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涛 张丽娜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产教融合就是高等学校以设立的专业为基础的前提下,积极建立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紧密联系,让两者之间相互推动相互扶持,把学校建设成集培育人才、开展科研、科技服务于一身的产业性高校,达到高校和企业相互融合的办学效果。产业是基础,教育是关键;学校是引领者,企业就是根基。在目前阶段要正确处理这一关系,就必须把学校归在产业基地、开发区域里,把专业建立在产业链、需求链里。在产教融合研究逐渐深入的大环境下,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在国内外的教育和管理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产教联系、校企一体”的体系是现阶段全国各类高校积极研究探索的一条全新类型的发展道路,可是因为每个学校的实际状况不同,每个专业都有每个专业的特殊之处,因此很多学校的产教融合方案开展的并不顺利。产教融合的发展前景是“产”,就是企业,企业需要精英型员工,是需求方;产教融合的根基是“教”,就是学校,学校培育人才,是供给的一方。教师对高等学校的教学开展非常重要,可是很多高校现有的老师大多数注重理论,对实践能力并不看中,这就不利于为企业提供适合的员工,而且高等学校培养实践能力强的老师很大程度上需要企业支持,将实践和理论相联系,可以通过开展校企合作,这样不但可以缓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和企业两者一同推进“双师型”教师的培育方案,把产教融合落实到实处。
近些年全国教师团队的数量增长,配置的情况在大体上有所提高,教师的年龄层面得到改善,青年和中年的教师成为主导力量,教师的实践和理论能力得到完善,高学历的教师比例大幅度提高,高等学校任课老师的学历合格率达到了95%以上,其中“双师型”老师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截止到2018 年底,全国高等学校中教授专业课的“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高达25%,在聘用的校外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也达到了22%,由此可知,“双师型”教师作为高校教师中的关键部位是一个顺应时事的发展趋势,也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准、改善教师团队建设的需求。
现在很多高校的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发展,这就证明一些高校的实践教育和技能训练方面仍有欠缺。高等教育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案,不仅提高了教师指导实践的水平,还为企业的前进提供驱动力,达到了校企之间共赢的效果。高等学校的教师一般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于一些普高而言,高学历高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类问题并且提高教学的质量。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积极参加教学培训或者课题研究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高等学校的使命就是为社会培育技术人才,加快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正是社会需要的。
高等教育要稳步发展,必须要具备自己独树一帜的办学特点,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办学特色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自从上个世纪末提出“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直到现在,“双师型”教师在整个教师团队中所占的比例已经是评价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即使各个学校在“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中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研究,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教师,可是“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与学校自身的教学特色的要求之间还有差别,实际上“双师型”教师团队并没有建设成功,所以培育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也是许多高等院校创建自己的教学特色的一个关键任务。
现阶段我国缺乏灵活的聘请教师的标准,一些学校仍然把老师的学历放在首位,而有些技术性人才因为学历不能达到入职标准而不能成为老师。虽然一些高校也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可是在现在这个大的环境下,聘用高学历高素质的老师还具有一定难度。一些高校聘请教师,不管是重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或者是具有多年教育经验的老教师,他们都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但是如果聘用实践能力强的企业员工,他们的学历素质却不满足担任教师的标准。
截至目前,许多高校对“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也没有形成专业规划和发展前景,并且在研究和培育上也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持,并且近几年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学校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双师型”教师进行专业的实践训练和企业实践培训,除此之外企业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育处在被动的状态,很少有企业能够积极地花费时间和精力对任职老师进行培养,同时也没有适合的多余岗位提供给老师进行职业训练。学校和企业两者之间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育都没有付出足够的精力,这就导致高校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并不成功。
关于难以聘请到高素质教师的问题,可以实现高校和企业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一同搭建“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平台。首先,高校方面可以招收一些高素质的兼职老师,例如把实践能力强的企业员工聘用为兼职老师,在通过学校的实践培训,逐渐把技术型人才培育成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其次,高校可以把教师派遣到企业当中去,利用企业这个平台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让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使其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可以通过这个方式,利用双方固有的资源合成一个完整的培育平台,提高素质教师的比例。
关于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育力度不够的问题,高校和企业两方面都应该做出改进,一同设立一个双师型教师培育的合作制度,不但院校要注重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育,对教师的职业发展作出科学的规划,还要让企业充分发挥作为培育双师型教师的关键作用,构建出校内校外共同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把教师分配到企业参加实践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日后培养技术型的人才打下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从培育“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改进等三方面入手,阐述了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对于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看法。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高校长远发展的基础,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环境下,建立一支熟悉产业现状、了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教师团队迫在眉睫,因此对于教师聘请标准应该同时注重学历和实践能力,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对教师团队有一个清晰科学的培训目标,从根本上推动高等院校教育的发展。