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龙泉寺清康熙、雍正《重修龙泉寺碑记》考

2021-11-29 08:28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千山重修龙泉

梁 骥

(淮阴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一、康熙五十九年(1720)《重修龙泉寺碑记》考

《重修龙泉寺碑记碑》,灰色石灰岩材质,立于龙泉寺法王殿前东侧,刻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碑通高270厘米。碑首高78厘米,宽76厘米,厚21厘米。碑首五孔透雕,双龙绞缠,龙首向下,宝珠纹。阳额楷书阳刻 “佛日增辉”4字,阴额楷书阴刻 “敕建龙泉”4字。碑身高170厘米,宽72厘米,厚16.5厘米。碑身左右两边为线刻连续云头纹,下底边为线刻莲花纹。碑阳楷书阴刻,首题“重修龙泉寺碑记”7字,其下序文17行,满行44字。碑阴楷书阴刻24行,横排16段,计380余功德人题名。碑座长58厘米,宽89厘米,高22厘米。

重修龙泉寺碑记/

千山胜境由来尚矣其中方塘曲榭古寺名庵神会圣境难以尽述自襄平蜿蜒而来六十里许大寺有五/龙泉与祖越相雄峙乃五寺之一也远接长白近挹巫闾南临沧海西线辽河千峰逶迤而耸翠太水曲折/而流清胜景奇观随处留结真胜地灵爽之所钟萃也游行山上考古遗迹摩看残碑始知唐人以上/都会即以此称雄浮屠先于此着盛

所言千山大寺有五,盖祖越寺、龙泉寺相接,在千山北沟;中会寺在千山中沟;香岩寺、大安寺在千山南沟。此五寺大抵方位。因千山北接长白,余脉蜿蜒南行入海,故言其“远接长白”“南临沧海”,是为允当。然医巫闾山为阴山山脉余脉,故所言千山“近挹巫闾”,仅地理方位而已。至于“考古遗迹,摩看残碑,始知唐人以上都会即以此称雄”,实无确凿可征文献。明隆庆五年(1571)《新建龙泉寺后山佛堂碑记》即已明言:“龙泉寺与祖越寺拱接雄峙亦五寺之一也,其名义不知创始于何代,传者谓起于唐。”明碑已言寺起于唐系“传言”。若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能见残碑记龙泉寺于“唐人以上都会即以此称雄”,固无明隆庆年间无“摩看残碑”之理,更无隆庆五年(1571)《新建龙泉寺后山佛堂碑记》中言龙泉寺“传者谓起于唐”之说。

缘峻蹑巅跻如来堂见吐符应生悬刻于巉壁之上漱琼二字勒铭于石/门之侧地势嵯峨殿宇幽邃诸峰罗列松柏峥嵘可谓辽左保障万姓之帡幪也寺之创建历有年所观其/风雨催残荆棘满庭鼪鼯栖壁栋宇倾欹瞻礼之下不无昔盛今衰之叹自我/先皇帝定鼎于兹荡平海宇好善作福之信善从而修葺之者非无其人数十年来又沦于倾颓凋残之下矣

如来堂建于名隆庆初年,明隆庆五年(1571)《新建龙泉寺后山佛堂碑记》述之颇详。百五十年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堂仍以如来为名。至若“诸峰罗列,松柏峥嵘,可谓辽左保障万姓之帡幪也”,当系明清政权更迭之际,战乱频仍,千山地区非为主要战场能得保安全,而有此说。亦由彼时之乱,且经风雨摧残,而致龙泉寺“荆棘满庭,鼪鼯栖壁,栋宇倾欹”。依碑文所记,顺治年间,龙泉寺曾经进行过修缮,但数十年后又“沦于倾颓凋残”,也需要再次进行修葺。

