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宇红
摘 要:河北省晋语区阳原县化稍营方言指示代词存在多种读音形式,不同的读音形式对应不同的语法意义。它属于二分系统,其中,近指用“这”,远指用“那”。“这”有三种读音,分别是这1[???32]、这2[??213]、这3[t???213];“那”也有三种读音,分别是那1[n??32]、那2[n?213]、那3[nai213]。“这1”作主语时,通常代替较近的人或事物;“这2”作主语时,只能代替较近的事物而不可代人。“这2”作宾语时,既可以指称事物、原因,也可以与“那2[n?213]”对举;“这3”作宾语时,通常与“那3[nai213]”对举,代替某人或某事物。三者都可以作定語,具体用法也存在一定差异。这正体现出“内部屈折”在该方言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晋语;阳原话;指示代词;音变;语法
张家口市阳原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东临宣化县,南接蔚县,北面与怀安县和山西省天镇县毗邻,西面、西南分别同山西省阳高县、广灵县交界。面积1849.35平方千米,人口27.6万。阳原方言隶属晋语张呼片。本文记录的是阳原县化稍营方言。化稍营位于河北省阳原县东部,距县城42千米。面积95平方千米,人口2.60万。
晋方言指示代词的变读形式多样,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总的来看,山西晋语指示代词有二分和三分两个系统。根据侯精一、温端政的调查,在山西70多个方言点中,属于指示代词三分系统的方言点占四分之一,大多是属于二分系统的;在二分系统中,又有“这”“那”的对立和“这”“兀”的对立两种类型[1](P119)。乔全生指出:“山西方言指示代词不论二分、三分,每个指示代词都有好几种读音,有的多达六种。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的意义,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2](P127)化稍营方言的指示代词属于二分系统,其中,近指用“这”,远指用“那”。其指示代词的语音形式多样,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指代不同的意义,它们的用法随着使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化稍营方言中,近指代词“这”有三种读音,分别是这1[???32]、这2[??213]、这3[t???213];相应地,远指代词“那”也有三种读音,分别是那1[n??32]、那2[n?213]、那3[nai213]。
阳原化稍营方言处于晋语与官话方言的过渡地带,指示代词具有自身特点。表近指的“这”和表远指的“那”一般都有平行的变读形式,大致有三种读音情况:一种是保留入声读音,其他两种则是读为舒声。舒促之间的关系并非文白异读或者新老异读,而是不同的读音有着不同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化稍营方言指示代词的读音与语法功能可如表1所示:
一、近指代词“这”的语法功能
在阳原化稍营方言中,近指代词“这”主要有三种语音形式,分别是这1[???32]、这2[??213]和这3[t???213]。下面,我们就分别对它们的语法功能进行分析。
(一)这1[???32]
1.既可代指人,也可代指事或物。
1)指称人、事物、情况等,在句中作主语。例如:
(1)这1是张书记。(人)
(2)这1是我跟别人借的。(物)
(3)这1还得问问他才能决定。(事)
2)在代替事物时,如果是修饰双音节方位词,后加的双音节方位词是有限的。在化稍营方言中,可以说“这1里头”“这1上[n?55]头”“这1底下”,但不能说“这1前头”“这1外头”“这1后头”。例如:
(4)这1里头啥也没啥。
(5)把书搁的这1上头哇。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合情况呢?罗聿言等指出,影响壮语方位词与指示代词相结合的因素主要是方向的确定性[3]。因为方位词是表示方向或位置的名词,而指示代词是用来指示空间距离和方位的,所以方位的确定性就成为方位词与指示代词结合的最大影响因素。方位词“前头”“后头”都是表示水平方向的相对方位词,以人的正面朝向作为参照点,其方向是不确定的,当人的朝向改变了,这些方位也随之改变。由于方向的不确定性与指示代词的确定性相冲突,所以“前/后头”这种表示水平方位的相对方位词不能与指示代词相结合。至于“里头”和“外头”这组相对应的方位词,则涉及到有界、无界的问题。有界限的事物被设定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它所表示的位置方向是明确的,因此,有界的方位词可以和指示代词结合,无界的则不能。
3)用在小句开头,复指前文。此处的“这1”即使不出现,也不会影响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例如:
(6)前先洗手,后吃饭,这1是规矩。
(7)要是你愿意来,这1就更好啦。
2.相当于普通话的“这些”,在句中作主语。例如:
(8)这1都是老家的土特产。
(9)这1都是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攒下的。
3.指示现在,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后面常跟“就、才、都”等。例如:
(10)我这1就给你开门去。
(11)这1都几点啦,你咋还不做饭去?
