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妙琴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教育局督导室,山西 太原 030000)
早在上世纪80 年,西方国家就开启了教育质量保证运动,目的在于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近些年来,国内办学数量和规模不断提升,教育的大众化,导致教育质量有所下滑。学校之间对于优质生源的竞争也比较激烈,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学校一方面通过改善硬件设施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改善软件的方式,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做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其专业知识、教学水平、职业素养均会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因此,学校教学督导中,对教师通过教学评价,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保证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提升教学的质量,如何保证教师评价的有效性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对于教师评价,理论和实践中,比较常见的评价方式有奖惩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传统的教师评价,更多地是一种奖惩性评价,通过奖励或者惩处的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给予相应的晋升、加薪、调动、解聘、降级、减薪、奖金、罚款等激励。奖惩性教师评价属于终结性评价,理论基础是源于“经济人”的理论,借助金钱实施奖惩,以此激励教师,促进教师提升自我,提升教学质量。这种激励方式比较直接,激励效果比较明显,但是也存在某些不足,比如,教师评价和奖惩挂钩,很多教师害怕最终的评价结果会影响到自己未来的发展,对于教师评价存在一定的惧怕心理,而且对于评价是否能够客观公正,也存在一定的怀疑态度。因此,一些教师存在抵触心理,这样一来,奖惩性教师评价只会引发那些接受惩罚或者受到奖励教师的响应,难以做到教师的全员参与,无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最终的实施效果来看,这种评价方式,只能起到督促作用,让教师按照校园的规定,按部就班;难以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从国内的教师评价情况来看,长期以来,一直是采取奖惩性评价的方式,给与教师相应的奖惩,“优胜劣汰”,甚至是“末位淘汰”,给教师带来很大地精神压力,导致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活动。因此,传统奖惩性评价的局限性还是非常明显的,在打造优秀教师队伍方面有着一定促进作用,但无法保证所有教师地参与,也无法激发教师工作的创造力。现如今,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提出“人才工程”发展策略,打造一支积极向上、稳定优秀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因此,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必然要优化教师评价,改变传统的奖惩性教师 评价方式。
上世纪80 年代,心理学和管理学取得很大地发展,也被人们所认知和接受,在日常 的管理过程中,应用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人身处组织之中,有着不同的需求和价值,包括个人发展、个人自治、个人激励和自我实现。基础心理学和管理学的发展,英国最早开始放弃传统 的奖惩性评价,取而代之的是发展性评价,一经推出,变受到很多教师的认可和欢迎。英国学者层级专门进行调研,指出发展性评价有着更加广泛的教师基础,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相应。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在于发展性评价融合了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知识,让“个人和组织”的目标统一,明确了个人价值与组织价值,个人希望自我掌控未来发展的方向,在组织中实现个人的成长。发展性评价既顺应了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基础,通过发展性评价,可以让教师看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调整自我的发展方向。不同于奖惩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侧重个人,相信教师可以做出正确判断,调整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从而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关于教师的需求,社会学校以及心理学家曾进行过研究调查,通过对比和分析以往的理论知识,指出以往的管理理论将人视为“经济人”,认为金钱、物质奖励可以很好地刺激人,为人们提供发展动力。实际上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人”,并非单纯的“经济人”,由于人们不是孤立存在,身处群体之后,会受到群体的影响。教师队伍做为一个群体,需求也是多样化的,并非只是对金钱的需求,还有着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比如,工作的归属感、被尊重的需要、友情和爱情的需要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对于人们的需求,马斯洛提出“层次需求理论”,指出人与动不同,人们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并根据重要性对人们的需求进行了等级划分,将需求划分五个等级,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前三项是最为基础的需求,后两项则属于高级需求。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知识、能力、成就、地位的需要,渴望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这就是尊重需求。自我实现属于最高级别的需求,个体实现自我的发展,找到适合的岗位,发挥自身最大的潜力,实现发展目标。人们的需求是不断递进,从低级需求朝着高级需求发展。教师做为个体,同样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研究表明,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态度,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和培养,态度则是对于教学工作的一种认知,教师队伍是否“士气高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实现情况。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实现情况越好,则教师士气越高,教学更加积极,工作更有创造力,教学质量也有了不错地保证。
