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2021-11-29 01:15尹飞玉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书屋农家图书馆

尹飞玉

(安徽省宿州市图书馆,安徽 宿州 23051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中最为核心的一环是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作为乡村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生态的反映,是乡村振兴的内在驱动力,乡村文化的发展也紧紧关联着乡村产业、人才、生态和组织的振兴。农家书屋作为一项长期文化惠民工程,有效助推了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丰富的馆藏文献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优秀的文化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地的整体文化水平,多方面带动乡村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一、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一)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笔者以CNKI数据库作为参考文献数据来源,以“农家书屋”、“乡村图书馆”、“基层图书馆”等同义词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关于农家书屋主题的文献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2012年该主题相关文献年增长率达到最高,近年来仍有各领域学者关注并对农家书屋工程展开调查研究。国内学者对农家书屋的研究成果可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关于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研究。吴月芽是国内最早一批探索农家书屋发展路径的学者,她认为如何提高农民的阅读兴趣是书屋工程应着重关心的问题,其次资金渠道来源和后续管理机制是衡量书屋能否长远发展的重要的指标。[1]刘亚晶、阚立民通过深入调研长春市农家书屋工程,总结出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如:书屋管理较混乱、书籍针对性不强、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有限等,提出书屋应按“总分馆”制管理,加强当地政府与图书馆的合作,安排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书屋管理。[2]陆和建、张芳源通过研究并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农村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旨在融合创新我国农家书屋发展新思路。[3]王仕勇则通过研究国内外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经验,以此为依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农家书屋相关队伍建设和推进多媒体化阅读,为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提供长远有效的保障体系。[4]另外,有学者认为随着农家书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构建有效的农家书屋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直观了解书屋建设质量和运行状态,把握书屋发展动向。蒋祖恒引用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评价体系来阐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从“投入、产出、效益、管理”四个方面出发,拟出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全面评估指标体系,并相应地对各指标进行了详细解释。[5]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农家书屋馆际协作的研究。农家书屋、农村图书馆和当地学校图书馆虽分属于不同管理部门,但其服务宗旨本质上是一样的,农村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要积极参与到农家书屋建设中来。向文强从乡村文化建设和满足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角度出发,认为“县级图书馆参与到书屋建设中来有利于书屋合理购置书刊、让图书资源有序并正确分编入藏、使书屋管理有章可循、通过县图书馆的长期有效监督使书屋资源得到有效利用”。[6]李红琴则倡导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协作发展,发挥高校馆藏文献资源、人才队伍、网络技术设备和时间保障的优势,采用图书馆式管理理念进行书屋管理和馆藏资源建设。[7]

第三个方面是关于农家书屋阅读推广的研究。龙叶、刘彦庆和王跃虎通过深入研究多地农家书屋开展的阅读活动并总结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以当地读书节等活动为媒介推广阅读;积极联合各地图书馆扩大书屋读者范围;通过引进数字资源来扩展自身业务范围。[8]周坚宇从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角度出发,倡导发挥农家书屋的政策、地缘、资源和人缘的优势,联合当地相关组织机构例如当地传媒、当地图书馆、中小学和幼儿园等,通过组织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既丰富乡村儿童的精神生活,也促进书屋服务的多元化发展。[9]王永芳则受到国外真人图书馆阅读模式——“Human Library”启发,尝试将这一模式引入到农家书屋建设中。[10]陈含章基于手机移动阅读平台应用情况,指出农家书屋数字化能大大提升书屋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文化教育宣传作用、提升农民数字阅读兴趣和参与阅读率。[11]

第四个方面是关于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研究。郑欣通过调研某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农村社会压力型体制下乡村文化的建设是阻碍农家书屋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原因,主要表现为基层官员在压力型体制下的政策可执行性考虑、看重数字化功绩、缺失责任感和信任度等”,并提出应从改善制度层面上发力,完善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同时还要转变基层官员对乡村文化建设的理念,乡村文化建设应以人为主,而不是单纯地当作一项政治任务。[12]高兴明则从农村文化振兴的角度,提出要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中来,以农家书屋为媒介培养和组建出农村文化艺人和工作队,引导农民农闲时从艺,提高农民文化活动参与度与满足感。[13]岳琳认为农家书屋发展应抓住乡村振兴政策这一契机,跳出固有农家书屋框架,通过学科交叉多角度探讨乡村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14]

