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为例

2021-11-28 02:37叶菲
魅力中国 2021年40期
关键词:学习型队伍辅导员

叶菲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 201415)

一、研究概况

我国最早的辅导员制度是1953 年由教育家蒋南翔同志提出并在清华大学实施的。随着该制度的萌芽、孕育、逐步完善,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角色也在顺应历史潮流不断变化。现在,辅导员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队伍素质水平会对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直接影响。近年来,在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前提下,一系列的全国性教育大会、座谈会、中央发布文件等都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迎来了新征程。

在社会主义迈向新时代、人才发展顺应新要求的形势下,为了进一步完善学校辅导员制度,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把握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紧扣时代的脉搏,坚持中国特有的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能和国际借鉴西方先进学生工作理论相结合,自2018 年起开展了新时期下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作为上海市规模最大的公办高职院校,具备本研究所需要的软硬件条件,并为项目团队提供了包括场地、期刊杂志、数据库等方面的支持,确保了本项目的丰富资料来源和研究顺利开展。此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及团队长期从事高校思政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在高等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学术成果,同时在知识结构、职称结构、时间结构等方面具备协调性和互补性,有丰富的相关实务部门工作经验及教学管理经历。项目团队成员为完成研究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掌握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并进行了多次集体讨论。

在项目研究和实践期间,本研究使用了文献研究、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及系统研究法四种方式完成了以下工作:2018 年项目组完成对我国及西方国家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先进经验及现状调查、整理,明晰“学习型”辅导员的定义,其与常规辅导员角色的同与不同;2019 至2020 年进行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创新性方案分析,在充分梳理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对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进行研究;2021 年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思路及路,完成研究。

本研究通过研究分析现有期刊文献总结出一部分阻碍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快速推进的因素,并就目前适用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具有可行性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给出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的目的在于将“学习型”的理念引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结合中国特色和国际经验的新视角。首先,辅导员制度在我国现代大学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世界各国也存在类似的学生事务管理角色。随着我国特有的辅导员的思政教育优势愈发凸显,国外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并研究学习我国的学生工作事务。其次,借鉴国际经验是当前的现实需求。一方面,西方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发展的历史比我国高校更久远,有丰富的从不同职业阶段、层次、性别的学生工作管理者角度出发的研究成果,因此对于经验教训的总结、优秀案例的借鉴都是学习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中外文化、政治、经济、风俗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高等教育发展的路径也各有所长,虽然西方没有类似我国的高校思政辅导员岗位,但在学生管理工作上二者存在共通性的现象和问题。因此,我们要扩展国际视野,结合国内与国际,不断将我国与其他国家学生事务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扬弃,在扬弃中创新。

此外,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研究其理论渊源和基本内涵,对于将学校建设为学习型高校,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升辅导员自身职业能力和素养,推进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意义重大。从理论价值层面来说,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如思政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高校“学习型”组织发展的理论。从实践意义层面来说,本研究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为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培养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知识危机意识,进一步明确了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而推动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高校的建设工作。

综上所述,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既要坚持辅导员角色在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中的引导性,又要吸取西方国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专业性,多维审视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个层次并提出具体实践路径,从而为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三、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局限

在研究分析现有成果以及尝试路径实施的过程中,本研究发现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主要存在有效性、推广性、实践性、稳定性等方面的困境。

第一,推进辅导员学习队伍建设难以被有效落实。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总体上是一支学历较高、年龄较轻的队伍,辅导员普遍对工作充满热情,有较强的职业信念,具有奉献精神和担当意识。因此,大多数辅导员在学习进步和自我发展上态度比较积极,有较强的学习意愿和端正的学习态度。然而,正是因为辅导员学习需求量大,且需求多层次多样化,所以个体辅导员难以得到个性化、订单式的学习培训。而常规培训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这就导致了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有效性会受到一定影响。此外,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学习主要以个体学习为主,团队和组织学习的意识不够强烈。作为高校辅导员,日常做好本职工作,“单打独斗”完成自己的学习和发展已经成为多数辅导员的习惯,而缺乏主动在团队学习中发挥作用的意识。一方面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多属于日常的工作讨论,另一方面公共团队学习平台的搭建的制度机制目前在我国还比较缺乏。这也是造成当前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无法快速推进普及的部分原因。

第二,现有资料在研究内容上缺乏有力的实证研究和系统研究。高校辅导员工作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相关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在国内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分别以“学习型辅导员”和“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为主题在知网上进行检索,最早从2005 年起仅有期刊文献293 篇及134 篇。这不仅说明国内对学习型辅导员和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起步较晚,也表明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论成果尚未成熟,体系尚未健全。此外,部分高校虽然也尝试完成以本高校为例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路径探索,然而至今没有形成兼顾实践性、有操作性和扩散性的方法。

第三,现有资料研究视角相对单一。在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构建上很多学者是在借鉴学习西方的学习型组织等理念,而非系统定义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学习型”的概念不能被简单理解为开展学习活动或培训,而是在于对辅导员的角色重新定位,以高效的团队学习来带动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提高[1],以团队学习的优势弥补个体学习的不足。“学习型组织”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具有参考性和实践性,但目前尚未有学者提出契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推广性的中国特色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路径方法。

第四,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普遍面临辅导员流动性大的问题。一是部分辅导员自认工作不稳定,还会继续考公,为寻找新的单位做准备。二是辅导员工作涉及如思政教育、就业指导、心理危机干预、甚至指导专业比赛等多个领域,部分职业认同感较低的辅导员会逐渐觉得精力不济,想办法转入其他管理岗或教学岗。特别是在专科高职院校,春招、三校招生、自主招生、贯通培养、高考等多种招生形式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对于本科院校更加多变,因此专科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流动性会更大一些[2]。这些都导致辅导员队伍较难做到长效稳定建设。

