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威 高敏
摘 要:在产教融合发展战略背景下,民办高校作为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输出地之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中坚力量。现代产业学院作为民办高校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自觉实践和可靠载体,既能传承校企合作的优势,又能体现民办高校实践产教融合的功能价值。因此,民办高校现代产业学院的运行机制引发高等教育领域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民办高校;现代产业学院;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6.007
1 现代产业学院的内涵
现代产业学院是指民办高校与现代产业(或现代產业协会、现代产业中骨干和典型企业)合作建设的新机制,共同以行(企)业生产链、产品链、技术链和服务链为对象进行人才培养,旨在为现代产业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应用型专业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是我国民办本科高校适应人才市场需求,促进应用型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新型组织。现代产业学院集合本区域本行业和企业的自身优势,也汇聚了民办高校有目的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质,充分发挥产业与高校各自优势和特点,从而构建校企合作育人体制机制。
2 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的影响因素
现代产业学院作为民办高校与现代产业企业合作的组织载体,其发展不仅受社会经济等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学校内部发展需求的影响。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内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现代产业因素和应用型高校因素。
3 现代产业学院运行机制
现代产业学院不同于普通二级教学单位的一个特点就是,该学院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以质量管理为理念重点培养学生核心工作能力,并设定相应的合格标准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满足学生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能够适应环境,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从而更好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应用民办高校也能为区域经济发展输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代产业学院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从“管理制度、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实训基地”六个方面采取“六共同”的运行机制,具体运行机制如以下几点。
3.1 共同构建管理制度
在管理制度方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现代产业学院的重大决策由理事会决定。现代产业学院的理事会成员和领导班子都有高校及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代表共同组成。高校的组成人员可以由校级及二级教学单位的负责人组成,而相关行业的组成人员可以由行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民办本科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因此,民办本科高校的体制机制的设定也是服务于人才培养的需要。民办高校的这一特点,对在民办高校建立现代产业学院具有很大的优势。现代产业学院的正常运行需要高校与相关产业行业共同构建管理制度。共同构建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应满足高校培养人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保证相关产业企业对于人才能力的培养不受影响。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现代产业学院的管理制度服务于高质量综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3.2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对于培养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因此,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基于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建设需要,高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调研产业企业市场需求,并根据产业企业对相关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具体需要,制定反映企业市场需求的最佳人才培养方案。力求依据该培养方案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同时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服务能力。现代产业学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除了要在大方向上适应市场发展需求,还要在细节上做到设置的专业要对接产业的相关技术需求,教学的过程对接于产业生产过程中的需要,教学的内容对接于产业中相关岗位的职责要求,教学中使用的方法对接于相关岗位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现代产业学院中高校与产业技术人员在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还能够探索出民办高校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这将很大程度上推动民办高校的自身办学层次的提高,实现产业与民办高校双赢的效果,从而使民办高校和产业共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3.3 共同设置课程体系
现代产业学院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根据前期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产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质量综合型人才为根本目标,来制定相关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现代产业学院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及时调研产业中相关专业对应岗位的职责要求,根据岗位职责要求,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并及时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严格将岗位能力与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相结合,并将国内外关于相关行业的从业证书标准引入课程体系中,将就业能力放在本位,设置突出岗位技能需求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在现代产业学院中相关专业的课程可由产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自己的岗位工作经验和项目管理经验,将工作中需要的技能讲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现代产业学院的企业专业技术授课老师的上课地点,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专业技术人员可将产业学院的学生带入相关行业的实际职业环境中,让学生感受自己所学的专业的未来就业方向,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未来可能面对的工作环境和自己未来应该具有的岗位职能。现代产业学院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新能力为主线,尽可能多的利用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的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与此同时,实行“双证书”制度,民办高校现代产业学院的学生除了要获得自己所学专业的毕业证书,还要获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如教师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CET-4、CET-6等职业能力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学生拥有的资格证书越多,说明学生的从业技能就越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就越高。
3.4 共同组建师资队伍
现代产业学院需要有一批既具备专业知识又熟悉技术业务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通过现代产业学院的机制平台,民办高校可定期将学校里的专业教师派遣到相关产业的企业进行挂职实践,学习自己所讲授的专业在企业中的应用环境。相关产业的企业可以派遣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现代产业的兼职教师,每学期规定有一定量的教学工作量,具体参与到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中,更好组建现代产业学院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现代产业学院按照以上模式组建的师资队伍的有序参与教学活动和产业企业生产实践,可以使教师队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发生重大变化。民办高校内的教师通过到企业挂职实践,可以对未来高校本专业内培养出的毕业生应该具有的知识和素质了如指掌,并为实所教授的学生综合能力而有所作为。同时,教师与相关专业的产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共同合作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相互学习,使高校教师能够自我意识到需要能力延伸,并努力考取相关产业的准入資格证书及专业技术职务,更好地培养教师的“双师型”综合素质,从而致力于现代产业的健康有序运行和民办高校的内涵发展。
3.5 共同建设学科专业
民办高校现代产业学院的健康持续而具有特色的发展需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方向,学科专业建设是高校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关键,学科专业建设也是衡量高校职业技术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高校现代产业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至关重要,现代产业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定为准确,无疑会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民办高校在进行学科专业建设时,不仅需要依托现代产业平台,还要以服务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为最终目标,以提高学生的高质量高素质为根本任务,并结合民办高校现有的优势专业,建立以“产业、岗位、技能”为导向的特色专业,围绕这些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进行重点学科建设,从而形成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与高校内涵发展相结合,特色鲜明的专业布局。
3.6 共同选择实训基地
民办高校与现代产业企业合作办学过程中,还需要共同选择实训基地,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现代产业学院与实体企业合作,将实体企业的实践资源与高校的教研资源相融合,建立校中厂与厂中校的运行模式,共同制定学生的实训课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对大一和大二学生在校中厂培养专业技术能力,对大三和大四学生在厂中校培养企业顶岗实训能力。这样,能够使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都能够接触到自己所学专业的专业实操技能培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对产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4 结论
高校与现代产业企业深度合作办学共建共管现代产业学院是真正实现校企共赢的有效途径。现代产业学院的持续健康运行,对于学校来说,学校教师可以利用到相关产业企业挂职的机会,使用企业的相关设备和资源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来弥补高校实训基础条件不足的短板。对于现代产业的相关企业来说,企业可以利用高校的师资和科研资源,为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和革新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士中.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模式创新——以常熟理工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探索为例[J].江苏高教,201,6(5):10-13.
[2]陈裕先,谢禾生,宋乃庆.走产教融合之路培养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5,(Z2): 41-43.
[3]翟红兵.校企合作以内涵建设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J].辽宁高职学报,2013,(1):10-11.
[4]梁静,戴晓琴,杨帆.职业院校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版),2018,(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