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景云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507)
传统思政工作将教育职责与义务进行局部定位,仅个别部门与教师负责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导致思政教育工作停滞不前,直接影响到人才培育质量。在信息化背景下,为充分发挥出思政教育工作价值,校方可尝试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整合各方思政教育资源,打造全周期闭环思政教育系统,提升我国思政教育整体水平。
通过对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进行剖析,为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应当主动对课程体系进行结合,构建系统完善的思政教育网络,确保课程思政实现多学科协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文化修养、政治涵养,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深远影响。
传统的思政课程教育主要进行思政理论教学引导,未能充分发挥出思政育人功能,导致学生思想成长受阻,影响到学业与事业。在信息化教育发展背景下,为坚定学生的思政认知,应该对传统思政教育体系进行改革,构建课程思政综合教育机制,以促进课程体系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协同,推动思政育人功能的实现,提高思政教育的综合效果[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国民的共同认知,为深化价值观的思想影响,应当突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科课程教学内容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政治素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工作非常重要,若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误入歧途,则会形成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危害到国家公共安全与民众切身利益。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与建构,可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身份特征认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基于信息化背景对思政教育的新要求,通过课程思政的协同机制构建,可推动学生核心价值观建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为学生营造和谐安全的学习成长环境,推动教育工作改革创新。
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具有多样化特征,可基于不同学科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拓展了思政教育工作视野。每一个学科的思政教育策略与方式不同,但最终的思政目标一致。
新形势下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进行改革创新,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教育思想与模式。为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校方应当以思政课程体系为核心,打造多课程体系协同机制,确保多类教育资源体现出一定的价值[2]。
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其核心目标仍旧是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时,应当突出思政教育工作的理论性、实践性与专业性,给予学生正确直接的价值思想指导,促进学生形成宏大的理想目标,突出学生的能力差异。
为出色地完成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育人目标,教师开展多学科交叉教育工作时,可合理渗透核心价值观,将最新的时政信息渗透其中,确保学生学习掌握真实、客观、全面的思政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与政治认知高度。在不同领域开展课程思政的同时,应当很好地突出思政教育工作的特色,即围绕不同教育阶段与性质,开展针对性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提高课程思政协同机制的综合教育效果。
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改革迫在眉睫,为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应依据课程思政构建原则,推动思政教育机制改革,实现新时期思政教育工作既定目标。但实际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工作缓慢,直接影响到实际思政教育工作效果。改革工作缓慢主要是由于教师积极性不高,即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落实校方各项工作时不愿主动参与,导致课程思政教育机制改革受阻。为此,必须强化课程思政育人协同机制改革效果,引导教师改变思政教育理念,有效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工作。
课程思政的协同机制运行时,必须有效发挥出课程协同效应,提高思政教育引导的实际效果与质量。通过对当下建构的协同机制进行分析,可发现由于协同各方的思政教育职责未能进行明确界定,导致部分人员身兼多职,而一些人员则无所事事,直接影响到协同工作的落实[3]。
在全员育人的思政教育背景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思政教育职责,在任何时候教师都是思政教育的推动者。通过多部门教育人员的相互配合,构建全方位、多领域的思政专业教育队伍,真正落实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功能,提高学生思政学习效果。
在多元化思想冲击下,学生的价值观出现离析,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实现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目的,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是非善恶,培养学生的自主辨识能力。通过对思政理论的挖掘,挖掘出中华民族文化底蕴与文化精髓。以此不断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为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铺垫基石。
价值观分歧,即学生构建的价值观理念更加多样化,而其中很多价值观都具有误导性,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将对学生未来的成长造成巨大影响。鉴于该种教育环境,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工作更为重要,通过发挥思政教育机制的优势,纠正学生错误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校方开展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构建时,应当提供稳定可靠的教育基础,而校方内部思政教育系统不健全,直接影响到思政教育改革工作的落实。通过对目前部分院校的内部思政教育系统进行分析可知,在信息化思政教育改革背景下,校方内部的思政教育工作更加细化,每一个部门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政考核指标,以及独立的思政教育管理机制。由于校方内部思政教育工作的过度分化,导致各部门管理团队各自为政,影响到校方整体思政教育工作质量提高。