于今/幸有山西老僧师果捐重资而庀材本寺僧人师祥传法等施广田而鸠工且诚叩十方苦募信善翻修大/殿构结天王经营而重新之由是欹者整黑者丹金其像庄其容但见各方善士瞻依申诚络绎不绝谓非/名地之灵爽佳境之胜会应王气而昭感者乎不第兴感一方前王曾驻跸幽客几埋头即往来仕官长者客旅经商游观于其上因地/感兴无不寓其乐善修德之思奚止供/佛讽经而已哉今大殿两廊天王经阁工竣属文于余勒诸贞珉此亦欲垂悠远劝修后人之至意也爰泚笔/而为之记/

龙泉寺这次重修涉及大殿、天王殿、藏经阁、殿廊等处,自有文献记载以来,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在整个修造过程中,有三个最主要的僧人:师果、师祥和传法。师果是山西老僧,也是这次龙泉寺修造重要的捐资者。师祥是龙泉寺僧,也是这次寺庙修造的主事者。检师果、师祥谱辈,不属曹洞宗贾菩萨万安禅师一支。而曹洞宗豫章派大舣禅师续支、曹洞宗少林派、曹洞宗少林鹊山一支均有“师”字谱辈。师果、师祥属于何宗派颇值得探究。类似师果、师详,僧传法的宗派归属亦不能遽定。

《重修龙泉寺碑记》碑阴题名380余人,多为有功于此次龙泉寺修造的信众。这些信众被排在碑阴上列,以下依次为千山僧道寺庙住持人名、龙泉寺僧众人名。龙泉寺僧众所列仅20余人。依《新建龙泉东庵记》所录,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龙泉寺僧众已经达到60余人。截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大规模整修龙泉寺,寺中僧众不可能寥寥20余数。唯一的可能,因为要刊刻所有信众的名单,故本寺僧人只能有选择地上石。

碑阴属参与本次修造僧众名姓,次第为:香岩寺住持本隆、大安寺住持化德、钟(中)会寺住持现住、祖越寺住持来宾、永清寺住持隆常、双峰寺住持法住、观音阁住持违缘。龙泉寺化香、妙成、古海、现俊、化明、真来、崇道、义明、本缘、化龙、语实、崇善、现住、了尘、寂盛、来旺、语容、化缘、语成、心实、永修、来荣。将上述僧众名姓进行梳理排列,我们发现师果、师祥与永清寺住持隆常、双峰寺住持法住能够符合曹洞宗豫章派大舣禅师所续的“师、隆、法”字辈。然衡诸此碑碑阴所刊20余龙泉寺僧众名姓,尚无法构成明确的“师、隆、法”传承谱系。

在所刊石的千山诸寺住持和龙泉寺僧人中,妙成、崇道、崇善、本隆、本缘、来旺、来宾、来荣等人符合昌海禅师续演金顶毗卢派四十字辈中的“妙、崇、先、本、来”的传承谱系。惟中间缺少“先”字辈僧人。然石上有钟(中)会寺住持现住和龙泉寺僧人现俊、现住,“现”字班辈却不见于曹洞、临济谱系。虽亦不见于金顶毗卢派谱系,但“现”与金顶毗卢派中谱系中“先”字读起来只是声调不同,有可能由“先”转音为“现”。这种情况在《新建龙泉寺后山佛堂碑记》《新建龙泉东庵记》也存在。如《新建龙泉寺后山佛堂碑记》中,惠镇、惠贞、惠聪等人“惠”字应为“慧”;《新建龙泉东庵记》中,真德、真永、真实、真宁等人“真”应为“镇”。如此,现(先)俊、现(先)住与妙成、崇道及本隆、来旺等僧人可以构成完整的“妙、崇、先、本、来”的金顶毗卢派传承谱系。进而言之,康熙五十九年(1720)之前,金顶毗卢派在千山龙泉寺、祖越寺、中会寺、香岩寺等寺庙已经有五代完整传承。我们可以对有学者提出“雍正四年(1726 年)担任龙泉寺住持的崇喜法师是辽宁千山最早的毗卢派僧人”[1]的观点进行修订和补充。

