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2021-11-28 08:08:47眭春迎董珍赵佰儒
魅力中国 2021年35期
关键词:术语中医药文化

眭春迎 董珍 赵佰儒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 西安 712046)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体现了我国独特的理念和经验。它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开启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对于推动世界医学事业和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目前,中医药文化在世界上也有着独特的地位,并逐渐被其他国家所认可。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医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一直十分困难。因此,结合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困境,中国开始研究如何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如何通过国际传播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提高国家软实力,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现状及问题分析

由于东西方不同的政治、文化、经济和宗教原因,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内涵尚未被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接受。在中医药海外传播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跨文化、跨地区的问题,如语言文字交流水平、中医药疗效标准评价水平、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等,这些问题对中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分析和综合国际形势、外交形势和不同文化圈的特点,是中医文化发展的首要考虑。

(一)信息交换的不对等

中医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内涵丰富,包括医学文化、哲学文化、健康文化、伦理文化和营养疗法文化。中医文化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五行、气血、阴阳,在西医中是找不到的。这使得中医文化无法很好地传播,直接影响了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医的治疗也以描述性的方式进行。中药中某些结构没有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此外,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理论和知识是以古代文言文的方式继承的,并以古代汉字表达。古代汉语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增加了中医翻译的难度。由于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上的巨大差异,可能会大大降低国外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和认可度。

(二)中医术语的不一致性

在中医文本的翻译中,中医术语的标准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作为重要载体的语言翻译不规范、不专业,无法表达中医术语的深刻内涵,也给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中医的传播必然要求中医术语的统一和规范。然而,在中医药领域,存在着“标准多、认可度低”的问题。已经制定了许多标准,但这些标准没有得到充分承认、执行不力或被搁置。有一个重要原因:即使在同一个中国环境中,学术界也无法就同一术语的定义和解释达成共识,如常见的“阴阳”“五行”“气”“三焦”“神”“坦阴”“长夏”和“辨证论治”。不同的中医研究人才会有不同的解读。这是因为中医术语由于其特殊性和历史性而与其他学科不同。中医制度是一种基于经验而非实验的医疗制度。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由我们的祖先,特别是古代的医生,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而形成的,最终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中医学体系。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政治、环境、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医学的概念和术语具有模糊性、概括性、抽象性和非唯一性的特点。因此,中医术语的不一致性进一步加大了中医术语翻译的难度,不可避免地给中医药的发展带来诸多困难。

二、原因分析

(一)文化和语言差异

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体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医文化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丰富的内涵,包括医学文化、哲学文化、健康文化、伦理文化和营养疗法文化。中医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五行、气血、阴阳,在西医中是找不到的。通过它,我们可以在世界上充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对于西方国家来说,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巨大差异,他们往往很难理解中医文化的抽象概念。因此,他们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有些扭曲。此外,传统中医文化的语言多为文言文,翻译成英文时无法清晰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外国人认为中医药技术没有科学依据,因此外国人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不高,这极大地限制了中医文化向外界的有效传播。中西医是异质文化。它们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科技前提和不同的逻辑结构下形成的理论体系。在基本概念,思维规律,思维方法,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中西医学文化的相遇必然导致冲突。

(二)缺乏国际交流人才

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对人才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它不仅需要精通中医文化,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还需要了解跨文化交际、文化外交、文化贸易等,充分了解各国的国情、文化和民族特色。因此,培养高素质的中医文化传播人才,不仅需要长期不断学习,目前我国在中医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国外中医文化传播的需要。近年来,许多中医院校在中医药领域开辟了中医药的发展方向,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理论和外语水平的人才。但由于中医药专业时间不长,毕业生从事中医药行业时间短,缺乏中医药文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此外,由于医院设施紧张,医院大部分医生都处于超负荷状态,因此很难对非中医专业的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的继续教育。另一方面,我国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还处于起步阶段,科技合作,国际药品市场开发,国际医疗服务等业务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这使得外国中医药毕业生实习的场所和机会较少,在理论积累、实践能力和外国中医药教学能力方面仍处于弱势地位。

三、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建议

中医文化的“走出去”是一个需要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医文化对外传播的前提是端正源头,把握中医精髓,回归中医精髓,积极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方法,吸收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不断创新,完善中医理论。由于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中医药文化必然与世界各国文化发生碰撞和交流。如何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加深对国际中医药的了解,对世界中医药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选择合适的媒体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主要依靠中医药产品及相关书籍的对外销售,以及中医药宣传的发展。因此,要使中医药文化在国外持续稳定发展,不仅要结合中医药文化在海外市场的发展规律,还要制定有效的中医药营销策略和传播策略。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应充分利用国际主流媒体,积极发挥其主渠道作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应更加重视多媒体技术,利用媒体传播来弘扬中医药文化,使更多的西方国家逐渐接受和了解中医文化。

充分利用中医药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QQ 学习交流平台等现代媒体资源,在互联网上开展多语种中医药网络宣传,传播我们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普遍性、大众性、多样化和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充分利用中医药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QQ 学习交流平台等现代媒体资源,发展多语种中医药在线博物馆,传播优秀中医药文化。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快速性、大众性和多样化的优势。它必将吸引更广泛的受众来推广和交流传播内容,中医文化对外传播的范围将大大扩大。

(二)尊重多元文化差异

近年来,中医文化在国际上广泛传播,涉及不同的国家、民族和种族。因此,在这些国家传播中医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该国的文化,特别是在翻译一些中医疑难术语时。翻译成英语时,我们应该尽力把它们翻译成更容易理解的单词。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听者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价值观等各不相同。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应根据国情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建立一个对外文化交流体系,因地制宜地创新传播模式和传播策略,使中医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也应改变传统的传播模式,准确定位受众群体,采取“差异化”和“本土化”的传播策略。可见,在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有必要厘清不同海外中医药的“文化空间”形式,厘清客体文化对主体文化的适应状态,在保持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前提下,有效传播传统文化。

(三)完善人才交流机制

中医药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责任,是培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和传播者的主要阵地,它是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高校应致力于传播中医药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的意识,发展良好的人与自然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深化对中医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坚持中医特色,培养具有丰富理论基础和中医基础文化的专业人才。在系统的中医文化知识教育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建立中医思维方式和哲学思维能力,提高科研素养,增强文化创新意识。首先,应该重视语言人才的培养。二是重视留学生的培养。可以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寻找留学生,对不同文化领域的留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使他们能够了解和掌握中医的本质,更好地传播我国的中医文化。此外,还应重视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精通中医药、掌握文化传播规律的专业人才。

(四)构建中医药标准语料库

建立中医药英译语料库,规范中医术语的翻译,为中医文化走出国门奠定语言基础。建设一个规范的中医药语料库,必须坚持循序渐进,不断推广中医术语。标准的统一有利于中医药信息和文化的全球传播和共享。纵观西学东渐的历史,西医术语的汉译经历了一个从混乱到统一的漫长过程。标准的统一不可能一蹴而就,标准的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四、结论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的基础和灵魂,是中华文化的光辉牌,是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中国实施,我们要牢牢把握国家宏观政策给中医药产业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努力开展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和国际传播。在对外交流和传播中促进中医药文化快速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和共享健康中国的伟大征程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术语中医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谁远谁近?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4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奥运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