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凤清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小学生要想在未来更好地适应并且立足社会,他们就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識,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因而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也因此需要对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策略展开研究,进而让学生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获益匪浅。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有效策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段话,为我们的信息教育明确了任务。作为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笔者认为,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发挥好课堂的教学功能,实施有效教学。那么,如何才能确保课堂的有效性呢?
一、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真知的源泉。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时,刚开始兴趣较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难度的逐渐加深,知难而退的现象将会出现,再加上有些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如果不注意培养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很快下降。那么,如何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呢?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可以用来玩游戏。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警察抓小偷”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合理建构“任务驱动”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总结归纳──完善创新”等过程来完成“任务”。启发学生,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应用中提高,在具体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和锻炼,增强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完成—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这一内容时,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教师可以将所有内容设计为“制作—张贺卡送给自己最亲的人”这一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如何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轻松自然。学生在操作、发现、尝试,创造的过程中,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对立的,两者不能割裂,是统一的有机整体,教师只要在日常计算机教学课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就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生将来自觉地搜集、鉴别、处理信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分层实施差异教学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明显感觉到学生的信息技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不注意学生信息技能的差异,将不利于学生信息技能的个性化发展,甚至难以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应给每一位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各自的认识水平上都有所提高。特别是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更应给予他们耐心和关爱,当他们取得了一点小进步,教师就应及时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比如在教学五年级学生“制作表格”这一课的内容时,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幻方的制作方法:插入表格、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修改单元格中的错误数据、调整表格等,最终让学生都能制作幻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让基础差、速度慢的学生完成“三阶”幻方,让中等水平的学生完成“四阶”或“五阶”幻方,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六阶”幻方。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尽量缩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距,最终使学生信息技能都能得到提高!同时,这也有利于教师课堂时间的合理组织。
另外,合理进行位次安排,对于教学的有效开展,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们的位次编排也要达到最佳。
由于当前小学计算机的配备大都不能满足学生一人一机的需要,往往是两人或多人一台计算机,且小学生之间的计算机水平不平衡、层次差异较大,编排好学生的座位尤为重要。为帮助那些基础差和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尽快赶上全班平均水平:在编排座位时,把基础好的同学与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编在一组(共用一台计算机),中等知识水平的同学与基础差的编在一组,这样便于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学习与取长补短。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已经编排好的座次,在小组中开展学生辅导学生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示范操作后,一边巡视辅导,一边注意观察哪些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及时予以表扬,并宣布由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负责辅导同组的其他同学。这样做不仅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重点地指导某些问题或辅导某些同学;而且锻炼了小助手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学内容也得到了强化;同时也照顾了不好意思问老师的学生,通过问同学,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笔者认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除了要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外,更要研究学生。因为,只有知学情,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走进学生心理,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张振宝.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166.
[2]方渝.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