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分析

2021-11-28 02:21:57
时代人物 2021年32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能力

丁 蓉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060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积极作用

随各大高校的扩招政策,大学生的数量逐年上涨,高校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新世纪的难题。为了有效缓解就业困难这一问题,高职学校采取相关措施来提升学生创新创新能力,分散城市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能很好的优化乡村劳动力结构,激发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的热情,从而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进程。高职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还有助于高职学生创业人员更好的实现就业致富,让“三农”问题更好的解决,为乡村地区人民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高职学生返乡创新创业能将在学校学到的先进知识与理念运用到实际的乡村生产生活中,将学到的先进技术引入农村,从而促进乡村农业向着现代化农业发展,提高农村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另外,高职学生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还有助于实现自身价值。学生返乡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能将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出来,为当地人民提供很好的创新机会。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能很好的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乡村现代胡建设。而高职学生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给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为现代化农业体系的构建提供重要帮助。近几年来,高职学生回乡创业有着很大的优势,他们具备自身知识与人脉,还有着城市生活经验,只要经过专业系统的创新创业培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善于发现乡村创业的机会,促使他们回到乡村发展,甚至可以带动返乡农民一起创业,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水平。

提高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有待更新。我国高等教育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与创新创业教育相比,更加注重择业就业教育。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社会与家庭并未认识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第二,高职院校并未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未将学生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导致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都有待加强。一些高职院校虽然也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却并未受到重视,对于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有所忽视,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教育并未充分发挥其作用。

科学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高职院校应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调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能具备返乡创业就业的意识与能力。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不完善,还存在着课程设置单一、总课时数较少等问题,学生很难学到全面的创新创业知识。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中基础理论知识、案例分析等内容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实践内容相对较少,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师资源短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并未受到太多关注,很多高职院校都缺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一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由学生辅导员或负责招生就业的教师担任,教师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教师如果创业经济不足,创新意识缺乏,就很难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学工作专业实践性很强,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数量较少,是影响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因素。

欠缺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很多高职院校缺乏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导致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较低。高职院校对于创新创业教师的职称评审政策、评奖评优等方面没有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要求,也并未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因此,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不重视,再加上高职学生由于其生源问题、身处环境等各项因素的影响,自身综合素质较低,学到的专业知识有限,教师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时有很大的难度,教师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另外,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并不与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优奖励等挂钩,学生牺牲了休息时间却并未获得相应的奖励,因此,学生很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集中精力来学习,听仁教师的指导与安排。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需要利用师生的业余时间,付出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严重影响了师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欠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创新创业知识的迁移与应用,高校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业实践平台的欠缺是影响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并未投入太多时间精力与经费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导致学生缺少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相关设施,不能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很好的实践机会,比如校园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园、校园创业文化等,导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停留在理论教学的表层。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提高

加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教学理念。高职教育不是职业技能培训,也不能等同于就业教育,要及时更新创新创业意识,实现高职教育改革,坚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高职教育必须要将原来的就业教育理念逐渐转向创新创新教育,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创业带动就业,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引导学生逐渐成为自主型创新创业,从就业主动转变为岗位创造者。

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优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高校应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高职院校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应根据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与学生的发展特点,设置科学合理、层层递进的课程目标。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在学生大一时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流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大二学段开设与专业教育关系密切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或兴趣爱好以及需求来进行创新创业知识的学习。在大三学段,高校可以加强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企业创建与运营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指导学生对可行性较高的项目进行孵化,并解答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等。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构建线上创新创业教学交流平台,结合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开发网上课程教育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加深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建设。高职院校应加大投入培养出更多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打造一支专业的师资团队。高职院校应大力支持创新创业教师多多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让教师走出校园,安排教师深入创业一线,去观察学习,积极参与社会调研等活动,让创新创业教师对本专业的发展动向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开拓视野的同时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才能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还应创新对教师的管理模式,可以采取聘任制的方法来管理教师队伍,聘任一些具有较强专业水平和理论知识的教师,从社会中聘任一些有着丰富经验的成功企业家或创业者,给学生传输宝贵的创新创业经验与实践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制定促进创新创业实践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可以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应多多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做好学生的宣传动员工作,并及时解答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中遇到的难题。对顺利完成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学生发放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项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为大学生评优、奖学金评定等增加优势。对顺利结项的创业指导教师发放一定的奖励和教师荣誉证书,并且在教师评选、职称申报等方面有一定的加分。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每年进行校内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评优,评选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并积极推荐到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创新创业比赛。

构建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新平台。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园内加大宣传的力度,在学生中树立大学生返乡建设的典型,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激发学生返乡建设的热情。通过对大学生村官代表、大学生扶贫、支教、返乡创业等方面的楷模宣传,让当代大学生打破原有的读书进城发展的旧观念,帮助他们全面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各项吸引人才投入农村发展建设,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发展所带来的优惠政策与措施。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政府相关部门、乡村基层工作人员深入高职校园,解答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打消学生深入农村创业发展的重重顾虑。与此同时,高职教师还应与学生当地的基层官员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向学生家长传输乡村振兴背景下学生返乡发展的远大前景与独特优势,让学生回乡建设得到家人的的认可。高职院校可以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帮助下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计划。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让学校树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意识的培养、职业规划等方面更加具有针对性。从企业层面分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很好的解决了企业内部人才欠缺的问题,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过程中针对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有效降低了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提高了企业人才培养效率。从当地政府层面分析,校企合作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了当地的就业率,很好的解决了用人难与就业难这样的供需问题,对当地人才引进与振兴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学生层面分析,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很好的解决了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个人社会等方面的劣势而很难找到工作的情况,有助于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学生可以在高职院校学习过程中根据企业人才需求、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与合理的规划,避免出现盲目就业影响自身职业发展的现象。

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国家发展建设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必须要更加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促进传统教育模式逐渐转变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此同时,还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在政府激励、社会支持、学校培训下,学生勇于创新创业,有效解决就业难这一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抄能力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