从上述僧人宗派考释可知,千山佛教宗派从明代万历年间曹洞宗贾菩萨万安禅师支派开始,增加了曹洞宗豫章派大舣禅师续支传承和金顶毗卢派传承。

辽阳州戊子科贡士王之臣熏沐撰书/奉直大夫加二级知辽阳州事王瀚吏目 魏显谟/辽阳州城守尉陈保住辽阳州儒学生员尤加申篆额盛京僧录司刘正绪余崇宽赵师玉张传明/康熙伍拾玖年岁次庚子盂夏月谷旦/

《辽阳县志》卷十《选举志》记:“王之臣,字子廷。苏州训导。善书,所书牌匾至今尚有存者。”[2]王氏所书《重修龙泉寺碑记》清丽雅秀,洵为佳品。辽阳州知州王瀚,《辽阳县志》卷七《名宦志》记:“王瀚,江南宜兴人。康熙五十八年任知州。时境内敉平,诸务待举。瀚性勤敏,喜奖掖士类。履任后即增修学宫义馆,以提倡文化。士民趋之。”[3]而《辽阳县志》卷十八《职官志》记:“王瀚,江南宜兴人,康熙五十九年任”。《盛京通志》卷二十《职官》记:“王瀚,江南宜兴人,康熙五十八年任。”[4]检《辽阳县志·职官志》,康熙五十八年(1719),海城知县王玉璇署辽阳知州。由此,王瀚以康熙五十九年(1720)任辽阳知州为当。关于吏目魏显谟,《辽阳县志》卷十八《职官志》记:“魏显谟,直隶开州人,康熙三十八年任。”[5]而辽阳州城守尉陈保住,《辽阳县志》所记即依《重修龙泉寺碑记》所录。辽阳州儒学生员尤加申则无征于志。清代僧录司官员左右善事官职最高,为正六品。另外,左右阐教为从六品,左右讲经为正八品,左右觉义为从八品。刘正绪、余崇宽、赵师玉、张传明等人具体职务未详。

二、雍正四年(1726)《重修龙泉寺碑记》考

碑刻于清雍正四年(1726),原立于龙泉寺。后碑被毁坏,今已由无存。文字由刘伟华《千华山志》移录。

重修龙泉寺碑记

千山之胜余闻久矣五寺之中云龙泉为尤胜三十年来每欲一游未果昨壬寅秋寺僧古海复邀往焉至则群峰抱寺矗黛参青龙泉演梵仙阁栖云洵名胜也闲观庑壁题咏纷留古代遗迹缘无记述漫难考矣佛殿禅堂天王殿则皆辉煌同峙金碧一新殿下一碑则康熙己亥岁山僧诸善姓重修之碑也而山门一工毕于昨夏故未叙入主僧□□因以新碑再三请余念名山胜地若无修创真果何舒法幢何逮缘首肯之不谓尘友匆匆因遂同车而归中会香岩惜尚得一游

寺僧古海之名见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重修龙泉寺碑记》碑阴。考其字辈,当为宝志禅师演毗卢派二十八字中的第十八代。笔者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重修龙泉寺碑记》考中已经对千山毗卢派“妙、崇、先、本、来”字辈进行梳理。而“妙、崇、先、本、来”字辈是昌海禅师续演毗卢派四十字辈中的二十至二十四辈。由“古”至“妙”,相差三十辈。相对于千山毗卢派完整的“妙、崇、先、本、来”传承谱系,龙泉寺僧古海即属毗卢派,亦当系在其他名山出家后再到千山龙泉寺修行的。

碑记中言及“龙泉演梵”“仙阁栖云”等景。关于“龙泉演梵”,古代诗文以此景为题进行记述和歌咏的,首见于清人缪润绂[6]。缪氏曾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读书千山[7],居山读书时,品题千山诸景,其品《龙泉演梵》云:“龙泉遥挂白云岑,注到僧厨意更深。未有毒龙安所制,水流云散两无心。”泉水与梵音相结合是龙泉寺的独特景观,清人诗中亦有言及。清皇室高塞[8]有《龙泉寺》诗云:“梵宇起中天,重岩响碧泉。虚堂清晓露,幽壑静鸣蝉。窗引螺峰翠,松含象岭烟。空怜名胜地,尘世几高眠。”诗中谓“梵宇”“碧泉”,庶几可做“龙泉演梵”之想。又,康熙二十一年(1682),高士奇[9]扈从康熙帝东巡回京途中,四月二十一日,随康熙帝游历千山祖越寺、龙泉寺等地。其《从游千山恭纪》云:“靠雨凌芳晨,轻阴散林薄。修坂被青苕,穷崖吐红药。流泉既觱沸,诡石亦龈腭。微微仙梵声,三五列兰若。”高士奇既游祖越寺、龙泉寺,故诗中“流泉”“ 梵音”虽不宜遽指龙泉寺景致,但大抵与“龙泉演梵”意相仿。