(二)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农家书屋工程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长期文化惠民工程,从书屋建设目的和功能出发,在国外可以找到类似书屋机构,只是机构名称有所不同,例如“urban public library”、“Rural&Small library”、“community library”等都近似于我国农家书屋的外文表达。将这些近义词作为主题词,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EBSCO等外文数据库相关文献以及阅读国内学者对国外农村图书馆的研究,可大致了解国外有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某些发展中国家例如印度、孟加拉、乌干达等,他们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张芳源、郑辰在《非洲农村图书馆范例研究及启示》一文中介绍了乌干达的Kitengesa图书馆模型,该馆以学校图书馆与农村社区图书馆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设立各种创收服务项目进行对农村图书馆可盈利模式的研究,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儿童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15]孟加拉国农村图书馆则把读者服务作为馆舍发展的核心理念,通过实地调研当地读者的阅读需求,对图书馆服务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印度的农村图书馆基金会则由社会捐赠的方式创建,筹集到的资金专门用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而对于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得益于较早地建设和发展了农村图书馆,再加之后期的探索与实践,现阶段他们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较为成熟。早在19世纪中期,英国就诞生了世界首部公共图书馆法,公共图书馆逐渐成为英国居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场所之一。之后随着英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和现代交通的发展,20世纪中期英国“逆城市化”现象日益明显,大批人口和资源从大城市涌向中小城市和郊区城镇,这就使得这些区域的地方政府增加了对该区域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关注程度,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也随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完善。注重合作与品牌建设是英国农村社区图书馆重要的发展理念,规范服务管理与丰富服务内容则是乡村社区图书馆的突出特点。对于那些不具备条件建设图书馆的农村社区,英国政府则提供各种移动服务渠道,例如汽车图书馆移动服务、移动网络信息交流技术以及家庭递送服务等来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美国政府一向重视国家社会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各州政府会按照各地人口密度和图书馆主要面临的服务对象来建设农村图书馆。随着大量资金的注入,美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已覆盖全国,大约每2公里就有一个社区图书馆。[16]日本在借鉴英美图书馆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发展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本于1950年就颁布了图书馆法,对图书馆服务对象更是有详细的划分。日本的农村图书馆注重对读者类型的划分,以更好地为不同类型读者制定不同服务范围。另外日本通过对“家庭文库”等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形成了具有本土化的针对儿童教育的服务模式,这对我国农家书屋助力乡村儿童教育方面具有借鉴意义。[17]

二、我国农家书屋发展概况

农家书屋工程2005年开始试点建设,2007年全面推广至全国,现已走过十四年发展历程。据最新国家新闻出版署统计的数据来看,截止2017年底,全国共建农家书屋58.7万个,十年间向全国各地农村输送图书超11亿册,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从施工前的0.13册上升到1.63册,增长将近10余倍。[18]分析农家书屋主要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步探索阶段(2007-2009年)。这一阶段国家主要优先在有条件的行政村试点建设,共建成农家书屋13万多家,书屋藏书量三年时间内增长了三倍。同时,国内很多学者也开始关注并投入到农家书屋的研究中,通过实地调查和持续跟踪建设进展,实时发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改善建议。

(二)全面提速建设(2010-201年)。第二个阶段是农家书屋在国家政策的号召和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农家书屋建设速度越来越快,仅三年时间全国就建成农家书屋近47万家。截至2012年底,农家书屋共建成60余万家,覆盖了全国具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提前三年完成了“村村有书屋”的任务,初步解决了农民群众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