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探索

针对上文提出的受阻因素,本研究就其解决方式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第一,推行宣传专业知识和鼓励培训交流是推进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辅导员的“学习型”发展,与常规的培训学习有所不同,除了被动学习外,它还包含自发式学习。被动式学习主要指的是有组织的培训学习等,李永山[3]及唐科[4]都曾在其论文中提到要鼓励辅导员参加继续教育及培训、攻读相关专业或考取证书。这样不仅能明确学习型辅导员的学科定位,还能为“学习型”辅导员提供理论基础。自发式学习多属于自我提升和交互性学习,即能向内挖掘自身潜力,又能向外输送实用性的经验与技能。例如辅导员队伍成员中可能有一部分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已经形成了带有个人特色的工作技巧,他们可以以自身为案例帮助其他成员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实现交互式学习。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辅导员可以通过多个终端参与多个社交平台如高校辅导员网站、高校辅导员之家等进行互动,这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方式,为推动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联系纽带和学习平台。

确保保障措施的实施对于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也十分有益。首先,辅导员队伍建设背后有党和国家制定并出台的数个相关法律法规及纲领性文件作为理论支持,这表明“学习”将逐渐演变为当下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必备核心技能。

其次,要确保物质、师资、成就感方面的保障。具体来说就是以适当的经费和场地设施、专门的学习管理机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奖励、表彰、晋升等形式对辅导员持续学习提供支持,对其接受教育的成果进行肯定,有利于促进辅导员职业成就感提升,有利于建设会学习肯学习的辅导员队伍。从事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近十年的李永山博士也指出:建立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以及探索专业发展的保障措施是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启示。深入推进辅导员的知识、技能和职业发展对于推动辅导员向“学习型”发展大有裨益。

第二,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虽然多样性不足,但对于本课题同样具有参考意义。学者们已经对“学习型”辅导员队伍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如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意义、内涵、特征、存在问题、原则、路径等方面的论述。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并不是将传统模式全部推翻重建,而是在继承和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引入新的视角。学习型辅导员也同其他如“事务型”“研究型”“专家型”一样,属于辅导员的一种类型,其即涵盖一般辅导员共有的特征,又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指向;其在保持辅导员的传统角色外,还具备新的“学习型”特点。

第三,现有文献少有对学习型辅导员展开深入性研究,但国内已通过借鉴西方经验形成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观点。国内外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或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成果及先进经验都具有重要作用。西方国家的学生事务管理追求全面化、法制化、专业化、自治化以及全员化[5]。相比之下,中国辅导员制度对于学生工作的全面化管理还不完善。因而,系统学习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体系是建设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必不可少的环节。此外,学习型辅导员的定义在国内文献中也有说明。2016年黄洁博士在其论文中梳理整合此前的文献资料,首次将学习型辅导员定义为:“将以学习求发展、以学习促发展作为价值导向,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强烈的学习意识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通过持续不断地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不断提升替身能力素质,不断总结辅导员工作规律,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辅导员工作专业化水平的新型辅导员。[6]”“学习型”辅导员能够做到不断创新和学习,在实践中探索,把学习和工作融合起来。有代表性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法如由核心层(培养学习型辅导员),中间层(构建辅导员学习共同体),外围层(构筑外部保障体系)构成的三层架构法;以及由熏(Spread)、学(Specialism)、构(System)、习(Study)组成的“4S”运作框架[7]等。“4S”框架的主旨在于激发辅导员的主体意识和价值,从而激发其终身学习的意愿和动力,全面提高辅导员群体的综合素质。以上观点均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中心放在“学习”二字上。

第四,要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保持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稳定性。首先,以“保持稳定,合理流动”原则[8]为基础,鼓励部分辅导员职业终身制,在控制好比例的情况下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员转到其他岗位,并聘任新辅导员。其次,增加辅导员自我展示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引入“星级辅导员”评定、开办工作室等形式,激发辅导员的荣誉感和成就动机,提高其自身认同感。最后要切实关注到队伍建设过程中单独辅导员的个人成长,通过持续关注、定期关怀提高辅导员的幸福感。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保持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流动合理性及队伍稳定性。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结合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探索及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实际情况,本研究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1.大力宣传推行辅导员学习专业知识及参加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平台交流等,促进辅导员向专业化发展;2.坚持推行党和国家关于促进高校辅导员学习发展的政策,推行益于辅导员持续学习的物质、师资、激励保障等;3.在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同时,保留传统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和效能,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实践探索,不断完善改进更适合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4.持续关注中西方在学生管理工作及学习型辅导员领域的新成果,通过不断学习塑造一支乐、勤、善、好学的辅导员队伍;5.在合理流动原则基础上,以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辅导员感受到切实关注和关怀,从而提升辅导员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建设长效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

本研究使用了文献研究、历史研究、调查研究、综合研究,通过发现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受阻因素和建设路径探索明确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应当如何推动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我国已步入“十四五”规划的大环境下,加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是时代的要求和发展的趋势以学习促发展,在学习中提升个人及团队的综合素质,在发展中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只有激发辅导员自身学习、团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辅导员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保证辅导员的思想、行为、理念与时俱进,从而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掘高校辅导员的价值。

猜你喜欢
学习型队伍辅导员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浙江开放大学:以开大特色探索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大雁的飞行队伍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第二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发布《学习型城市3X3X3X3青年声明》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新时期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还剩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