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结与人格面具关系探析

2021-11-28 08:08:47张弘扬
魅力中国 2021年35期
关键词:荣格情结本能

张弘扬

(澳门城市大学,澳门 999078)

一、背景

在当今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多元化的价值和复杂的交易行为引起社会关系和人性的变化。现代人承担着多重身份和职业,也扮演着多种角色,在重重的包装和掩饰之下演绎着不同的自我,这就是“人格面具”的表现,在人格面具的“保护”下,我们又不得不与自己的内心的别扭,难受各种积极或负面的情绪做斗争,而这些斗争的源头往往在我们无意识的情结里,情结是指“被压抑在个人无意识中的情绪、思想、知觉和记忆的群集。”情结常以某些具有意义的个人为核心。而如今人人都带着不同面具,每天在不同面具中挑选、切换的状态下,我们的情结到底与人格面具是选择被选择的关系呢?还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呢?

二、情结

(一)情结的发现

荣格把无意识分为个体与集体两种,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心灵的一部分,有别于个体无意识就是由于他的存在不像后者来自于个体经验。个体无意识的内容有情结、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等,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大部分是原型其中情结在个体无意识中占了相当大的研究比重,那么情结是如何发现的呢?

情结常常由于某种外在的诱因而开始明显地冲击心灵。激发情结的刺激或轻或重、或长或短,但它对心灵的效应都能延续很久,而且可引起意识的波浪式的情绪或焦虑感。并且情结通常是无意识的,但又是如此地“膨胀”和富于自主性,其行为看起来就像是与意识自我处于冲突中的第二个自我[4],常常使人感到筋疲力竭。荣格认为,情结也是以类似本能的方式运作,说“类似本能”是因为它们对特定的情境或人物会产生立即的、直接的反应。然而却又与本能不同,它们不完全是与生俱来的,而更大程度上是创伤、家庭互动模式、文化制约等经验的产物,这些经验再综合了集体无意识原型的原始性要素才产生了情结。所以,情结是心灵将经验重建为内在客体后的产物[5]。

对荣格情结理论的学习和领悟,使我们确切的感受到,情结能突然闻爆发而入侵意识并掌控自我。当自我被情结俘虏也就被情结及其目的所同化了,因而导致自我行为失控,可人却往往不知其真实原由。一旦情结被触发而起作用,无论人是否意识到,情结总能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具强度情感的影响,甚至是主导性作用。强烈的情绪,总是会伴随着情结的触及而发作,这时我们已不能再理智地表现本来的自己。如果一个人过分认同自己的情结,就会表现出一定的心理病症。俄利浦斯情结和阿德勒讲的自卑情结都是十分著名的例证。

弗洛伊德在其著作《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中描述的口误、笔误、忘记熟人姓名等日常现象,都可以看作是情结作用的表现。可见,我们拥有情结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结。但是,当情结拥有我们的时候,就是心理病症开始的表现[6]。

三、人格面具

(一)人格面具的产生

人格面具指人们扮演某种社会角色,适应社会环境的机能表现。这种先天倾向保证了人们能够表现出某种性格以适应社会,这种性格是人对外展示的一面,不一定是其真正的人格,其目的是为了获得社会的承认。由此,荣格对人格进行了界定,将“人格面具”视为人格的外部表现,它“是人在公共场所展现的面具或者外观,其意在于呈现与已有利的形象,使得社会悦纳他[7]。这样看来,人格面具对于人的生存来说是必需的,其对外公开展示的一面通常是要给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以得到社会的承认,这有助于人们形成合作联盟,帮助我们与群体成员甚至包括我们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

