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垚,梁俭仪,李婧,陈凤娇,许志恒,董雪梅
1.佛山市职业病防治所,广东佛山 528000;2.佛山市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佛山 528000
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是《职业病防治法》[1]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职业病防治工作推进会的有关精神,根据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 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关职业病防治项目的工作部署,按照《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 年职业病防治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卫办职健函[2020]14 号)的部署要求,该研究于2020 年3—8 月,在佛山市开展职业病危险因素的调查。通过对该市重点行业244 家用人单位工作场所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调查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基本情况,依托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客观分析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工作场所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浓度(强度)水平,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该次调查时间为2020 年3—8 月,监测项目覆盖全市5 个行政区,共需对至少240 家用人单位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各区职业病防治机构在掌握辖区重点行业用人单位数量及地区分布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设置监测点。监测点设置原则如下:①监测点覆盖辖区内存在的重点行业类型,并尽可能覆盖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②根据辖区内重点行业用人单位数量,按比例设置监测点。
该次监测项目范围覆盖全市5 个行政区,监测的用人单位任务数为240 家,实际开展监测用人单位数为244 家。严格按照《工作方案》中要求,结合我市产业构成、行业细分等实际情况,选择辖区内相关的监测对象。监测对象包括包括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4 种规模类型,其中小微型用人单位数量占监测总数的86.5%。重点岗位是指《工作方案》中列出的重点行业和重点岗位/环节,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煤尘、矽尘、水泥粉尘、石棉粉尘、苯、铅、噪声[2],自选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正己烷、甲苯、二甲苯、乙苯、三氯甲烷[3]。
1.3.1 监测内容 ①调查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基本情况。在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之前,要先对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职业病防治等情况进行调查,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种类、岗位和工作地点。调查内容包括: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情况、重点防控因素。
②监测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各区根据各地区重点行业特点,按照选择监测用人单位的要求,抽取辖区内的用人单位,对重点岗位和相应工作地点中的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采样和测量,掌握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浓度(强度)。
1.3.2 监测方法(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方法。必须是《工作方案》规定的重点岗位/环节才能纳入监测对象,并按《工作方案》中规定的岗位名称统一表述。按照选取监测岗位的原则和要求,选取监测岗位的优先顺序如下[4]:①选择3 年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中出现由重点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的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或有确诊职业病病人的岗位进行监测(必选)。②选择用人单位中危害最严重的重点岗位进行监测。③选择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或自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其他非重点岗位进行监测。
(2)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要求。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7 种国家要求的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矽尘、煤尘、水泥粉尘、石棉粉尘、苯、铅和噪声)以及7 种广东省自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正己烷、甲苯、二甲苯、乙苯和三氯甲烷),各重点岗位/环节需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要求执行。
(3)检测方法要求。①呼尘按照GBZ/T 192.2 进行采样和检测,对劳动者进行个体采样时,采用旋风式预分离器进行采样(按预分离器要求的流量采样);对工作地点进行定点采样时,采用冲击式预分离器进行采样(采样流量为20 L/min)。②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按照GBZ/T 192.4 的焦磷酸法进行采样和检测。采集粉尘进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时,将样品分为一式3 份(每份粉尘样品≥1 g),其中2 份预留给上级质量控制机构进行质量控制复核时使用。③化学物质接照GBZ/T 160 和GBZ/T 300 系列标准方法进行采样和检测。有机溶剂有害因素采用溶剂解吸法进行采样和检测。④有机溶剂化学品中挥发性有机组分定性分析按广东省职业卫生质量控制技术中心发布的《化学品中挥发性有机组分定性分析和峰面积百分比测定。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GDOHTQC 001-2020)进行采样和检测。采集有机溶剂化学品进行定性分析时,将样品分为一式3 份,以备上级质量控制机构进行质量控制复核时使用。⑤噪声应按照GBZ/T 189.8 方法进行测量。
重点行业和重点岗位:《工作方案》中列出的重点行业和重点岗位/环节。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煤尘、矽尘、水泥粉尘、石棉粉尘、苯、铅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自选职业病危害因素: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正己烷、甲苯、二甲苯、乙苯、三氯甲烷。
对监测数据进行核对并建立数据库,运用Excel 等软件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依托“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监测用人单位共244 家,用人单位总人数37 182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总人数18 659 名,占比50.18%。见表1。
表1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接触人数
对所检测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数目、作业总人数、每班平均接触时间、工作场所监测点数目,工作场所监测结果范围、岗位监测点数目,岗位监测结果范围进行记录,见表2。
表2 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分析
对暴露于各危险因素的劳动者健康检查的应检人数、实检人数、体检率、应复查人数、实际复查人数、复查完成率、体检异常人数、体检异常率进行调查,见表3。
表3 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通过分析该次工作场所重点岗位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监测结果,结合劳动者接触情况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性,综合评估该市重点防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存在危害较大的行业、岗位见表4。此外,乙苯、三氯乙烯、铅及其无机化合物体检率均较低,日后职业卫生管理中应引起重视。
表4 重点防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存在危害较大的行业及其岗位
重点职业病是指接触煤尘(煤矽尘)、矽尘、石棉、苯、铅、噪声、布鲁氏菌7 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的煤工尘肺、矽肺、石棉肺及石棉所致肺癌和间皮瘤、苯中毒及苯所致白血病、铅中毒、噪声聋及布鲁氏菌病[5]。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腾飞,职业病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6]。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有关政策,开展了该研究,通过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调查该市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特征,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通过该次的检测,得出以下结论:该市应重点防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矽尘、苯、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三氯甲烷、正己烷、噪声。以上8 种因素均存在接触劳动者数量大、体检率偏低,监测结果均存在超标情况,且苯、1,2-二氯乙烷、三氯甲烷、正己烷、噪声监测结果超标率均较上一年度上升。与傅筱等人[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粉尘类危险因素的暴露,主要引起劳动者呼吸系统有关的疾病,如尘肺、慢性支气管炎等,均可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危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8-9]。苯等化学毒物的暴露,可以引起接触者血象的改变,对女性职业者的影响尤其明显,严重者可引起多种类型的血液系统疾病[10]。噪音或电焊光等物理危险因素,可对职业者的感觉器官造成损伤,辐射性白内障[11]、听觉质量下降已成为退休劳动者的常见疾病类型[12]。除重点防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外,接触乙苯、三氯乙烯、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体检率普遍偏低,尤其是小、微型企业,部分行业存在应检未检情况,这增加该市职业病防控风险。虽监管部门已明令禁止使用含苯原料,但对151 家使用有机溶剂化学品的监测用人单位开展挥发性有机组分定性分析,仍有43 家监测用人单位的原辅料中检出苯(检出率为28.48%),说明该市职业病防治监管方面存在漏洞。相关学者,既往曾报道过上述问题,但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13-14]。
该次监测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对重点行业工作场所矽尘、铅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乙苯、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三氯甲烷、正己烷、噪声等11 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合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评估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影响,能有效掌握该市职业病防控风险漏洞[15]。
综上所述,建议监督管理部门对矽尘、苯、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三氯甲烷、正己烷、噪声等危害较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专项治理。制定和落实职业健康检查监管法规,加大对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的监管力度,提高该市接害劳动者体检率。加强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宣传,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采用分级管理模式,加强对部分行业的小、微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管,同时对小、微企业提供一定的防治工作帮扶,协助小、微企业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