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放 张权 谌倩
(1.成都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106;2.四川省智慧城乡大数据应用研究会,四川 成都 610045)
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智慧城市、数字乡村、信息资源共享、大数据等方面的政策和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大数据的发展应用也越来越重视。2014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大数据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2015 年8 月31日,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专章对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作出重要部署;2016 年,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其中提到加快信息化发展,统筹网上网下两个空间,拓展国家治理新领域,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已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践行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举措和必然选择;2017 年,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2017 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是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9 年5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35 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
成渝地区已经成为西部地区唯一具有巨大规模的城市群和经济中心,带动西部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大的趋势下,《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 年-2020 年)》指出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西部大开发平台,是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十九大发展战略规划也加大成渝城市群发展进程。2020 中央第六次财经会议中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是党和国家在西部地区的重大发展战略。双城经济圈建设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协同发展,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形成高质量增长极展望的提出,将为成渝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基础和产业资源优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高新技术日新月异,以数据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去年党中央国务院把数据列为与土地、资本、人力、技术列为同等重要的市场化要素,在国家的十四五规划中已经把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列为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为打造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实现路径创造了新的条件。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数字科技深入到各行各业,成千上万的数字科技信息累计在一起,传统的管理手段难以胜任,必须采取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数字科技融合创新——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实现“科技服务智能精准供给功能、科研成果智能精准转化功能、科研项目智能精准承接功能、科普服务智能精准畅达功能”。
成渝地区主要由县级区域构成,要发展好成渝地区科技创新,首先可以找准县域数字科技创新发展破局。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传统行业,不仅仅是在行业前面加上“科技”或者“数字化”的要素,更是对该地区的服务模式、体制、机制与人才培养的重构,将极大激发该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全球信息化进入新阶段,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区块链等新技术驱动行业变革和商业演进,数字化、网络化、传感网、脑科学、智能化服务将无处不在,整个社会迈入全面数字化进程,习主席说“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谁就引领未来。各行各业都希望搭上数字化转型的快车,这无疑给每个行业乃至个人带来巨大的创新机会和发展空间,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很多行业利用新科技进行重构和升级,为行业插上数字技术的翅膀,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每个行业数据资源的整合,打破了传统行业模式时间、空间、成本约束,对创新模式和服务、完善市场、推动行业结构性改革具有积极意义。数字化科技融合如何打造成渝经济圈,助力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值得我们深思;数字科技融合创新如何服务公众,服务社会发展需要,也值得我们研究;数字科技融合创新的实况如何智能监管,值得我们探索。因此,成渝地区可持续发展应积极拥抱数字化时代,智胜未来,县域数字科技融合创新成渝地区发展和转型升级。
1.怎么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为打造成渝一体化服务大平台、科技服务大平台等做好基础支撑;
2.怎么把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与成渝经济项目有机结合、科学规划设计;
3.如何共建共享成渝地区一体化服务平台,包括网络基础设施与数据在内的“一张网”事宜,如果融合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便捷;
4.降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成本,提高成效和效率,增加产值,增加地方财政税收;
5.如何通过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找到相应的着力点和支撑点实现模式与机制创新、集成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研究,找到成渝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新路径新方法新突破,实现经济发展、增加产值、增加税收;
6.成渝地区区县数字化科技融合创新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与引进机制怎么更加健全。
