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融媒体中心如何打造全媒体人才队伍

2021-11-28 02:37包兆鑫
魅力中国 2021年40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国有企业融合

包兆鑫

(国网宁夏电力融媒体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750001)

一、国有企业融媒体中心为什么要打造全媒体人才队伍

从“十三五”的“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到“十四五”的“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文件名从“推动”到“加快推进”“深度融合”,为媒体融合发展绘就路线图,同时也表明我国的媒体融合建设进入新阶段,任务进一步升级,走向纵深发展。

当前,媒体融合实践已经进入深水区,《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对于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是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又一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意见》专门拿出一定篇幅阐述了人才建设的重要性,并强调“要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主流媒体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

经过多年积累,媒体融合起步早、经验丰富的主流媒体锻炼和培养了一批能够开拓创新,适应媒体融合需要的全媒体人才。但对于普通国有企业(非新闻产业)的融媒体中心来说,如何在媒体融合的下半场找准方向、迅速打造自己的全媒体人才队伍,跟上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实现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舒适”氛围至关重要。现阶段,“生产流程再造”“移动优先”“多渠道分发”一直是融合实践发力的重要方向。然而,如果没有政治坚定、熟悉新媒体技术、懂用户、懂运营的全媒体人才作为支撑,很难达到理想的媒体融合效果。

对于国有企业相对封闭的系统环境,在构建媒体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如何给人才施展空间的舞台,如何让人才付出有所值的感受,成为媒体深度融合工作成败的关键点之一,也是其融媒体中心只是转化为归口宣传管理部门的“工具部门”,还是成为具有独立生存价值并能为企业发展产生正向推力的重要依托。说起“移动优先”“生产流程再造”等专业词汇时,要想到背后来自于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懂全媒体生产、传播、运营、管理等,以及熟知全媒体流程与全媒体业态发展的专门人才作为支撑。由此,需要国有企业融媒体中心将全媒体人才的培养与激励作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最核心议题之一。

二、国有企业融媒体中心打造什么样的全媒体人才队伍

当前,新闻业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最突出的一个变化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带动,媒体成为一个横跨广电、通信、设备制造等诸多传统领域的产业,现在又呈现出从“跨行业”向“全产业”发展的趋势。这种变化对媒体所需人才的结构和种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媒体人才已大大突破传统单一采编人才的范畴,数据处理工程师、产品经理、UI 设计师等新岗位、新工种不断涌现,同时对编辑记者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进入全媒体时代,编辑记者已不能只通过一支笔、一架相机来包打天下。新的媒体格局和传播形态对媒体人的综合能力,包括采编技能、新技术应用、职业意识、知识积累等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人才是第一资源,“天花板”是最重要考量。《意见》正是要以撑高全媒体人才培育的“天花板”,促进优质人才更好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全媒型人才”这个概念2016 年一经提出,立刻引起各方关注。到底什么是全媒型人才,学界和业界并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但对于国有企业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和反思自己有哪些短板,有哪些亟需掌握的技术、能力,这个“对表”的过程也将成为新闻工作者自我完善、迅速进步的必由之路。

第一,全媒体人才要提高政治水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这一论述强调了政治坚定、政治敏锐性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关键。当前,社会结构的变动、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处于意识形态活跃、矛盾复杂多变的时期。媒体间竞争激烈加剧,导致一些媒体不惜一切代价博取关注度、追求经济效益。面对这些情况,全媒体人才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全媒体人才基础在“全”。要掌握多种工具和多种技能。这不是说每个编辑记者都必须“文、摄、编、播、发”样样精通,但是起码应该懂和会,在需要的时候能“挺身而出”。当然这个“全”可不是样样稀松,要是什么都“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不仅耽误事,而且出来的产品也绝不是什么佳作。全媒型人才一定要有“几把刷子”,一定要在某一方面成为行家里手,需要兼顾并有特长。除了在技能上“全”,在理念、思维、策划上也要实现“全”,这样才能巧妙地用全媒体手段展示内容、产品。

第三,全媒体人才要有用户意识。传统媒体过去常常强调“读者”“受众”的概念。全媒体背景下,传播对象从“受众”转变为“用户”。这不仅是概念发生了改变,更重要的是,作为内容消费者的用户不仅仅是信息的“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者”“生产者”。用户对信息的二次转发,促进信息进行更大范围的扩散。全媒体人才在内容生产过程中,应以受众为中心,通过了解受众的阅读喜好需求,利用各种媒介将信息以多元角度进行展示,适应用户个性化需要。

