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娜 刘华
(石家庄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河北省是我国的重要省,其背后凝聚着千年历史底蕴,文化资源丰富。其艺术形态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姿,包含着数不胜数的非遗文化精品。社会发展,人民精神生活富足,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文艺作品和过去相比较,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老百姓们的喜欢的文艺作品越来越多,精神生活也愈发多彩。滋润人民群众的精神,启迪人民群众的心灵,带给人民群众无穷的精神慰藉,值得传承。
以河北省发展实际为基础,先后建立宣传文化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乡镇文化站等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体系趋于完善。现在,河北省总共有图148 家图书馆,155 个群艺馆,89 家博物馆[1]。村民中心、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力度提升,与书画院、文艺演出团队、文学社等基础设施总和高达12000 以上。
现在,河北省的各个村镇已经全面覆盖广播电视信号,农家书屋高达两万以上。结合河北省各个省市,县城、乡镇的具体特色,发展文化活动。比如说太行情、彩色周末、三下乡等活动[2]。不同的地区,充分发扬地域风格,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有效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
为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效果,河北省严格执行党中央的规定,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有力推动河北省文化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政府力量,还可增设多种供给渠道,构建多元化的供给方式。从而扩大公共服务的规模,实现多元化主体。河北省政府可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改革供给主体。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与社会力量相协调,共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3]。在建设公共文化时,不妨号召社会资本的参与。借助社会力量,提升公共文化建设活力。以大文化理念为导向,政府出面采购,投入可靠资金,建立民营演艺中心、民营图书馆、民营博物馆等等。将政府部门、市场力量、社会力量进行有效融合。有效推动河北省的全方位发展。让河北省的群众浸润于优秀的文化环境之中,享受文化甘霖。在不知不觉之中,被文化滋润身心,提升幸福感。遵从群众的意愿,多多发展公共文化新途径,让公共文化更具价值发挥社会力量的正面价值。让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实现良好交融,实现文化的多样性,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从文化功能的角度出发,进行分类,构建法人治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单位,组建理事会。邀请专家、群众、代表等共同管理。听取多方意见,实现有效管理,达到真正的惠民目的。不仅仅要扶持骨干文化企业,政府还需帮助小型文化企业,实现全面发展。
要将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以人民为主体,围绕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求的这一点,改变过去政府主动端菜的局面,引导群众点菜,了解群众诉求[4]。走进人民群众群体之中,倾听群众的心声,按照群众的需求,供给公共文化产品。发挥文化产品的有效性,让群众真正浸润于文化产品熏陶中。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精准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产品得以发扬与传承,那么不被人民群众所采纳的文化产品则要及时改革或淘汰。以优良的文化产品,滋润市场,回馈群众。及时淘汰不良的文化产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真正价值。
文艺活动不论在什么时期,都需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姿,用以满足更多的受众。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文艺活动的内容也需不断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喜好相结合,考虑时代发展规律,传承优秀文化,摒弃糟粕,不断创新发展,制作精品。河北省作为我国传统省会,有着千年发展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当地特色为基础,结合时代背景,创作出一系列深受百姓喜欢的文艺作品。可借鉴参考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品牌,挖掘自身优质资源,发挥地区的文化优势,展现河北省的文化内涵。比如说,革命文化。河北省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地,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地区,至今人民群众仍旧不忘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等感人革命事迹。可突出红色太行主题,演绎革命史,发展红色文化。还比如,在河北境内,壮美长城,绵延千里。万里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承。在长城内外,发生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围绕长城文化,宣传其底蕴,展现其风光,传颂其故事,带给人民群众以美的享受。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之中,人民群众感受文化熏陶,体会传统文化的力量,提升审美素养。
在创作文化产品时,还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见,认真调研,了解他们的文化需求,构建反馈机制。开通线上服务平台,广开言路,倾听老百姓的心声。让他们实现线上反馈,畅所欲言,表达需求。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具针对性。在日后公共文化建设道路上,政府部门还需多加关注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比如说农民工群体、儿童群体、老年群体等,他们作为弱势群体,缺乏发声的机会,参与文化活动的频率较少。结合这些群体,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比如说农民工文化活动、夕阳红文化节、儿童文化节等等。以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形式,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通过民俗表演、文艺汇演、播放电影等途径,吸引文艺工作者、事业单位员工、社区群众、机关干部等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扩充供给途径。有效借助互联网,融入公共文化建设之中。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传播文化资源,展现给更多的受众。构建线上博物馆、线上图书馆,发展网络汇演、数字媒体等形式,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更快更好的方式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制定严格的招聘制度。工作人员需满足文化工作要求,杜绝对文化事业一窍不通的人员进入。引进专业人才,构建高质量的服务队伍。改革人才引进机制,灵活化引进人才,可面向全国范围之内,吸引优秀人才,弥补河北省人才服务的不足,提升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培养工作人员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公共文化策略能力等等,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发展复合型人才。深入基层之中,开展多元化的文艺活动,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水平,满足他们的政治需求与生活需求。让基层工作人员感受到职业所带来的荣誉感,更加有自信的开展文化工作。强化公共人才队伍,培养优秀的业务文化队伍,积极吸引当地的群众,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文化服务中来,让群众感受到公共文化建设的美好。
基层公共文化工作相较于市区而言,开展难度更大。要发挥基层文化活动室、乡镇文化馆、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力度。不能够一味追求数量,而是要从文化内涵入手,整合资源、改造场馆,实现有效建设。给予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投入。尤其是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进行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补助,积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以农村书屋、农村文化站为主要据点,发挥其信息中心的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注重农村的文化资源建设,了解农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创作相应的文化产品。挖掘农村本地的家庭文化、传统文化,创办农民书屋、文化大院等等,扶持民间艺术团,发展民俗文化,实现农民群众的自娱自乐。
资金,是建设公共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只有可靠的资金,才能够确保文化活动的顺利召开,文化设备的有序建设。尤其是一些经济落后的乡镇、县城,政府部门更是要强化资金投入,注重其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弥补城乡公共文化发展的差异性,实现统一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保证文化机构的有序运转。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提供可靠的资金帮助,通过公开招标、项目外包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发挥社会的力量,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通过资金补助、贴息、奖励等手段,吸引民间资本,共同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保证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杜绝资源重复的情况。成立学校、企业、农村、团体为一体的联动机制,共享文化资源。高校与政府、社区相联系,创作文化产品,深入到社区、基层之中,大力发展公共文化。
本文以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现状为基础,就如何开展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相关建议。创新河北省传统民族文化形式,发扬非遗文化,倾听人民群众心声,构建线上服务平台,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增设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渠道。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公共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