但是过快的建设速度难免使得书屋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有多位国内学者经过实地调研和研究后指出农家书屋存在建设模式化、重建轻管、缺乏后续管理机制和资金保障等问题,从而导致了书屋资源利用率底下甚至书屋荒废的现象。这些问题也为后续书屋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三)巩固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第三个阶段是农家书屋转型升级建设,让农家书屋真正融入本土、发挥应有的效能,具体的工作主要围绕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体系、优化出版物供给目录、促进阅读推广活动开展以及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四个方面开展。[19]在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体系方面,国家各部委先后出台了多项通知和指导意见。为农家书屋后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和理论依据。在优化出版物供给目录方面,部分省市下放选书权和采购权到地级或县级,各地也在积极开展“百姓点单”服务模式,鼓励村民自主选书,从而真正实现村民自主管理书屋。在开展阅读推广方面,国家新闻出版署一方面规定各地书屋一年内应开展不少于四次阅读推广活动,另一方面每年定期组织两场全国性的阅读活动并对获奖者进行表彰,以此调动全国乡村读者参与到阅读中去。在数字化建设方面,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建成数字化农家书屋12.5万家,仅占全国农家书屋总量的五分之一。[20]

三、案例分析

笔者选取乡村振兴背景下三个不同省份,具有普遍性的三个产业类型带动经济发展的行政村农家书屋作为本次案例分析的对象。

(一)孟楼村农家书屋—以种植业和养殖业

孟楼村位于安徽省白庙镇最东部,现有农家书屋一处,地址位于该村村部所在地,该书屋先后投入资金28万元,在为本村提供文化服务的同时,也为附近的孟小庄、李庄两个自然村的村民提供阅读需求。该书屋现占地面积90平方米,目前书屋配套设施基本齐全,各类藏书1800余本,音像制品50余份,光碟60余个。该村村委会派专职人员负责农家书屋的日常管理和设备维护,此外也有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寒暑假时间参与到书屋工作中来。书屋管理员除了负责图书的归档分类、登记和借阅记录等日常工作外,也会时常走进各自然村,为村民介绍种植业和养殖业书籍中的实用技术,鼓励和引导村民培养阅读习惯。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该村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定期组织播放村民喜爱的电教片,同时邀请退休教师和老党员同志为村民开展“普法堂”系列讲座。[21]

(二)东掌村农家书屋—美丽乡村旅游产业

东掌村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南宋乡东南方向,农家书屋于2004年建成,现有各大类藏书3500余册,报刊300余种,年均购买图书500余册。书屋地址位于该村承办的特色景区内,书屋内设有藏书室、阅览室、书法创作室等,并配备了两名专职书屋管理员进行书屋管理。2020年6月,村委会曾邀请专业图书编目人员对农家书屋内2500余册图书重新进行编目、打条码和覆膜,为后续村民进行网上借阅登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由于书屋位于景区内,书屋不仅仅服务于本地村民,同时也向前来游玩的游客和务工人员开放使用。东掌村还根据不同人群的闲暇时间,针对性地设置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例如针对在校学生,书屋会集中周末、节假日对他们开放。

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东掌村农家书屋利用周边例如国学讲堂、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丰富的文化基础设施资源,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科普、文化、体育以及娱乐类活动。在阅读推广方面,东掌村农家书屋通过成立读书会,定期于周三晚上开展读书活动,同时也会不定期开展有奖知识竞赛、读书征文比赛等相关的阅读推广活动。[22]

(三)紫南村农家书屋—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紫南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农家书屋于2015年建成,2018年经过升级改造,如今书屋面积达350平方米,藏书3万册,每年更新书籍种类达60多种。书屋内设有图书、报刊阅览室,公共电子阅览室等供村民阅读学习的场所,馆内图书严格按分类编号、登记、上架,读者可以通过自助借还设备自行借阅文献资源。另外紫南村农家书屋还借助佛山市禅城区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利用数字资源便捷存取、形式多样等优势,为广大读者推送优秀地方影视资源,不仅丰富了到馆人员的精神生活,也扩展了自身的服务项目。[23]

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家书屋书籍与农民需求不相符

和全国大部分农家书屋类似,三村农家书屋书籍均由上级采购,书籍类目参考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配置。结合2008年和2020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各类图书占比可以看出,占比变化较大的有科技类、少儿类和政经类书籍,其中科技类书籍占比由最初的40%大幅减少到9%,政经类和少儿类图书分别增长到12%和37%。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少儿教育和政经类图书的推送力度,而受农民喜爱的科技类和医卫生活类图书总占比却不到20%,文化类图书却多年来一直占有较大比重,约在35%左右。

