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中“而”的反预期表达——兼谈“而”的用法

2021-11-29 03:27
关键词:连词新诗形容词

赵 敏

中国新诗中“而”的反预期表达——兼谈“而”的用法

赵 敏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上海 200083)

连词“而”在新诗中应用广泛,能够用作反预期标记。“而”在表达反预期信息时,可以表达与说话人预期相反的信息、与特定言语社会共享预期相反的信息以及与受话人预期相反的信息。但是,在中国新诗中却仅能表达前两种信息,而不能表达与受话人预期相反信息。

中国新诗;“而”;反预期;特点;功能

中国新诗是指产生于五四运动前后,区别于古典诗歌的白话诗。自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8首以来——标志着中国新诗运动的开端,中国新诗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国诗歌也经历了从“旧诗”到“新诗”、从“文言诗”到“白话诗”、从“格律诗”到“自由诗”以及从“古典诗”到“现代诗”的发展演变,出现了胡适、郭沫若、顾城、戴望舒、郭小川等一批杰出诗人,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超验主义等文学思潮,形成了湖畔诗派、新月诗派、朦胧诗派、七月诗派、九叶诗派、第三代诗群等诗歌流派。在吸收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的同时,受到外国诗歌和新文化运动尤其是白话文运动的影响,中国新诗具有以下特点:分行排列、立意新颖、联想自然、凝练集中、节奏和谐、形象生动、虚实相生等。其语言上突出表现为以白话文作基本语言手段,大量运用虚词。因此,对中国新诗语言尤其是新诗中虚词的运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以“中国新诗”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中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我们发现自20世纪50年代起,学者对中国新诗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成果尤其是中文相关成果整体呈平稳发展并不断增长态势。但相关研究的学科分布极其不均衡,其中,多达90.7%的研究集中在中国文学领域,而中国语言文学领域所进行的相关研究较少,仅占1.1%。在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时发现,从语言学领域对新诗所进行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对某一位作家的某一部代表作或者整体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如:龚兆华[1],陈文书[2]等;将语言研究和修辞相结合进行研究,尤其是研究诗歌中的隐喻问题,如:李衍妮、邢欣[3],范云晶[4]等;研究新诗的整体语言特征,如:刘颖[5],姜永琢、李心释[6]等;研究某一具体诗歌中某一特定语言表达,如:罗堃[7],王泽龙、倪贝贝[8]等。在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文献中,基本没有对中国新诗中反预期表达的相关研究以及对新诗中连词“而”的相关研究,更别提将二者相结合进行研究了。因此,本文将中国新诗、反预期以及连词“而”相结合进行研究,探析反预期标记“而”在中国新诗中的用法。

本文以连词“而”为例进行研究,仅指独立使用的连词,不包括作为构词成分的“而”。因此,像“侃侃而谈”“一蹴而就”“一扫而光”等由“而”构成的成语以及“而且”“然而”“反而”等由“而”构成的连词都不在本文讨论范围。本文所有语料均来自CCL语料库、BCC语料库和自建的30万字中国新诗语料库,自建语料库涵盖20世纪20年代到21世纪初各时代代表诗人的代表作。

一、反预期标记“而”

“预期”字典中解释为预先期待,在语言学中,“预期”是个语义范畴,具有主观性和可协商性,“是一种与人的认识、观念相联系的抽象世界,通常与一定的社会常规、言谈事件中说听双方的知识状态以及特定的话语语境密切相关”[9]。Sperber&Wilson指出,新信息和现有假设形成正面语境效果,其所包含的增强和矛盾并取代两种关联方式即为预期和反预期信息[10]。吴福祥从话语参与者是否有预期以及其预期是否与新信息相一致,把语言中的信息分为预期信息、反预期信息和中性信息三种,中性信息是基准信息,预期信息和反预期信息是中性信息向不同方向的延伸。根据语言信息原则,反预期表达传递的信息量最大,而预期表达所传递的信息最少。在语言的信息范畴中,预期信息是无标记项,而反预期信息则为有标记项。表达反预期的语言形式最多,学术界关于本领域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反预期方面。表达反预期信息的语言手段为反预期标记,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语言学家Heine首次提出[11]192。反预期标记几乎没有概念意义,主要表达程序意义,具有非强制性和可取消性,删除后句子依然成立,但会影响句子主观情感的表达①。在具体语用中,为了突出强调反预期程度,有时会几个反预期标记语连用。

