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变奏: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探微——以四川省绵阳地区为例(1978-1985年)

2021-11-29 03:27喻双全
关键词:绵阳干部政治

喻双全 袁 强

转型中的变奏: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探微——以四川省绵阳地区为例(1978-1985年)

喻双全 袁 强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干部问题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基层政权完善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四川省绵阳地区为例,中共中央在农村中开展了一场针对农村干部中的思想、政治和经济方面问题的思想教育运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干部训练与学习宣传来教育与培养农村干部,打消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干部群体中存在的消极懈怠思想和经济、政治上的“怕”,普遍提高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水平,为该地区基层政权的巩固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组织保障,为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干部基础,也为当今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启示。

改革开放;农村干部;绵阳地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

1978年12月18日,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人民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1]526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干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浪潮冲击以及“文革”残余思想的影响,自身僵化的思维方式和落后的思想观念与改革开放的新需要和对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不相适应。因此,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中共中央就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场针对农村干部的思想教育运动,正是这场运动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干部贮备基础。目前学界对于“农村干部”群体的相关研究多是聚焦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或远程教育视域下的研究,而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农村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甚少,以改革开放为时间点进行研究则更少见。鉴于此,本文运用地方馆藏档案,以四川省绵阳地区为考察对象,通过分析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干部的培养及其效果来展现这场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思想教育运动,为改革开放史和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贡献一己之力。

一、农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既无前人经验借鉴,也无现成模板学习。邓小平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3]113在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改革开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以四川省绵阳地区为考察对象,中共中央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发起的这场针对农村干部的思想教育运动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既面临文革刚刚结束根深蒂固的“左”倾思想的影响,又受到来自外界的多元化新思想、新思潮的巨大冲击,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习惯方法难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阻碍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农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难。

(一)在政治方面

农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方面问题主要集中于两个“怕”。一是怕“变”,怕反复。1980年永兴公社一部分干部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的宣传后,心里又高兴,又疑惑,想富又怕富,担心政策变。他们说,去年春天,大整“冒尖户”,把“前栽竹子后栽树。养鸡养鸭又养兔”和“大瓦房,白粉墙,自行车”当做资本主义来批判,吓得有些人卖自行车,好衣服不敢穿,至今余悸未消。有的干部说:“共产党运动多,这个运动说这么搞是对的,二个运动又说是错的。”还有的干部说“现在允许‘冒尖’,是不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啊?”有的对现行粮食征购任务和林业政策也持怀疑态度,说:“讲的是征购不加,二天收购加一节还不是一样的,我们还是增产不能增收”[4]。二是怕“右”,有的干部说:“现在不讲阶级斗争为纲了,全力搞生产,是不是右啊!”有的说:“我们的敌人就是地、富、反、坏分子,现在帽子都摘了,还有啥敌人?”有的说:“历次政治运动的案都在翻,方针政策都在变,看究竟怎么变法。左又左得很,右又右得很。”[5]同时,不少农村干部对调整领导班子“三位一体”的任务是拥护的,认识到这是建设四化势所必须,许多干部思想更加解放,精神更加振奋,决定在新长征中大显身手。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干部,思想波动大,甚至抵触不消,有的同志形容为:“老干部绝望,中年干部失望,青年干部观望。”老同志认为自己“大势已去”,只有退休让位进火葬场的份了。中年干部认为,“学专业,来不及;想改行走不脱;提上去,没希望”,是新老交替时期的“过渡干部”,最倒霉;“退休的走了,新上的没经验,工作量加大了,工资还是那么多,过些年退休子女又顶替不成”。青年干部,一看“三位一体”能否实行,二看行政工资有无搞头,在留去(学专业,改行)问题上犹豫不定。因此,普遍不安心行政工作,想退休,改行,交班。剑阁县城关区113个公社干部中,有13个退了休,27个写了退休报告;蓬溪县星光区写退休报告的27个干部中,符合退休条件的只有4个;江油县建山公社9个大队支书,有4个要搁担子,其中3个年龄都在36岁以下,在位的不少人也产生临时观念,认为反正是要交班的,干一天算一天,对工作没有长远打算。