第四,全媒体人才要把握内容生产。全媒体时代,内容不再匮乏,但是高品质内容依然是传统媒体立足的根本。融合发展还是需要回归到“内容为王”。媒介技术瞬息万变,新媒体产品层出不穷,但是受众对优质内容的追求依然没有改变。但新媒体上的所谓“内容”,已经不是传统新闻理论中所说的“内容”了,而是承载了技术含量、适配了用户需要、踩正了传播鼓点的“内容”。国有企业的融媒体中心在传统媒体发力新媒体渠道时,存在“旧酒换新瓶”的情况。全媒体人才要根据融媒体传播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新闻策划,使内容具有可传播性。

第五,全媒体人才要塑造独立特质。打造全媒体队伍并不意味着培养“同才”,固化的培养与发展难免会造成新闻同质化。“千文一面”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个体的特色和差异才能带来新闻的跳动生命和鲜活本色。尤其对于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无论是文字生产者或是视频生产者,都需要在作品中注入人格化的元素,使作品更接地气,可读性更强。

第六,全媒体人才要把握技术支撑。媒体融合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先进技术和优质内容都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对新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全媒体人才生产优质内容,优化传播效果。当前,许多媒体已经将技术驱动作为媒体融合的重要支撑,不断发力新技术的应用。媒体融合实践观察发现,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运用于内容生产、内容分发、内容制作等各个环节,主流媒体的机器写作、AI 主播等人工智能产品陆续出现。新技术在融媒体生产各环节的使用,不仅仅提高了信息生产的效率,在内容传播效果方面有明显提高。此外,新技术的应用也实现了信息呈现形式的立体化,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VR、AR 等,多元的产品形态也助力了传统媒体实现全息化传播。

第七,全媒体人才要掌握新媒体运营。优质的内容生产和良好的媒体运营相辅相成。传统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员由于分工问题,往往只是专注于某一方面,会采编的不懂运营,会运营的不懂采编。和传统媒体的传播属性不同,新媒体通过后续用户、资源的运营,可以提高传播效果,实现文化植入。运营能力已经成为传统媒体提高传播效果的关键能力。

三、国有企业融媒体中心如何打造全媒体人才队伍

与媒体公司、互联网公司相比,国有企业新闻工作者在薪酬、发展等方面,客观上存在差距,内外部招聘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大量引进深刻理解互联网和新媒体运营逻辑的人才还有难度。但国有企业融媒体中心因常年服务公司宣传工作,普遍有一支基础好、素质高的新闻采编队伍,在媒体融合发展实践中,加速对他们的培养,让他们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快速成长,对媒体融合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来看,培养全媒体人才既要有“盘活”人才的积极性,也要有“激活”人才的能力。

如何“盘活”人才?在现有条件下,想来要在现有传统媒体人上下功夫,并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培养相对应的全媒体专业,这也是快速弥补全媒体人才严重短缺的最有效方式。

其中,加强在职人员的全媒体技能培训和实践,是当前国有企业融媒体中心不可或缺也是见效最快的人才培养方式。包括采编、经营甚至是行政、主要业务部门都要强化全媒体技能培训,这一基础性工作将会让所有人对媒体深度融合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同时有利于媒体内部人才的挖掘和流动。

在此基础上,可鼓励内部人才实行跨部门、跨专业、跨行业组成新媒体项目小组,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使用人才,让人才快速成长。同时,在实践中充分盘活现有人才存量,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激发现有队伍的活力,充分挖掘和释放现有人才的潜能。

在“盘活”人才的基础上,还要做好“激活”人才的工作。

如何“激活”人才?《意见》指出,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把更多熟悉新媒体的中青年优秀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充分释放人才活力。

“激活”人才的重点要放在“激”上。既要让“人才池”活起来,也要通过激励让人才动起来。

“人才池”是需要搅动才能有活力,所以除了专业技能培养之外,还要敢于使用、任用和提拔中青年人才成为“人才池”的搅动棒,与此同时,要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政策,实行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补短板,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以带动整个团队活起来。在人才使用上,既要给人才充分的施展舞台,也要通过激励政策以及有效的绩效考核为人才提供施展空间。

如何为人才提供合理的职业晋升通道,是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在全媒体时代,靠感情留人、行政职务提升留人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滞后,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适合媒体融合发展的职业晋升机制,为人才的成长进步提供新的舞台。

绩效考核是个指挥棒,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创新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更注重同用户的互动,用户的分享、评论、反馈对扩大媒体内容产品的影响至关重要。这倒逼新闻媒体建立适应互联网传播的绩效考核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编辑记者的积极性。

四、结语

全媒体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其较强的政治敏锐性,特别是要摒除新媒体所存在的“博流量”的做法,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在融合发展上还是要回归到“内容为王”,技术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让技术主导内容。并且,还要掌握新媒体运营方式,既要提高传播效果,还要实现企业文化软植入,这也是国有企业媒体融合转型的关键点之一。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国有企业融合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融合》
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做人要实”之我见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