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旭霞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大,有许多贫困地区的人口进行迁移,到城镇寻找发展机会。在搬迁人口中,有许多学龄期的移民子女被安排在安置地中。由于安置地和原居地环境不同,城镇和乡村的环境不同,可能会导致这部分学生出现不适应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本文将具体分析异地搬迁学生所面临的适应性问题,指出帮扶异地搬迁学生适应新环境的意义,并提出具体的、科学的策略。
关键词:异地搬迁学生;环境适应;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33-0017-02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Help Relocating Students from Other Places Adapt to the New Environment
MA Xuxia (Siyuan Experimental School,Huining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the social economy,my country's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continues to develop,and the population flow is increasing. Many people from poor areas are migrating and looking for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n cities and towns. Among the relocated population,many school-age migrant children are placed in the resettlement area. Due to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 of the resettlement place and the original place of residence,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s of towns and villages may cause thes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unsuitability problems,which will affect their study and daily life to a certain extent. This article will specifically analyze the adaptability problems faced by relocating students from other places,point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helping relocating students from other places adapt to the new environment,and propose specific and scientific strategies.
【Keywords】Relocating students from other places;Environmental adaptation;Problems;Strategies
異地搬迁是我国2001年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帮助那些居住在贫困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农民搬移到经济环境较为良好的地区,给这些群体一个发展的机会,鼓励这部分群体脱贫致富,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异地搬迁工程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贫困地区,搬移到城市寻找发展机遇。目前,易地搬迁工程不仅重视移民整体的经济发展,还重视移民在安置地的适应以及子女的教育问题。如何帮助异地搬迁学生适应新环境,成为不少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研究的重点问题。
1.移民安置地移民子女的适应情况
通过对移民安置地移民子女进行社会调查发现,安置地移民子女在新环境中,难以适应新旧环境的变化,导致出现各种各样不适应的情况。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安置地移民子女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安置地移民子女在移民地出现的不适应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对独立生活的适应问题
移民群体在省外务工,其子女跟着一起迁移,部分移民子女变成了移民社区的留守儿童,导致异地搬迁子女的日常生活出现较大变化,异地搬迁子女在新环境下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不适应的情况。其中,异地搬迁学生首要面对的是独自生活的适应问题。相比之前的生活,异地搬迁学生需要在安置地有更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搬迁前这些学生可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模式,但是在新环境下,移民子女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父母较忙,许多生活上的事情都需要学生自行处理,有些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差,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2)人际关系的适应问题
异地搬迁学生在进入新环境后,还面临着人际关系的适应问题。人具有社会性,学生进入一个环境后,势必会与环境中的人产生一定的联系,形成社会关系。对于异地搬迁学生来说,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也是适应环境的重要问题。一些性格较为开朗活泼的学生,更容易与其他人相处,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人际关系交往并不是问题。但是,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同学,在进入一个新环境后,可能会产生人际交往上的不适应,难以在短时间内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善于与陌生人沟通,长期以往会导致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学生主要面临的人际关系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同伴之间的关系。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说,学生与教师师生关系的培养一方面原因取决于学生在原居地的生活习惯。有部分学生在原居地与教师的关系较为亲密,在面对新教师时,也能很自然地与教师建立亲密关系,主动与教师沟通倾诉情感和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部分学生在原居地与教师的关系较为生疏,在面对新教师时,受习惯影响与新教师产生较大的隔阂,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谈心。长期以往,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甚至会导致师生关系冷漠、恶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行为。在安置地有部分教师经常与异地搬迁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和心理上的问题。这部分教师往往会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有部分教师,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上,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这部分教师往往与学生的关系不够密切,师生之间较为生疏。而且教师没有与学生进行沟通,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容易与学生之间产生误会,甚至产生冲突。
从同伴关系的角度来说,异地搬迁学生在原住地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同伴关系。突然进入新环境中要重新与人建立同伴关系,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并且由于移民社区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可能会缺乏共同话题,因此同伴关系也是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据调查,大部分异地搬迁学生在刚刚入学时,结伴的现象很少,同学之间较为陌生,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期。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同学,更难与其他同龄人进行交往。
(3)学习适应问题
异地搬迁学生,在学习上也面临着诸多适应性问题。异地搬迁学生的原住地,教育资源相比于城市来说较为欠缺,原住地与安置地的学习氛围也不同。在原住地贫困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和经济状况的限制,原住地贫困地区的学习氛围往往不够浓厚,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但是在安置地,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非常重视,并且安置地相比于原住地贫困地区,会有更多的教育资源。突然进入新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产生一系列学习适应问题。例如,学生依然保持着原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跟不上教师的讲课速度和进度。再比如,学生在原住地接受的教育资源较少、基础较差,各方面的学习能力也没有养成,与其他同学相比差距较大,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焦虑心理、自暴自弃,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
2.帮助异地搬迁学生适应新环境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异地搬迁学生在进入一个新环境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适应性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影响。有些学生因为不适应环境,甚至会改变性格,出现较大的心理问题。因此,帮助异地搬迁学生适应新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成长,避免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同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德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良好心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异地搬迁学生在进入新环境后,势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生活问题。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例如,学生在原住地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较长,衣食住行可能由父母负责,不需要太强的独立能力。但是,学生在搬入安置地后,父母由于工作原因可能无法全权负责学生的衣食住行,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独立能力,可能会导致自身生活质量的下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因此,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提高学生的独立能力,学生可以独立负责自己的衣食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3)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异地搬迁学生在进入新环境后,在学习上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适应环境,可能会出现师生关系疏远、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焦虑学习压力较大等问题。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学校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帮助学生纠正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再比如,教师可以对异地搬迁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能够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学习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1)提高学生的独立能力
帮助异地搬迁学生适应新环境,首先要提高学生的独立能力,通过提高学生的独立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在父母较忙的时候能够独立解决衣食上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独立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首先要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帮助学生意识到要帮父母分担一些压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其次还要教会学生各种生活技能,例如做饭、洗衣服、合理规划生活费等。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的独立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生活。
(2)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异地搬迁学生在心理上还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心理上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原住地和现住地的经济差距、自身的性格原因等造成的。因此,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态度。同时,还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积极解决学生在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如学习焦虑、生活焦虑等,及时开导学生。
(3)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
前文提到,异地搬迁学生可能面临诸多的学习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学生在原住地的学习环境与现住地的学习环境差距较大引起的。对安置地教师进行调查发现,不少教师对于异地搬迁学生和其他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学模式,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少异地搬迁学生由于不适应,产生学习焦虑,更严重的同学还会自暴自弃,放弃学习。异地搬迁学生之前在原住地能够接受的教育资源较少,与其他学生相比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差。学校的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开展针对性的教学,适当地放慢教学的速度,根据学生的實际情况改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对这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单独教学,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细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可以通过测验等方式,在课前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测验情况调整教学的侧重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异地搬迁学生面对新环境可能会产生学习上、思想上和生活上的问题。各安置地教师要提高对异地搬迁学生的重视程度,培养异地搬迁学生的独立能力、加强对异地搬迁学生的德育教育、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解决学生在学习上、思想上和生活上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参考文献
[1]卢元胜,张燕侣.浅谈中职班主任对异地学生的管理工作——以来自云南腾冲的中职生为例[J].职业,2019(36):49-50.
[2]李平福. 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子女的学校适应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8.
[3]王璐. 大学新生环境适应教育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