(二)在经济方面

由于长期“左”的思想影响和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加之农村地区宣传教育工作不够深入,很多干部缺乏思想准备,在干部中存在不少模糊认识,对改革心存疑虑,等(等红头文件),看(看一看再说),怕(怕担风险,怕工作难做)的情绪较为普遍,影响着改革的顺利进行。如对以户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有的干部认为这种做法是“生产上升了,社会主义因素下降了”,是“表现虽好,成分可疑”,以为“家家包山,户户包田,农业退到解放前”;有的干部认为,在农村发展专业户,重点户,允许一部分农民勤劳先富起来,是搞的“嫌贫爱富”,认为这“违背了我们党打富济贫的传统政策,会助长两极分化”,这样下去又会出现“富的富,贫的贫,富人起来坑穷人”[6]。干部中“怕”的思想未完全打消。一是怕反复,怕政策变。有的干部私下议论,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百年以后,现行政策能不能坚持下去?有的同志说:“不怕搞唯物主义,就怕‘变政法’(辩证法),这几十年变过去变过来,把人搞怕了”。有的甚至说,胡耀邦主席的信,中央都未发红头子文件,我们也不敢照办。干部怕犯错误,社员怕当冒尖户。二是怕“乱”。部分干部担心多种经营搞起来后,社员不按国家计划生产,重钱轻粮,自由种植,把市场搞乱。

同时在农村干部中出现了片面理解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建设关系的错误现象,不少干部还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建设二者对立起来,生产是硬任务,政治工作可有可无的思想风气普遍流行。农村干部中出现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代表性认识主要有:一是“对立论”,有代表性的说法是:“经济任务这么重,哪有精力和时间抓学习?”认为现在是靠业务拿钱,凭本事吃饭,政治理论学多学少无关紧要;二是“软硬论”,认为经济工作是务实的,是硬任务,政治工作是务虚的,是软任务;三是“代替论”,认为只要经济指标上去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政治教育抓多抓少无所谓。正是因为上述的错误认识,因此在一些农村基层单位出现了领导干部不抓、政工干部不干、群众不听的现象。有的地方甚至撤销了政工机构,取消了政工干部,挤掉了学习时间。不少从事政治工作的同志反映,书记们成天忙于具体事务,想的是抓钱,政治思想工作提不到日程上,一些单位的党委对宣传教育工作抱任其自然发展的态度,跟得上就跟,跟不上也不过问。有的政工干部埋怨说:“我们搞政治工作,把人都得罪完了。”“政工干部像丝瓜,越老越空;技术干部像南瓜,越老越甜,早知如此,何必当初。”[7]

二、农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与提高

邓小平指出:“农业的路子要宽一些,思想要解放,只是老概念不解决问题,要有新概念……要多想门路,不能只在老概念中打圈子。”[8]312面对上述农村干部出现的种种思想政治问题,绵阳地区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敢懈怠,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的原则,以提高思想认识、构建政治觉悟和转变经济观念为出发点,通过开办各种形式的干部训练班来提高农村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书写了绵阳地区农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篇章。

(一)促进思想认识

为了适应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需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工作,绵阳地区于1979年4月起分期举办干部短训班,每期40人左右,以一个月的时间轮训各单位的干部。1980年,全区19所党校也有17所开学,地县各系统开办了干部训练学校42所,短训班30个,全年共培训干部3 770人。干部训练班学习的内容和重点是提高干部对一些现实思想理论问题的认识,也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在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的内容中选取了《反杜林论》《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实践论》等著作的部分章节,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讨论,重温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了解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重要意义,批判了林彪,“四人帮”所鼓吹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进一步认识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一些同志深有感受地说,这次学习是进了一次“医院”,吃了一副“补药”,打了一次“预防针”。有的同志说:“通过学习才认识到,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不仅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将来实现共产主义,不仅需要物质的极大丰富,而且需要人们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的极大提高。经济物质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搞好四化建设,两者缺一不可。”[9]大家越学越想学,越学越认真,很多农村干部克服困难,带病坚持学习,双剑大队4队队长王玉珍,患青光眼病,行走困难,6年多未参加过会议,这次摸着来公社坚持学习了10天,她说,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学习后,心里亮堂了。

