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

2021-11-28 08:08:47李静华
魅力中国 2021年35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政时代

李静华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结合相关部门在2020 年做出的“互联网统计报告”来看,截至2018年上半年,互联网用户已达10 亿,在我国的覆盖率为60%。手机端互联网用户达到了9.8 亿,占据总体网民的98%。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教育领域带来了焦虑,也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机遇,思政教育要汲取互联网的优势,为教学创造更加丰富的条件。

一、互联网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交流、互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充分地体现了社会的共享性与交互性,构建了社会各领域之间的联系,并充分包含了文化、价值、思想的共融。但是在高校思政教育领域内,互联网的融合带来的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教育者需要充分明确所带来的影响,并努力消除消极影响,把握积极影响,从而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提升[1]。

(一)互联网时代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分析

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互联网+”国家发展战略推演而来,而“互联网+”的提出,最早在2012 年的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由于扬发表的。他认为“互联网+”公式在未来会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内容。2015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郑重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计划指出,互联网应该与我国各行业融合,构建一个高效的互联网时代,各行业应当充分汲取互联网的优势,不断实现提升与改革[2]。

而作为思政教育重要平台的思政课程,更应当充分与互联网融合,构建一个高效、高质量的教育环境。互联网的融合,不仅推动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还构建了高效的思政教育引导。通过开展互联网模式教学,不仅脱离了课堂上教学空间、时间上的局限性,还重点培育了学生的认知性,借助互联网来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3]。同时,通过互联网渠道,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集中学生讲课,而是随时随地可在线上进行交流,随时分享思想与见闻,形式多样,平台丰富,沟通更加便捷。

(二)互联网时代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分析

结合对我国网民调查数据来看,高校学生是网民整体中一类规模较大且较有特点的群体。主要特点表现在高校学生过于年轻、涉世未深,但是具备较强的好奇心,在互联网浪潮的拍击下,大量的信息冲击着高校学生,无论是三观良好,言论积极地信息,还是思想恶劣、思维扭曲的言论,都能被高校学生所接触到。但是高校学生因为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与生活阅历,在面对各式各样的言论时,不能及时的分辨对错,并且高校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不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容易出现沉迷于低俗文化、电子游戏上瘾、违规网站阅览、传播不良信息等行为。

高校学生因为还未接触社会,不具备较强的生活经验,思想较为单纯,非常容易相信别人,为互联网不良信息的诱导带来了更大的可乘之机。所以,在这一阶段加强思政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想,培育良好的个人精神,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政治观念,成为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

(三)互联网时代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人们日常接受新闻热点信息、交流沟通、教育学习、旅游就业等,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参与。结合大部分高校思政教学现状来看,普遍呈现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观念陈旧等问题,互联网的到来,不仅为思政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还为思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以往的思政教育中,需要由校园举办,教师落实,思政教育担任着教育宣传的职责,所以思政教育多集中在课堂中完成,课下的思政教育则由教师通过书籍的发放,或师生之间的单独交流完成。这种方式是高校思政教育长久发展中一直采用的方式,并且结合对多个高校观察,多个高校都曾用过,甚至在当下依旧以这种方式为主要教育途径。但是纵观教学效果,随着学生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成长,这种单一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无法将思政教育思想传递给学生,也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4]。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管理教育工作现存的问题

“互联网+”的提出,让各企业逐渐活跃起来,通过融入互联网,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生的能量。而在教育领域中融入互联网,也可以获得新生的力量。在教育领域中曾经有人提出“教育是通过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手段,来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在思政教育中,高校教师要充分明确教育存在的问题,逐渐完善并实现与互联网的融合,才能构建现代化的高校教学,满足高校学生需求。

