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体育课田径教学中导入运动生物力学知识的探讨

2021-11-28 08:48张彩
魅力中国 2021年19期
关键词:田径体育锻炼技能

张彩

(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一、前言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1]。

对大学教育而言,“终身体育”的理念是让大学生在受教育阶段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能够坚持不懈的进行终身体育锻炼,以健康的身体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因此,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中除了进行技能、技术的讲解与实践外,还需要大学生掌握人体运动基本原理、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方法等基本运动生物力学知识,通过这些知识能够辅助大学生开展有益的终身自我锻炼。

田径运动是以个人活动为主的运动项目。它分为走、跑、 跳、投等运动方式,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它能全面有效地发展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对其他各项运动技术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起着良好的作用。田径运动中走、跑运动项目对场地、时间的要求不高,便于开展自我锻炼,是非常好的群众性锻炼项目。

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田径教学中导入运动生物力学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原理和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常识,对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具有现实意义。

二、大学公共体育课的目标与内容

(一)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大学体育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以育人为宗旨,引导和教育大学生主动、积极地锻炼身体,掌握现代体育科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加强独立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为身心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2]。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3]中指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分为五个领域,一是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二是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三是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四是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五是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中,运动技能目标与身体健康目标要求大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能够掌握运动健身技能和对运动创伤的预防与处置方法。围绕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各个高校在一二年级均开设公共体育课程,课程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辅以学生体能测试达标为目的的体能锻炼,在教学方法上以体育教师讲解指导,学生实践的方式开展;教学内容有田径运动、球类运动、操类运动,条件好的学校还有游泳、搏击等专项运动项目。受场地及教学时长限制,在体育理论方面的教学内容安排较少,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穿插安排。

运动创伤的预防与处置方法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其内容包含运动原理、人体结构、生物力学、康复医学等多个学科,运动创伤的产生机理和预防与处置方法需要从多学科角度进行综合性分析与理解。从“终身体育”的角度来看,有选择性的掌握运动创伤的预防与处置方法对学生开展终身体育锻炼是有益的,能够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健身方法,有效的开展自我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三)田径课程的价值

田径运动被公认为是各项运动的基础。田径能够全面、有效的发展人的基本素质和运动能力,对其它运动技术的发展和成绩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田径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田径运动走、跑、跳、投的训练方法手段;提高学习者的基本活动能力和生存能力;塑造人的健美形体,预防疾病;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及人际交往;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拼搏精神,提高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由于走、跑类运动对场地、锻炼时间没有特定要求,便于学生随时随地的开展自我锻炼,此类项目对“终身体育”来讲是首选的运动项目。

三、运动生物力学的引入

(一)运动生物力学概述

运动生物力学是应用力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外在机械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支。按照力学观点,人体或一般生物体的运动是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和骨骼系统协同工作的结果。神经系统控制肌肉系统,产生对骨骼系统的作用力以完成各种机械动作。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是研究人体或一般生物体,在外界力和内部受控的肌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规律。在运动生物力学中,以简明的控制规律代替肌肉活动,简化为受控的力矩发生器,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体模型可忽略肌肉变形对质量分布的影响,简化为由多个刚性环节组成的多刚体系统。相邻环节之间,以关节相连接,在受控的肌力作用下,产生围绕关节的相对转动,并影响系统的整体运动[4]。

在实践中,运动生物力学主要用于确定各专项体育运动的技术原理,作为运动员的技术诊断和改进训练方法的理论依据。此外,运动生物力学在运动创伤的防治,运动和康复器械的改进,仿生机械的设计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二)大学公共体育课引入运动生物力学的意义

从大学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目标看,大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应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

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时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个体的差异使得参与体育锻炼的个人需要不断调整锻炼计划。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言,不仅需要掌握适合的健身运动方法和技能,还需要掌握运动损伤的处置方法,通过合理的锻炼以健康的体魄持续为社会服务。从这个意义来讲,在大学学习期间需要为大学生普及运动生物力学知识,大学生通过运动生物力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掌握基本运动原理,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置方法,能够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制定个人锻炼计划。

田径课程是大学体育的基础课程,通过田径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走、跑、跳、投等常用锻炼方法。这些锻炼方法对场地、练习时间的要求不高,适于开展终身性体育锻炼。因此,在田径课程教授走、跑、跳、投等常用锻炼方法的同时,向学生普及运动生物力学知识,在田径教学实践中理解运动原理、常见运动损伤预防、个人锻炼计划的制定与调整和个人锻炼的实践。

(三)田径课程中运动生物力学的知识体系

从田径课程的基本运动项目来看,田径课程中需要讲解的运动生物力学知识体系包括基础部分和运动技术分析两个方面(图1)。

1.基础部分

基础部分讲解人体各系统构建的方式,重点分析人体身体框架(骨骼、关节、韧带、肌肉),各部分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是什么结构帮助这种连接的,是什么产生这些部分的相对运动,了解这些连接组织的强度和预测它们受损伤的力学条件。

2.运动技术分析

运动技术分析从走、跑、跳、投的基本运动原理、身体各组织的参与方式及过程分析,提高运动效果的方法,练习安全性原则和产生运动损伤的各种因素分析。

3.预期效果

通过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田径教学环节引入运动生物力学知识,让学生在练习掌握基础的运动技能之外,能够从原理上掌握基本原理,如何提高运动效果,如何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制定并调整锻炼方案并加以实践。在提高锻炼效果的同时能够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的安全性,为开展终身体育锻炼打下理论与实践基础。

猜你喜欢
田径体育锻炼技能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五性”让学生爱上田径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