绵阳地区在组织干部学习中,不仅逐步提升了干部自身的理论素养,而且积极研究干部学习的考核办法,建立学习反馈机制,全区各县每年进行一次政治理论统一考试,各单位自行进行业务考核,并把这两种考核结果记录下来,作为干部评奖、评先进和今后升级提拔的重要依据。运用外部奖励激发了广大干部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二)提高政治觉悟

为了打消农村干部在政治上的“怕”,消除干部对中央政策的顾虑。1979年起,绵阳地区各县通过召开各级干部参与的理论讨论会、读书班,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解读中央政策文件等,层层传达中央文件精神[10],广大干部对文件政策有了新的理解和正确的认识。如射洪县紫云公社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前夕,公社党委专门召开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会议,部署对十二大精神的学习、宣传。会议期间,公社党委和大队支部组织了主要干部和党员初步学了胡耀邦的报告,会议结束后,从1982年9月14日开始,公社党委把学习,宣传十二大文件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其中第一点就是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学习。由公社党委直接领导组织,集中公社全体干部、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大队会计等43人,以两天时间,全面学习邓小平的开幕词、胡耀邦的报告、新党章,叶剑英、陈云的重要讲话等文件,进行分段讲解和必要的重点阐述,分组座谈讨论,领会文件主要精神。同时1984年11月起,各县、市委根据四川省委四届四中全委扩大会议的精神,通过召开扩大干部会议,层层传达,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精神[11]。通过初步的学习和宣传,广大干部对《决定》的认可度与接受度直线上升,政治觉悟明显提高,态度得到大转变,广大农村干部说:“党中央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真是同农民心连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农村打通了致富路,十二届三中全会给农村铺平了致富路。”[12]绵阳普明乡的干部说:“中央的《决定》给农民吃了三个大补丸。一是肯定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功,党的农村政策不会变了,再次吃了‘定心丸’;二是加快城市改革,扫除了发展商品生产的障碍,致富门路更多了,等于吃了‘致富丸’;三是全面改革的胜利,实现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成为可能,给农民吃了‘幸福丸’。”

(三)学习经济规律

由于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一部分农村干部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顾虑,对中央的农业政策产生怀疑,不敢放开手脚生产。针对此问题,绵阳地区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干部训练中增加了学习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问题,使干部们明确了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在这部分学习内容中,学习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第1卷第1篇第1章、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第5章第3节、毛泽东的《论十大革命》等,同时还着重学习了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经济规律,即生产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规律、价值规律。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学习和讨论,大家从理论上初步了解了社会主义的几个主要经济规律,明确了这些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否则就会碰壁,失败。学习中,大家回顾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看到了社会政治的安定和按经济规律办事是发展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而加深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消除了对现行经济政策的一些糊涂观念,提高了按经济规律办事的自觉性。有的同志说,20多年来,我们把多种经营当成资本主义批掉了,把社员家庭副业当成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弄得集体也穷,个人也穷,真是内心有愧。有的同志说,学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明确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才明白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的界限,才挖出了怕“右”,怕“反”的根子,才真正清除了心中的余悸,执行起政策来,心里有底了,决心也大了,胆子也壮了。广大干部的经济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对贯彻党的一系列经济政策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除了学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绵阳地区各县、乡也根据自身实际,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农村干部对农村农业的认识从而提升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水平。例如,1983年遂宁县永盛公社,采取多种形式开办公社文化技术学校,主要招收公社、大队干部,每期50人,比较系统地学习水稻、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化肥的使用,学制为一年,每周坚持星期六、星期天学习,教材选用巴中编的《农业基础知识》和县农业局、农学会等组织编写的教材,来提高干部的农业专业知识和增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与水平。1980年,梓潼县对广大农村干部深入进行了“集中精力,尽快把农业搞上去”的重要意义的教育,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在四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农村工作是一个光荣的战斗岗位,从而自觉地为农业现代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积极的贡献[13]。