在这里,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奖惩性评价。从评价目的来看,奖惩性评价目的在于实施奖惩;发展性评价属于形成性评价,其评价的目的并非奖惩,而是促进教师成长,满足教师的尊重、发展、自我实现等高级需求,不是奖惩满足低级需求。通过满足教师高级需求,让教师获得满足感,提升教师工作的创造力,也就提升了教学的质量,让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从评价方向来看,发展性评价属于双向评价,评价过程中,评价对象和评价者必须做到互相信任,从现在、过去和未来等方面出发,既关注教师过去和现在的表现,还重视教师未来的表现,通过 发展性评价的方式,给教师以方向 指导,督促教师不断成长。发展性评价过程中,教师认识到评价的目的不是奖惩,而是学校通过评价培养教师,结合教师的表现、发展需求、发展目标等方面,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客观评价,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人员参与情况来看,发展性评价有着更高的参与度,面向所有的教师人员,呼吁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探讨、互相评价、共同成长。
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归根到底在于教师层面,教师做为教学活动 的实施者,深处教学一线,教师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教学水平均会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教育改革的落实,同样需要得到教师的支持和配合,否则一切改革活动都将成为形式化的东西,无法取得好的成效。教师课堂教育的方法、教学观念、课堂行为决定了课堂效果,也影响着教学改革。因此,学校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课堂听课环节。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听课可以直观地看到教师的课堂氛围、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情况、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客观评价。当然课堂听课也适用于教师,教师通过听课,互相学习,看到其他教师的优点,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优化。发展性评价需要让教师认识到课堂听课是一种教学评价的方式,也是一种自我学习和提升的方式,一方面清晰自身教学活动的优缺点,另一方面看到他人的优缺点,为完善自身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为了保证课堂听课的质量,评价者最好在教师开课之前,提前到达教师,并选择做到角落或者最后面,不要过于明显,如此一来,既可以避免和开课教师有正面的视觉交流,又可以清晰地观看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减少对教学活动的干扰,让教师以最为自然,将日常教学活动的真实状态 呈现出来。课程开始之后,评价者做好教学记录,将教师教学中的语言事件和非语言事件完整地记录下来。评价者在记录过程中,不要与教师或者学生出现眼神的交流,避免分散学生或者教师的注意力,避免教师由于紧张不能将平常状态呈现。将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课堂氛围、互动情况作为记录的重点,并通过评语的方式,给出一些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课堂听课评价,不能只是关注最终的教学效果,而是应该将教师整个教学的过程做重点的关注。完成课堂听课之后,与教师进行讨论,并将评价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
在于教师进行讨论过程中,要求被评价对象自我评价,针对自己课堂上的表现,客观评价,让被评价对象表达自己,并解释学生课堂做出的反应。自我评价可以让被评价者可以对自身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评价人员对被评价对象给出积极中肯的评价,这样可以让被评价对象感到自己被重视,可以起到不错地振奋和收益作用。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学评价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教师需要自我评价,也需要他人评价,如此教师才能对教学活动更加自信,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如何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让校园内部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同时也保证了教学评价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下去。
综上所述,随着学校数量和规模的增长,学校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学校在竞争之中取得优势,势必要借助教学质量,良好的教学质量,才能保证学校的生源。教学质量的提升则离不开教师,做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影响着教学质量。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学校通过教师评价的方式,让教师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优缺点,不断改进教育理念和方法。传统的教师评价,更多的是一种以奖惩为目的的奖惩性评价,不利于教师的参与,也难以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发展性教师评价,融合的心理学和管理学知识,更加科学化,可以让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进来,促进教师成长,推动学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