经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当下农家书屋的图书供给与农民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农家书屋的书籍供应突显出“农”味。例如农业技术类书籍和少儿类图书会比文学作品和学术理论书籍更受村民的喜爱,农家书屋在更新补充书籍时应充分结合当地民情,考虑到农民的实际需求。然而我国大多数农家书屋书籍供应是由当地新闻出版部门负责,书屋管理却是由村委会承接,这就造成了农家书屋资源供应与管理相割裂开来,农民实际阅读需求无法准确传达到上级。

(二)农民阅读积极性较弱

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成长环境,大部分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缺乏阅读意识。另外就目前各书屋阅读推广形式而言,一些阅读活动只是形于表面,未能真正勾起农民的阅读兴趣。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指出农村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49.9%,虽呈逐年上身趋势,但增长缓慢。作为农家书屋的主要服务对象,如何提高农民的阅读积极性仍是丞待解决的问题。

(三)农家书屋管理需进一步优化

农家书屋的管理主要分为制度管理和人员管理两个方面。由表1可以看出,孟楼村和紫南村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都是周一至周五朝九晚五开放,周末全天开放。这种时间规定大多见于城市公共场所开放时间,但对于农村地区而言,这种时间体制未必能体现和适应农村生活作息,特别是在农忙季节农家书屋常常处于无人问津状态。

在人员管理方面,三村农家书屋都配有专职管理人员,但从东掌村邀请专业编目人员进行图书编目不难看出,大部分书屋管理员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管理经验有限。且由于多数管理员属于兼职或志愿者,工资水平较低甚至没有,使得管理者很难认真且耐心去管理农家书屋。长此以往,管理者对农家书屋的管理日益荒废,不利于农家书屋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数字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总体建设滞后

对比孟楼村与其他两村书屋配套设施不难发现,孟楼村的数字化建设存在着明显的滞后现象。据新华网最新报道,截至2019年6月底,我国数字化建设的农家书屋约12.5万个,约占全国农家书屋总量的五分之一,数字化农家书屋建设任务依然繁重。目前我国暂未统一规划部署数字化农家书屋建设,并且数字资源采购未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各地建设进度不一,使得数字化农家书屋建设主要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重视发展数字阅读的程度。

另外,我国尚未建成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各省数字化建设基本由各地不同的数字技术公司主导,例如安徽省数字农家书屋由安徽恋爱婚姻家庭杂志有限公司提供技术资源支持,而河南省则由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提供技术资源支持。由于技术公司资源建设的侧重点不同,所提供的数字内容不够均衡,且各企业数字资源格式、版权保护技术不同等,各省之间难以实现资源互通共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24]

(五)农家书屋持续发展所需资金缺乏保障

目前我国农家书屋建设重心已经转为研究实现可持续发展上,为了农家书屋能够健康运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持续且充足的资金投入是不可或缺的。根据农家书屋建设初期发布的《农家书屋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中央财政按照每个农家书屋2万元的配置标准,分别给予中部地区50%、西部地区80%的补助资金,其余部分由各地财政部门统筹安排解决”。目前三村农家书屋经费来源主要由当地政府补贴,具体补贴金额不一,主要视当地经济水平而定。另外国家对农家书屋的一些规定例如管理人员数量、场地设施等没有明确的指标规定,再加上书屋后期管理、运行、设备更新与维护等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使得一些当地政府特别是财政困难的中西部偏远地区会根据本地经济情况量力而行。所以,农家书屋的资金保障程度有待提高,资金的缺乏会间接导致书屋后续发展不畅甚至是面临废弃的风险。