(12)问了半天,这1才开始说实话。
4.“这1”还具有指示作用,在“这+一+动/形”结构中,“这”的作用是加强语气,相当于普通话的“这么、这样”。例如:
(13)你这1一走还回来不啦?
(14)这1一转眼就毕业啦,我还想多念几年书。
(二)这2[??213]
1.“这2”的主要功能是代替,而且只能代替事物,不可以代替人。
1)代替事物,作主语,但不能用在“是”字句中。例如:
(15)这2我可不知道。
(16)这2说的,咱两谁跟谁。
2)除了与“那2[n?213]”对举外,作宾语时一般要有上下文语境。例如:
(17)你问这2做啥囒=呢①?
(18)小鸡不吃这2。
3)代替名词,在句中作宾语,指称事物、情况、原因等,相当于普通话的“这个”。例如:
(19)甭耍玩这2。
(20)就因为这2,你就不跟我说话啦?
2.与“那2[n?213]”对举,表示众多事物,不确指某事物。例如:
(21)这2也要,那2也要,一会儿就把钱儿花完了。
(22)怕这2怕那2,啥也做不成。
3.“这2”只限于用在名词前,用以指示事物的性状,相当于普通话的“这样的”“这种”。例如:
(23)这2车结实耐用。
→这种车结实耐用。
(24)今年流行这2头。
→今年流行这样的/这种发型。
(三)这3[t???213]
1.用在名词、数量词前,指示比较近的人或事物。例如:
(25)这3孩子真不听说。
(26)这3几个人都是我们同学。
2.出现在“这3[+数量]+名”中,这一结构用于别的词语之后,复指前面的事物。例如:
(27)老人、孕妇、小孩这3几种人属于弱势群体。
(28)兔子最爱吃胡萝卜和圆白菜这3两种蔬菜。
3.当名词前有“这3”,又有领属性修饰语(一般不带“的”)时,“这”放在后面。例如:
(29)相片上这3人是谁?
(30)你们这3孩真伶俐。
当名词前有“这3”,又有非领属性修饰语(一般不带“的”)时,“这”放在前面。例如:
(31)这3青花瓷瓶子有年头啦。
(32)这3木头柜子叫虫蛀啦。
当名词前既有“这3”又有非领属性修饰语时,如果后者是双音节形容词(带“的”或不带“的”),“这3”一般在前。例如:
(33)你把这3新鲜苹果给客人吃。
(34)这3奇怪的事儿是听谁说的?
如果修饰语是动词短语,或是表示比较的形容词短语,在不强调区别性时,“这3”在前;在强调区别性时,“这3”在后。例如:
(35)这3穿白布衫的是数学老师。(不强调区别)
(36)穿白布衫这3是数学老师,穿红半袖的是英语老师。(强调区别)
4.当“这3”表示代替时,与“那3[nai213]”对举,表示众多事物,不确指某人或某事物。例如:
(37)看看这3,看看那3,不知道前先吃哪一个。
(38)说说这3,骂骂那3,把人得罪完了。
二、远指代词“那”的语法功能
在阳原化稍营方言中,远指代词“那”也有三种语音形式,分别是那1[n??32]、那2[n?213]、那3[nai213]。下面,我们就分别对它们的语法功能进行分析。
(一)那1[n??32]
1.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在“是”字句里作主语。例如:
(39)那1是我哥哥。
(40)那1都是我买的。
2.代替事物,用在双音节方位词前,并且双音节方位词只限于“上[n?55]头”和“里头”。例如:
(41)那1上头不能放东西。
(42)那1里头是空的。
3.用在小句开头,复指前文。例如:
(43)当老师,那1是他最想做的事儿。
(44)你要是能来,那1就太好啦!
