史,艰苦奋斗一直是党的优良传统,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各种不良思想的冲击下,丧失了奋斗动力,认为奋斗精神已经“过时”,转而利用一些投机取巧的手段,谋取私利。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党的形象,更是阻碍了奋斗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为此,要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挥党员教师和党员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大学生不懈奋斗精神的培育。第二,要发挥社会舆论的引领力,加大奋斗精神的宣传,推动大学生不懈奋斗精神的养成。大众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实效性高,是大学生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利用好大众媒体的功能,通过校园媒体、社会媒体等开展对大学生不懈奋斗精神的教育,加大对奋斗者的宣传力度,为大学生不懈奋斗精神的养成营造良好氛围。

(四)以健全的高校育人体系支撑大学生奋斗行动

健全的高校育人体系是支撑大学生奋斗行动的重要基石,要着力推动“三全育人”体系在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中建构。第一,在全员育人中,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的作用,着重发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针对大学生奋斗精神的教育,要以班会、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使奋斗精神教育日常化、常态化。第二,在全过程育人中,要将奋斗精神教育贯穿大学生整个大学生涯,低年级大学生注重强调理想信念的树立、学习习惯的养成,中年级大学生注重学业规划、职业规划,毕业年级大学生注重实践锻炼,将奋斗精神培育贯穿其学习的每个阶段,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同时结合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第三,在全方位育人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育人载体,协调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因素,将对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教育贯穿其中。总之,要协调高校育人体系中各面的因素,使之协调发挥作用,“力往一处使”,用以支撑大学生的奋斗行为。

(五)以利益诉求满足激发大学生奋斗欲求

“物质利益是人们生产积极性的物质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物质利益相结合”[12],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激发大学生奋斗活力要通过利益诉求的满足来实现。激发大学生的奋斗自觉,要借助利益诉求的满足,让大学生看到可以通过奋斗达到的科学愿景,利益诉求的满足是大学生不懈奋斗精神养成的客观基础,只有给大学生提供利益保障,才能激发其奋斗愿望,增强其奋斗活力。一方面,要满足大学生的精神利益诉求,如表彰奋斗模范者,以奖状、奖牌等方式,通过表彰大会、典礼等隆重仪式使奋斗者达到精神上的满足,同时也激励其他同学努力向受表彰者靠近,最终成为奋斗模范者。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满足大学生的物质利益诉求,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问题和迫切需要。要促进社会、校园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畅通就业渠道,在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创业、恋爱交友等方面加强建设,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奋斗欲求。

结 语

新时代下,大学生保持不懈奋斗姿态既是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历史、现实及未来发展的要求。主体能动原生力、利益需要内生力、理想目标引领力的内在动力机制和宣传教育引导力、育人体系保障力、环境氛围感染力的外在动力机制是大学生不懈奋斗的动力来源。大学生不懈奋斗动力机制的构建要以崇高理想坚定大学生奋斗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大学生奋斗共识、以优良环境氛围涵养大学生奋斗情怀,以健全的高校育人体系支撑大学生奋斗行动,以利益诉求满足激发大学生奋斗欲求。不断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奋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

猜你喜欢
动力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阳光动力
动力船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