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如先
(中共龙岩市委党校/古田干部学院 福建龙岩 361000)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探索取得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在商品经济实践探索方面,闽西[1]曾经作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迄今国内学界关于闽西土地革命时期历史贡献的成果,主要以土地革命、中央苏区形成与发展、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等方面的成果为主,[2]尚无关于商品经济实践探索历史贡献方面的研究成果。期许本研究能一定程度填补学术研究之空白,有助于进一步廓清中国共产党商品经济体制探索的历史脉络。
苏区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华历史文化为引领,结合反封锁和民生实际,在商品经济的诸多领域进行开创性的理论思考,形成了较为全面、完整的思想积淀。
提出了保护市场主体的思想。苏区时期,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推进的过程中,针对实践中遇到的私人财产问题,采取了正确的处理措施,体现了对社会成员私有财产尊重、保护的理性自觉。土地革命时期,得益于保护私人财产的理性自觉,适应革命根据地生产发展的需要,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首次提出了保市场主体的正确思想,对哪怕是政治上有问题的商业资产阶级的商店原则上都要采取保护的政策。如经毛泽东同志指导,于1929年7月通过的《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政治决议案》,明确规定:“对大小商店应取一般的保护政策(即不没收)”,强调:“对反动商人宁可杀人、罚款,不可没收商店,但压迫商人最利害而为一般商人所深恶,没收后可以得到多数商人同情的,在宣传工作做好后才可以没收。”[3]38
阐述了利用两种市场发展生产的思想。土地革命时期,为了应对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封锁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34年1月于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中,有针对性的阐述了利用苏区内和苏区外两种市场,通过两种市场实现“自给”和“出口”的互相促进,以实现手工业振兴,发展生产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因为敌人的封锁,使得我们的货物出口发生困难。红色区域的许多手工业生产是衰落了,烟、纸等项是其最著者。但是这种出口困难,不是完全不可克服的。因为广大群众的需要,我们自己即有广泛的市场。应该首先为着自给,其次也为着出口,有计划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某些工业。”[4]132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中讲到利用自己的(苏区)市场和苏区外市场的问题,从理论上回答了苏区要不要利用市场的问题。就当时而言,毛泽东同志苏区利用市场的思想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突破。而且毛泽东同志苏区内市场自给和向苏区外出口互相促进的思想,与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双循环”战略思想具有异曲同工之处,是直接的思想源头。这里同时要指出的是,毛泽东同志讲话中特别强调“烟、纸等项”均系闽西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可见,毛泽东同志所讲的红色区域无疑是包括今日闽西的,其思想成果是基于包括闽西实践思考基础上形成的。
论述了苏区商品经济中不同经济成分地位、关系的思想。毛泽东同志认为,苏区商品经济(毛泽东同志称之为国民经济)不是单一形态构成的,而是由国有经济(国营事业)、合作社经济、私人经济共同组成,共同发展的。毛泽东同志在这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思考和探索。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现在我们的国民经济,是由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方面组成的。”[4]133在报告中,毛泽东同志还阐述了这些经济成分的关系问题,认为,其中的国营事业、合作事业是领导力量,“争取国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合作社经济和国营经济配合起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将成为经济方面的巨大力量,将对私人经济逐渐占优势并取得领导的地位”,[4]133-134私营经济是必须的补充,“因为目前私人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所需要的”。[4]133毛泽东同志因此支持民营工商业(私人经济)发展,“我们对于私人经济,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4]133毛泽东同志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是基于包括闽西在内的中央苏区的经济实践提出来的。比如讲到红色区域农业问题时,毛泽东同志是以赣南、闽西为例加以说明,“红色区域的农业,现在显然是在向前发展中。一九三三年的农产,在赣南闽西区域,比较一九三二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五(一成半)”。[4]131
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基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商品经济逻辑,尊重并运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调节规律。如毛泽东同志弟弟就亲自指导了苏区钨矿,经由闽西向十九路军控制区的出口(白区)贸易事宜,整个的出口交易遵循市场规则和价格。1932年2月,毛泽民成立中华钨矿公司,亲自担任总经理,1933年2月,毛泽民到新泉指导成立新泉贸易分局。1933年11月,为更好地与国民党第十九路军进行贸易,毛泽民在新泉与国民党十九路军代表达成钨矿贸易的“公约”。新泉分局和十九路军的钨砂贸易,稳定时每月约有200吨的钨砂从这里出口到白区,以每百斤52元计,月收入达20多万块光洋,换取了他们运到江口的布匹、食盐和医药等物资,逐步弥补了苏区的急需。[5]钨砂每百斤52元的价格基本上反映了当时“每担45-90元”[6]26的市场行情,这一价格扣除运费尚有利润。
另外,闽西苏区涉及民生的各种消费品价格也由市场决定。如1933年11月毛泽东同志前来苏区模范乡才溪乡调查,了解到下才溪一带米价的形成即是如此。“米价照市”。[4]335那次的才溪乡之行,毛泽东同志还专门调查了谷、猪肉、鱼、鸡、鸭等的价格情况,[4]338这些商品的价格于暴动前后均主要因市场供求变化而上下波动。