三、农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新成绩

通过一系列学习、宣传和实践活动,广大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打破了思想僵化、半僵化的状态,思想认识逐步统一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上来,经济观念快速转变。绵阳地区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农村干部争相学习理论、争相带头致富的活泼局面。

(一)打破了僵化状态,提高了思想认识

由于林彪、四人帮的长期干扰破坏,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盛行,使我们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总路线遭到破坏,在思想理论上形成了严重的混乱。粉碎四人帮以来,通过初步的拨乱反正,不少农村干部虽然思想认识有所提高,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端正思想路线的问题,他们想问题的出发点总是不能脱离“本本”;他们考虑问题的方法往往是主观套客观;他们衡量是非的标准则是“过去的一切不许动,今后的一切都照搬”,否则就是“右了,修了”。通过干部训练班开展真理标准讨论的补课,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林彪、四人帮的唯心主义思想路线和极左的政治路线,从根本上进行了拨乱反正。许多干部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弄清了实践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的观点;讨论具体标准正是为了更好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观点等。帮助大家基本上划清了真假高举的界限,恢复了实践的权威,破除了两个“凡是”,开始端正了思想路线,思想解放空前提高,广大干部对讨论真理标准不仅不再“反感”,反而觉得越讨论越开窍越有“味道”。广大干部学习理论的自觉性普遍提高,有的参加了一期学习班还要求再参加一期,学习时间延长了还要求再延长,大家联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曲折到振兴的实践,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够兴旺发达,人民才能富裕幸福;只有从理论上弄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在实践中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而,普遍积极要求学习《邓小平文选》,努力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思想,广大干部购买和学习《邓小平文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剑阁县很多人在1982年6月底都提前登记预购《邓小平文选》,书店原计划供应《邓小平文选》8 000册,满足不了需要,最终突破10 000册,这种干部群众自觉争购政治理论著作的现象,在当时剑阁县书店发行上从未出现过[14]。同时干部的主人翁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也有所提高,有的干部说,我虽是年龄、职务、工资“三到顶”,也要做到“三个不到顶”,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能到顶,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意志和行动不能到顶,为“两个文明”建设发挥自己的余热不能到顶[15]。有的同志提出把过去讲的“年过五十五,很快要退伍,何必得罪人,日后好相处”的后两句改为“更要加油干,为民‘到千古’”[16]。德阳县黄许公社圣三九队队长刘国仲,检查了不愿当干部,认为吃亏的思想,他说,过去总认为入党划不着,当干部吃亏,样样都要走前头,不清闲,还要得罪人,家属又抱怨,不想当干部了。现在对照党员条件,英雄人物和革命老前辈,实在是差得远,表示现在只有30多岁,更应该踏踏实实地工作,丢掉错误思想,轻装上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澄清了糊涂观念,消除了重重顾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抉择,坚持同心同德进行四化建设的政治路线。对于重点转移和四化,广大干部是衷心拥护的,但是,由于部分干部存在着思想僵化、半僵化的问题,不少干部一接触到实行重点转移的各项具体政策、措施等实际问题,思想上又产生犹豫,怀疑,忧心忡忡,看不顺眼,放不下心,认为现在搞这些东西,正是过去所批判的,怀疑这是“倒退”“复辟”。在真理问题讨论中,各级党委组织干部认真学习华国锋的报告,坚持实践第一,用实践标准分析,衡量三中全会以来的形势和各项政策,不少干部还亲自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用具体材料总结出三中全会精神的“十大好”,用事实来说明阶级斗争的实际状况,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林彪,“四人帮”假社会主义的界限,使糊涂观念逐步得到澄清。许多干部清晰了重点转移的伟大意义,明确了主要矛盾,认清了重点转移与阶级斗争的关系,树立了既承认阶级斗争没有结束,又反对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正确观点。对于三中全会以来采取的各项经济政策,也逐步由怀疑变成拥护,由动摇变成坚定,他们说:“不是三中全会精神精神右了,而是我们的观点‘左’了;不是三中全会精神修了,而是我们的思想僵了”;“不逃出两个‘凡是’的圈圈,还会上‘四人帮’假社会主义的套套”[17],从而广泛地提高了广大干部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路线的自觉性。剑阁县全县区的干部说:“过去错误地认为‘双包’责任制是‘家家包山,户户包田,农业回到解放前’,现在认为实行“双包责任制‘地产粮,人增收,家富裕,国强盛’”,就是走的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柳沟区干部过去认为,两户走的是歪门邪道,搞的是投机倒把,得的是不义之财,现在认识到,两户走的是社会主义的路,得的是勤劳致富的钱;三台县青锋村村妇女主任王秀英,全家6人,过去家庭经济长期困难,1983年中央1号文件下达后,相信党的政策,怕人“眼红”,就悄悄致富,一年内养水花鱼、成品鱼、养蚕、养鸡、出售肥猪和栽种果树,全年收入4 200元,人均收入700元,害怕“冒了尖,卡尖尖”。经过公社的教育学习之后,消除了顾虑,干劲十足。她说:“中央1号文件硬是好,给我们撑了腰,壮了胆,鼓了劲,过去富了不敢说富,不敢很富,现在党的富民政策越变越好,越放越宽,我也要越变越富。”[18]