吴福祥于2004年将反预期标记理论引入汉语语法研究,并提出副词、连词等语法词是语言中最常见的反预期标记。谷峰总结出汉语中用来标示反预期信息的手段包括连词、插入语、副词、句式、语气词和语序[12]。“而”是连词,可以表示转折关系,其用法同“然而、但是、却”等,所连接的前后两部分意思相反,后一部分修正和补充前一部分[13]166-168,能够用作反预期标记。“而”在表达反预期信息时,可以表达吴福祥[9]所提出的表达与说话人预期相反的信息、与受话人预期相反的信息以及与特定言语社会共享预期相反的信息。例如:

(1)“人家年年换女朋友,你一个都没有”(BCC对话)

(2)鲁豫:谁让你起步这么高呢?

邹静之:没有,外国人说三十岁的时候诗人应该死去,我恰恰是三十多岁才开始写诗的……(《鲁豫有约·沉浮》)

(3)“现在连逃难来香港的高级难民都有自己的私人汽车,我们的孙夫人,堂堂保卫中国同盟的主席却没有车子,……”(《宋氏家族全传》)

例(1)中“而”表达与说话人预期相反的信息,言者没想到对方竟然一个女朋友都没有;例(2)中“而”表达与受话人预期相反的信息,鲁豫的预期是邹静之起点很高,而邹静之提到“我恰恰是三十多岁才开始写诗的”表明其自认为起点并不高;例(3)中“而”表达与特定言语社会共享预期相反信息,一般认为如果“连逃难来香港的高级难民都有自己的私人汽车”,那么“保卫中国同盟的主席”肯定会有车子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二、“而”在新诗中的表达特点

“而”是书面用词,具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14]182-188以及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13]166-168都强调“而”用于书面语,尤其是吕叔湘专门注明“而”是从古代沿用下来的连词。中国新诗虽然主张破除文言用语,强调白话俗语入诗,但作为诗歌文体,中国新诗语言仍然属于书面语体,诗歌语言书面语色彩较强、允许带有文言色彩的表达。但诗歌语言还有不同于其他文体语言所独有的“语言特区”特征。所谓“语言特区指有条件地突破常规语言规则约束的语言运用特定领域”,是徐杰、覃业位仿照“经济特区”提出的概念,并将其划分为诗歌文体、标题口号和网络平台三大“语言特区”类型[15]。“诗者,吟咏性情也”,诗歌是极其重要的抒写作者情感的一种文体,诗人主观情感的表达通常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来实现,这正与反预期表达具有凸显焦点和主观性的功能相一致。因此,在中国新诗中,诗人常借助反预期表达来强调凸显诗人的主观情感,连词“而”作为主要用于书面语体的反预期标记语在新诗中的应用广泛,具有普遍性。

我们通过语料考查发现,“而”在新诗中的出现频率比较高,而且具有一定的表达特点。在新诗中,“而”仅能表达与说话人预期相反的信息和与特定言语社会共享预期相反的信息两类,但不能表达与受话人预期相反的信息。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与受话人预期相反指说话人对受话人最初的看法、意见等进行否定和反驳,这一反预期表达通常在对话语体中出现,而在诗歌文体中很少涉及。

(一)与说话人预期相反

与说话人预期相反是指某件事或某种情况与说话人先有的意见和看法相反或程度不同。在新诗中的表现例释如下:

(4) 积怨使一滴水变得混浊/我疲倦了,风暴/搁浅在沙滩上/那桅杆射中的太阳/是我内心的囚徒,我/却被它照耀的世界所放逐/礁石/这异教徒的黑色祭坛/再也没有什么可供奉/除了自己/去打开或合上/那本喧嚣的书。(北岛《无题》)

