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结局为导向的一体化零缺陷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中的实践研究

2021-11-28 03:58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30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研究组满意度

高 亮 王 莹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陕西西安 71003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若患者在发病12 h 内未得到及时抢救,患者死亡率可达20%,因此针对该病患者需进行及时抢救来保障其生命安全[1-2]。常规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中侧重于遵照医嘱,医护人员主动性较差,极大地影响急救效果[3]。有研究显示,以结局为导向的优质护理可结合患者临床资料确定护理目标,从而在护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满足患者需求,可改善传统护理中存在的盲目性问题[4];“医、护、患”三位一体的护理模式可细化医护职责,优化急诊急救流程,提高急诊救治的工作效率和抢救效果[5];零缺陷护理模式强调对患者的全方位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避免救治中的各种不良事件,保障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6]。因此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本研究将上述3 种护理模式结合而成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探讨以结局为导向的一体化零缺陷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7];②发病至就诊时间<12 h;③年龄<80 岁;④均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⑤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甲状腺、心、肝、肾、肺等功能障碍;②对造影剂或支架材料过敏;③伴有精神或认知障碍;④伴有免疫系统疾病;⑤合并恶性肿瘤;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按照以上标准选取2019 年7 月至2020 年5 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102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 例。研究组男29 例,女22 例;年龄35~75 岁,平均(55.16±6.7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11.5 h,平均(6.14±1.16)h;34 例伴有原发性高血压、23 例伴有糖尿病、7 例伴有高脂血症;19 例为回旋支,27 例为前降支,5 例为右冠状动脉。对照组男28例,女23 例;年龄34~76 岁,平均(54.97±6.7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11.0 h,平均(5.98±1.13)h;35 例伴有原发性高血压、21 例伴有糖尿病、8 例伴有高脂血症;20 例为回旋支,25 例为前降支,6 例为右冠状动脉。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P >0.05)。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内容为:提供院前急诊急救,接诊后采取给氧、建立静脉通道、抽血化验、心电监护、情绪疏导、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监护等常规急诊护理措施。

研究组采用以结局为导向的一体化零缺陷护理模式,主要内容为:①以结局为导向。护理结局指标包含心理社会健康、生理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功能健康、感知健康和健康知识与行为7 大领域。将7 大领域归纳为3 类指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并将此3 类指标作为目标护理框架。②针对拨打120 急救电话的患者采取院前救护、现场处理、转运前准备、运送途中准备、院内急救室准备、急救室救治6 个工作层面的“医、护、患”一体化急救方案。①院前救护:120 急救中心于呼救电话3 min 内出车,根据电话中患者病情描述做好救治准备工作;②现场处理:询问患者病史,测量患者生命体征,3~5 L/min 给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5 mg(山东信谊制药,0.5 mg/片);③转运前准备:再次观察并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搬运时避免大起大落;④运送途中准备:运送途中向医院汇报患者基本资料,并通知抢救室做好准备;⑤院内急救室准备:术前谈话保证患者或家人知情同意,医护人员护送患者进入急救室,急救人员携急救药品或器械到达急救室;⑥急救室救治:严密监控患者生命体征,急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急诊科和心脏科医师共同制订救治方案,追踪检查结果。针对家属紧急送医的患者采取急救室准备、急救室救治2 个工作层面的“医、护、患”一体化急救方案,相关内容参考拨打120 急救电话的患者。救治后采取零缺陷护理干预:综合ICU 存在的护理缺陷及原因,制订零缺陷护理方案,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急救工作结束后向ICU 转运途中做好心电监护工作,做好转运交接;护理人员24 h 病房巡查,将危重症患者安排在离护士站较近的病房,如有异常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及时疏导患者不安情绪。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急诊救治相关时间指标:包括院前接诊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室救治时间和住ICU 时间。

比较两组急诊救治成功率和近期预后不良发生率。急诊救治成功是指经过急诊救治恢复患者梗死冠脉的血供、患者症状缓解、生命体征指标恢复;近期预后不良是指6 个月内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复发、并发心律失常、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等情况。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随访结束时采用匿名方式调查患者对该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病死患者由陪同家属代为评价,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根据相关资料[8-9]制成,评价内容包括护理配合度、人文关怀、护患沟通3 个层面,总分为100 分,评分≥85 分、60~<85 分、<60 分者分别记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该量表在急诊科患者中Cronbach’s α 系数为0.936,各因子α 系数均>0.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诊救治相关时间指标比较

研究组拨打120 急救电话的院前接诊患者有41 例,对照组有42 例;研究组家属紧急送医的患者有10 例,对照组有9 例;研究组急救过程中死亡1 例,对照组急救过程中死亡7 例。研究组院前接诊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室救治时间和住ICU 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诊救治相关时间指标比较(min,)

表1 两组急诊救治相关时间指标比较(min,)

注:ICU:加强护理病房

2.2 两组急诊救治成功率和近期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有50 例急诊救治成功,对照组有44 例急诊救治成功。研究组急诊救治成功率为98.04%(50/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7%(44/51)(χ2=4.883,P=0.027)。研究组近期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近期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护理满意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灌注,因此及时诊治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10-12]。常规护理模式不能有效排查急诊救治过程中的措施不健全,存在患者依从性较差等情况,需要护理人员不断的修正错误,影响急诊救治效果[13-16]。因此,护理人员如何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中的系统性护理,仍是医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本研究中研究组院前接诊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室救治时间和住ICU 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采用以结局为导向的一体化零缺陷护理模式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时间;研究组急诊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近期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该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急诊救治成功率,减少近期预后不良情况的发生。以结局为导向的一体化零缺陷护理模式是一种标准化、合理化、规范化的急救分工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融合多种护理模式的优势,将院前救护、现场处理、转运前准备、运送途中准备、院内急救室准备、急救室救治等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分工,解决了患者延迟、转运延迟、治疗延时等时间延迟问题,从而有效缩短急诊救治时间[17-19];该护理模式将患者护理结局的7 大领域评价指标归纳为3 类指标,有效避免盲目护理,且该模式通过制订零缺陷护理方案,可全面排查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缺陷[20-22],从而有效提高急诊救治成功率,减少预后不良情况发生。

本研究中研究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以结局为导向的一体化零缺陷护理模式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满意度。以结局为导向的一体化零缺陷护理模式将医、护、患之间相互配合,完善院前救护、院内急救室救治、救治后护理等方面的急救护理模块,护理配合度较高;该护理模式将提升患者满意度作为护理目标之一,并在急诊救治后采取零缺陷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病情将危重症患者安排在离护士站较近的病房,丰富人文关怀内涵;该护理模式在院前、急救室救治前均会安排护理人员与病患及其家属谈话,及时疏导患者及家属不安情绪,保证护患沟通[23-28]。因此该模式能够提升急诊救治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度、人文关怀度、护患沟通度,从而整体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综上所述,采用以结局为导向的一体化零缺陷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患者急诊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近期预后不良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研究组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