(一)教育观念过于老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越发困难,不仅体现在了教学途径的窘迫,还体现在教学背景的改变,以及教学观念的变动等。再加上许多高校教育都成立了校园内部的教育小组,导致教学过于形式化,教学效果收获甚微等问题。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思政与互联网教育融合较晚,不能及时抓住时代教育趋势,无法及时满足学生的受教需求。大多数思政教师接受新颖手段较慢,不能有效借助互联网工具提高教学效果,这就无法满足思政教育的标准要求。作为教学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思想,与新颖的教育观念,及时明确学生阶段性的需求,通过工作上的转变,来实现学生整体思政方面的提升[5]。

(二)教育模式过于单一

在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期间,教师通常采用的模式是课外的一对一交流,通过结合教师自身经验、个人思想观念等,约束学生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并未学生规划未来发展方向。这种教育模式总体来讲具有较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针对性强、交流直接、内容全面并详细等方面。但是经过长久的教育,学生就会失去一定耐心,高校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对待事物很少具备长久耐心,所以教师如果一味地采用这种模式,就会失去教育意义,学生会觉得教师过于“唠叨”,而并非“苦口婆心”,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失去兴趣,最终适得其反。

(三)监督力度不够

虽然在互联网时代下,思政教育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性,但是思政教育依然在部分学校收效甚微,而究其原因,在于校园或者教师对于思政教育不够重视。在当前各行业飞速发展的时代下,如果不能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以及评价机制,那么就不能解决思政管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弥补所存在的弊端,更加无法有效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进步,大大降低了思政教学的有效性。

三、“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管理教育的优化方法

(一)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教育机制

在互联网时代下,想要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升级,首要的任务就是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教育机制。教师作为教育展开的主要负责人,如果在这个信息时代下,想要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学力度,就要及时明确教育趋势,牢牢把握教育浪潮,将互联网工具,以及互联网中海量的知识资源融入课堂中,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与改革,为学生提供更高校、高质量的课堂学习。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从根本入手,打造一支网络技术好、思想觉悟高,并且专业水平与能力都符合高校教育标准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构建有效的教育机制。

(二)构建详细的教学计划

首先,要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拉近彼此关系,然后教师详细的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思想、思维等内容,让思政工作有的放矢。其次,加强思政理论知识的教授,与理论知识不同的是,高校思政知识内容更加抽象,尤其是理论性与概念性的内容,学生如果不能快速掌握并悉知,就失去了教育的价值。所以,教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等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知识内容,满足学生思维模式习惯。同时,在教育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包容性,尊重学生思维、性格之间的差异,不能因为学生个人性格或思维存在问题,都归结于个人思想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构建详细的教学计划,例如,优化教学侧重点、结合真实案例等,达到深层次的思政教育。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积极结合新颖的教育思想,从而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学习环境。

(三)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力度,建立高效的监督机制

网络环境问题是“互联网+”时代下一直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高校的网络环境,受到的社会关注度一直很高。作为国家未来发展力量的储备阵地,高校学生肩负着伟大的发展使命,不仅需要不断创新、提升自己,更需要的是良好的成长环境。所以校园必须加强对高校网络环境的监管。在具体行动中,可以首先由校园内创建互联网监督小组,可以邀请教师群体担任组员,也可以邀请学生担任组员。时刻对学生进行监督,避免被网络中的低俗文化浸染,以及网络上的暴力言语伤害。同时,还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专题课程的方式,来提升高校学生自身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辨别意识,让学生具备辨别好坏的能力,分辨在网络中的有益之处以及恶劣事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思政教师可以及时联络家长,共同管理学生,通过“微信群”的形式,为家长与学生提供一个提问、探讨的平台,致力于为学生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让学生在这种条件才成长。

结束语:总体来讲,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并非偶然,而是必然。在互联网发展的浪潮中,高校思政教育必须掌握互联网为思政教学带来的优势,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努力消除互联网为思政教学带来的消极影响,抓住积极影响。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将正确的三观思想、传递给学生,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还要能够帮助学生辨别网络环境的好与坏,让学生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环境里,都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与保护自己的能力。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思政时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44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6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