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琨艳,张小林
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供血功能出现障碍所导致的一种疾病,此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导致脑梗死的发病率不断上升[1]。脑梗死患者的脑部组织会因缺血、缺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软化、坏死现象,导致脑部功能出现严重障碍,比如:语言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等。对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其病情较为危急、疾病进展较快,极容易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需要对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2]。在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治疗时,需要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同时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干预,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本文主要对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观察护理体会进行综述,如下所示。
脑梗死疾病的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患者的年龄、生活习惯等,并且脑梗死疾病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其中高血压是最大的危险因素,因此在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治疗时,需要加强对其血压水平的监测[3]。
当脑梗死患者进入医院时,需要对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进行监测,并且这种监测贯穿疾病治疗的全过程,通过血压水平的监测可以了解患者疾病的危险情况,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积极作用;若发现患者血压水平明显增高,并且脉压增大时,则需要警惕患者颅内压升高的现象[4]。
脑梗死急性期的病情较为危重,因此患者在入院后需要加强对其他生命体征的监测,比如:脉搏、呼吸、体温等,每1-2h对患者监测一次,并详细记录;若患者的脉搏变慢,并且患者出现剧烈的头痛、频繁的呕吐、躁动不安、颈项强直等症状时,则说明患者有梗死面积增大、出血、脑疝等病症的出现;通过观察患者呼吸的变化,可以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断,当患者脑部缺氧时,对呼吸中枢起兴奋作用,早期深而快,病情继续发展的情况下会出现呼吸深而慢的现象,当病情恶化时患者的呼吸浅而不规则现象;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情况,若患者出现高热现象,体温持续在39℃以上,则需要警惕患者是否合并颅内压升高现象;在记录患者各项生命指标时,若发现异常情况,则需要及时的通知医生,快速地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对患者的危害[5]。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病情较为危重,在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多种合并症,常见的合并症包括吸入性肺炎、尿路感染、上消化道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肺栓塞等,当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则会增加不良预后的风险,因此,通过对这些合并症的观察和护理,对脑梗死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6]。
患者在病房内接受治疗时,使患者保持去枕平卧位,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注意保暖;给予患者持续的吸氧治疗,通过吸氧治疗可以降低脑组织的基础代谢,进而有效保护脑细胞的正常功能,避免了病情的持续恶化;每1-2h为患者翻身护理一次,尽量减少患侧卧位的时间,并避免患侧肢体长时间的受压,进而减少压疮的出现,在肢体摆放时要使患侧肢体尽量的摆放在功能位置。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呕吐等症状时,则需要及早地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操作,以快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7]。
当患者的意识较为清醒时,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然后实施合理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的环境、设施、主治医师、责任护士等基本情况,并向其介绍病房内相关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在健康教育时重点讲解脑梗死、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以及疾病的治疗方法、护理方法、预后情况等,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和后续的治疗、护理方案有全面的了解[8]。
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血压水平进行定期的监测,医生对其高血压状态进行全面评估,然后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降血压药物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血压控制的重要性,然后详细讲解每种降压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次数和注意事项等,嘱咐患者要遵医嘱用药,以合理地控制血压水平;对患者每天的饮食进行合理控制,避免不合理饮食对血压水平的影响;使病房内的温度舒适,避免环境因素对血压的影响;若患者的血压水平突然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则需要及时地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控制血压水平。
脑梗死急性期的病情较为严重,患者会出现恐惧、绝望、抑郁等负面心理,同时患者家属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担忧、烦躁等心理,这些负面心理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合理的心理护理;在实施心理护理时,护理人员要保持良好的态度、和蔼的语气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了解其心理变化情况,积极引导患者讲出自己内心的想法,然后给予患者鼓励,讲解一些预后较好的病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促使患者更积极地配合相关治疗。
当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时,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对血管的保护;由于脑梗死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接受静脉输液治疗,一些药物容易对血管造成刺激,因此合理地保护血管是保证静脉输液顺利进行的前提;护理人员需要熟悉每种药物的药效、不良反应等,在静脉输液治疗时需要严格控制静脉滴注的输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不同药物对滴注速度合理的调整,以发挥药物的最大效果,并减少对血管的损害[9]。
脑梗死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无法正常的饮食,为了保证患者营养物质和药物的供给,多需要给予其经鼻饲管肠内营养,以满足患者机体的需求;在实施肠内营养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营养搭配,为患者提供营养丰富的全流质食物;当患者的鼻饲管拔出后且可以正常进食时,则需要严格限制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适量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嘱咐患者多饮水、多吃降血脂的食物。
当脑梗死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则需要积极地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促使患者身体功能的快速恢复;早期功能锻炼多在患者发病48h后进行,在开始锻炼时可以协助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训练,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四肢的伸缩运动,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当患者可以下床活动后,则需要积极鼓励患者下床运动锻炼,可以先进行床边的站立适应锻炼,然后循序渐进地进行床边行走、患肢抓握、负重练习等锻炼。对语言功能障碍者,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舌尖运动练习,并加强对患者的预言功能训练,先练习简单的字、单词、短语,直至日常常用的语句和对话;在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时,需要循序渐进、反复强化,以促使患者病情康复[10]。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这时容易出现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查房工作,在每次查房时要注意观察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询问患者的感受,对于出现身体异常的患者则需要进行及时的干预处理;在日常的治疗中,需要保持患者皮肤的干净、干燥,同时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患者有排痰困难现象,则可以使用吸痰器或者雾化吸入治疗的方式帮助患者排痰;患者在卧床时容易出现尿潴留,这时需要插导尿管,因此需要经常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并定时冲洗膀胱。
在饮食上要限制患者钠的摄入;给予患者甘露醇、甘油、速尿等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尿量的变化情况,定期的进行电解质和肾功能的检测。
患者在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当患者符合出院要求时方可出院;嘱咐患者在出院后要保持康复训练,并定期地测量血压,遵医嘱用药,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做到戒烟戒酒、减轻体重,以减少脑梗死疾病的复发。
脑梗死是一种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的脑血管疾病,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的加大,导致疾病发病呈年轻化的趋势。脑梗死急性期的病情较为危重,极容易导致患者死亡,需要全方位地对患者治疗,由于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因此在对患者治疗期间,需要加强对患者血压水平的监测,同时需要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以促使患者积极的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并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