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奕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 213100)
告别了江苏卷,迎来了新课标理念下的全国卷。数学学习的灵活度加大,考试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初中数学相比,跨度大,难度深,进度快,导致许多学生不能够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在高一高二就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丧失了信心。教师课堂的教学也直接面向了高考,因为在高二下学期就要结束高中所有新课的学习,为了赶上教学进度,课堂教学仍然以“满堂灌”为主。教学以教师满堂讲为主,这与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应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背道而驰的。新课程提倡新型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只重视知识的获得,认知过程单一、枯燥,不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教学机械而又呆板;而现代的互动探究式的教学逐渐开始重视知识的发生和论证过程,重视学生的多维体验,重视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如何促进师生互动,建立新型的互动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合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组织好课堂上和学生的互动探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形成高效的课堂互动探究教学模式。
所谓互动探究,是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合到了一起,密不可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的人,面对的是一个个学生提出的不确定的问题,教师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去学会探究,探究专业的知识,探究学生可能会遇见的和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而言,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从未知走向已知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各方面的发展,这就是探究过程。互动探究教学即可以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教师要把握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及时完善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循序渐进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发展的目的。
平日我们已经惯用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方式,在应试考试的背景下,死扣教材,整堂课下来讲个不停,就怕有所误漏。这种“填鸭”或“变相填鸭”的教学好像不可避免,学生别无选择,只能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慢慢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本无法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学习成了一件苦不堪言的苦差事。而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长期以来的地位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对于知识点的教学教师不再是“一言堂”,概念、公式等知识点也不再是以结论的形式告诉学生。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在互动探究的过程中,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的知识,新的学习内容。
如果学生一直用原来的学习方式,那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就被扼杀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营造一种放开、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学会把自己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一边实践一边学,从实践的过程中深化知识的运用,从而获取新的知识。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充分了解学习的意义,增强学习的动力。
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民主的共生关系、课堂教学中相对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是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互动探究的根本保障,是实现师生平等的依据。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适合学习的课堂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无穷的内驱力,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思维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有效的课堂探究中去。和谐的师生关 系和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期盼,产生愉悦感,学生才会融入到课堂中,参与到互动探究中。通常情况,学生和老师之间关系和谐了,他才会心甘情愿的上你的课,参与到你的课堂中。反之,老师要热爱、尊重、关心学生,对学生一言一行要亲切自然,有耐心帮他们解决问题。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要让他们尤其是学困生感受到老师是重视他们的,老师在时时刻刻关注着他们的进步的。让他们从心理上缩短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他们自然而然愿意上你的课,做你的作业,成绩就上来了,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合作探究,懂得关心帮助同学,在同学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良好的同学间的关系能促进学生开展正常的生生互动,开展常规的组内合作探究,使每一位同学在学习和互动探究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努力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一下子被吸引到你的课堂上。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新奇有趣的事件以及学生的学业水准这三个层面来综合考虑具体的问题情境。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让知识点、概念的理解增加趣味性,让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活泼,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利用创设的教学情境,加强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知识学习的互动探究活动,同时可以编制一系列问题,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启发诱导学生。在这过程中,既发挥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让学习活动变得更加有的放矢,使得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更进了一步。一堂课下来,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够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那定能促进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和教学效果的良好取得,提高了教学质量。
问题的设计与引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必要步骤。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的提问,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由浅入深的设计问题,能引发学生一步步思考探究。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互动探究、讨论,从而获得知识、情感、态度的不断升华和发展。
在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的过程中,伴随着数学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学生对过程的探究和理解慢慢生成新的知识——体验性知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生产过程的探究,会逐步掌握理解了解到知识产生的由来,利用已有的 旧知识间也可以更好的理解新的知识;体会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就能更好的拿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利器——方法和策略;学会把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生产中,就能领会学得的数学知识的巨大价值,遇见相关的问题时就有方法可寻,形成认知策略。教师不仅要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对知识探究的欲望,而且要让每一位学生在互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除了问题引领外,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勇于创新,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也是实现互动探究的必要条件。原有的课程内容并没有问题,只要教学方式方法得当,原来的课程内容也能支持学生进行互动式探究。以教材为依据,紧扣教材,指导学生开展互动探究。利用教材,超越教材,既能让学生强化基础知识,又能在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课堂上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外,探究精神和研究能力也是培养的重中之重。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去实践、尝试掌握的知识、感悟和体验才牢固,这是原来教师一直讲个不停的“填鸭式”教学没法比的。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一种主观意愿活动,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生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只有通过自主探究,和同伴、教师互动探究,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懂得学习,学会思考、掌握知识,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增长才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从之前别人逼着我学转变为我逼着自己学,我乐意学。每一个学生都要把著名教育学家孔子所提倡的“乐学”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他在《论语》一书中对学习中“乐学”的思想作了深刻、全面而且辩证的论述。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的星期,点燃他们内心的不断向上的求知欲。
在我们采用互动探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自参与了新的知识的发生过程,总结论证了新的结论,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前人通过不断探究创造出来的知识,对后人来说也是全新的,他们在已有的旧知识的基础上也经历了探究、失败、找原因、再探究直至发现新的知识。在这种反复的磨炼、探究中学生逐步形成了不惧困难、努力探求、热爱科学的科学精神和素养。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全面真实的评价一个学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应该全面而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对学生每一节课、每一时间段内学习结果的评价这是都能做到的,但我想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对学生互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更为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习得的知识、技能,学生获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都要被纳入评价的范围之内。评价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多样化,比如可以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评价的语言应以激励性为主,才能发挥评价的正面激励的作用。要关注对学困生的评价,关注到学困生的闪光点,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多元化的评价不仅能促进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的不断深化,而且能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不断创新的欲望,提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天生我才,潜能无穷”。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通过培养学生互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的潜能被大大激发出来,聪明才智获得充分激发。而教师也应该在探索过程中学会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如何玩转“互动探究”,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上进心。当然,我们也应该重新给自己定位,反思自身的知识储备量。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培训,真正走进新课标,永远要明白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总之,在当前的新课标的理念下,在全国卷的前提下,互动探究教学是一种符合数学学科特点,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增加课堂上的师生、生生互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的学习的激情、思维力、创造力在课堂上“动”起来,让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究更有效、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