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载体策略研究

2021-11-28 08:08:47杨亚兴
魅力中国 2021年35期
关键词:党性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杨亚兴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新媒体的全新时代已经到来,而各个高校也紧跟时代潮流,在开展党建工作时适当采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党性教育,让学生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等新媒体载体开展党建学习,并且实现师生的实时互动交流。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监督和反馈,以此提升党性教育的效率。

一、新时代新背景进一步强化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重要意义

立足党的历史经验角度,自党中央做出加强党性建设的决定之时,到大力组织开展延安整风运动,开展了第一次党性教育活动,再到土地改革,再到后来的全面从严治党。从五四运动到一二九运动探索,再到服务于我国各个建设时期的青年突击队,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青年人的积极参与。新时代,国际形势多变,我国发展遭到重重阻碍,青年学生作为未来的希望,肩负着国家的历史使命。学生党员作为学生团体的领头雁,在一定程度上也发挥了其模范带头作用。而针对其的党性教育条件得天独厚,作风也更加优良。因此,可以看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和专业能力较强的高校学生党员,是保持队伍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立足大学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角度,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引导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献身。从高校的角度看,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才能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育人,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有效的党性教育不但可以帮助大学生党员在新时期找到自己的定位,实现自己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价值。而且基于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更加有益于使其感染周围的学生,从而进一步增强党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除此之外,大学生党员基于党性教育思想政治性的突出特点,也十分符合高校德育培养目标,可以成为当代高校德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自常态化防控以来,最为紧迫、困难及危险的任务,可以直观的考验和锤炼党员的党性。党员同志是否在疫情防治中率先垂范,在困难面前英勇作战,是对其一次党性教育。面对防控的现实挑战,在防控最关键的阶段,以驰援疫区医疗队为代表的大学生党员响应号召,冲在前面,全方位展示了党性。实践证明,组织严密的防线依赖于广大党员发挥积极作用,激发党员先锋队作用的核心在于党性教育。在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引导其投身志愿服务工作中,更有利于党性的升华。此外,我国在预防和控制方面的强大体制优势,以及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共产党员的突出事迹,也为党性教育提供了现实的素材,利用这些材料进行传播教育更符合党性教育的时代特征。

二、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党性修养不足

许多大学生由于不良思想的影响而缺乏党性。而大部分高校学生在党性教育过程中也处于较为被动的境地。因为思想政治素养和知识理解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高校学生党性教育主观能动性较差,党内学习的规划能力也较低。除此之外,一些高校学生党员虽然积极入党,但是仍然不能充分实现作为党员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导致党性教育效果不佳。

(二)缺乏合理地管理途径

综合看来,党性教育是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相互认同的过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党性教育的受教育人员大部分存在教学效率低、管理不合理等问题。除此之外,在党性教育方面,高校党性教育师资队伍缺乏合理的管理办法。而高校管理层一般与学生党员接触少,通常在缺乏对于学生具有全面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评价,造成高校学生入党后素质较低或者党性意识薄弱等情况发生。

(三)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

当前阶段,一般高校采用集体学习为主、自主学习为辅的教学形式,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性教育。而党性教育通常是按照组织载体开展,缺乏创新的教学形式。

三、新媒体时代网络载体对于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网络适时性,弥补教育短板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网络载体具有实时性、共享性和便捷性的特点。学习时,打破内容、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网络平台特有的针对性,能够覆盖党员群体

在新媒体下,各大网络平台越来越多,不仅有效提高了大学生学习、娱乐和咨询的便利性,另外也由于平台内容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三观。故而,打造一个专业的平台非常重要,专业平台的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做到全面覆盖学生党员群体。学习强国等新的平台应运而生,适应了新媒体时代下的环境。

(三)新媒体教育的互动性,充分激发党员学习兴趣

除了在线社交、生活、学习等综合服务,国内各大高校还设立了专门的党建工作站,将党性教育适当融入其中,充分实现在线社交功能,实现良性循环学习,从原来的单一教育转变为双向互动的交流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人格教育的整体素质。基层党支部利用新媒体“公众号”,宣传和教育广大党员,将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在有效的范围内宣传,更加激发了学生党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四、新媒体在高校党员教育方面的运用优势

