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英语专业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2021-11-29 08:28王夷平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校企实训

王夷平

(鞍山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一、英语专业政校企合作现状

近年来,国家对政府、高校、行业和企业合作办学愈加重视,社会各界已经普遍达成共识: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校企合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校企合作可以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使之适应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但是,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存在较大的差距。项目组对省内10所师范类和综合类高校的12位英语专业负责人、30位教师进行了政校企合作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主要涵盖合作的渠道、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合作企业的数量、合作的满意度、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调查结果和近五年发表的各类期刊的相关调研文献显示政校企合作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

(一)政校企合作沟通不畅

虽然各级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校、行业和企业合作,但是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够畅通,高校和企业不能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和彼此的需求。高校有意愿与企业合作,但缺乏与企业联系的渠道;企业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的满意度较低。高校和企业对彼此的期望不对称,高校希望企业能提供实习岗位,选派优秀员工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但企业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不愿意承担学生管理成本;企业希望从高校得到人力资源的支持,希望学生能到企业独立顶岗工作,而英语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难以满足岗位要求。双方难以在合作目标上达成一致,无法做到互利双赢[1]。

(二)校企合作形式单一,缺乏深度融合

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的形式主要是建立见习、实习和实训基地。学生在大一至大三进行基地见习,在第七学期进行实习,企业为学生提供见习机会和实习岗位,高校帮助企业解决人力短缺的问题。企业没有建立激励机制和制定新的考评制度,员工指导实习生的积极性不高,因为指导实习生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业绩。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不够深入,企业没有真正参与到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中来。

(三)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实习时间与企业的期望存在很大的差距。高校专业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时间最长16周,而企业希望学生实习时间最短6个月,最好是一年。一方面,企业要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实践指导,另一方面,学生需要时间适应岗位,然而学生刚刚能胜任岗位工作,就要结束实习了。企业投入人力,却难见效益,积极性不高,很难形成长期合作关系[2]。

因此,在当前国家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支持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亟须进一步深化英语专业政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构建适当的政校企合作模式。

二、英语专业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英语专业要顺应教育发展新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模式的基本框架是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邀请政府、行业和企业专家担任委员会成员,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合作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并指导学生实践,共同进行教学评价等。政校行企深度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培养人才。

(一)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本科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主要有师范、外贸和商务三个方向,就业去向集中在基础教育行业和企业。因此,高校可以邀请政府教育部门、基础教育行业和企业的专家参与制定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产出为导向,反向思考专业定位、建设和发展,并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共同研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设置等。

注重英语学科知识与相关专业方向知识的融合,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专业素质、善于解决问题、有良好执行力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毕业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熟练的英语基本技能,一定的专业方向所要求的教育、商务或外贸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相关专业技能,较强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有职业情怀,有责任感,善于学习;能够胜任英语教学、管理、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谈判等工作。

课程体系构建要彰显专业特色,课程设置兼顾英语专业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加大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实践环节课程所占比例。低年级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高年级注重专业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拓展,使专业知识学习与语言使用技能和实践能力提升同步进行。

尝试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学业就业一体化。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的需求,签订高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协议,企业全程参与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高校与企业共同研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为企业量身打造英语专业人才[3]。课程体系构建注重“专业+岗位”,将岗位课程植入专业课程,课程设置要与企业需求高度契合,强化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完成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学习后,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选派专业人员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规章制度,适应岗位工作环境,锻炼职业能力,毕业时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做到学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有效解决就业问题[4]。

(二)合作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邀请英语教育资深专家、商贸专业专家进行师资培训、做专题讲座并指导专业建设,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汲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选派教师到国外高校进修学习,开展学术研究,拓展师资队伍的国际视野,提高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应用型转型与专业发展。

聘请教研员、优秀教师、政府机关专业人员、企业专家等“进校园、进课堂”,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参与课程教学,指导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评价。校内、外教师合作交流,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实习实行双导师制,聘请实习基地骨干人员作为学生的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共同考核。

强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参与行业企业的专业实践。了解专业发展现状,熟悉岗位工作,把“教、学、研”结合起来,在做中学习和研究,提高实践能力,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满足专业发展需求[5]。