(5)由于你们的/刻满了痫苦的皱纹的脸/我能如此深深地/知道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我/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躺在时间的河流上/苦难的浪涛/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流浪与监禁/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例(4)是北岛的一首诗,北岛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年代,他年少时也曾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但终是被一场浩劫无情地夺去了。因此,他有着茫然和失落,就像这几句诗词中所描述的一样,像个搁浅在沙滩上的“异教徒”,本来还有所预期,认为“那桅杆射中的太阳”能给“我”光明和希望,可是一个“而”进行转折,反说话人的预期,“我”成了太阳的囚徒,“却被它照耀的世界所放逐”。例(5),诗中描写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艰辛岁月,而诗人作为知识分子,预期中应该没有“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以及前文所提及的“北方的中国农夫”那么艰辛,可是后文“而我/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由“而”连接着一个反预期,事实并不和说话人的预期一致,我也并不轻松快乐。整首诗表达了知识分子和农民的命运是密切相连的,都与中国各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二)与特定言语社会共享预期相反

与特定言语社会共享预期相反指与某一特定言语社团的刻板印象(人们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先设或常规,是一种社会规约性共识)相违逆,这也是反预期中最主要的一类,在新诗中的应用体现也是最多的。

(6)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浑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画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

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扑面的风沙/与入骨的冷气/决不曾使我咒诅/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一片无垠的荒漠/也引起了我的崇敬(艾青《北方》)

(7)我们都在下面/你在高空飘扬/风是你的身体/你和太阳同行/常想飞出物外,却为地面拉紧。

是写在天上的话,大家都认识/又简单明确,又博大无形/是英雄们的游魂活在今日。

你渺小的身体是战争的动力/战争过后,你是唯一的完整/我们化成灰,光荣由你留存。(穆旦《旗》)

例(6)中,前文描写“北方是悲哀的”,广大的北方地区是贫穷和饥饿的。通常人们不会喜欢悲哀、贫穷和饥饿的地方,而大多都会喜欢美丽而富饶的地方,但本诗第二节中的“而”表达了与特定言语社会共享预期相反的信息,“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例(7)穆旦的《旗》是战争题材的诗歌,诗人曾上过战场,对战争有着切实的体会和感受。战争具有破坏性,一般战争之后都会满目疮痍,几乎没有完好无损的东西,尤其是高空之物是最先遭到破坏的。可是诗人却一反社会性常识,说在高空飘扬的旗是战争过后唯一保存完整的。这和“我们化成灰,光荣由你留存”相呼应,说明旗是战争的动力和指引,它同时也是将“写在天上的话”和“英雄们的游魂”联系起来的唯一之物。

三、“而”在新诗中的表达功能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16]344、《现代汉语虚词词典》[14]182-188以及《现代汉语八百词》[13]166-168中对于“而”的语义及用法注解虽然阐释形式不同,但是都认为“而”可以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表示顺接、补充、转折和相因关系,能把表示目的、原因、依据、方式和状态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并能位于主谓语之间表示“如果”。本部分我们将具体论述“而”在中国新诗中的语篇语用功能。

(一)反预期表达功能

转折关系指前后两个义项所表达的意义相反或相对。通常前一义项提出某种情况,后一义项不是顺着前面义项进行表述而是转到与其相反或相对的意义上,前后形成对比,后面义项是表述的对比焦点②,是说话人的真正表述意图。句子表述的重点是焦点,有自然焦点和语用焦点,对比焦点属于语用焦点的一种。“而”表示转折关系时可以连接词、短语、小句和句子,构成句法成分、单句、复句及句群。表示转折关系是连词“而”的主要用法之一,其反预期表达功能也是通过该功能体现的。