五、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路径建议

(一)两侧改革,精准对接农民需求

如何使得书屋供给能有效满足农民需求,笔者认为应该从供给侧和需求侧这两个方面去讨论,用需求去带动供求。在需求侧上,各地村委应积极通过各种方式,例如问卷调查、村民投票等真实地去了解村民阅读需求,并及时向上级反馈。在供给侧上,各级政府应充分尊重各地区、不同基层群众的阅读需求,扩大自主选书权的比例到各地乡镇,加大力度开展类似“百姓点单”类的能够有效鼓励农民表达自身需求的活动。另外,供给方应积极利用线下反馈和线上咨询两个平台,及时分析农民的需求变化并动态调整供给结构。

(二)加强教育宣传,开展本土文化活动

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是农民阅读积极性欠缺的主要原因,因此书屋通过教育和宣传等手段提升农民的阅读积极性显得很有必要。加大书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方法有很多种。一是可以通过当地广播、电台、尤其是网络数字平台例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来加强对农家书屋的宣传推广。二是发挥“名人”效应,通过邀请村委会干部亦或是当地有威望的老人等“名人”,深入基层、号召群众多参与农家书屋举办的文化活动。三是通过开展一些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例如将当地特有习俗、名人事迹等相关元素加入到活动中,增加村民对活动的亲切感,潜移默化地增强对本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荣誉感,从而自发去了解和参与到农家书屋中去。

(三)优化管理制度,注重馆员培养

书屋的使用效率与书屋制定的管理规定息息相关。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要以农民群众的生活习惯为主,而没必要按照城市作息来设定,例如平日以晚间开放为主,减少白天农民劳作时间段的开放,而在法定节假日、寒暑假或农闲季节等则应增加全天开放时间。同时还要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书屋负责人定期反馈农家书屋阶段情况和村民相关意见,有利于各级政府更好地了解基层发展现状,从而制定出健全的书屋管理制度。

另外注重管理员的专业素质培训是农家书屋有质发展的必要因素,但受书屋规模或当地重视程度影响,许多管理人员是由村干部或热心村民兼任,而他们大多缺乏专业管理技能,因此由专业人员为他们提供一定的上岗培训是必要的,同时也应该将培训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奖励来激励管理人员更好地提高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四)建立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健全数字化建设保障体系

数字阅读以其阅读便捷性,内容多媒体展示和极高的互动性等优势,较传统阅读相比更能引起村民的阅读兴趣,所以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建议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统一的全国数字化管理平台,改善目前由几家数字技术公司主导、各地政府分头实施的状况。同时考虑到数字化建设涉及领域广,工程任务大,需多方面机构协作完成,建议尽快将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纳入国家计划中,并加大国家财政投入,以保障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所需的资金。

(五)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创新服务方式

各地农村都拥有潜在的文化产业链,它可以是当地民俗文化、典型人物事迹,亦或是良好的生态环境等。各地农家书屋可以考虑以此为契机,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开发本地优秀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文化服务品牌,引进资金从而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例如案例中所介绍的,东掌村通过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现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环村生态林建设模式,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农家书屋虽然作为一项公益性惠民工程,但也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借鉴国内外图书馆成功案例,创新书屋服务方式,扩宽资金筹集渠道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国外的乌干达Kitengesa图书馆模型,通过设立各种创收服务项目如为读者提供有偿手机充电服务等,以此筹集资金投入到图书馆建设。又例如国内江西省“农家书屋+电商”的运营模式,通过农家书屋媒介为村民提供网上交易平台,在丰富书屋服务业务的同时,也为自身后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25]

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农家书屋作为一项长期文化惠民工程肩负着农村地区文化发展与繁荣的重大责任。农家书屋自发展建设以来取得了不少辉煌成就:保障了农民读书看报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了科学文化知识与正确思想理念在农村的传播、缩小了城乡文化服务水平差距等等。但在看到农家书屋工程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目前我国农村文化的振兴还处于初级阶段、农村文化建设还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在运行中还存在种种问题和不足的现实。我们仍需加强对农家书屋建设的重视程度,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书屋发展模式,借助乡村振兴背景下良好的发展机遇,实现农家书屋的高效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早日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书屋农家图书馆
西江月·农家早春
篽箖·上野书屋
大树里的小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农家望晴
图书馆
去图书馆
农家书屋推荐书目
博览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