(三)转变了经济观念,激发了致富热情

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细致深入,广大农村干部转变了经济观念,在思想上消除了“看生产可喜,看方向可忧”的顾虑,明确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姓“社”不姓“资”,懂得了从国情出发,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农村经济的实际结合起来,在行动上增强了对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带领农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例如,安县黄土公社党委认真贯彻执行了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1982年增产粮食300万斤,总产达到2 570万斤,比1976年增长56.74%,人均产粮1 070斤,比1976年增产387斤,亩平产粮1 036斤,增加416斤;油菜籽总产量156万斤,比1981年翻一番,比1976年增长近6倍;农工副业也有很大增长,1982年全社农工副业收入(包括家庭副业)可达624万元,人平均260元,比1976年增加157元。农民干劲倍增,大家心情舒畅,到处一片喜气洋洋,曾经一度把放宽政策,搞好农村经济,实行“双包”责任制说成是“右倾”“倒退”的人,基本上没有了。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对党的农村新政策,发自内心地拥护,他们高兴地说:“现在是政策好,天帮忙,责任制带来丰收粮。”[19]在剑阁县剑门公社,公社党委针对包干到户后的新情况、新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全社出现了生产大丰收、贡献大增加、思想大提高的新局面。1982年粮食总产1 420万斤,比81年826万斤增产七成以上,人平均增加400斤;1983年农副业总收入318万元,比82年210万元上升108万元,人平均增加70元,向国家交征购税和超售粮食270万斤,比82年190万斤增加了80万斤,农业税和农村土特产品的交售任务,都超额完成。全区从上到下掀起了一个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广开致富门路的新局面。

结语

邓小平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3]380农村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在农村地区政策方针的实施者和贯彻者,作为桥梁沟通着国家和农民,需要处理各类复杂矛盾,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其自身思想政治水平的高与低,不仅影响农村干部处理事务的各项能力,关乎党和国家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更是直接关系着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在新时代的复杂形势下,农村干部的思想观念与执政本领如何适应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如何保持农村干部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如何保证党的干部教育保持有效性,三个“如何”之问给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时代之问。改革开放初期,四川绵阳地区对农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正是落实党的相关政策、主张的一次重要尝试,这一过程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启示:首先,关键抓好领导干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他们的一言一行和思想道德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各级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将会作为一个正面典型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干部跟着学,从而达到干部队伍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其次,不搞“一锅煮”,农村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其具有独特的思维特点、价值观念、话语方式、生活环境和教育需求,应该从农村干部群体自身实际出发,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最大限度地保证其“匹配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后,完善干部学习考核评估体系,建立干部学习反馈机制,将干部教育与干部考核相结合,创新考核方式,完善评估体系,并以考核结果作为农村干部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以此提高干部教育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始终都要重视农村干部教育工作,不能松懈。习近平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的干部标准,为新时代农村干部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做好农村干部教育工作要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下工夫:主观上,广大农村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强化公仆意识,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时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典作家论述,以理论指导实践,以此来适应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与新问题;新时代下农村干部的工作职能主要体现在解决地方问题与协调利益关系上,农村干部需要提高自己的执政本领与为人民服务的水平,不仅要做一名政府干部,也要学会做一名技术干部,真正做到解难题、会解题和不怕题。客观上,党和国家应该时刻关注基层干部的清正廉洁教育,打消部分农村干部存在的“天高皇帝远”思想,加大监督和惩罚力度,预防基层干部贪污腐败;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部奖惩机制,提升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面对新的复杂形势和新的棘手问题,只有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努力,才能真正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政治精英。