成渝地区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怎么做到老百姓更好地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安全感;成渝地区科技创新融合发展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收入会不会提高,生活质量会不会提高;科技创新能否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科技服务、政务服务、医疗服务、教育服务、民生服务等等一系列的服务质量是不是可以提高。如何结合数据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融合助力数字经济民生事业的发展让民众感觉得到更多的实惠。
1.适应双城产业协同方面,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以“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模式化”为手段,促进产业联动发展迟缓。打造以成渝经济圈为基础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统筹兼顾,内外协调。从内部看,成渝地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涉及跨省市协作。基于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及成渝地区城镇化进程处于大中城市向都市圈加速转型推进阶段,对于提升城市核心能力的科技资源,需求普遍大于供给。从外部看,成渝地区地处相对偏远的内陆,与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科技合作不多,区域协同融合创新的引领能力有待增强。
2.各行各业业务数字化与科技创新依然存在“两张皮”现象,“行业+数字化+科技”进程很慢。数字化项目信息化项目建设中普遍缺乏“数字化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与分建共享、内部系统数据和外部系统数据;新系统数据和旧系统数据;上级系统数据和下级系统数据;建设与运营”缺乏科学统筹。
3.行业数据资源管理不适应行业数据生产力的发展。数据安全隐患增多,数据确权尚是空白。网络应用不规范,数据标准不统一,各行各业融合数据应用跟不上。
4.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行业”融合不足。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缺乏融合,5G、物联网和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在管理、服务、宣传、预测、决策过程中尚未深入应用,数字科技融合创新应用模式亟待推广。
新技术、新模式、新思维助力成渝地区可持续发展,如何围绕“业务+科技;数据+智能;融合+应用;模式+机制”科学实现成渝地区可持续发展。
1.探索新基建建设。积极响应国家新基建相关要求,通过成渝地区新型智慧城市,加快5G 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一代数字化基础设施体系,有利吸引创新资源要素汇集;
2.探索政府数据资产变现增值。充分发挥成渝地区政府大数据资源,把大数据资源提升到全市基础性战略资源,成渝地区新型智慧城市要以数据新要素为驱动,加速数据价值增值变现,使数据以及数据产生的有价信息成为公认的资产;
3.探索赋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落实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之以恒抓好大数据智能化为制造业赋能,把握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新机遇,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4.探索社会治理模式改革创新。结合后疫情全国各地面临的社会治理问题,以党建为引领,充分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单元建设,聚焦基层力量全覆盖、基层要素全掌控、基层能力大提高,全面筑牢基层网底;
5.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立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民分工分业的转换机制;
6.探索公众服务需求变革升级。伴随成渝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安全、舒适、智能、绿色、幸福的全方位智慧生活体验成为人们新的追求。
着力成渝地区数据资源和传统行业资源融合发展,坚持“四个统一”、突破“四个关键”、抓好“四个统筹”。
1.坚持“四个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顶层规划设计;统一规范要求;统一成渝地区数字底座和网络底座;
2.突破“四个关键”。即突破传统重建轻管模式;突破僵化陈旧的体制机制;突破成渝地区数据共建共享关键技术;突破以“新基建”为引领的关键数字化设施与系统建设;
3.抓好“四个统筹”。即旧与新的成渝地区县域信息统筹;上与下的县域信息系统统筹;跨界共建共享与分建共的县域数据及数字基础设施享的统筹;建设与运营的成渝地区县域数字化“新基建”的统筹。
先进县域数字科技融合创新案例推广和宣传,为成渝地区面上数据要素价值转化,助力数字科技融合应用树立标杆与典范。
成功案例(来源:国家《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案例汇编):为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需要,兴文县加强新型智慧城乡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打造智慧化应用场景,助力数字乡村发展。
1.主要做法:紧紧围绕“智慧县城+数字乡村”建设,强化信息基础设施、深化数据融合应用,着力打造智慧城乡一体化大数据应用平台,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民本、经济建设等各方面。
一是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全力消除网络孤岛。兴文县共投入5 亿元,实现全县12 个乡镇183 个村(社区)4G 网络全覆盖;建成符合国家网络安全标准的兴文县云计算中心;将四家运营商网络设备与网络整合到云计算中心机房,购买主干网络出口带宽10G,构建电子政务外网局域网,并自主开发云网综合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网络运行情况;升级改造城乡电子政务外网,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政务网络服务全覆盖,共享网络安全基础设施资源,全面消除网络孤岛;将IP 地址与MAC 地址绑定,有效防范ARP 攻击与IP 地址冲突,切实保障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
二是积极推动数据共享,逐步消除数据孤岛。将县内自建的23 个政务信息系统统一迁移上云,共享虚拟计算资源与网络安全资源,为数据融合奠定基础;全面整合智慧化综合监管与服务、便民服务缴费、效能监察、公众监督上报平台等53 个信息化平台系统。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务实推动智慧化应用。建成智慧城乡大数据监管与服务平台,整合12345 市民热线、12319 城市服务热线、监督案件等系统;实施兴文县智慧城乡数据大脑建设,推进智慧化应用场景建设;建成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助力乡村旅游服务;建成党建+智慧农业平台,发挥党建富民政策的指导作用,增加农户对生态种养市场的实时感知能力,提升生态种养效能。
2.取得成效:智慧城乡大数据监管与服务平台受理涉政府管理、民生服务各类案件近40 万件,为群众挽回损失近1.8 亿元,应急帮助市民218次,找回走失儿童和老年人共62 人,极大改善了县域治安环境。便民服务日益完善,现已开通18 项便民应用子系统,累计5000 余万人次参与便民服务应用体验,实现代缴水电气费、畅游兴文等便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