在以上例句中,用“那1”和用“这1”所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就使用频率而言,用“这1”比“那1”的情况要多。
4.引进表后果的小句,起连接作用,其意义和用法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那么”。例如:
(45)你要还是这2态度,那1咱就啥也甭说啦。
(46)要是还不晴天,那1就在家圪钻的哇。
5.“那1”可以指示比较远的人或事物,其用法相当于普通话的“那个”。
1)在“那1+名词”结构中,跟在其他词语之后,复指前面的事物。例如:
(47)他那1人不值得同情。
(48)欺负人那1事咱做不来。
2)当名词前有“那1”,又有领属性修饰语(一般不带“的”)时,“那1”位于后面。例如:
(49)他那1意思是叫你前去。
(50)沙漠那1地方就不是人住的。
(二)那2[n?213]
1.主要功能是替代,它只可以代替事物,不能代替人。在代替较远的事物时,经常用作主语,但不能用在“是”字句中。例如:
(51)那2我早就知道。
(52)那2人人都得會。
2.与“这2”对举,表示众多事物,不确指某一事物。例如:
(53)这2也不行,那2也不行,真难说话。
(54)吃口这2,再吃口那2,两个就的吃。
除与“这2”对举外,作宾语时一般要有上下文语境。例如:
(55)买那2用,把钱儿攒下多好。
3.代替名词,称代事物、情况、原因等,作主语、宾语皆可。例如:
(56)那2不是你该操心的。
(57)不要因为那2,你就不来上课。
4.“那2”只限于用在名词前,用以指示事物的性状,相当于普通话的“那样的”“那种”。例如:
(58)那2袜子穿上老出脚汗。
(59)那2方便面干吃好吃。
(三)那3[nai213]
1.用在名词、数量词前,指示较远的人或事物。例如:
(60)那3孩子学习挺好的。
(61)那3几个小鸭子都是黄颜色的。
2.出现在“那3[+数量]+名”中,这一结构用于别的词语之后,复指前面的事物。例如:
(62)老刘那3人从来不说假话。
(63)他们家那3几个孩子都上过大学。
这种表达用“那3”和用“这3”意思相近,就使用频率而言,用“这3”比“那3”的情况要多。
当名词前有“那3”,又有领属性修饰语(一般不带“的”)时,“那3”放在后面。例如:
(64)他那3篇作文得了满分。
(65)二班那3学生又迟到啦。
当名词前有“那3”,又有非领属性修饰语(一般不带“的”)时,“那3”放在前面。例如:
(66)那3玻璃瓶子快装满呀。
(67)那3红车一看就是才买的。
当名词前既有“那”又有非领属性修饰语时,如果后者是双音节形容词(带“的”或不带“的”),“那”一般在前。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要使用“那3”。例如:
(68)那3黑白电视早不出人儿啦。
(69)那3漂亮姑娘是谁家的?
如果修饰语是动词短语或是表示比较的形容词短语(必带“的”),在不强调区别性时,“那3”放在前面;在强调区别性时,“那3”放在后面。例如:
(70)那3包了书皮的书是我的。(不强调区别)
(71)大点儿的那3狗是我们家的,小的是他们家的。(强调区别)
3.具有代替功能,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那个”,与“这3”对举,表示众多人,不确指某人。例如:
(72)他们这3一言,那3一语,说得我头疼。
(73)这3也不去,那3也不去,等的着叫谁去囒=呢?