1. “而”连接形容词、动词和动词短语,表示前后两项意思相反,后项修正补充前项,相当于“然而、但是、却”。

(8)额济纳姑娘 我黑秀美的姑娘/你的嘴唇在诉说 在歌唱/五谷的风儿吹过骆驼和牛羊/翻过沙漠 你是镇子上最令人难忘的姑娘!(海子《北斗七星 七座村庄——献给萍水相逢的额济纳姑娘》)

(9)云在天上,熟果子在树上/仰头想吃的,凉雨先滴他/谁敢挤一滴柠檬,然后尝/我这杯甜无味的红茶?(卞之琳《水分》)

(10)半岛是大陆的纤手/遥指海上的三神山/小楼已有了三面水/可看不可饮的。(卞之琳《半岛》)

例(8)“而”连接两个形容词,构成“形容词+而+肯定形式”,“而”前后连接的“黑”和“秀美”描述了镇子上令人最难忘的姑娘的形象。一般描写姑娘不会将黑和秀美连用,这里用有违常规预期的表达,重在强调其秀美。例(9)“形容词+而+否定形式”描述一杯红茶的两个义项中,前项用了形容词“甜”,接着后项突然发生转变,由“而”连接否定形式“无味”,同样是有违常规预期的描述方式,表达了诗人情感的跳跃,似乎在问,“谁敢挤一滴柠檬”使这杯无味的红茶变得美味,重点在说这杯红茶的无味。例(10)是由“而”连接的动词短语和否定形式,重点强调后者的“不可饮”,而“水不可饮”显然与社会常规预期不符。

2. “而”连接小句、句子,既可以表示前后项肯定否定的对比,又可以表示二者的相对相反。

(11)我的心比一只鸟辽阔/比中华帝国辽阔/我的思想是帝王的思想/但不是专制主义/是一只在时间的皮肤上自由活动的蚊子。(于坚《飞行》)

(12)那泥沙相会/那狂风奔走/如巨蚁/那雨天雨地哭得有情有义/爱情房屋温情地坐着/遮蔽母亲也遮蔽孩子。(海子《房屋》)

例(11)中“而”连接肯定、否定前后两部分,前面说到“心比鸟和中华帝国辽阔,思想是帝王的思想”,极言其宽广和厚重,但后面却反常理地说“是一只蚊子”,前后形成对比,说明我的思想是自由而不专制的。当“而”连接两个小句时,通常用在后一小句的开头,其用法相当于“但是、却”,例(12)中,“在狂风和雨天雨地里,怎么可能是温情的坐着”。这里用“而”将一系列诗句表达相连接,强调房屋的温暖。

(二)其他表达功能

连词“而”在中国新诗中除了作为反预期标记表示转折关系,传递反预期信息外,还可以表示顺接关系、因果关系等,表达中性信息。

1. 表示顺接关系

所谓顺接关系指把意义类似或有密切关系的前后项用连词连接起来,中间没有任何转折。侯学超在解释“而”的用法时,用了“顺接”一词,连词“而”表示顺接关系,主要连接词或短语,包括形容词、动词、动词短语等,指同时具有,相当于“又……又……”。在新诗中表现为:

(13)我跳出月亮的圆窗/跳过一片片/美丽安静的积水/回到村里(顾城《初夏》)

(14)我是不是最终找见/那棵优越超出的乔木/他庄严美貌的站在我的面前?(郑敏《Fantasia》)

(15)地球在不断地旋转着/花瓣在看不见地运动着/含苞又开放/风微微地摆弄着荷花/雪白中泛出红晕(郑敏《晓荷》)

例(13)中,“而”连接前后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指积水既美丽又安静。例(14)中含有两个“而”连接的表顺接关系表达。第一个“形容词+而+动词”结构中,形容词“优越”和动词“超出”共同描述我最终要找见的是哪棵乔木;第二个是“形容词+而+形容词”结构,进一步说明那棵乔木出现时的样子。例(15)中,“而”分别连接着动词“含苞”和“开放”,并与“又”搭配使用,描写花瓣的运动和变化。