毕竟市场调节也有其固有的缺陷,需要政府发挥应有的作用,以看得见的手,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闽西较早进行了这一方面的探索实践:其一,成立消费合作社。1928年8月,永定县(今永定区)上溪南区群众为解决因敌人封锁造成生活日用品紧张的困难,集资在金砂上金应子角成立了上溪南区合作社,成为永定第一个消费合作社。[7]173这是土地革命时期第一个消费合作社。此后,闽西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采取帮助奖励的办法,鼓励苏维埃群众创办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向群众宣传,并帮助奖励群众创造合作社”。[8]闽西各种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1933年11月毛泽东同志前来才溪乡调查时,才溪乡一带除了成立了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外,还成立了犁牛合作社[9]332-335;其二,成立粮食调剂机构。1930年6月1日,闽西苏维埃政府经济部发布《调剂米价大纲》,决定“调剂米价办法,组织粮食调剂局,以就救济贫农。”6月14日、7月,闽西苏维埃政府先后颁发了《关于组织粮食调剂局问题》《关于粮食调剂局问题》布告、通告,对粮食调剂局筹措资金和购谷方面的政策,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和完善。[7]173闽西的这一创举在中央苏区具有示范意义。1933年3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第36次常会决定推广闽西根据地这一经验。[7]168、[10]168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闽西革命根据地史》,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168页。1933年11月毛泽东同志调研的才溪乡1930开始创设(粮食调剂局),由群众募集股金……每乡组织一个调剂局,全区8个局,共有股金一千八百一十元。[4]334、[9]3341933年2月,改名粮食合作社,但组织如旧。[6]334
闽西的汀州市[10]得益于外贸工作的卓有成效和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经济空前活跃,商业繁盛,“有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之称”。[7]267周恩来同志也曾经称赞道:“汀州的繁盛,简直为全国苏区之冠。”[11]8
民国时期,军阀在闽西实行残暴统治,民不聊生。在黑暗中度日如年的中小工商业者产生了改变现状,希望找到新出路的强烈愿望。如毛铭新印刷所业主一家即是如此。“黑暗不公的残酷社会现实,逼迫祖父(毛鹤鸣)和叔伯们重新选择家庭的生存之路。”[9]47也因此早在大革命时期,毛鹤鸣一家即支持中国共产党。1929年3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四军第一次入闽时,钟鸣还接受了毛泽东同志亲自交代的任务,率“毛铭新印刷所”职工为红军在17天之内赶印了《中共六大决议》《十大政纲》《红四军司令部布告》《告商人、知识分子》《告绿林兄弟书》等大量文件、布告。[12]981
也有的民营工商业者既有革命背景,家中有孩子参加红军,又响应苏区保护和鼓励私营商业发展的政策,从事民营工商业,也成为苏区商品经济主体之一的红色商人阶层中的一员。今连城县莒溪镇墩坑村(原丁坑村)的傅纬涵是其中的典型。傅纬涵自青年时起去芷溪新泉等地当店员,久之,升为“白领”财会,[13]567积累了一定的经商经验。傅纬涵子傅文明于1930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奔赴苏区,先后担任中南保卫大队政委、第二支队政委兼支队长、军事部长等职。1931年,在肃社党的错误行动中,被杀害。[14]286-287傅纬涵为了躲避反动派的迫害,进入苏区。其间,傅纬涵响应苏区政策,营商致富。缘因其子(傅文明),(傅纬涵)于1930年遭汀州某军阀一外县新进幕僚告密,虽逃亡江西石城横岗镇,在纸行继续打工。不久,横岗镇也扩为苏区,成大雷县治,始改摆街摊自救。因是失业工人,又得有发妻周秀芹所随身携带,汀连县苏区政府所发证明文件,为响应当地政府搞活苏区经济号召,复得中医师吴步煌等帮助,以借贷集资方式收购当地积压土纸,通过船家买通国民党守河军队,私运入白控区。再在赣州大办食盐河少量西药,私运出白控区,大得苏区政府鼓励而得富有。当公生意正做旺时,察觉赣州方面封锁情况告紧,忽适有文亨乡一姻亲从汀州来议论,要求出资在汀州收购土纸下广东销售。公乃乘机把大部资金逐渐转移回汀州。不料合作者竟密用部分资金,伙同瑞金人私做大烟生意,被对方“黑食”。公回汀州发觉后,遂邀请乡朋说理,取消合作,自管经营,而添富裕。[13]567可见,傅纬涵是属因苏区政策原因而成长起来的红色商人。
注释
[1]闽西是今福建省龙岩市的。
[2]王胜运.毛泽东与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5期;蒋伯英.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其相关问题.苏区研究,2015年第1期;张雪英等.闽西是中国土地革命的重要发源地.苏区研究,2016年第6期
[3]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党史研究室编.《红四军入闽和古田会议文献资料》.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年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5]连城县人民政府网,连城县民政局关于2021年度省革命老区发展(革命遗址 保护利用)专项资金拟申报项目的公示,2020年7月,http://www.fjlylc.gov.cn/xxgk/zdxxgk/
[6]江西省省地编辑室编.《江西厂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7]173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闽西革命根据地史》.华夏出版社,1987年
[8]吴升辉.闽西苏区合作社经济历史定位分析.红色文化周刊,2021年5月31日,第3版“红色丰碑”
[9]王坚.无字的勋章——记民国长汀印刷商人毛鹤书.传记,2020年第2期
[10]1931年9,经中共闽粤赣特委批准在长汀成立了汀州市委、市苏维埃政府。汀州市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省属建制市,也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
[11]政协福建省龙岩市委员会编.《红军长征沿线地(市、州)红色文史资料》.2010年
[12]福建省长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长汀县志》
[13]北京华夏傅氏文化研究院、闽西傅氏族谱编写组编:中华傅氏通谱第一卷《清河郡闽西傅氏族谱》,2004年秋月
[14]《莒溪镇志》编纂领导小组编:福建省连城县《莒溪镇志》,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