需要指出的是,化稍营方言中,“我们那3[?a55m?? nai213]”是由人称代词“我们”后加指示代词“那3”组成的,它是一个亲属称谓词,主要用于夫妻双方相互背称。
三、“这么/那么”的语法功能
在普通话中,指示代词“这么”“那么”都只有一种语音形式,既可以指示程度,如“这/那么宽”“这/那么艰难”;也可以指示方式,如“这/那么做”“手这/那么一甩”;还可以指示数量,如“这/那么几句话”“这/那么两个人”。在化稍营方言中,“这么”有两种读音,分别是这么1[???32muo]、这么2[???32m??]。其中,“这么1”通常指示方式,“这么2”多指示程度和数量。“那么”也有两种语音形式,两种语音的用法不同。当“那么1”读[n??32muo]时,通常指示方式;当“那么2”读[n??32m??]时,多用于指示程度或数量。
(一)这么1[???32muo]
1.指示方式,“这么1”后加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例如:
(74)这么1看书就把眼看坏啦。
(75)这么1写根本不对。
2.代替某种方式或动作。例如:
(76)这么1行不行?
(77)就这么1哇!
(二)这么2[???32m??]
1.指示程度
1)出现在“有(像)……+这么2+形容词/动词”结构中,“这么2”前面有用来比较的事物。例如:
(78)他差不多有你这么2高哇!
(79)我像你这么2大的时候也不爱吃饭。
2)在“这么2+形/动”结构中,“这么2”前面没有用来比较的事物,形容词也不是度量形容词,不能通过手势来表现,如“大/小/长/短/胖/瘦”等,此时的“这么2”为虚指,语气略带夸张,语言更为生动。例如:
(80)今儿个这么2热,甭出去啦。
(81)你真这么2想去?
3)“这么2”的強调作用既适用于表积极意义的形容词(如“大、高、多”等),也适用于表消极意义的形容词(如“小、低、少”等)。如果句子中有“就、才”等副词,“这么2”加积极意义的形容词跟加消极意义的形容词的意义基本一样,也就是说,“就这么2高”=“就这么2低”。
4)“这么2”经常出现在“这么2+形/动+的+名”结构中,如“这么2好的人”“这么2冷的天气”。当它用在“大、长、多”等单音节形容词之后时,也可以省去结构助词“的”。例如:
(82)这么2长时间没见你,吃胖啦。
(83)这么2多钱儿哪来的?
5)“这么2”的否定式通常为“没(有)”,是对“有(像)……+这么2+形容词/动词”句式的否定,后面的动词仅限于表示心理活动。例如:
(84)没(有)这么2多人。
(85)还没(有)这么2想回家过。
2.指示数量,强调数量之多或少,或无所强调,其语义可以从上下文语境中获知。例如:
(86)再有这么2两年才能完工。(指多)
(87)吃这么2两口就饱啦?(指少)
(88)就是这么2一回事。(中性)
3.“这么2”也可以指示方式,在“动+这么2+动量/时量”结构中,“这么2”强调动作所达到的数量。例如:
(89)我就见过这么2两回,记不清啦。
(90)说了这么2半天,你不就是不愿意去么[m??]。
(三)那么1[n??32muo]
1.指示方式
1)那么1+动词/动词性短语。例如:
(91)甭那么1走路,太费鞋。
(92)我也会那么1跳,不过跳不远。
2)在“那么1+一+动词”结构中,“那么1”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例如:
(93)腿那么1一抬就迈过去啦。
(94)他那么1一说,你就知道啦。
2.替代某种动作或方式。例如:
(95)那么1到底行不行?
(96)好,就那么1哇!
(四)那么2[n??32m??]