“而”还可以连接句子,表示承接上文话题,进一步展开,前后部分所述内容一致。例(16)选自北岛的《红帆船》,整首诗描述中国经历文革后,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景象。该诗首先以“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路,怎么从脚下延伸”开始,描写浩劫之后人们的彷徨无助,接着用“星星、太阳鸟和森林之火”三个不同的意象具体展开描述。诗人用“而”将“森林之火”和前面的“星星”“太阳鸟”连接起来,承接上文。

(16)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路,怎么从脚下延伸/滑进瞳孔的一盏盏路灯/滚出来,并不是星星/我不想安慰你/在颤抖的枫叶上/写满关于春天的谎言/来自热带的太阳鸟/并没有落在我们的树上/背后的森林之火/不过是尘土飞扬的黄昏。(北岛《红帆船》)

2. “而”还可以表示因果、目的、方式、状态等关系,表达这些关系时通常借助“为了、为着、因为、依、随”等词形成前后呼应。

(17)葡萄藤因幻想/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耸起的背脊(顾城《弧线》)

(18)也只能重造哭泣,自动的/被推动于紊乱中,我们的肃清/也成了紊乱,除了内心的爱情/虽然它永远随着错误诞生。(穆旦《诗二章又名<诗>》)

(19)西移的云雨停歇,杯酒盈盈/荆扉茅檐,春寒轻轻地蹭过/卸下书笈的书生,呵手笑。(郑愁予《最後的春闱》)

(20)人民的世纪,大家终于起来/为日常生活战,为自己牺牲/人民里有了自己的英雄。(穆旦《给战士——欧战胜利日》)

(21)今年秋天没有让人们感到透明/虽然树叶一样的金黄/我们送走了又一个记忆中的美丽 /冬天的干燥侵入我们的思想/沙漠还有威吓性的美/我们已经结束了对伟大的承担/来到冬天的荒漠/动物们悄悄地躲在洞穴里/忍受饥饿的胃肠蠕动。(郑敏《给M.L.罗森萨(Rosenthal)*的覆信》)

因果关系指前后两项所表达的语义关系为原因和结果。“而”所连接的表因果关系的前后项通常是前因后果,原因部分常出现“因为、因、由于”等搭配构成“因……而”等结构,如例(17)。“而”可以和“随、随着”连用,构成“随/随着……而”结构,表示伴随关系,例(18)中“爱情的诞生”是伴随着“错误”而发生的。“而”可以表示一种方式、状态,在这种用法中“而”前面通常用动词或形容词,例(19)中“呵手而笑”表示笑的方式。“而”和“为了、为着、为”连用,表示目的关系,所连接的前项指做某事的目的,后项表示为实现目的所采用的行动,后项的行为动作是要强调的焦点,例(20)中,战争胜利了,战士们今后的战场就转移到生活中了,其目标就转变成了日常生活。“而”也可以连接意义上可分阶段的名词性成分,表示从一个阶段或状态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或状态,这时单音节形容词并列要用“而”(熟语性表达除外),双音节形容词并列可以用“而”,也可以不用。例(21)中,表明我们已经结束前一阶段,“而来到冬天的荒漠”这一阶段和状态。

结语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而产生的,是对古典诗歌的革命,它提倡白话俗语入诗,破除文言语体。虽然仅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但中国新诗已经成为中国诗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涌现出了大量的杰出诗人和优秀诗歌作品。随着中国新诗的不断发展壮大,学术界也越来越重视对其进行研究,研究成果颇丰,但现有成果多是文学方面的,从语言学视角所进行的研究相对较薄弱,因此,对新诗语言的分析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中国新诗中的连词“而”作为研究对象,将中国新诗、反预期和连词“而”相结合进行研究,探析反预期标记“而”在中国新诗中的用法。研究发现:作为从古代沿用下来的连词,“而”可以表示转折关系,所连接的前后两部分意思相反,后一部分修正和补充前一部分,能够用作反预期标记,主要用于书面语体,在新诗中使用频率非常高。“而”在表达反预期信息时,可以表达与说话人预期相反的信息、与受话人预期相反的信息以及与特定言语社会共享预期相反的信息,但是在新诗中却不能表达与受话人预期相反的信息。就语篇语用功能而言,表示转折关系是连词“而”的主要用法之一,其反预期表达功能也是通过该功能体现的;除此之外,“而”在中国新诗中还可以表示顺接、因果、目的、方式、状态关系等,表达中性信息。