至于“仙阁栖云”景致,检诸千山文献,则未见诗文咏述。检明人程启充《游千山记》,有云:“西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峻不可乘,步白山门渡木桥,即禅床假寐。山僧供馔,起而啖旃。去登万佛阁,阁倚山腰,崇十余丈,缘崖旋转,越飞梁而人。凭栏四顾,天凤泠然,群子耸兢以下。……乃循东山望螺峰,拊太极石入岩洞。洞高不满丈,深倍之,广半深,俯瞰万佛阁,已在下方矣。”[10]程启充所记“万佛阁”,依稀有“仙阁栖云”之意象,然程氏所记之“万佛阁”在今之无量观西阁,明时属祖越寺,非龙泉寺景致。作者既然应龙泉寺僧古海邀请,至龙泉寺见到“龙泉演梵”“仙阁栖云”等景,并以“名胜”慨叹,故此景只能在龙泉寺。

龙泉寺亦有西阁。陈梦雷[11]《游千山记》云:“而此中奇秀独绝者,则寺西客堂前一峰数百尺,如笔孤悬,其上小松数株如画。……”[12]关于龙泉寺西阁景致,清人李翰颖[13]《游千山记》述云:“龙泉之胜莫如西阁,登西阁则飞来亭、藏经阁、狮子、弥勒诸峰远招近揖,宛在目前,凭高远眺,恍如置身天外,觉千生万劫,无一可系于胸中,几不知人世复有何事。”[14]大抵“凭高远眺,恍如置身天外”,颇与“仙阁栖云”略相近。清人王尔烈[15]《龙泉寺》诗有云:“绝壁时悬云外屋,怪松皆走石间根。来游总向西堂宿,琼岛虚舟惬梦魂。”并有自注云:“西阁度悬崖之上,室狭而长如舟然。每晨起,云海沧茫,俨片帆在蓬岛中也。余故题云‘琼岛虚舟’为额以悬之。”西阁在晨起时“俨片帆在蓬岛中”之景,已经与“仙阁栖云”相契合了。王尔烈还有《三寺纪景戏作排律五十韵》诗,其中“西阁依云卧,龙泉尽日游”句,亦大抵言西阁“栖云”之状。由上可基本确定,“仙阁栖云”之景即指龙泉寺西阁之景色。惟干嘉之后,王尔烈、缪润绂等人读书千山龙泉寺西阁,后人以“客灯”雅颂西阁,而“仙阁栖云”渐被替代而已。

碑刻中“庑壁题咏纷留”事,在明清游记诗文中亦多有记述。明人程启充在嘉靖年间游历千山龙泉寺时,曾被寺僧所书。其《游千山记》述曰:“已乃遵故道,迤东而南入龙泉寺,登陟半祖越。山巅有泉,僧人引注瓮中,分流庖舍。……己丑,寺僧设斋供,索余大书。”[10]张玉书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游千山龙泉寺时,曾在寺中见到范承谟的书翰。《游辽阳千山记》记曰:“寺为故相国范文肃公旧游地,其子忠贞公所书字存藏经阁中。寺僧宝而藏之,出以示客,结构严冷,如见其人。”[16]至清干嘉以后,寺僧请游山士人书翰亦是常事。乾隆四十二年(1777),王尔烈游千山,“将归时,龙泉僧以纸索书,众以为施门联以纪游,乃拟联句,并牓字附记于后[17]。”李翰颖游千山龙泉寺时,亦曾有被寺僧索书经历。他在《游千山记》中记曰:“有德清禅师者,最通脱大善知识,而语不及禅,酯嗜笔墨。询其家世,含糊不以实对,是殆慧业文人托连禅隐者,因与订方外交。濒行,蒙赠黄精一里,乞余文为之记,兼索手书。”[14]程启充、张玉书、王尔烈、李翰颖等人所记龙泉寺僧索书之事,可知龙泉寺是当时士人常游历之处,题书名山亦为名士风雅事者。而诸文献所记僧众索书事,皆出于龙泉寺,因可知碑记“庑壁题咏纷留”之一斑。