多用來指示程度、数量,有时也可以指示方式。
1.指示程度
1)用在“有(像)……+那么2+形/动”结构中,“那么2”前面有用来比较的事物。例如:
(97)我要是像你那么2瘦就好啦。
(98)这饼子有铁板那么2硬。
2)在“那么2+动/形”结构中,前面没有用来比较的事物,形容词也不是度量形容词,不能通过手势来表现,如“大/小/长/短/胖/瘦”等,此时的“那么2”为虚指,语气略带夸张,语言更为生动。例如:
(99)你那么2想养活小狗,就买一条哇。
(100)人家那么2干净,你甭进去啦。
3)“那么2”的强调作用既适用于积极意义的形容词(如“大、高、多”等),也适用于表消极意义的形容词(如“小、低、少”等)。如果句子中有“就、才”等副词,“那么2”无论是后加积极意义形容词还是后加消极意义形容词,表达的意义基本相同,如:“就那么大”=“就那么小”,都表示“小”。
4)“那么2”经常出现在“那么2+形/动+的+名”结构中,如“那么2热的天气”“那么2深的水”。当它用在“大、长、多”等单音节形容词之后时,也可以省去结构助词“的”。例如:
(101)那么2大岁数还能做了活。
(102)那么2多饭根本吃不完。
5)“那么2”的否定式一般用“没(有)”,是对“有(像)……+那么2+形/动”句式的否定,后面的动词仅限于表示心理活动。例如:
(103)作业没(有)那么2难写。
(104)他看起来没(有)女方那么2愿意。
2.指示数量,强调数量多或少,或无所强调,其语义可以从上下文语境中获知。例如:
(105)还得走那么2两、三里地才能到。(指多)
(106)那么2几天就把钱儿花完啦?(指少)
(107)他身上概一直有那么2一股别奇怪味儿。(中性)
3.“那么2”也可以指示方式,在“动+那么2+动量/时量”结构中,“那么2”强调动作所达到的数量。例如:
(108)我就去过那么2两回。
(109)看上那么2一眼,根本记不住。
四、“这会儿/那会儿”的语法功能
在阳原化稍营方言中,“这会儿[???32xuor55]” “那会儿[n??32xuor55]”的语法功能主要是指代时间。
(一)这会儿[???32xuor55]
在化稍营方言中,“这会儿[???32xuor55]”只具有替代功能。它既可以指现在、目前,也可以指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用于后者时,必须有明确的上下文语境,相当于普通话的“这个时候”。
1.指现在、目前
1)当“这会儿”指示现在、目前时,可以用在动词前。例如:
(110)你这会儿在哪上班儿囒=呢?
(111)这会儿去还不迟。
2)当“这会儿”指示现在、目前时,也可以用在主语前。例如:
(112)这会儿谁还穿做的鞋了呢。
(113)这会儿学校该放学了哇。
3)当“这会儿”指示现在、目前时,还可以在句中作主语、宾语。例如:
(114)这会儿不是睡觉的时候。(主语)
(115)到这会儿,他也不知道我为啥不跟他说话。(宾语)
4)当“这会儿”修饰名词时,需要带定语标记“的”。例如:
(116)这会儿的西瓜不甜。
(117)这会儿的孩们长得都挺高。
2.指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相当于普通话的“这个时候”。例如:
(118)过年这会儿我就毕业啦。
(119)夜里这会儿我还没吃饭囒=呢。
(二)那会儿[n??32xuor55]
在化稍营方言中,“那会儿[n??32xuor55]”的主要功能是替代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
1.当“那会儿”替代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时,可以用在动词前作状语。例如:
(120)你那会儿还不会说话的囒=呢。
(121)到那会儿再说哇。
2.当“那会儿”替代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时,可以用在主语前。例如:
(122)那会儿我啥也不懂得。
(123)过年就毕业呀,那会儿你们肯定就不想离校。
3.当“那会儿”替代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时,也可以在句中作主语。例如:
(124)那会儿是旧社会,跟这会儿不一样。
4.当“那会儿”修饰名词时,需要带定语标记“的”。例如:
(125)那会儿的生活太苦啦。
5.用在其他词语后面,使所说的时间更为明确。例如:
(126)上课那会儿你咋没在教室?