本文仅对“而”在新诗中的用法进行了阐释,对于反预期表达也只是分析了质上的反预期。齐沪扬、胡建锋提出,反预期是相对于参照信息量而言的,反预期信息首先应该有一个参照预期量,同时,还必须与参照信息方向相反,又可以分为超预期和不足量预期两类[17]。因此,今后可以尝试对连词“而”在中国新诗中的超预期和不足预期进行探讨。

① Dik(1997)把反预设作为对比焦点的一类。他所说的反预设即为本文的反预期。

② Blakemore(2002)把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和程序意义。概念意义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它是语言符号编码的概念表征,关注语言传递的信息内容;而程序意义回答的则是“如何”的问题,它是关于如何对概念意义的表征信息进行编码和处理的,对语言表达有语用制约的作用。Rouchota(1998)认为二者的区分反映了表征与运算的认知差别问题。

[1] 龚兆华.本维尼斯特论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之别[J].当代修辞学,2016(6):50-60.

[2] 陈文书.超常搭配的语言研究——以严歌苓《一个女人史诗》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3-18+28.

[3] 李衍妮,邢欣.单音节温度形容词的情感隐喻特征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7(6):65-71.

[4] 范云晶.现代汉语诗歌的隐喻策略——以“词”为着眼点[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27-135.

[5] 刘颖.从语言特区看诗歌文体语法规则的变异 ——以副词修饰名词为例[J].外国语言文学,2018(6):586-597.

[6] 姜永琢,李心释.论诗歌语言的空间属性及“语法”表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24-30.

[7] 罗堃.诗歌作品“在 + NP + 方位词”中方位词删略现象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6(2):68-77.

[8] 王泽龙,倪贝贝.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与中国现代诗歌[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80-88.

[9] 吴福祥.试说“X不比Y·Z”的语用功能[J].中国语文,2004(3):222-231.

[10] Sperber,D. & D. Wilson.[M]. Oxford:Basil Blackwell,1986.

[11] Heine,Bernd,Ulrike Claudi,and Friederike Hǜnnemeyer.[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

[12] 谷峰.汉语反预期标记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2014(4):80-87.

[13]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4] 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5] 徐杰,覃业位.“语言特区”的性质与类型[J].当代修辞学,2015(4):20-31.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17] 齐沪扬,胡建峰. 试论负预期信息标记格式“X是X”[J]. 世界汉语教学,2006(2):31-40.

The Anti-Expected Expression of “Er” in Chinese New Poetry——On the Usage of “Er”

ZHAO Min

(School of Chinese Studies and Exchange,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hanghai,200083,China)

The conjunction “Er”is widely used in new poetry and can be used as a sign of anti-expectation. When conveying anti-expected information,“Er”can express information that is contrary to the speaker’s expectations,to the audience’s expectations,and to the society sharing expectations,but it cannot express information that is contrary to the audience’s expectations in the new poetry. As far as the function is concerned,it is one of the main usages of the conjunction “Er”to express the transition relationship,and its anti-expectation expressive function is also embodied through this function. In addition,“Er”in Chinese new poetry can also express neutral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expression of congruence relationship,causality relationship,etc..

Chinese new poetry,“Er”,anti-expectation,characteristics,function

H030

A

1672-4860(2021)04-58–06

2020-12-29

2021-04-25

赵 敏(1980-),女,汉族,山东枣庄人,副教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的建议,作者文责自负。

猜你喜欢
连词新诗形容词
认识形容词
新诗之页
新诗之页
新诗之页
表格大团圆,连词学得全
新诗画
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