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相较于传统的单篇文本阅读,群文阅读最明显的特点为课堂容量大、阅读数量多。基于此,文章在肯定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的意义的基础上,梳理了其在小学语文课堂运用中存在的一些低效现象,并结合成功经验提出组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8-0022-02
引 言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改革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他们在阅读的方法、范围及速度等方面都展开了深入的探究。群文阅读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研究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运用方法,对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都大有裨益。
一、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首先,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其中,规定小学低、中、高三个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得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而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结合议题内容选择合适的课内、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阅读需求[1]。
其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传授有效阅读的方法,而不是只教会他们分析教材上课文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正向迁移。例如,在教学散文时,教师仅仅借助一篇课文就想达到让学生理解“形散而神不散”这一特点,是非常困难的。学生课下根本不会主动思考,只是被动记忆。但是,教师如果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整合多篇散文,就能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散文的表达特点。
最后,促使教师转变阅读教学方式。《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自身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实际教学中,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解读课文时,经常用模式化的方式来分析文章,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不但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而且难以发展他们的阅读思维。而群文阅读对议题和文章的数量没有硬性要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阅读的机会,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大量地阅读,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使其能够在阅读除课文外的材料时进行迁移和运用,从而不断地将这些阅读方法和技巧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但是,笔者通过对语文教师的访谈及课堂教学情况的长期观察发现,不少教师虽然鼓励学生阅读,每天规定学生放学回家后读什么,读多长时间,写读后感,但这些仅仅是走形式,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教师自身对群文阅读模式理解不到位有关,他们缺少大量的实践经验,更多的是用旧经验来组织群文阅读教学,相应地,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二)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
首先,低学段的学生由于识字量较少,认知能力弱,在阅读时基本上都是图文结合,一边用手指着字,一边默读或有声读,这样在进行群文阅读时不仅速度慢,效率也低。其次,中学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量,喜欢阅读课外书籍,部分学生对图书还会自主选择,如愿意读故事类、科普类等读物。但大部分学生对古诗文敬而远之,原因是其不易理解。最后,高学段的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养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有了阅读的主动性,读书的目的性更加强烈。但是,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不爱做笔记,阅读效果不理想。
三、小学语文课堂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选择群文阅读关联组合课文
群文阅读教学的组织需要先确定某一个具体的议题,然后围绕议题去选择并关联组合课文。在议题的选择上,语文教师应注意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及教材中的单元主题出发,围绕阅读教学目标,选择学生感兴趣且能够积极参与进来的议题。教师可以挑选教材内的几篇课文,也可以采用“1+X”模式,即在教材中选一篇、课外选几篇的组合形式。例如,结合教材中《牛郎织女(一)》这篇课文,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节以“民间爱情故事里的秘密”为议题的群文阅读课,选取了民众耳熟能详的《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这些民间爱情故事作为阅读文本,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二)任务驱动群文阅读落地
选定议题后,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群文阅读学习的状态,笔者为学生布置了相应的阅读任务单,围绕几篇阅读材料巧妙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并将多篇文章融合到一张表格中,帮助学生梳理、整合文本。这样既有助于驱动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训练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又能有效提升他们的阅读速度和能力。
例如,在上述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阅读任务:(1)默读全文,说一说文章中人物的品质和人格魅力。(2)文中有哪些情节让你最为感动?(3)找出四篇文章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通过上述任务的自主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总结出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在学生寻找上述三个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教师以理性的思维引导他们对比文本之间的异同,分析主人公之间有什么异同——他们经历的爱情模式、凸显的爱情观的异同;分析反面人物形象的共性。不同的民间故事却有着相同的情节发展模式,这样的创编反映的是劳动人民的心声。
(三)完善群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设计并不断完善群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组合文本的选择是否与议题相符,是否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还要结合学生的阅读效果和能力,如概括提炼信息能力、分析总结问题能力等,调整教学策略。
(四)布置群文阅读作业巩固提高
群文阅读作业是基于群文阅读教学进行设计的,与传统的语文课外作业存在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为探究性、开放性和思维训练。群文阅读作业不会出现抄写、默写等基础性作业,而是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去阅读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笔者会以阅读卡、表格、思维导图及写作等多样化的形式给学生布置群文阅读作业,这样能够促使学生从“学会”逐渐达到“会学”的高度,实现巩固课堂所学、拓展閱读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民间爱情故事里的秘密”群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出中国古代爱情故事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以及在创作上的特点,笔者给学生布置了群文阅读作业单(见表1),以帮助学生梳理这些爱情故事的情节。
学生课下通过完成这份群文作业单,既能够了解更多的中国民间爱情故事,又可以掌握求同、比异的阅读策略。
结 语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是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产生的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模式,但实际应用中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况,导致不少教师开始怀疑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理解群文阅读的内涵,做好准备,尊重学生认知差异,选择合适的策略,充分发挥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势。
[参考文献]
林丹.关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国培训,2017(02):134,137.
作者简介:李建中(1975.8-),男,甘肃古浪人,一级教师,多次获国家级、省市县级作文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县级“优秀辅导员”称号,以及县级四课比赛优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