(127)我念书那会儿没上过这么多课。
需要指出的是,在化稍营方言中,“那会儿”经常和“忘=”连用,凝固成一个固定结构,不一定特指过去的某个时间,更多的是表达后悔、埋怨的意味。例如:
(128)忘=那会儿多吃点儿,省得又饿了。
(129)忘=那会儿我甭看电视了,作业都没写完。
五、“这块儿/那块儿”的语法功能
在阳原化稍营方言中,“这块儿[???32x?r55]”“那块儿[n??32x?r55]”的语法功能主要是指代处所。
(一)这块儿[???32x?r55]
在化稍营方言中,“这块儿”只有替代作用,代指较近的处所。
1.“这块儿”可以在句中作主语、宾语。例如:
(130)这块儿没安路灯。
(131)你坐这块儿哇。
2.“这块儿”也可以直接放在人称代词后或名词后,使非处所词成为处所词。此时可以省略掉“这”,表达的意思不变。例如:
(132)我(这)块儿没有你能穿的衣裳。
(133)来饭馆儿(这)块儿吃点儿好的哇。
3.当“这块儿”修饰名词时,通常需要带定语标记“的”。例如:
(134)这块儿的人都挺老实。
(135)他把这块儿的书都看了一遍。
4.作介词的宾语,此时可以省略“这”,意思基本不变。例如:
(136)从(这)块儿往前走500米就是车站。
(137)他在(这)块儿住了好几年啦。
(二)那块儿[n??32x?r55]
在化稍营方言中,“那块儿”的主要功能是替代,代指较远的处所。
1.“那块儿”可以在句中作主语、宾语。例如:
(138)那块儿是我们家。
(139)你的皮球在那块儿放的囒=呢。
2.“那块儿”也可以直接放在人称代词或名词后,使非处所词成为处所词。例如:
(140)我们那块儿有铁路。
(141)小猫儿藏门那块儿啦。
3.当“那块儿”修饰名词时,通常需要带定语标记“的”。例如:
(142)那块儿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啦。
(143)你慢点儿,那块儿的路不好走。
4.“那块儿”还可以用在介词后面。例如:
(144)我朝那块儿看了几眼,没看见他。
(145)他在那块儿站了半天,不知道想啥囒=呢。
综上所述,阳原化稍营方言的指示代词属于二分型,分别用“这”“那”表示近指和远指。近指代词“这”有三种读音,分别是这1[???32]、这2[??213]、这3[t???213];远指代词“那”也有三种读音,分别是那1[n??32]、那2[n?213]、那3[nai213]。不同的读音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功能和意义,不同的读音形式也有不同的来源。石毓智认为,指示代词是不能直接代替事物的,“这1”只能出现在判断句的情况,说明“这1”很可能是“这一”的合音形式[4]。“一”在阳原话是入声,“这一”的合音恰好是[???32]。通语和方言指示代词的变音及来源尚需进一步探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阳原化稍营方言指示代词“这1”“这2”和“这3”中,可以作主语的只有“这1”和“这2”,它们在作主语时,用法又有一定差异。“这1”作主语时,通常代替比较近的人或事物;“这2”作主语时,只能代替比较近的事物,而不可代人。可以作宾语的只有“这2”和“这3”,这2作宾语时,既可以指称事物、原因,也可以与“那2[n?213]”对举;“这3”作宾语时,通常与 “那3[nai213]”对举,代替某人或某事物。三者都可以作定语,它们在作定语时的具体用法也存在一定差异。总的来看,远指代词“那”的语法功能基本上是与近指代词“这”平行的。
詹伯慧指出,“汉语方言中不乏通过词内部的语音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的现象,即采用所谓‘内部屈折的方式,这在普通话中是很少见的。最明显的‘内部屈折有两类:一是利用声调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二是利用音节中某些音素的增减或变换来表示不同语法意义。”[5](P57)通过对阳原县化稍营方言指示代词读音与语法功能的描写,可以看出,该方言中的指示代词存在着复杂的读音形式,同时,不同的读音形式对应不同的语法意义,这正体现出“内部屈折”在该方言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献:
[1]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
[2]乔全生.晋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罗聿言,蒙凤金,梁秀清.壮语方位词与指示代词结合的制约因素[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4).
[4]石毓智.量词、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的关系[J].方言, 2002,(2).
[5]詹伯慧.现代汉语方言[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