为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机制改革,应当构建专业、完善、科学、一体的思政管理系统,确保各部门之间可实现协同教育,有效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为此,教育工作人员可围绕“以生为本”的思政教育改革理念,主动对校方内部思政教育系统进行完善优化,对校方内部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提高校方整体思政教育工作综合效果。
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时,应当确保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的统一,以发挥出思政协同育人的工作价值。在信息化教育发展环境下,校方可依据信息技术,搭建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平台,基于该教育平台对各类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对数据资源的分类归纳,可提炼出思政教育的精神信息,为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为挖掘出教育平台的思政改革价值,可为教师、学生、管理者搭建多方互动通道,确保学生与教师可进行实时深度交流,及时反馈自己的思想困惑,寻求教师的帮助,以解决学生学习与生活遇到的困难。而平台管理者,则基于大数据分析师生沟通信息,以发现平台的技术缺陷,依据师生关于思政沟通的特点,以此对思政协同教育平台进行有效完善优化,确保该思政教育平台可发挥出相应的工作效能。
在融媒体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社会网络舆论、网络谣言、公关软文、假新闻等,对思政教育工作提出新挑战。因为学生身处于信息化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交友娱乐、社会言论等,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最终导致学生的行为、意识、价值观、道德认知、人格品德等出现偏移,对学生长远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因此,为有效抑制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应当基于信息化技术搭建专业的思政教育协同平台,为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奠定基础,提高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整体质量与效果。
在思政教育协同平台的运行下,有效降低了教师的教育工作量,提高了思政教育工作效率与质量。在思政教育信息化平台运行时,管理者可进行大数据分析,开展精准思政教学工作,即对学生的学业与生活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干预,确保学生及时认知到自我问题,有效进行纠正。管理者在整合思政教育资源时,可将电子数字资源、新闻时政信息、党史、人物传记、科研等不同资源渗透其中,实现师生共享阅读学习,为师生互动沟通提供更多共同话题,促进师生之间公共关系的发展,推动思政教育工作改革发展。
校方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非常复杂,若进行传统的人事分级管理,则会占用一定的教育资源,且分散教师的教育精力。在对思政教育队伍进行管理时,可充分发挥出思政信息化教育平台的优势,通过信息化教育管理,删减烦琐的管理环节,简化思政教育管理制度,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提供良好工作环境,避免教师之间的协同育人工作流于形式并没有进行切实落实,影响到后续思政教育工作改革。在透明公开的思政教育管理环境下,切实落实各项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内容,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整体质量。
院校的思政教学工作非常繁重,同时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工作也同样重要,为突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改革优势,应当将思政课堂教育工作与学生日常管理进行有机结合,以发挥出两者的协同育人价值。因为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不仅需要通过思政课堂教育开展,而最终的教学效果评估,则需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评价,分析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综合学习效果。由此可见,两者的工作密不可分,在日常院校管理时,则经常要召开教育与学工研讨会议,研究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下一步重点与改革方向。通过两者工作的合作强化,可以促进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
如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进行熏陶影响;教师开展学生日常管理时,可组织丰富的校园竞赛活动与文体活动,依据学生日常的生活行为与校园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将其纳入到学生学分管理系统当中,通过将课堂思政理论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提高思政教学与学生管理的协同育人效果;在建设校园思政文化时,应当充分发挥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优势,明确立德树人教育管理目标,在校园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政核心素养。通过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可突破传统思政理论说教模式,激发出学生思政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思政课程学习主动性,实现预期的思政课程教育目标。
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为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一致性,需各个院校开展思政教育改革时,严格依循国家教育战略部署,制定科学严谨的思政教育发展纲要。在纲要中需要明确课程体系融合的重要性,以推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改革发展。为实现思政教育改革目标,校方应当构建科学严谨的思政教育考核体系,确保该教育考核体系可对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发挥出一定的促进作用[4]。
在完善的思政教育改革体系运行下,教师需要围绕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树立思政教育工作新理念,围绕着立德树人育人理念,重新构建思政教育模式,调动学生思政学习积极性与热情,实现预期的思政教育改革目标。同时,校方需对教师团队管理制度进行一定改革,不仅对学生思政评价机制进行健全完善,同时需对教师的工作绩效考核机制进行重新构建,依据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新要求,以及校园的思政实际教育工作现状,对教师考核机制进行调整,确保对教师考核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果。只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可保证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质量。为此,在进行考核评价时,可选取教师道德模范,以塑造思政学习榜样,在校园内部营造一定的思政学习氛围,激发出学生思政学习潜能,推动课程体系的融合。
通过对现代思政教育工作分析可知,思政教育已经陷入困境当中。在信息化发展趋势下,应当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管理机制,主动对其教育体系进行整合与改革,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培养优秀思政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