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党员党性教育与传统的党性教育存在诸多差异。首先,在新媒体运用下,党员的信息获取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党性学习更是党员的一种自主行为。在现实中,如果认真搭建的新媒体平台使用率不足,那么党性教育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而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其关键即为进一步加强教育内容的服务。如若党员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获得的信息与其工作、生活密切相关,就会有利于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生活条件。

其次,新媒体能够灵活地应用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其也具备强大的数据传输性能,主要特征即为共享性强、时效高、成本低。因此,新媒体平台在多元化党员教育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充分发挥其潜力,教育形式将日益丰富。

最后,新媒体主要为坚持平等包容的传播形式。传统党性教育的主体和对象较为明确。其更侧重于对普通的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建理论的教育,往往是一种满堂灌的教育思想。而新媒体会打破这种教育形式,当前的网络传播多采用匿名形式,传播主体的身份根本无法确定,这使得网络传播成为一种平等互动的教育。那么,这个平台可以充分发挥互动优势,将体现高校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增强党性教育水平,提高党内沟通效果。同时,新媒体沟通应该具有一定的包容性。由于其与传统党性教育的阅历、认识方式、价值取向、利益相关性等方面存在区别,党员对事物和问题的认识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良好的新媒体沟通可以提高党员的宽容度,甚至要尊重他人反对自己的权力。从这个角度讲,新媒体沟通方式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的民主素养。

五、新媒体条件下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提升路径

提升高校学生党员思政素养

六、完善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载体的系统系建设

(一)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载体的系统性建设,指的是将高校党性教育载体的开发与运用作为一项整体性工程进行研究与发展,使其能够达到初、中、高层次有序进行,实现党性教育载体不断发展的目的。

第一,要做好党性教育载体系统性建设的基础建设,即初级层次建设。

第二,要做好党性教育载体的中层建设。

第三,要注重党性教育载体人员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载体开发队伍、载体应用队伍、载体研究队伍等,是党性教育载体系统性建设的高层次建设。

一般而言,高校学生思政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不断增强并传递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此为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供帮助。第一可以适度结合党员党性教育的线下要求,运用轻松的课堂方式,为期创建良好的党性教育氛围。第二,各高校能够适时开展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线上活动,实现党建教育的有序发展。第三,也可以运用教师授课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高校学生的党性修养,积极开展党性教育效果评估系列活动。有道是:“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二)激发高校学生党员的自主学习能力

1.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新兴 app 载体建设

党性 app 载体的建设,首先要注重内容的建设,及时有效的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出来;其次,要注重党性教育 app 载体的互动性建设。有了互动才有参与性,才有兴趣和主动性;最后,要重视党性教育 app 载体的持续性建设。任何载体只是一种工具,依靠工具总有审美疲劳的时效性,故而持续有效的开发和改进是源动力。

党性教育既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采取的被动教育,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高校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主要阵地即为党校。对于基层党校而言,采用新媒体技术,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全面了解其学习情况,突破基层党校管理的便捷性。除此以外,在新媒体互动平台上,学生也能够随时对党史等内容学习,及时获取学习资源,进一步激发其自主学习能力。

(三)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充分利用文化自信的三个维度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需要实践、在实践。鉴于此,笔者所在基层党支部充分利用文化自信的三个维度: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行之有效的体验式、侵入式、现场式实践教学,对广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有了很大的提升。有效的整合当地的红色资源、最先进的文化生产力、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将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融入其中,必然深入皮肤、骨髓、身心。

在党性教育期间,也需运用示范等方式,不断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和自我修养。故此,各高校可以恰当地运用轻松课堂的教学方式,搭建党建宣传平台,积极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学习党性知识。此外,在整体实践过程中,还需积极树立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营造良好的党建文化氛围。

七、结束语

总之,全面深化党性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它。与此同时,要想真正做好高校学生的党性教育工作,使其与当代时代背景、大学生思想相适应,不仅应优化教育思想,也要改革教育方式,明确党建制度保障,最大限度地消除党性教育的障碍,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成长铺平道路。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学习主要以网络为载体,而互联网平台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党建学习的主要运用方式之一。有效的整合当地最先进的资源,利用新媒体的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优化高校党建工作的持续性,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推进做出应有的力量。

猜你喜欢
党性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0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44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当代陕西(2020年22期)2021-01-18 06:20:44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6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6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8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08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