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教学做合一”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2021-11-28 12:55:16张春梅
魅力中国 2021年3期

张春梅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七中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4)

引言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教育主张。“教学做合一”这个教育思想对于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而言,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于初中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也大有裨益,那么,要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可做到以下几点。

一、践行“教学做合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勇气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呈现出睿智的思想,这样的思想交流中,语文素养是可以获得极大提升的。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的践行,需要这样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展开教学活动前提和保障,只有学生信任自己的教师,教师的教学才更有效。做是教和学的核心,故而,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彼此尊重,甚至彼此欣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才能真正从内心产生自主学习的勇气。

例如,在《秋天的怀念》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与学生建立亲密的互动关系,使课堂中情感氛围更加浓郁。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这是一篇与母亲有关的文章,我们现在已经长大了,但是母亲的关心却始终也没有变少,他们对我们的爱有增无减,老师的母亲就是这样,每次放假回家,母亲总是会站在门口等待,到了家什么都不用做,坦然接受着母亲为我做的一切。同学们,你们的母亲是怎样的呢?你有没有与自己的母亲发生过矛盾呢?”大家听后,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有了和谐的交流环境,学生就会畅所欲言,而这环境的构建中,不能少了教师的引导和参与,只有教师的情感与学生产生共鸣,那么孩子们就能够在课堂上敞露心扉,随之,交流表达能力就会提高,学习自主意识也会增强。

二、践行“教学做合一”,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初中语文是中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其科学、系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过程。陶行知教育理论中的“教学做合一”,是一种生活法,也是一种教育法。在社会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理解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非常关键。生活中处处有着语文的身影,教师要积极挖掘出文本中的生活化元素,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去迎接生活中的挑战,这对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初中语文篇目中很多内容都显示出了生活的多样性,既有鸟语花香,又有荆棘丛生,那么怎样在课堂中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呢?教师可以利用文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行相关的拓展,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关注语文的生活教育意义,使语文变得亲切而又有温度。

例如,在《卖油翁》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疏通文意,在疏通文意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文章背后的深层精神内核。“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惊人才能,大家来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初中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已经很强了,他们基本上能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老师,就是熟练,熟练了就能像文中的老翁这样了。”“大家再来想一想,真的只是熟练吗?我们联系一下生活中的事情,比如学习,仅仅只是机械性地抄写,没有思考能不能学好?让你每天做一件同样的事情,你又能坚持多久呢?”学生们被老师的问题吸引了,他们开始拓展思考,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建立了联系,语文在他们心中变得更有效了。

三、践行“教学做合一”,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

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强调了教授方法的重要性,作为教师,除了备好课,上好课外,在课下还要善于不断地去反思、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针对同一考点的相关类似问题都能够从根本上去解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有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用有效、甚至多元的方法去完成课堂上老师预设的问题或活动,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时,文本里大量优美的语句必定是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学习的,有经验的老师,不仅仅只是带同学们去赏析某句话,一定会在进行赏析这个环节前,教给同学们有关语句赏析的角度和方法,比如用词的角度、修辞的角度、描写的角度、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的角度等,这样同学们今后在遇到相同或类似的问题时都会迎刃而解。比如“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句话,在同学们掌握了赏析语句的方法后,一定会从修辞的角度入手来进行赏析,他们会这样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一个刚睡醒的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睡饱醒来时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的情态。

当然,我们在教授学生一定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别限定了学生的思维,不能把语文教“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就有一个词很值得我们教育者去深思,那就是“解放”,“教学做合一”需要学生解放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进行自主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思维的拓展训练。

例如,我在教《孙权劝学》这一课,在提出“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的问题后,很多同学的思维只是停留在了“多读书”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两点上,经过我的进一步引导,大家随后又想到了“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勿因忙而放弃学习”……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大家各抒己见,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拓展,我想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高效的。

四、践行“教学做合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不同的学生在阅读同一篇文学作品时,都会由于个人生活中经历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情感认识,并且每一名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喜好也有所不同,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践行“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教师则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让学生个人的真情实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例如在《回忆我的母亲》教学中,每一个学生对于母爱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教师就可以首先为学生播放《等你长大我就幸福了》公益广告,让学生能够通过视频的方式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深沉。随后向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由于妈妈的严厉而生气?你为什么会生气?”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去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经历,从而引发学生对于母爱的情感认知与体验,这样真实的情感体验会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去理解语文知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五、践行“教学做合一”,鼓励学生要敢“做”,培育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这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中的原话,这足以看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做,只有自己亲身实践,在实践中做,才能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最终培育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我带的每届学生,到九年级下学期,面对孩子们即将毕业的情况,一开学,我会给全班的孩子们布置“编写制作班史”的语文活动,将全班同学分为策划组、摄制组、资料收集组、事迹撰写组、联络组,然后再针对各组负责的具体工作,给同学们布置具体的任务。同学们一听说给自己的班级编写“历史”,那个兴奋劲和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就别提有多高了。每个小组在完成任务这一“做”的过程中,都很好地将我们平时语文课中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起来,语文素养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同时,同学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实践性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自身能力能够相互协调,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文学素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