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勇 申利华 漆学鹏
(1.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阜阳 236000;2.阜阳实验中学,安徽 阜阳 236000;3.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阜阳 236000)
引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正在不断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网络逐渐成为一种传播和接收信息的新媒介,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发展迅速。新媒体具有新颖、便捷等特点,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发展确实有一定帮助,但同时新媒体中的一些思想价值观念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不断探索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新途径十分必要。
以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大多是通过图书报刊以及电视的形式,而随着新媒体时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书刊,更多是通过手机、电脑以及自媒体的方式来获得想要的信息。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更加灵活便捷,利用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短视频和图文的形式将思政教育内容和红色文化更直观具体的呈现在高校大学生面前,学生也可以不受任何局限的利用新媒体来获取到最新信息[1]。可以说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获取接收信息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增强了创新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更加丰富。
传统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所接受教育的形式更为单一,且接受教育的渠道相对较少,这对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传播的内容也更丰富且具有趣味性,通过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让大学生在一个更为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此外,新媒体是一个不受个人或社会因素干扰的空间,通过新媒体任何人可以发表言论且不会被轻易泄露个人信息,这也方便了大学生通过新媒体社交软件来对外沟通交流,沟通渠道有所拓宽。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新媒体成为一个巨大的网络系统,在此系统中包含了大量信息,无论是在传播技术层面还是在交流技术层面相较以往都有着根本性跨越。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可以探索到更多有关红色文化方面的信息,吸收所有优秀成果并加以传承和创新。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主动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处于不年龄阶层的,所以常常会出现以下现象: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具有非常丰富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实践经验,但对于网络新媒体技术却并不十分了解;还有一些教师能够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但却缺乏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两者之间的矛盾,造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进一步有效开展。还有一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没有转变自身角色,依然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无法精准掌握新媒体的传播方法和规律,在思想上没有转变观念,一味固步自封,没有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意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不高。
新媒体时代使人们实现了言论自由,但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一定弊端,通过网络人和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所以这也非常容易让高校大学生接收到对他们自身健康成长不利的信息。另外,当前高校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受到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导致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对新兴事物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强烈,但缺乏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所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很可能会使思维活跃、乐于探索、喜欢追求新鲜事物但自我约束力较低的大学生受到外部不利环境的诱惑,这不仅不利于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更严重的还可能会使大学生们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因此基于这个角度,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序失控,也为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在新媒体还未得到迅猛发展以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开展的,同时利用座谈会、社会实践等活动来进行辅助教学。而在当前新媒体社会环境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明显增加,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社交软件、网络电视、电子邮件、贴吧博客以及搜索引擎等等形式开展教育工作。相较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通过新媒体可以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师生之前的互动交流也更加方便,所以基于新媒体教学的种种优势,利用新媒体教学也逐渐成为高校一种新型且十分流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通过新媒体,可以有效打破学生只能在班级教室课堂中接收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手机或者电脑来随时随地学习,并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这是传统思政政治教育方法所无法做到的[2]。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来获取更多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并更加方便快捷的收集整理,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发布有针对性的信息,因材施教,通过图文和视频交流的形式将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使思政教育更加准确直接。
现阶段,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根据调查显示,在当前的网络使用群体中,年龄在18 岁至24 岁年轻人所占比是最大的,人数已经达到总网民人数的一半还多。而大学生群体正处于18-24岁年龄段之间,在智能手机与移动4G 网络普及以后,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选择用手机上网,通过网络和新媒体来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以及和同学老师之间互动交流,这也意味着新媒体早已深受高校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和喜爱。所以在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自身传统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用积极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学习新媒体,不断增强自身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并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灵活使用新媒体技术。如将网络社交软件应用到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并从新媒体所传递出的信息中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倾向。同时教师要切实提高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利用新媒体开展教学的能力,积极了解并学习新媒体文化并主动占领网络文化阵地。此外,高校还可针对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以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进而打造出一支观念先进、思维活跃、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质量、专业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更注重自身的权威性,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是不仅使学生学习更加消极、懈怠,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还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缺失。而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则是更为和谐开放的,教师可利用微信、QQ、微博以及其他社交媒体软件与学生达成交流,有利于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避免面对面交流的尴尬;也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对话谈心,掌握学生心理和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充分贯彻人文主义理念。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社交软件开展小型班会或组织学生集体讨论,以便于学生互相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更好的交流,拉近彼此的情感。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通过利用视频、图文等形式,将抽象化的思政教育知识变得更为具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提供一个相对开放的活动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源于我国党政与人民伟大革命红色文化作为支撑,既是其文化根基又具有价值导向,因此大学思政课堂中需融入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等教育内容,落实“以德树人”的红色时代教育要求,建立当代大学生的红色理论认同、红色政治认同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在这种教育下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更像是良师益友,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真正敞开心扉,互相接纳,学生会从心底里尊敬和喜爱教师,教师也会从内心关心和爱护学生,这也进一步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得益彰,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根本提高。此外,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还需要延伸到课堂和学校之外,在校外,通过新媒体,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广泛、更深入,全面拉近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有助于构建民主和谐的现代师生关系。
结论: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出现了新的教育形式,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当结合时代发展特征,充分掌握新媒体的特点并发挥其独特优势,以更好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思想政治价值观念的优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