(三)共同研究教学模式改革

高校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模式改革,从教向学转变,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采用混合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参与度;探索多媒体融合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相互渗透融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注重课上教学与课下自学相结合,借助多媒体手段,采用翻转课堂,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合作、师生讨论,有效解决问题;课后师生对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改进和提高,促进教与学良性发展。

将课堂教学向第二课堂、行业企业课堂和网络课堂延伸。以竞赛为载体,举办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应用能力。开展英语趣配音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文阅读汇报会、英美知识竞赛、英语剧比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风采、提高英语能力的舞台,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专业培养方向开展英语教师技能竞赛,包括三笔字书写、板书设计、即席讲演、教案设计与课件制作、说课、微课制作、模拟课堂等单项和综合技能竞赛,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或组织函电写作、商务谈判、外贸实务、国际结算、单证制作等单项模拟竞赛和模拟实训,提高商贸实践能力。以上活动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做评委。

邀请英语教育专家或商贸领域专家到学校做专题讲座,上示范课,分享他们的经验和体会。到行业企业观摩教学、电商和外贸实操,观看优秀教师的线上直播课和教学录像,了解未来从事岗位。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知晓未来职业需求。

(四)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坚持应用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理论联系实际,校内实训与校外见习、实习相结合,实践教学四年不间断,循序递进,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室,开展英语教学技能或商贸技能训练,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进校指导实训。利用实训室,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由专业教师担任项目指导教师,开展英语培训,并由专业基础好、实践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担任项目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其他成员负责教学辅助工作。利用实训室进行电商和外贸等模拟实训,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锻炼实践技能,检验所学,总结不足,确定努力方向[6]。

积极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向行业企业求教、取经,政校行企深度合作。立足地方,拓展省内外实践基地。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地方优质基础教育学校、社会办学机构或商业企业及外贸企业签订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见习、实习基地,与省内外行业企业合作建立顶岗实习基地。学生大四时到实习基地进行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实践能力。通过实习,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实习结束时,学生和实习单位双向选择,决定是否签订就业协议,努力实现实习与就业一体化。

实习实行双导师制,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的校外指导教师共同全程指导学生的岗位实习。

(五)校企合作创新考核评价机制

改革评价方式,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考核并重,建立高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考核机制。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校企教师合作研究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重视过程考核和学习效果,教师要明确学生需达到的既定目标,考核过程中及时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学生改进、纠正,朝既定目标努力。加大形成性评价力度,做到考核更加全面、客观和公平。由评教向评学和评做转变,重点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做什么,是否具备必要的实践能力。在评价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全面地对考核结果做出反馈,指出问题,利于继续努力,教师也要对教学进行反思,查找不足,改进提高。

努力做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互评能力、反思能力和提升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加实践能力评价,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英语竞赛,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英语比赛结果顶替相应的课程考试成绩,按照获奖等级代替不同的考试成绩,以此引导学生重视英语专业技能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校企教师共同设计职业技能竞赛,给学生提供实操和应用平台,锻炼从职能力。引导学生考取专业和职业资格证书,除英语专业四、八级证书外,尽力考取教师资格证书、翻译资格证书和商务英语证书等,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此外,职业技能竞赛获奖和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可以置换创新创业学分,顶替课程学分。

三、英语专业政校企协同育人保障机制

政校企合作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确保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得以有效实施,高校和行业企业长期、稳定地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建立健全政校企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十分必要。

2019年,为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制定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平等择优、先建后认、动态实施的基本原则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负责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的政策统筹、组织管理和监督实施,指导各地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储备库,做好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省级政府要落实国家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在项目审批、金融支持、用地政策等方面给予便利和支持,并将激励政策与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接纳教师岗位实践、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工作相挂钩。此办法的制定会极大地提升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积极性,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地方政府、高校和行业企业可以成立合作委员会,共同制订委员会章程,校企签订互聘共培师资、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协同培养专业人才等协议,为校行企深度合作和协同育人提供制度保障,保障各方的利益。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共同管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建立校行企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7]。

政校企合作对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它是一种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国家制定了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激励政策,地方政府也在逐步落实这些支持政策,政校企合作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这对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应认识到与高校合作不仅能享受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在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还能得到人才资源的支持,提高企业认知度和影响力。高校英语专业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适应产业行业实际需求,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改进和优化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英语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校企实训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