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芳
在新时代环境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媒体平台的建设,要求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网络平台信息传输的有效性,打造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环境。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趋势,教育部等相继颁发了大量的指导文件,例如《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体现了对大学生网络言论和行为引导的重要性,高校必须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网络表达主体中的一部分,享有评论权。在网络发展过程中,互联网上的言论表达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点,每一个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这些意见将成为社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网络言行和表达方法具有较强的多元性。网络空间本身是开放的,同时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互联网信息的流通速度也较快,人们的言行举止也有较强的时效性。另外,互联网自身具备回溯功能,这些言论会在互联网数据库中存在较长的时间,最终形成了当前具有极强多元化特点的网络传播体系,其中不同的价值观念及思想观念相互交织,会进行碰撞,这也是当前引导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网络上的言论表达差异明显,主要因为当前互联网人群的身份有着较大的差异,参与互联网讨论的人有不同的生活和工作领域,年龄、学历、阅历都不同。当前互联网主流表达群体中,大学生占很大一部分,他们更关注社会发展趋势,同时也容易受到其他思想意识的影响,大学生自身若未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便有可能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造成意识偏差。
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往往是在自身主观意识层面产生的一种活动行为,这种行为直接反映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言行的正向引导,就必须加强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融媒体时代下,院校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比如,将当前社会上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理论分析,阐述典型人物身上的优秀精神,然后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观念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其行为,便能够规范学生的网络言行。
加强大学生网络言行正向引导,不仅是高校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对人才的引导和培育是全社会应关注的问题。在当前媒体融合环境下,媒体行业也需要积极发挥社会影响力,打造良好的互联网传播环境。
高校的舆论引导工作,不能玩噱头,不能以吸引眼球为目标,而是要以始终学习为本,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可以培养宣传骨干团队,开设自己专属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结合校内外热点新闻,发表具有正能量的言论,引导大学生进行讨论,进一步提升校内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高校的舆论引导工作要把中央、教育部、学校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要求措施宣传好,把全校师生与广大校友的智慧、资源与力量凝聚起来,使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现实、贴近师生,把学校的形象展示好、把学校的故事讲述好、把师生的诉求表达好,接地气、有灵气。
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现代信息传输的主要途径和渠道,为大学生的互联网活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平台,与此同时也促进了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沟通。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同思想理念之间的撞击,便有可能导致矛盾的产生,若未能及时引导,便有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偏激言论。因此,在对大学生网络言行进行正向引导的过程中,要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强线上线下的互动沟通。
在线上做好引导工作,在线下更要建立畅通的对话机制,打造互动、平等和开放的对话环境,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对方的思想,有效避免矛盾的产生,也可以避免矛盾激化带来的冲突。对话的双方不仅是大学生和社会群体,也包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学校社团与其他的社会组织。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互联网体系的繁荣发展,大学生成为借助互联网发表言论的主要群体,这便需要高校加强正向引导,而引导的方式也需要结合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创新,利用新媒体手段提升正向引导的效果,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打造健康的互联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