(二)人格面具的意义

在荣格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由于承担角色的需要,人处在“人格面具”和无意识真实自己的内外紧张之中,即处在社会角色的要求和真实自我的矛盾紧张之中[8]。其次,“人格面具”作为人格的外层与社会的角色要求相当,人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倾向于掩饰真实自我、用社会角色要求的形象展现自己,即以“人格面具”所要求的外观,包括身体语言、服饰、衣着等登台。由于采取了和他人共同的外观而很快融人集体之中,获得极好的人缘,生活变得极为顺利。因而,荣格将“人格面具”称为从众求同原型。它是人适应社会要求的体现,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然而,“人格面具”仅作为人格结构矛盾中的一个方面,它的健康发展必然为其对立面——真实自我所限定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当一个个体“戴上了面具,而且他知道这个面具跟他意识的打算是吻合的,同时,这个面具也符合他周围环境的要求和看法,因而他的动机一个接一个的成功。”荣格接着指出了人格发展失衡——“人格面具”膨胀的害处[10]。它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人格的其他方面受到排斥,人格发展不均衡,真实自我受到压抑而处于迷失的状态;另一方面,“人格面具”的外观给个体一个一劳永逸的快感。

由于成功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而骄傲自大,并要求他人也来扮演这种角色,而一旦自己达不到预期的标准,又会极度自卑、孤独、消极。可见,“人格面具”膨胀对个体人格的发展是有害而无利的。

四、情结与人格面具的关系

荣格揭示了人格的结构完整性,“人格面具”之下还有一个真实的自我,二者是不同的,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人格面具”与真实自我的差异,然后在这种差异的基础上协调二者,才能使它们达到合理有效的结合。这人格面具下的真实自我有部分是由情结所构成,因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种社会环境,例如,学校,家庭的期望,或者家庭成员对我们的态度,使我们在无意识里留下了控制我们情绪的情结。因为有情结的存在,会使我们莫名其妙地陷入恐惧、害怕、暴躁,但我们由于在社会的要求下,我们在情绪上需要有严格的控制,所以可能我们会带上“坚毅”“坚强”的人格面具,去处理面对使我们崩溃的事情。

由此,从一方面看可能是保证了我们的当下生活的人际关系,但从另一方面看,更是使我们陷入了更加深渊的痛苦之中。例如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战士海明威,在小说角色中,总是向人们展示着一个英勇、刚毅、放荡不羁的形象。而海明威的恩师格鲁特·斯坦因曾对他的性格做过这样的评述:“他用残忍当盾牌,以掩盖其惊人的胆怯和敏感。”从海明威小时的经历可以了解到,在他的成长中总是在内心认同且向往的女性形象,和认为自己应该成为男子汉之间构成了巨大的矛盾。所以,海明威便选择了,用自己的人格面具来遮挡,最终痛苦异常。

但情结和人格面具的存在,并不全是负面作用。从某种角度看,阿德勒提出的人的自卑情结就可以是积极的。虽然自卑本身为消极态度,但如果人能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来应对此情结,那么,人会超越自卑以自我实现。可见,情结是否消极,不仅取决于它本身是什么,更决定于意识自我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它,如何使无意识情结及其能量意识化。

而“人格面具”则是从社会现实中总结提炼出的一种人类生活表象,揭示了人的生命本能和社会本能的矛盾关系,同时是我们生活中无法摆脱也无法选择的,我们只有在自己思考,自己与自己对话时才能完全的抛弃人格面具,面对内心真正的自己。

因而,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个体首先要认识到面具之下还有一个自我,当体会到另一自我在无意识中的情结时,面具则可以起到保护我们,让我们绕开情结的作用,将面具的社会要求与自我的欲求合理结合起来,这样在社会活动中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荣格情结本能
本能的表达与独特的个性
少儿美术(2021年2期)2021-04-26 14:10:14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逆本能
文苑(2020年9期)2020-09-22 02:33:24
告别“GDP情结”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11-17 04:27:38
吉米问答秀
天天爱科学(2019年8期)2019-09-10 07:22:44
难舍难分的情结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荣格十九周年谱新章
荣格 厚积薄发
荣格云商 聚焦农业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