[1] 毛泽东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 人民日报,2018-4-11(3).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 中共绵阳地委. 情况反映(14),绵阳市档案馆:071- 01-0507-018.

[5] 中共绵阳地委. 情况反映(15),绵阳市档案馆:071- 01-0507-019.

[6] 绵阳地委宣传部. 宣传工作(16),绵阳市档案馆:071- 01-0503-025.

[7] 中共绵阳地委. 情况反映(9),绵阳市档案馆:071- 01-0507-013.

[8] 程中原,等. 转折年代:1976-1981年的中国[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9] 中共绵阳地委. 情况反映(25),绵阳市档案馆:071- 01-0507-029.

[10] 绵阳地委宣传部. 宣传工作(24),绵阳市档案馆:071-01-0503-034.

[11] 绵阳地委宣传部. 宣传工作(25),绵阳市档案馆:071- 01-0503-035.

[12] 中共绵阳地委. 1985年工作总结汇报,绵阳市档案馆:071-01-0598-031.

[13] 梓潼县委宣传部. 当前农村思想动态,绵阳市档案馆:071-01-0511-018.

[14] 剑阁县委宣传部. 一九八四年工作总结,绵阳市档案馆:071-01-0548-035.

[15] 绵阳地委宣传部. 宣传工作(57),绵阳市档案馆:071- 01-0503-066.

[16] 中共绵阳地委. 情况反映(31),绵阳市档案馆:071- 01-0507-035.

[17] 绵阳地委宣传部. 宣传工作(59),绵阳市档案馆:071- 01-0503-068.

[18] 三台县委宣传部. 关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总结汇报,绵阳市档案馆:071-01-0551-026.

[19] 北川县委宣传部. 一九八四年工作总结,绵阳市档案馆,071-01-0549-065.

[20] 习近平:建设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 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N]. 人民日报,2013-6-30(1).

Variations in Transition:A Prob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Rural Cadres in the Early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Take Mianyang,Sichuan as an Example

YU Shuangquan,YUAN Qiang

(School of Marxism,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 621010,Sichuan,China)

The cadre problem is a common problem faced by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grass-roots political power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stag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Mianyang area of Sichuan as an example,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launched an ideological education campaign in rural areas to address the ideological,political,and economic issues of rural cadres. It educates and trains rural cadres through various forms of cadre training,learning and publicity. Such a campaign eliminates the negative slack thinking and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ear” that existed in the rural cadre group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and generally improv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the cadres and the level of serving the people wholeheartedly,and contributes to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economic level.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adres provides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lays a solid cadr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during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eriod,and offers useful historical enlightenment for today’s rural cadre team build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rural cadres,Mianyang area,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training

D262.3 D422.62

A

1672-4860(2021)04-039–08

2021-01-26

2021-06-26

喻双全(1997-),男,汉族,四川巴中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

袁 强(1970-),男,汉族,四川广安人,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的建议,作者文责自负。

猜你喜欢
绵阳干部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四川绵阳卷
“政治攀附”
绵阳召开谢宗年新作座谈会
“政治不纯”
绵阳举办中青年作家培训班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记忆深处的绵阳(绵阳老照片)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