碑中记“殿下一碑则康熙己亥岁山僧诸善姓重修之碑”,指有康熙五十八年(1719)碑立于龙泉寺天王殿下。现龙泉寺存康熙五十九年(1720)《重修龙泉寺碑记碑》,亦记龙泉寺这次重修涉及大殿、天王殿、藏经阁、殿廊等处修建事。故雍正四年(1726)《重修龙泉寺碑记》很有可能将康熙五十九年(1720)所立碑刻误记成康熙五十八年(1719)。

龙泉寺康熙末年修建工程量较为庞大,乃至一直延续到雍正年间。碑记中所言“山门一工毕于昨夏”,即指龙泉寺山门重修于雍正三年(1725)方工竣。因前立碑刻未记录此工程,因此有复立碑记事之举。

乃今莲师复以前碑来请且云方丈客堂已修余思辽沈连步薄使诸事维艰而僧师果传法辈能苦心任事善士许有银独能好善喜施有足多者且忆余自少壮至今行迹将遍天下尚时岁游五岳今此寺既修牟尼仙梵天籁清机将使贤豪寄迹冥悟栖迟庸夫驵侩起庄严想生欢喜心作智慧观顿生澹泊心得欲觉问晨钟令人发深省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岂意不伟哉余向在山已作一诗既作生客且斋堂下客堂厩房诸工尚不望于后修之人也故记

沈阳吴泰同撰文并篆□ 住持僧崇喜立 江南朱□□

雍正四年冬吉日

碑中所言莲师显然为前所言寺僧古法。前已有“复邀往焉”,此次“复以前碑来请”,二人熟稔于此可见。而寺僧师果、传法等僧众勠力建寺与善士徐有银又好善喜施的行为亦感动作者,因作文以彰诸僧俗善行。撰文及篆额者吴泰同长于诗文。《盛京通志》有吴氏《山郊》云:“羸马东郊北,孤存复水湾。碧开红叶树,青破白云山。细果荒篱熟,空原晚日闲。谁知风景好,终日在柴关。”又《辽阳归途晓发》云:“浑水群山望不孤,迎眸淑景入归途。暖融春岸沧波润,曙浅烟城碧柳初。北极风云开帝关,二陵日月丽神都。桑麻今乐雍熙世,缔造当年尽睿图。”[18]又《清代玉田县志》载吴泰同《游麻山》诗云:“耕犊鸣禽高下村,山梁云浸古泉根,分香远谷风飘蝶,映碧晴坡草上原。丽萼醉匀红白玉,繁条春重雨烟魂,别来谁意天涯久,今日同君泛此樽。”[19]略可知其行迹。

据康熙五十九年(1720)《重修龙泉寺碑记碑》所记,彼时龙泉寺住持僧未化香。而雍正四年(1726)碑文中住持僧崇喜则不见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重修龙泉寺碑记碑》。是崇喜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后到龙泉寺,还是前碑漏刻,抑或其他原因,俟考。

猜你喜欢
千山重修龙泉
杨优秀
读潘天寿《雨后千山铁铸成》有感
龙泉青瓷
常州龙泉印泥:昔日贡品 今日精粹
学分制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重修问题探究
诗友相陪游千山得句(四首)
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重修教学探讨
在龙泉,有一种温度叫暖心
龙泉汤
独立学院学生重修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