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色生态观看“双碳”背景下大数据审计人才需求

2021-11-28 02:37赵敬文崔君平
魅力中国 2021年40期
关键词:双碳课程体系人才

赵敬文 崔君平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天津 301811)

一、引言

全球经济飞速发展,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难题,以往不持续的发展观念埋下恶果,资源匮乏以及生态污染正威胁着我们的生存。企业是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主体,其生产经营活动深切影响着生态环境,部分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不仅消耗了自然资源,也作为污染源头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最近几年,人类生存和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气候不断变化且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荒漠化问题也愈演愈烈,2020 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使世界经济社会发展雪上加霜。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追求效率、和谐与持续三者兼顾,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在绿色发展观念下,中国正不断加强温室气体管控,并不断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国将通过自身脚踏实地的努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承诺,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因此研究“双碳”背景下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目前高等院校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体系需更加完善

大数据审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教学领域,涉及到数理统计知识、信息科学技术和审计相关知识理论,需要让学生对跨学科知识均有所了解,未来审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审计基础、数学基础、统计基础、数据基础、算法基础等多学科基础。良好和适用的创新型教材是全面落实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在这方面,教材的编纂还未构成完整的创新型教材体系。大数据审计实验教学还要解决审计案例数据来源问题,需要引入真实审计案例符合大数据特征要求的数据,这些很难获取。除上述问题外,大数据审计专业方向教学效果的考评标准也需进一步完善。

(二)师资队伍需调整结构

尽快加强大数据审计师资队伍建设,一种可选择的方法是由不同专业教师组建跨学科师资团队。在“大智移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只要能够满足教学要求,无论是审计专业教师,还是其他专业教师,都可以进行大数据审计教学。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要不断通过学习培训等途径来持续弥补。

青年教师往往学历较好,思维更加灵活,但是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高校应当鼓励青年教师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培养更多了解数字化审计实务的双师型教师。在引进师资人才时,高校的思路应该更加开阔,不要过分看重学历和职称,轻视对实践经验的要求。吸纳来自于企业的兼职教师,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扩大对兼职教师的招纳比例。

(三)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偏弱

高校教师的育人思想不能原地踏步,要迎合社会需求,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要有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意识。审计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传授审计学理论知识,更要带领学生进行审计业务的实践练习,培养学生成为综合素质良好的应用型审计人才。鼓励教师在审计教学中以难易得当为前提,调整实验课内容结构,多开展综合性实验,实践课程应当更多贴合实际、模拟现实。

(四)和智能化结合的环境条件不足

智能审计课程对实践教学场所的软件和硬件不同于计算机辅助审计课程,鉴于大数据条件下的审计需要云计算的支撑,计算机辅助审计课程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并不能满足大数据的存储和分析要求。教学软件问题上,虽然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各自研发了智能审计软件,但市场上提供教学使用的智能审计教学软件选择较少且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智能化环境条件的改善,需要高校加大资金投入,校企协同打造数智化教学平台。

三、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

(一)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应满足时代发展要求

我国宪法中明确提到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绿色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在绿色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将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坚持走生态为先、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

随着“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新技术和新产业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环境下社会对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给高等院校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中国当前正努力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数智+’,满足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智能化时代对大数据审计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构建大数据审计平台,适应大数据技术与审计交叉融合的需求

构建大数据审计平台并应用,能使学生在就业时更加具有竞争力,能够在入职岗位后直接上手应用,成为审计工作中兼具知识、技术、业务的综合性人才。另外,实验平台需要配套符合现实的大数据审计案例。根据现实案例的业务数据资料进行实验分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升教学效果。老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方法也要灵活多变不能过于死板。

(三)教学内容理实一体、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是财务和业务的“跨界混搭”。作为新经济时代出现的新概念,它是企业改善决策机制、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选择。业财融合背景下,财务人员有了未来转型的方向,也给高校财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财会人员也好,审计人员也好,在新时代背景下不能“自扫门前雪”、仅关注自己的职责之事,要具备大局观,能站在宏观的角度将财务、审计和实际业务联系起来,去决策和解决问题。为迎合经济新时代的人才需求,高校应该以领先的信息技术为依托,整合课程体系,加强业务与财务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重塑财会及审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要以科学的、合理的课程体系作为基石,财会、审计等学科都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训操作能力。业财融合背景下高校在设置专业的课程体系时要坚持“理论课程+实践实训”相结合的思路,进一步可以分为基础支撑层、经营层、战略层三个层次,层层递进的“理论+实践”课程体系才能迎合业财融合背景下社会对财会及审计人才的理论知识需求和实践技能需求。

现阶段,一些院校的老师过往经历是“由学校到学校”的,当学生时身处校园里学习,毕业后接着在校园中任教,他们的身份转化过程中没有到企业基层的经历,导致实践教学过程中他们的知识储备并不足以应对。即使有扎实的财会、审计知识理论功底,业财融合观念下,教师的认知不能局限于校园中,教师要走出教室,走进企业和事务所,了解会计和审计实务,提升传授质量,不能“教死书”。为拓宽教师视野,必要时可以借助企业导师的力量,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合作打造优质课程。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要求专职教师造访企业和事务所进行参观学习,进行课题研究、学术交流。借助以上列举的方式,力争打造一支兼具理论功底和专业技能的师资团队,更好地培养能够适应时代需求的“大数据+审计”复合型人才。

在大数据审计课程教学中,要以“大智移云”新技术为突破口,打造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学可以通过任务推送的形式进行,让学生通过提出审计项目、组建审计团队、制定审计方案、组织审计实施、进行项目评价等环节,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呈现方面的训练。将数据技术与审计知识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课程,可培养跨专业的大数据+审计复合型人才。

(四)构建“3+2+1”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三种逻辑、两种能力以及一种思维是对大数据审计人才的能力要求。三种逻辑分别是财务报表审计逻辑、数据解读逻辑和计算机编程逻辑。两种能力分别指审计能力和AI 能力。审计能力具体来说是指审计通识能力、技术能力、学科基础能力、专业方向能力、创新能力;AI 能力具体来说是指具有理解AI 的能力、运用AI 交流的能力、应用操作AI 的能力。一种思维是指战略思维。以培养“3+2+1”型人才为目标,需构建以职业需求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宗旨、融合信息技术、符合审计专业发展新趋势的实践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方位培养;2.打造课程体系、教学制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管理机制等各方面完善的培养过程;3.推新教学质量考评标准和体系;4.给予资金支持,推动大数据审计教学平台建设;5.加强大数据审计课程体系其他方面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勇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对工作、对社会高度负责的大数据审计人才。

四、结束语

践行绿色生态观,在新技术条件下加快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工作,实现“双碳”目标,推进全社会高质量绿色发展,离不开大数据审计人才。

在加快制定环境审计相关审计准则的前提下,培养数智化、复合型大数据人才符合我国战略发展需要。在“高教40 条”的指导下,在兼顾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制定大数据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打造新的培养模式,找到合适的培养路径,有助于弥补高等院校大数据审计人才在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要推动一系列教学改革和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教师队伍需要通晓大数据专业理论知识、审计理论知识,并具备实践教学能力,满足我国审计专业大数据人才培养需要。

此外,数智化、复合型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体系和“3+2+1”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应经常进行系统性评估。高校在探索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践行创新的教学理念。

猜你喜欢
双碳课程体系人才
人才云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双碳”目标“施工图”日渐清晰
——肥料行业将迎来新变革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